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一個中國風奢侈品牌被賣,上海灘究竟發生了什麼?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之一曆峰集團(Richemont)發佈聲明稱, 已于上周將旗下奢侈品牌“上海灘(Shanghai Tang)”出售給義大利服裝製造商A. Moda Sp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lessandro Bastagli控股的一家子公司,

交易在6月30日完成。

上海灘在1994年由香港企業家鄧永鏗爵士(Sir David Tang)創立。 23年來, 這個以中式風格高級服裝為賣點的香港本土品牌從一家小服裝定制店發展成為了今天在全球擁有48家門店的奢侈品牌。 曆峰集團在1998年收購上海灘的部分股權後, 最終在2008年實現了對上海灘品牌的完全控股。

出售上海灘是曆峰集團正在重新規劃業務組合的一個信號。 目前曆峰旗下擁有的奢侈品牌包括 Cartier(卡地亞), Van Cleef Arpels (梵克雅寶), Montblanc(萬寶龍), Chloé(蔻依), Dunhill(登喜路)和 IWC(萬國表)等在內的 18個奢侈珠寶、鐘錶、皮具和時裝品牌。 但在其品牌分類中, 上海灘與Chloé、AzzedineAlaia、Lancel一起被列入“其他品牌”這個類目。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表明曆峰長期以來對上海灘的定位和發展目標持有不確定的態度。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 曆峰出售上海灘並不令人意外。 實際上, 上海灘的全球策略從2008年開始就廣受詬病, 其首席行政官雷富逸當時宣佈要在全球開設50家門店的擴張計畫。 但一個以中式服裝為賣點的品牌尚未在中國等華人區市場建立起強大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就急著把品牌推廣到全球, 結果是不出意料的喪失了最佳的市場時機。 這場失誤的擴張策略導致上海灘於2013年不得不關閉了全球的7家門店。

在今天的全球奢侈品市場, 除了上海灘以外, 還出現了來自臺灣的“夏姿·陳(Shiatzy Chen)”和被愛馬仕收購的“上下”。 上海灘作為第一個中國風奢侈品牌的市場地位和於西方品牌之間的差異性已經開始被逐漸蠶食,

至少該品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講好自己的品牌故事。 但競爭已經不可阻擋地發生了。

為了吸引新的消費者, 上海灘曾經也嘗試學習香奈兒、迪奧等西方奢侈品牌, 為品牌設立香水和美妝產品條線。 2013年, 上海灘與Inter Parfums公司簽訂了為期12年的獨家全球授權合約, 後者負責為其開發、生產和分銷上海灘品牌的香水及美妝產品。 但最終的實際成效寥寥。

根據曆峰集團2016年財報資料顯示, 集團淨利潤與2015年相比同比大跌45.6%至12.1億歐元, 銷售額則減少3.9%至106.5億歐元。 縮減業務、裁員以及出售不良資產均為短期內改善業績表現的常用手法。 而上海灘的出售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曆峰集團目前所面臨的緊張出境。 有消息稱曆峰曾經也曾考慮過出售與上海灘共同列入“其他品牌”類目的法國奢侈品牌Lancel。

曆峰集團並未透露此次交易的具體數目, 但表示不會對其現有資產產生負債, 也不會對其現金流量及截至明年3月的財年業績產生實質影響。 另一方面, 上海灘“新主”Alessandro Bastagli則聲稱已從7月3日開始計畫為上海灘組建一套全新的創意和管理團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