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它每年有260萬政府補貼,你才能20元看一場演出!

20元錢, 或許可以從購票網站搶到一張特惠電影票;同樣的錢想聽一場音樂會?近乎天方夜譚。

與故宮一牆之隔的中山公園音樂堂卻辦到了。 只消花上20元, 就能聆聽名家彈奏莫札特、貝多芬、李斯特的曲目。 今晚攜《千與千尋》《卡門幻想曲》而來的“世界經典名曲音樂會”, 依然是這個低到讓人驚訝的價格。

日前啟幕的“打開藝術之門”暑期藝術節, 從7月2日到8月31日, 61天裡共上演70場演出。 所有場次最低票價20元, 最高不過百元。 更難得的是, 23年裡, 年年如此。

開幕演出票40分鐘被搶光

前晚, 一場“中外經典聲樂作品音樂會”在音樂堂如期上演。 讓擔任本場藝術總監的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頗感意外的是, 原本以為高冷的演出迎來了接近九成的上座率。

(張立萍)

其實, 在“打開藝術之門”正式“開門”之前, 大部分場次的門票就已銷售過半。 據音樂堂銷售總監孫毅介紹, 今年5月1日開票當日, 藝術節開幕式演出票在開票40分鐘後就被搶光, 閉幕式也在五小時內就告售罄。 即便延遲到6月底才開票的“大提琴與電影音樂視聽音樂會”, 一個星期內就售出逾半數。

專門為孩子們打造的夏令營同樣火爆。 5月1日開始報名, 一周內, 打擊樂、琵琶、京劇、豎琴夏令營均已超額。

相比外面夏令營動輒六七千乃至上萬元的收費, 這裡只需要六七百元。 和演出票價一樣, 音樂堂的收費只相當於別家的十分之一。

從1995年推出這個專門為兒童打造的藝術培育平臺始, 很長一段時間它的最低票價只有10元, 最高100元, 1400多個座位中, 50元以下的票占比過半。 後來最低票價調整為20元, 其他不變。 “一方面是讓價格梯次更合理;再就是10元一張的票, 容易產生廢票, 一些人買了卻不來, 浪費了名額。 ”孫毅透露, 如今100元的票最好賣, “同樣是最好的位置, 在其他地方賣七八百元, 這裡的性價比無疑最高。 ”

低票價無疑是吸引藝術愛好者聚攏而來的重大緣由。 在音樂堂總經理徐堅看來, 很多家長有意讓自己的孩子從小接受藝術薰陶, 但是現行演出市場的高票價將他們擋在了門外, 好在音樂堂給他們推開了一扇門。 “過了春節, 就有觀眾打電話詢問購票, 不少人建議冬季也可以辦一場。 說它是最有群眾基礎的藝術節, 我們有這個底氣。 ”

260萬元補貼讓它不賠本

徐堅親眼見過這樣一個場面——一位元老大爺在售票視窗給家人打電話, 告知對方自己給孫子和兒媳都買了京劇場的票, “一個人的愛好可以傳遞到一個家庭, 眾多的家庭就組成了我們城市的氛圍。 ”她相信, “文化可以改變一座城市的性格。 ”

如今已擔綱首都劇院聯盟理事長的徐堅坦承,票房連傳捷報的首都演藝市場,這些年場租費也在持續攀升。“我們這裡場租費是每一場6.5萬元。”執掌包括音樂堂在內的眾多京內外劇場的她算了這樣一筆賬——如果暑期的70場都是如此收費,輕輕鬆松就可以收入約460萬元,而單靠每張幾十到一百元的門票,平均一場也就能收入5萬元。今年暑期倆月的全部收入就是賣票所得的350萬元,而成本就得三百萬元——藝術家和院團的演出費,製作數以萬計的節目單、海報的宣傳費,以及員工工資、水電等費用。

“這還沒有計入場租成本,如果按照通常的成本核算方式,‘打開藝術之門’鐵定是賠本的。”徐堅說,對於眾多知名藝術家這些年以特惠出場費的不離不棄,她除了報以敬重、愧疚,再就是更堅定了“初心”——堅持公益性,而且絕不跑偏。

好在這些年都得到了主辦方市文化局的資金扶持。由市文化局發起設立的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於去年6月正式啟動,當年便向“打開藝術之門”資助260萬元。上週末,“打開藝術之門”在參與該基金組織的複評專案裡摘得頭名,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將鐵定再次獲得文化藝術基金的扶持。據該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張鵬介紹,“接近三百萬元的資金補貼已屬於較高額度。資金主要用途是支付部分場租,以及對外發佈的宣傳費用。”據他透露,為了更好地扶持“打開藝術之門”,基金明年介入時間還會再提前。

期盼聽眾裡有人成企業家

著名指揮家譚利華是“打開藝術之門”的創辦人之一,上週末,他連續第23次率領北京交響樂團為“打開藝術之門”獻上“開門”演出。

(譚利華)

“每年這個時候也是我們最期待的時刻。”當被問到相比外面商演,出場費偏低,為何還鍾情這裡,他稍作沉吟:“不是所有的演出都是為了掙錢,這是我們對孩子們的承諾。”在他看來,23年的“打開藝術之門”已經培養出了“一代半”樂迷,再過上三五年,整整兩代樂迷就出爐了。

他至今還為發生在這裡的一則勵志故事感動——十多年前,一位十來歲的少年迷上音樂堂,連續幾年都來參加“打開藝術之門”,如今他已成長為一位職業音樂家,站到了自己曾經仰視的舞臺中央,為台下那些像他當年那般散發殷殷期盼眼神的孩子們獻演。

儘管這些年屢屢呼籲收效甚微,譚利華還是希望今後能有更多企業、財團參與進來,為孩子們的藝術教育添上一份力。不過,徐堅也承認,“打開藝術之門”的力量還稍顯微弱,每年參與人次以十萬計,二十多年下來,累計參與觀眾也就二百來萬人次。“一些有意向贊助的企業上來就問你的規模,我們這點兒數目,的確只能算零頭。”她說自己從來不去抱怨他們最終沒有給予支持,“我期盼台下的觀眾裡,今後有人能成長為企業家。他更懂我們。”

不過,她也承認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兒。“市場從來不是靠坐等得來的,需要自己去拓展。”她說,自己和不少參與的藝術家秉持這樣一個信念——拿出暑期兩個月,好好地培育觀眾和市場,待到觀眾有了,就不用發愁市場了。徐堅透露,經過這些年的培育,包括古箏、二胡、古琴在內的“曲高和寡”之樂,如今都成了他們的票房保證。“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並沒有傻到做賠本的買賣。”稍頃,爽朗的笑聲塞滿整個房間。

北京市文化局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藝綻

本期作者:陳濤

訂閱號:藝綻 · bjvariety

至 臻 文 藝 · 綻 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

如今已擔綱首都劇院聯盟理事長的徐堅坦承,票房連傳捷報的首都演藝市場,這些年場租費也在持續攀升。“我們這裡場租費是每一場6.5萬元。”執掌包括音樂堂在內的眾多京內外劇場的她算了這樣一筆賬——如果暑期的70場都是如此收費,輕輕鬆松就可以收入約460萬元,而單靠每張幾十到一百元的門票,平均一場也就能收入5萬元。今年暑期倆月的全部收入就是賣票所得的350萬元,而成本就得三百萬元——藝術家和院團的演出費,製作數以萬計的節目單、海報的宣傳費,以及員工工資、水電等費用。

“這還沒有計入場租成本,如果按照通常的成本核算方式,‘打開藝術之門’鐵定是賠本的。”徐堅說,對於眾多知名藝術家這些年以特惠出場費的不離不棄,她除了報以敬重、愧疚,再就是更堅定了“初心”——堅持公益性,而且絕不跑偏。

好在這些年都得到了主辦方市文化局的資金扶持。由市文化局發起設立的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於去年6月正式啟動,當年便向“打開藝術之門”資助260萬元。上週末,“打開藝術之門”在參與該基金組織的複評專案裡摘得頭名,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將鐵定再次獲得文化藝術基金的扶持。據該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張鵬介紹,“接近三百萬元的資金補貼已屬於較高額度。資金主要用途是支付部分場租,以及對外發佈的宣傳費用。”據他透露,為了更好地扶持“打開藝術之門”,基金明年介入時間還會再提前。

期盼聽眾裡有人成企業家

著名指揮家譚利華是“打開藝術之門”的創辦人之一,上週末,他連續第23次率領北京交響樂團為“打開藝術之門”獻上“開門”演出。

(譚利華)

“每年這個時候也是我們最期待的時刻。”當被問到相比外面商演,出場費偏低,為何還鍾情這裡,他稍作沉吟:“不是所有的演出都是為了掙錢,這是我們對孩子們的承諾。”在他看來,23年的“打開藝術之門”已經培養出了“一代半”樂迷,再過上三五年,整整兩代樂迷就出爐了。

他至今還為發生在這裡的一則勵志故事感動——十多年前,一位十來歲的少年迷上音樂堂,連續幾年都來參加“打開藝術之門”,如今他已成長為一位職業音樂家,站到了自己曾經仰視的舞臺中央,為台下那些像他當年那般散發殷殷期盼眼神的孩子們獻演。

儘管這些年屢屢呼籲收效甚微,譚利華還是希望今後能有更多企業、財團參與進來,為孩子們的藝術教育添上一份力。不過,徐堅也承認,“打開藝術之門”的力量還稍顯微弱,每年參與人次以十萬計,二十多年下來,累計參與觀眾也就二百來萬人次。“一些有意向贊助的企業上來就問你的規模,我們這點兒數目,的確只能算零頭。”她說自己從來不去抱怨他們最終沒有給予支持,“我期盼台下的觀眾裡,今後有人能成長為企業家。他更懂我們。”

不過,她也承認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兒。“市場從來不是靠坐等得來的,需要自己去拓展。”她說,自己和不少參與的藝術家秉持這樣一個信念——拿出暑期兩個月,好好地培育觀眾和市場,待到觀眾有了,就不用發愁市場了。徐堅透露,經過這些年的培育,包括古箏、二胡、古琴在內的“曲高和寡”之樂,如今都成了他們的票房保證。“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並沒有傻到做賠本的買賣。”稍頃,爽朗的笑聲塞滿整個房間。

北京市文化局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藝綻

本期作者:陳濤

訂閱號:藝綻 · bjvariety

至 臻 文 藝 · 綻 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