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

1922年, 一個在異國他鄉剛生下次子的張幼儀與徐志摩辦理了離婚手續。

張幼儀, 出生於上海名門望族, 祖父是高官, 父親是名醫,

她是真正的大家閨秀。 可就是這樣的大家閨秀十五歲嫁給徐志摩那天起就被認為是“鄉下土包子”, 被當作空氣般無視。 這段婚姻註定不會走到白頭。 張幼儀在生完大兒子後帶著孩子來追隨出國留學的徐志摩, 沒有小別勝新婚的幸福, 只有無視和不情願。 但張幼儀還是盡力討好這個男人, 為他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一切愛都低到塵埃裡, 再也開不出任何花朵再也看不到任何美好。 22歲的張幼儀懷了徐志摩的第二個孩子, 可徐志摩要求她去墮胎。 以當時的醫術墮胎死亡的幾率很大, 徐志摩卻不顧張幼儀的死活, 張幼儀第一次嘗到什麼事絕望。

張幼儀在她二哥的照顧下生下徐志摩的第二個孩子, 一周後就和徐志摩辦理了離婚手續。

離婚後張幼儀選擇留在了德國, 一邊撫養兒子一邊去攻讀幼稚教育。 她打算好好的為為自己活一次。

可命運似乎並沒有開始眷顧她。 三年後, 張幼儀的次子死于腹膜炎。 傷痛使張幼儀心如死水, 但也使她清醒。 1926年, 張幼儀回國了。 因為和徐志摩的離婚消息傳的沸沸揚揚,

她早已成為別人眼中的棄婦。 但此時的張幼儀根本就不在乎, 她很忙, 她忙著在東吳大學教德語, 忙著打理生意。 八弟張禹九和朋友一起, 在上海靜安寺路合夥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 張幼儀出任總經理。 無意之舉, 竟挖掘了張幼儀的經商潛能。 她注重服裝的選材, 每一道工序都加入其中, 國外的生活經歷讓她有更多的奇思妙想, 她採用獨特的立體剪裁法, 改良了中式服裝樣式, 衣服一推出就風靡上海。

張幼儀名噪一時, 還吸引了上海女子商業銀行。 他們找到張幼儀, 邀請她出任該銀行的總裁一職。 事實證明, 他們選對人了。 此時的女子銀行幾乎沒有餘錢, 瀕臨倒閉。 張幼儀上任後,

果斷決絕, 帶領同事和債務人一起溝通, 收回銀行貸款。

曾經低眉順眼委屈求全的小媳婦, 蛻變成雷厲風行的女強人。 在男人涉足的金融界, 她做的有聲有色, 風生水起。

離婚後的張幼儀可以說是脫胎換骨, 她不再是因為婚姻感到絕望的小腳女人,

而是樸實幹練的新女性。 這樣閃耀的女子自然不乏追求者, 1954年, 已逾知天命之年的張幼儀在香港與鄰居中醫蘇紀之結婚。 敦厚溫和的蘇紀之讓年過半百的張幼儀第一次感受到家的溫暖。

張幼儀說:“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 若不是離婚, 我可能永遠無法找到我自己, 也沒辦法成長, 他使我得到解脫, 變成另一個人。 ”

其實我們任何人離開誰都可以活得很好, 任何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誰都不能永遠地陪伴誰一輩子,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要依附別人而活著呢?

張幼儀的故事不緊讓我想到了樊勝美。 雖然樊勝美是小說裡的人物, 但生活中的“樊勝美”比比皆是。 她把在上海安家的一切希望都寄託在王柏川身上, 我覺得沒有人比自己更值得依靠更靠得住。如果你都不能依靠,誰又能讓你依靠呢?

雖然我們努力不可能多麼成功,但是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一個比昨天更好的自己。人生從來都是要靠自己成全。

我覺得沒有人比自己更值得依靠更靠得住。如果你都不能依靠,誰又能讓你依靠呢?

雖然我們努力不可能多麼成功,但是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一個比昨天更好的自己。人生從來都是要靠自己成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