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大理旅遊若只想風花雪月,便可能錯過商界傳奇的豪宅——嚴家大院

大理古城 (悉心/攝)

大理蒼山與雲(悉心/攝)

大理, 曾是南詔國的帝都, 自古以來以“風花雪月”(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名震天下, 如今全國各地的遊客, 奔赴大理, 都喜歡很有針對性地追逐一場“風花雪月”。

大理古城牆(悉心/攝)

洱海(悉心/攝)

風花雪月固然給人文藝浪漫的享受,

但令小悉震撼的卻是這天, 我們從大理古城沿著洱海騎行幾十公里來到喜洲古鎮, 在那裡邂逅了一代商業傳奇嚴子珍的巨型豪宅“嚴家大院”, 更確切地說, 應該是震撼于那一段商幫往事。

嚴子珍照片 本圖來源於網路

嚴家大院 遠景 本圖來源於網路

嚴家大院始建於清朝光緒三十二年(西元1907年), 建築面積3066平方米, 是一座有多院套連起來的深宅大院, 走進大門, 是“三坊一照壁”的院落, 有照壁字畫, 進了過廳是“四合五天井”的大院, 有漏角、天井, 是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築格局。 行走其間,

無不為院內古色古香、精美絕倫的木雕、泥塑、石刻、書畫驚歎, 更為整體建築的精巧設計嘆服。 最神奇的是, 在白族特色的嚴家大院卻佇立著西洋別墅, 內設地下室、陽臺、走廊、落地玻璃窗, 四周花木盆景, 環境幽雅別致。 看著這座保留時代印記的豪宅, 真心好奇其前主人嚴子珍的人生經歷。

嚴家大院近景(悉心/攝)

嚴家大院照壁(悉心/攝)

據資料記載,嚴子珍童年喪父,隨母嫁入嚴家,受盡世態炎涼,嘗遍人間艱辛。十五、六歲獨立門戶,以微薄的借貸資本起家。1903年彭永昌(江西)、嚴子珍、楊鴻昌(喜洲)三人於大理下關合資創辦“永昌祥”商號(後彭永昌、楊鴻春和平退夥,嚴子珍獨立經營),這個商號涉獵頗廣,生絲、布匹、藥材等幾乎無所不包,但以茶為經營中心,嚴子珍發明了沱茶,茶業生意做得十分旺盛。嚴子珍善於用人管理,“永昌祥”最繁盛的時候,共有遍佈大江南北及海外70多家商號,資產2000萬銀元(約合現在的40億人民幣),創造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商業傳奇。作為曾經“嚴董楊尹”四大家族之首,蔣中正、龍雲為嚴子珍皆有題詞,地位非同一般。

屋頂上的畫與書法(悉心/攝)

值得一提的是,嚴子珍生意成就的嚴家並沒有獨享,而是在喜洲建醫院、學校、蒼逸圖書館,“練團兵,防土匪,購義地,葬孤魂”,這個雲南生產沱茶的商號還入股了香港三聯書店,為名副其實的“儒商”,抗戰時期,連老舍到喜洲,都對喜洲富豪們的樂善好施大加讚賞說“喜洲鎮卻是個奇跡,我想不起,在國內什麼偏僻的地方,見過這麼體面的市鎮。” 小悉對這位嚴子珍老先生也敬佩了幾分。

院內陳放的牌匾(悉心/攝)

據傳,有錢後,嚴子珍最喜歡做的事情也就是蓋住宅。1910年完工了“三房一照壁”的新住宅(也就是嚴家大院),在一家人搬進去享用之外,他在1918年又修建了第二所“一進三院”的“四合五天井”住宅。後來,又在喜洲靠近洱海的一角,修建了一座非常壯觀的別墅 “海心亭”。這些建築設計精緻,做工考究,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經典,也使得喜洲這塊風水寶地更加生輝。直到今天,還吸引著眾多的遊人、建築學者、文化歷史學者前往參觀、考察、調研。作為建築外行的小悉只能純粹感歎它的漂亮了。

嚴家大院大廳(悉心/攝)

每個人都是跟國家命運緊緊相連的,嚴子珍也不例外,隨著東南沿海及華北淪入敵手,西南成了抗戰的大後方,由於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壟斷和日本的封鎖,“永昌祥”國外業務停擱,經營不得不縮小。I941年,嚴子珍逝世(享年70歲),這給下滑期的整個嚴氏家族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抗日戰爭結束,“永昌祥”很快便派人到上海、漢口、廣州及香港、緬甸、印度等地清查資產,準備捲土重來,大幹一場。然而,由於國內戰爭爆發,通貨膨脹加劇,形勢沒有給“永昌祥”提供機遇。而1949年解放後,永昌祥業務萎縮,進出口貿易、茶葉、生絲等等都不好做,海外的生意也不願受總號約束。很快,進出口貿易並到公私合營昆明進出口公司,茶廠併入下關茶廠,絲廠收歸宜賓商業局,其他投資也隨社會主義改造而結束。只有松鶴商標還擱置著,直到1991年,下關茶廠重新註冊了松鶴商標,永昌祥松鶴沱茶才完成了一個奇怪的回歸。但嚴家“永昌祥”終究是漸漸走向了沒落。

嚴家大院第二層,本圖來源於網路

嚴子珍雖然財運亨通,但在婚姻生活上也多坎坷,他一生共娶過4個妻子,並不是離婚而是妻子相繼病亡,4個妻子共為嚴家生了5個兒子。嚴家的一個支系移居美國,5個女兒都在美國成家,而國內後代多分佈在了昆明,各支系之間往來並不多。現在的嚴家後人中基本上沒有人在從事商業經營,對比與祖先的在商場“叱吒風雲”,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其後人的解釋是,在經歷了多次運動後,嚴家人已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再願意涉足商業領域。

時間褪去嚴家大院的朱顏,但在那一簷一角處,我們仿佛依舊能感受到一代商賈的興衰,各個時代賦予命運的痕跡。

嚴家大院一角(悉心/攝)

在路上,尋找被漸漸遺忘的故事,這大概也是旅行的一種意義吧。親愛的朋友們,無論是去大理,還是別的地方,我們不妨在看風景的同時,試著再看看背後的故事。

聲明:同作者,多平臺發佈,文章版權歸本人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嚴家大院近景(悉心/攝)

嚴家大院照壁(悉心/攝)

據資料記載,嚴子珍童年喪父,隨母嫁入嚴家,受盡世態炎涼,嘗遍人間艱辛。十五、六歲獨立門戶,以微薄的借貸資本起家。1903年彭永昌(江西)、嚴子珍、楊鴻昌(喜洲)三人於大理下關合資創辦“永昌祥”商號(後彭永昌、楊鴻春和平退夥,嚴子珍獨立經營),這個商號涉獵頗廣,生絲、布匹、藥材等幾乎無所不包,但以茶為經營中心,嚴子珍發明了沱茶,茶業生意做得十分旺盛。嚴子珍善於用人管理,“永昌祥”最繁盛的時候,共有遍佈大江南北及海外70多家商號,資產2000萬銀元(約合現在的40億人民幣),創造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商業傳奇。作為曾經“嚴董楊尹”四大家族之首,蔣中正、龍雲為嚴子珍皆有題詞,地位非同一般。

屋頂上的畫與書法(悉心/攝)

值得一提的是,嚴子珍生意成就的嚴家並沒有獨享,而是在喜洲建醫院、學校、蒼逸圖書館,“練團兵,防土匪,購義地,葬孤魂”,這個雲南生產沱茶的商號還入股了香港三聯書店,為名副其實的“儒商”,抗戰時期,連老舍到喜洲,都對喜洲富豪們的樂善好施大加讚賞說“喜洲鎮卻是個奇跡,我想不起,在國內什麼偏僻的地方,見過這麼體面的市鎮。” 小悉對這位嚴子珍老先生也敬佩了幾分。

院內陳放的牌匾(悉心/攝)

據傳,有錢後,嚴子珍最喜歡做的事情也就是蓋住宅。1910年完工了“三房一照壁”的新住宅(也就是嚴家大院),在一家人搬進去享用之外,他在1918年又修建了第二所“一進三院”的“四合五天井”住宅。後來,又在喜洲靠近洱海的一角,修建了一座非常壯觀的別墅 “海心亭”。這些建築設計精緻,做工考究,堪稱中國建築史上的經典,也使得喜洲這塊風水寶地更加生輝。直到今天,還吸引著眾多的遊人、建築學者、文化歷史學者前往參觀、考察、調研。作為建築外行的小悉只能純粹感歎它的漂亮了。

嚴家大院大廳(悉心/攝)

每個人都是跟國家命運緊緊相連的,嚴子珍也不例外,隨著東南沿海及華北淪入敵手,西南成了抗戰的大後方,由於國民黨官僚資本的壟斷和日本的封鎖,“永昌祥”國外業務停擱,經營不得不縮小。I941年,嚴子珍逝世(享年70歲),這給下滑期的整個嚴氏家族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抗日戰爭結束,“永昌祥”很快便派人到上海、漢口、廣州及香港、緬甸、印度等地清查資產,準備捲土重來,大幹一場。然而,由於國內戰爭爆發,通貨膨脹加劇,形勢沒有給“永昌祥”提供機遇。而1949年解放後,永昌祥業務萎縮,進出口貿易、茶葉、生絲等等都不好做,海外的生意也不願受總號約束。很快,進出口貿易並到公私合營昆明進出口公司,茶廠併入下關茶廠,絲廠收歸宜賓商業局,其他投資也隨社會主義改造而結束。只有松鶴商標還擱置著,直到1991年,下關茶廠重新註冊了松鶴商標,永昌祥松鶴沱茶才完成了一個奇怪的回歸。但嚴家“永昌祥”終究是漸漸走向了沒落。

嚴家大院第二層,本圖來源於網路

嚴子珍雖然財運亨通,但在婚姻生活上也多坎坷,他一生共娶過4個妻子,並不是離婚而是妻子相繼病亡,4個妻子共為嚴家生了5個兒子。嚴家的一個支系移居美國,5個女兒都在美國成家,而國內後代多分佈在了昆明,各支系之間往來並不多。現在的嚴家後人中基本上沒有人在從事商業經營,對比與祖先的在商場“叱吒風雲”,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其後人的解釋是,在經歷了多次運動後,嚴家人已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再願意涉足商業領域。

時間褪去嚴家大院的朱顏,但在那一簷一角處,我們仿佛依舊能感受到一代商賈的興衰,各個時代賦予命運的痕跡。

嚴家大院一角(悉心/攝)

在路上,尋找被漸漸遺忘的故事,這大概也是旅行的一種意義吧。親愛的朋友們,無論是去大理,還是別的地方,我們不妨在看風景的同時,試著再看看背後的故事。

聲明:同作者,多平臺發佈,文章版權歸本人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