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申生之死:做人不能太厚道,如果你一直被發好人卡,千萬要當心!

吃虧是福, 做人要厚道, 這都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老話!歷史也給了我們很多生動的例子, 貌似好多吃虧的人、厚道的人都得到了更大的福報。 這一點沒問題, 小編表示贊同!

小編從小被吃虧是福, 做人要厚道的思想所教誨, 直到步入社會, 因為太厚道, 吃虧吃多了, 才慢慢體會到, 這裡面是有問題的!但有問題的不是歷史流傳下來的經驗, 有問題的是小編自己理解的方式。 歷史從來沒有告訴我們, 做人要“太”厚道, 吃“大”虧是福!

凡事過猶不及!混社會, 混到最後, 還是人品。 可如果我們總被貼上“厚道”、“老實”、“好人”的標籤,

這絕對不會證明你的人品好, 人品這個詞, 包含著其他更多的方面!

如果總被貼上“厚道”、“老實”、“好人”的標籤, 不要沾沾自喜, 因為這些標籤給你帶來的機會可能會不少, 但這些標籤給你帶來的災難, 則有可能是你不能承受之重!

我們前面的故事中, 多次提到春秋戰國時期, 晉國的“驪姬之亂”!驪姬因為想要扶持自己的兒子登上王位, 實施了一系列的陰謀詭計, 最終逼死了太子申生, 逼跑了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 強大的晉國, 一度陷入混亂與動盪, 長達幾十年!

驪姬為什麼能害死太子申生?這與太子的性格, 為人處事, 有莫大的關係。

驪姬的陰謀詭計中, 充滿了大量的套路, 混職場的人們, 認真閱讀這段歷史, 一定能參透很多道理,

你可以學來謀求上位, 也可以學來用於自保!我們在後面的文章中, 會詳細解析,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

今天講一講, 驪姬與他的想好優施, 在開始行動前的一段對話, 這番對話雖短, 卻註定了太子申生不可逆轉的悲慘命運!

驪姬:我現在想廢了太子申生,

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 有什麼辦法?

優施:申生、夷吾、重耳, 現在不在國都, 遠在邊境, 不在大王身邊, 誰還能為難夫人啊!

驪姬:這三位公子, 都成年了, 經歷的人和事都挺多, 朝中大臣很多都支持他們, 我不敢妄動!

優施:那就應該各個擊破, 一個一個的除掉!

驪姬:先對誰下手比較好啊!

優施:一定是太子申生!申生為人, 慈仁而精潔。 精潔則恥於自汙, 慈仁則憚於賊人。 恥於自汙, 則憤不能忍;憚於賊人, 其自賊易也。

一句話, 總結了為什麼好人耍心眼, 總是耍不過小人!

慈仁而精潔, 難道不是好的品質嗎, 難道不是我們平時應該注重的自我修養嗎?太子的慈仁精潔, 為他帶來了好名聲, 朝中很多正直的大臣, 也支持太子申生,

但支持者更多的時候是建議者, 建議者又有多少人, 會為了太子申生, 赴湯蹈火, 在所不辭?!

優施是個小人, 但他確實是個聰明人!一般人顧及到太子名聲好, 支持者多, 就無計可施了, 可優施偏偏能從太子最優秀的品質當中, 準確的找到太子最致命的弱點!

1、精潔則恥於自汙, 慈仁則憚於賊人

愛惜自己的好名聲, 就會為名聲受到玷污感到恥辱;對人仁慈寬容, 就不會背地裡謀害別人, 也不會防備別人謀害自己。

這就是好人的優勢和劣勢!優勢能給我們帶來很多, 但劣勢會讓我們一敗塗地!

2、恥於自汙, 則憤不能忍;憚於賊人, 其自賊易也。

因為害怕名聲受到玷污, 面對誹謗, 就不能隱忍不發;不去謀害別人, 不去防備別人, 最終自己會被謀害。

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人, 他們愛惜自己的名聲, 面對誹謗, 總是急於證明自己的清白, 憤不能忍, 情緒擾動下, 往往會失去冷靜, 判斷失誤, 落入別人的圈套!小人們很會利用這一點, 他們誹謗中傷老實人, 目的不是簡單的要去抹黑, 而是要激怒對手, 讓對手失去方寸,暴露自身的其他弱點,然後找機會痛下殺手!

記得一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甲和乙同是一個領域裡的科研人員,甲天分不及乙。甲知道乙正在研究一項新科技,甲也想在這項研究中心作出成果,但無奈水準不夠。於是甲收集了一些材料,找到乙,說有個朋友丙也在研究這個項目,已經接近成功了,丙說乙的研究就是在模仿和抄襲。接著甲拿出收集的資料給乙看,想問一下乙,是不是真的在抄襲?乙一聽這話,義憤填膺,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當場把自己所有的研究資料給甲看,並講解裡面所有的核心環節。甲認真的記在心裡,回去就搶先發佈了很多科研論文,乙反而失去了主動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厚道人不會去主動花心思去謀害別人,因此也覺得別人不會頂上自己。老實人不會害人,往往會被小人所害!從這個角度來講,真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怎麼辦呢?難道我們就要做壞人嗎?不,我們不要做老好人,也不要做壞人,要學著一個聰明人!

1、不做老好人。不能認為對別人好,就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恩威並施,才是王道。有威的時候,去施恩,別人才會感恩。做好人的時候,別人也會敬畏你,而不敢害你!

2、自汙有時候是我們混社會的一種手段!善於適當的自汙,面對別人的誹謗,就不用那麼激動了。善於自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讓別人不那麼防備你。

3、面對誹謗,一定要冷靜,避免落入圈套。要仔細的分析一下,這件事對各個方面的利弊。前面小編介紹蹇叔給秦穆公提建議時,說到三戒。戒貪、戒忿、戒急。做到三戒,就能很好的應對別人故意潑來的髒水。

今天先說這麼多,接下來的文章,我們會詳細的解析,驪姬是怎樣一步步害死太子申生的!請關注!

讓對手失去方寸,暴露自身的其他弱點,然後找機會痛下殺手!

記得一部電視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甲和乙同是一個領域裡的科研人員,甲天分不及乙。甲知道乙正在研究一項新科技,甲也想在這項研究中心作出成果,但無奈水準不夠。於是甲收集了一些材料,找到乙,說有個朋友丙也在研究這個項目,已經接近成功了,丙說乙的研究就是在模仿和抄襲。接著甲拿出收集的資料給乙看,想問一下乙,是不是真的在抄襲?乙一聽這話,義憤填膺,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當場把自己所有的研究資料給甲看,並講解裡面所有的核心環節。甲認真的記在心裡,回去就搶先發佈了很多科研論文,乙反而失去了主動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厚道人不會去主動花心思去謀害別人,因此也覺得別人不會頂上自己。老實人不會害人,往往會被小人所害!從這個角度來講,真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

怎麼辦呢?難道我們就要做壞人嗎?不,我們不要做老好人,也不要做壞人,要學著一個聰明人!

1、不做老好人。不能認為對別人好,就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恩威並施,才是王道。有威的時候,去施恩,別人才會感恩。做好人的時候,別人也會敬畏你,而不敢害你!

2、自汙有時候是我們混社會的一種手段!善於適當的自汙,面對別人的誹謗,就不用那麼激動了。善於自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讓別人不那麼防備你。

3、面對誹謗,一定要冷靜,避免落入圈套。要仔細的分析一下,這件事對各個方面的利弊。前面小編介紹蹇叔給秦穆公提建議時,說到三戒。戒貪、戒忿、戒急。做到三戒,就能很好的應對別人故意潑來的髒水。

今天先說這麼多,接下來的文章,我們會詳細的解析,驪姬是怎樣一步步害死太子申生的!請關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