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普陀:探索親職教育制度取得階段性成效

上海普陀:探索親職教育制度取得階段性成效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放飛心中夢想, 重拾生活信心涉罪未成年人慢慢願意與檢察官暢談真實想法拉住彼此的手打開真誠的心“飛起來啦!飛起來啦……”文昊(化名)興奮地邊跑邊喊, 媽媽輕輕鬆開手中的風箏, 仰著頭看著它愈升愈高。 陽春三月, 草長鶯飛, 楊柳拂堤, 公園裡到處都是放風箏的人。 文昊和幾個花季少年迎風奔跑著, 身後的父母和檢察官笑眼看著。 半年前, 上海市普陀區檢察院舉辦了第一期親職教育與行為矯治培訓班, 是上海市檢察機關首次與專門學校合作探索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矯治以及家長親職教育制度。
這次踏青, 正是對其中3對涉罪未成人家庭進行的一次特殊跟蹤回訪。 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一直是家庭和社會組織的關注焦點, 2016年1月至11月, 普陀區檢察院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33人, 起訴22人。 面對頻發的未成年人犯罪現象, 一個共識已經越發清晰:荷爾蒙不是犯罪的理由, 青春期也不是暴虐的藉口。 需要更多反思家長、學校、社會的責任, 並進行相應的制度完善。 “熊孩子”背後 原生家庭溝通的失序“這幾個孩子都是十七八歲的涉罪未成年人, 有的是校內欺負同學, 有的是在校學生到外面打架, 還有的是校外的未成年人到學校打人,
都具有暴力傾向。 通過這次跟蹤回訪, 我們發現幾個家庭的親子關係都有明顯改善, 孩子也更加開朗陽光。 ”普陀區檢察院未檢科科長厲俊旭說。 每一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背後都有複雜的成因, 但是很多所謂“熊孩子”出問題, 都源於家庭內部的溝通不暢。 誰都想不到, 現在親密的文昊母子曾長達幾個月沒說過一句話。 文昊是個帥氣的小夥, 正值青春期的他, 有些叛逆。 一天, 文昊帶了幾個同學到家裡玩, 把客廳弄得有點亂。 愛乾淨的媽媽見狀, 責備了他幾句。 年少氣盛的文昊覺得非常沒有面子, 拿起電腦就摔到了地上。 為此, 母子兩人大吵了一架, 冷戰了兩個月, 互不理睬。 由於心裡有氣, 文昊發現要好的女同學結識了其他男生時,
便找人把那個男生揍了一頓, 觸犯了刑法。 而作為家庭重要成員的爸爸, 對於母子這麼久不交流, 居然沒覺得有什麼異常。 “這很可怕, 說明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出了很大的問題。 ”厲俊旭認為孩子想什麼, 家長根本不知道, 雙方雖然生活在同一屋簷下, 卻彼此是心靈的陌生人。 要真的幫助這些孩子, 就要將孩子和家庭聯動起來教育。 因此, 與以往單純教育孩子不同, 這次的回訪評估, 最大的亮點在於“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 是對家長進行的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稱職的好家長的專門化教育, 主要針對父母和監護人, 其目的是改變或加強家長的教育觀念, 使家長獲得撫養、教育子女的知識和技能。 親職教育對涉罪未成年人的家長來說,
不僅僅是一般性地教育孩子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增加, 而是通過系統的學習、反思和實踐過程, 明確自身的角色職責和定位, 進而實現自身觀念和角色行為的轉變, 使其在孩子的撫養教育中更理性, 更具有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 其教育行為更具效能, 以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讓涉罪未成年人順利回歸社會。 踐行“親職教育” 種下“敬畏法律”的種子普陀區檢察院通過對近5年涉罪未成年人心理和家庭狀況的分析, 發現家庭教育的缺失、不當, 是引發涉罪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這樣的家庭也難以為涉罪未成年人回歸正常生活提供健康的環境。 針對這一情況, 該院以涉罪未成年人監護人為物件,
探索建立“親職教育”長效機制。 2016年7月, 普陀區檢察院會同區教育局、區未保辦、團區委共同舉辦了第一期親職教育與行為矯治培訓班, 對涉罪未成年人開展封閉式教育矯治, 對其家長同步開展夜間親職教育。 圍繞“預防校園暴力”這一專題, 借助專門學校上海市澄源中學的力量, 以12個暴力涉罪未成年人及其家長為對象, 探索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矯治制度以及與家長加強管教相配套的親職教育制度, 對家長不當的家庭教育方式進行糾正, 引導完善親子關係, 優化未成年人成長的家庭環境。 “這些孩子大多都厭學, 課程只有5天, 如果還是用傳統授課的形式, 效果不一定好。 因此, 對象的特點決定了你的行為, 矯治孩子們的行為、疏導他們的心理, 需要有一些創新。”厲俊旭和澄源中學校長參與設計了這5天的培訓課程表,兼顧了“大文科”和“大理科”兩個方面的知識,設置了閱讀課、法治課、陶藝DIY、數獨課以及社會考察等課程。此外,還聘請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心理學、行為學領域的專家教授為孩子們進行指導。檢察官對孩子們進行普法教育,教他們尊重法律、敬畏法律;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作專門的指導講座,增強孩子們的團隊協作溝通能力;上海外國語大學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採用一對一的形式對孩子進行心理測評和輔導,引導孩子們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及時消除問題;退役的教官進行行為訓練,比如整理床鋪、排隊吃飯、不許剩飯,教孩子們學會遵守秩序和紀律。“這麼短的時間,很難說有什麼明顯的效果,但我們在這些孩子們心中種下了一顆‘敬畏法律’的種子。至於什麼時候發芽、成長,個體不同,效果可能不同,這也需要我們後續的跟蹤回訪。”厲俊旭說,不能期待幾天能改變一個孩子,教育的效果是滯後的,而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培訓結束後,普陀區檢察院還將對他們開展為期兩年的跟蹤回訪,適時調整教育手段和方法,幫助涉罪未成年人重建健康生活,重回正常生活軌道,預防重新犯罪。確保家長參訓 搭起孩子與家長溝通的橋樑經過幾天的學習,文昊漸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他同意給媽媽打電話,對著話筒喊了一聲“媽媽”,電話那頭的媽媽又驚又喜。同時,文昊的父母也開始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親職教育課上,心理學教授讓每個孩子用最親密的方式給父母打個招呼:有人擁抱,有人用親吻臉頰,有人告訴父母“我愛你”……文昊愣了一下,似乎不知道該怎樣表達,下一秒他便將媽媽抱了起來,媽媽瞬間淚流滿面,這一幕讓在場者無不動容。文昊爸爸自責地說,“以前管得實在太少了,對不住孩子,對不住啊!”他表示以後一定會多關心鼓勵文昊。為保證親職教育的效果,普陀區檢察院從要求家長參訓、考核家長表現、關聯考察評價等幾個方面入手,讓家長更好地進行學習。要求家長參訓,將家長的參與親職教育培訓設立為社會觀護幫教的一個必備環節,在心理測試和社會調查後,向家長分析其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闡明培訓的意義,以及參與培訓對家庭管教能力評判的影響,並在簽訂觀護幫教協議時注明家長必須參與親職教育培訓,確保家長全部參訓。考核家長表現,在確保家長參訓的基礎上,由授課老師全面考察家長在聽課和親子互動中的表現,並由心理老師在參訓前後對家長、未成年人進行心理評估,製作分析報告,評判家長履職的意願、能力,以及在培訓後與子女交流的改變。關聯考察評價,將家長在親職教育培訓中的表現以及培訓後的履職情況作為觀護幫教考察的一個指標,考察家長在幫教中發揮的作用,評判家庭管束能力,並作為涉罪未成年人是否適用緩刑、相對不起訴、附條件不起訴的依據,以此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參與親職培訓的重要性。結業典禮後,普陀區檢察院與區教育局會簽《關於開展“法治進校園”巡講活動的方案》、與區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組會簽《“建立普陀區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服務中心”合作協定》。一個都不能少 點亮回歸社會的明燈由於涉罪未成年人大多處於叛逆期,加之家庭管教的疏漏,有一些涉罪未成年人暫時甚至長期處於與家庭失聯的狀態。該院檢察官張麗敏在辦案時瞭解到,小磊(化名)自幼父母離異,由父親撫養長大,後隨父親一起到上海,和姑姑一起打工。2016年6月,迷戀網路的小磊厭倦了父親的管束,選擇了孤身到社會上闖蕩,最終為獲取上網費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由於小磊經常更換手機號碼,家人與他之間的聯繫就這麼斷了。寒冬將至,穿著夏季衣衫進入看守所的小磊,身無分文,也沒有家人的聯繫方式。為了讓小磊不再因籌集路費而犯罪,張麗敏根據小磊提供的模糊的線索,開始為他的回家之路來回奔波。張麗敏輾轉找到小磊姑姑的住處,卻被告知小磊姑姑已回老家過年,事情似乎又陷入了僵局。然而,張麗敏並沒有打算放棄,再次返回工業園區,經過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一個認識小磊父親的保安,並最終找到了小磊父親。為消除父子兩人之間的隔閡,一方面安排社工對小磊進行心理疏導,另一方面張麗敏多次同小磊父親深入交談,努力化解兩人的心結。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刑滿釋放的小磊穿著父親送來的新衣,走出看守所。父親的舉動,讓小磊感受到深深的父愛,家庭、社會沒有把他遺棄,並表示一定會好好改造,積極回報社會。“對於這樣的孩子、這樣的家庭,之後我們會安排相關的課程以及親職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我們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今後會有越來越多像小磊這樣的失足未成年人得到社會的關懷和感召,以嶄新的姿態回歸社會,從而實現涉罪未成年人群體社會管理模式的創新,這才是我們開展工作的最終目的。”張麗敏認為人民檢察為人民,從心入手,為失足未成年人點亮一盞回歸社會的指路明燈,是每一個未檢人奮鬥的目標。普陀區檢察院在辦理未成年人案件時,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不放棄任何一種努力。對於與家人失聯的涉罪未成年人,積極通過各種方法聯繫其家人及其監護人,安排親職教育,使涉罪未成年人得到親情的感化和正確引導,在心靈上得到溫暖和觸動,並正確認識自身行為產生的危害和後果,及時挽救迷途失足的未成年人群體。借力多方資源 傳遞“陽光檢察”溫度為讓更多的未成年人感受到“陽光檢察”帶來的溫暖,普陀區檢察院加強與教育、衛生、共青團、婦聯、社工等的協作,引入專業力量,提高親職教育的成效。邀請原美國三藩市政府從事家長學校培訓的專業人員介紹域外的親職教育理念、經驗、課程、方法,並參與對涉罪未成年人家長親職培訓課程的改進,以增強針對性和科學性。依託較為成熟的社會服務工作平臺,開展親職教育後續回訪、教育、輔導,定期評估,對參訓家庭進行開展長期的跟蹤教育與回訪,評估親子關係改善狀況,幫助涉罪未成年人重建健康生活。同時,在就學、就業上提供指導幫助,為未成年人重回正常生活軌道提供支援。除此之外,還深入開展“法治進校園”巡講,引導青少年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積極參與校園周邊環境整治、重點青少年群體教育管理等工作,依法維護校園安全,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普陀區檢察院針對未成年人犯罪開展源頭治理,通過建立有重點、有規範、專業化的親職教育長效機制,提高了涉罪未成年人家長的監護意識和監護能力,也緩解了一些家庭中緊張的親子關係,為涉罪學生創造了改過自新的良好環境,對於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起到積極作用。普陀區檢察院加強與專門學校合作,探索強制親職教育制度獲2016年度上海市檢察機關未檢部門參與社會治理優秀案(事)例,探索親職教育制度取得階段性成效。“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前程,用一點光,溫暖孩子的心……”法律是剛性的,但每個未檢人的心是火熱的,他們用自己的心去溫暖每一個涉罪未成年人,他們用自己的堅持去照亮每一個涉罪未成年人“回家的路”!(原標題:上海普陀:探索親職教育,讓“熊孩子”回家 星星點燈 點亮你的前程) 需要有一些創新。”厲俊旭和澄源中學校長參與設計了這5天的培訓課程表,兼顧了“大文科”和“大理科”兩個方面的知識,設置了閱讀課、法治課、陶藝DIY、數獨課以及社會考察等課程。此外,還聘請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戲劇學院等心理學、行為學領域的專家教授為孩子們進行指導。檢察官對孩子們進行普法教育,教他們尊重法律、敬畏法律;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作專門的指導講座,增強孩子們的團隊協作溝通能力;上海外國語大學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採用一對一的形式對孩子進行心理測評和輔導,引導孩子們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及時消除問題;退役的教官進行行為訓練,比如整理床鋪、排隊吃飯、不許剩飯,教孩子們學會遵守秩序和紀律。“這麼短的時間,很難說有什麼明顯的效果,但我們在這些孩子們心中種下了一顆‘敬畏法律’的種子。至於什麼時候發芽、成長,個體不同,效果可能不同,這也需要我們後續的跟蹤回訪。”厲俊旭說,不能期待幾天能改變一個孩子,教育的效果是滯後的,而且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培訓結束後,普陀區檢察院還將對他們開展為期兩年的跟蹤回訪,適時調整教育手段和方法,幫助涉罪未成年人重建健康生活,重回正常生活軌道,預防重新犯罪。確保家長參訓 搭起孩子與家長溝通的橋樑經過幾天的學習,文昊漸漸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他同意給媽媽打電話,對著話筒喊了一聲“媽媽”,電話那頭的媽媽又驚又喜。同時,文昊的父母也開始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親職教育課上,心理學教授讓每個孩子用最親密的方式給父母打個招呼:有人擁抱,有人用親吻臉頰,有人告訴父母“我愛你”……文昊愣了一下,似乎不知道該怎樣表達,下一秒他便將媽媽抱了起來,媽媽瞬間淚流滿面,這一幕讓在場者無不動容。文昊爸爸自責地說,“以前管得實在太少了,對不住孩子,對不住啊!”他表示以後一定會多關心鼓勵文昊。為保證親職教育的效果,普陀區檢察院從要求家長參訓、考核家長表現、關聯考察評價等幾個方面入手,讓家長更好地進行學習。要求家長參訓,將家長的參與親職教育培訓設立為社會觀護幫教的一個必備環節,在心理測試和社會調查後,向家長分析其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闡明培訓的意義,以及參與培訓對家庭管教能力評判的影響,並在簽訂觀護幫教協議時注明家長必須參與親職教育培訓,確保家長全部參訓。考核家長表現,在確保家長參訓的基礎上,由授課老師全面考察家長在聽課和親子互動中的表現,並由心理老師在參訓前後對家長、未成年人進行心理評估,製作分析報告,評判家長履職的意願、能力,以及在培訓後與子女交流的改變。關聯考察評價,將家長在親職教育培訓中的表現以及培訓後的履職情況作為觀護幫教考察的一個指標,考察家長在幫教中發揮的作用,評判家庭管束能力,並作為涉罪未成年人是否適用緩刑、相對不起訴、附條件不起訴的依據,以此使家長充分認識到參與親職培訓的重要性。結業典禮後,普陀區檢察院與區教育局會簽《關於開展“法治進校園”巡講活動的方案》、與區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專項組會簽《“建立普陀區未成年人檢察社會服務中心”合作協定》。一個都不能少 點亮回歸社會的明燈由於涉罪未成年人大多處於叛逆期,加之家庭管教的疏漏,有一些涉罪未成年人暫時甚至長期處於與家庭失聯的狀態。該院檢察官張麗敏在辦案時瞭解到,小磊(化名)自幼父母離異,由父親撫養長大,後隨父親一起到上海,和姑姑一起打工。2016年6月,迷戀網路的小磊厭倦了父親的管束,選擇了孤身到社會上闖蕩,最終為獲取上網費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由於小磊經常更換手機號碼,家人與他之間的聯繫就這麼斷了。寒冬將至,穿著夏季衣衫進入看守所的小磊,身無分文,也沒有家人的聯繫方式。為了讓小磊不再因籌集路費而犯罪,張麗敏根據小磊提供的模糊的線索,開始為他的回家之路來回奔波。張麗敏輾轉找到小磊姑姑的住處,卻被告知小磊姑姑已回老家過年,事情似乎又陷入了僵局。然而,張麗敏並沒有打算放棄,再次返回工業園區,經過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一個認識小磊父親的保安,並最終找到了小磊父親。為消除父子兩人之間的隔閡,一方面安排社工對小磊進行心理疏導,另一方面張麗敏多次同小磊父親深入交談,努力化解兩人的心結。2017年1月28日大年初一,刑滿釋放的小磊穿著父親送來的新衣,走出看守所。父親的舉動,讓小磊感受到深深的父愛,家庭、社會沒有把他遺棄,並表示一定會好好改造,積極回報社會。“對於這樣的孩子、這樣的家庭,之後我們會安排相關的課程以及親職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我們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今後會有越來越多像小磊這樣的失足未成年人得到社會的關懷和感召,以嶄新的姿態回歸社會,從而實現涉罪未成年人群體社會管理模式的創新,這才是我們開展工作的最終目的。”張麗敏認為人民檢察為人民,從心入手,為失足未成年人點亮一盞回歸社會的指路明燈,是每一個未檢人奮鬥的目標。普陀區檢察院在辦理未成年人案件時,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不放棄任何一種努力。對於與家人失聯的涉罪未成年人,積極通過各種方法聯繫其家人及其監護人,安排親職教育,使涉罪未成年人得到親情的感化和正確引導,在心靈上得到溫暖和觸動,並正確認識自身行為產生的危害和後果,及時挽救迷途失足的未成年人群體。借力多方資源 傳遞“陽光檢察”溫度為讓更多的未成年人感受到“陽光檢察”帶來的溫暖,普陀區檢察院加強與教育、衛生、共青團、婦聯、社工等的協作,引入專業力量,提高親職教育的成效。邀請原美國三藩市政府從事家長學校培訓的專業人員介紹域外的親職教育理念、經驗、課程、方法,並參與對涉罪未成年人家長親職培訓課程的改進,以增強針對性和科學性。依託較為成熟的社會服務工作平臺,開展親職教育後續回訪、教育、輔導,定期評估,對參訓家庭進行開展長期的跟蹤教育與回訪,評估親子關係改善狀況,幫助涉罪未成年人重建健康生活。同時,在就學、就業上提供指導幫助,為未成年人重回正常生活軌道提供支援。除此之外,還深入開展“法治進校園”巡講,引導青少年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積極參與校園周邊環境整治、重點青少年群體教育管理等工作,依法維護校園安全,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普陀區檢察院針對未成年人犯罪開展源頭治理,通過建立有重點、有規範、專業化的親職教育長效機制,提高了涉罪未成年人家長的監護意識和監護能力,也緩解了一些家庭中緊張的親子關係,為涉罪學生創造了改過自新的良好環境,對於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營造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起到積極作用。普陀區檢察院加強與專門學校合作,探索強制親職教育制度獲2016年度上海市檢察機關未檢部門參與社會治理優秀案(事)例,探索親職教育制度取得階段性成效。“星星點燈,照亮我的前程,用一點光,溫暖孩子的心……”法律是剛性的,但每個未檢人的心是火熱的,他們用自己的心去溫暖每一個涉罪未成年人,他們用自己的堅持去照亮每一個涉罪未成年人“回家的路”!(原標題:上海普陀:探索親職教育,讓“熊孩子”回家 星星點燈 點亮你的前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