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劉樹農經典醫案:14歲女孩頭髮乾枯,大把脫髮

劉樹農治療脫髮的經驗

劉樹農(1895 .5 -1985 .9 .29), 是近代中醫名家之一。 他善於運用辨證法思想指導臨床實踐, 對於脫髮一證的治療, 劉樹農根據張景嶽“治病之則, 當知邪正”之說, 認為脫髮也離不開邪正兩個方面。 所謂“發為血之餘” ,“脫髮是血虧” , 說到了引起脫髮的正虛不足的一面, 而邪實的一面亦不可忽視。 《素問·五藏生成》“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 , 提示了多食甘味可以滋生脾胃濕熱, 引起頭髮脫落。 現代醫學診斷的“脂溢性脫髮” , 乃營養毛髮之膏脂因受肺熱及血熱之蒸熬, 外溢於肌腠, 堵塞毛竅, 以致生髮之源閉絕致。

劉老指出, 引起脫髮的正虛一面, 主要是心血不足, 或腎陰虧損;邪實則主要是血分鬱熱及脾胃濕熱。 青壯年脫髮每每實多虛少。 劉老曾遇到數例脫髮病例, 辨證屬血熱偏重或肺與大腸有熱, 經用涼血活血、清肺胃濕熱等法獲效。 所以, 劉老認為肺主皮毛, 在脫髮症的辨證與治療上亦有其實際意義;而“發為血之餘” 則不僅說明脫髮屬血虧, 還應理解為頭髮與血液的關係至為重要、密切, 實際上血熱、血瘀也可引起毛髮脫落。

下麵是劉老兩則治療脫髮的病案, 從中可見劉老辨證論治之一斑。

[病例1] 王某, 女, 14歲。

初診:1976 年11 月17 日。 近日來頭髮漸枯, 兼有大把脫髮, 尤以1 星期來為甚, 且伴有胸悶太息, 舌苔薄, 脈細。

辨證:心血有虧, 血熱偏重。

治法:養心血, 清血熱處方:紫丹參9 克, 大生熟地黃各9 克, 淮小麥30 克, 桑椹9 克, 三角

胡麻9 克, 炙遠志肉6 克, 粉丹皮9 克, 炙甘草4 .5 克, 柏子仁9 克, 懷山藥9 克, 制首烏9 克。 7 劑。

[按] 丹參、生熟地黃、遠志、柏子仁、炙甘草俱能養心血;桑椹胡麻養血涼血;粉丹皮瀉血中伏火;山藥、首烏養肝腎之陰, 以有助於血之生長。

二診:1976 年12 月24 日。 胸悶太息雖瘥, 但脫髮仍多, 尤以額際上為甚, 常易傷風感冒, 大便稍幹, 餘無不適。 額際上為手陽明大腸經循行之路, 肺主皮毛與大腸相為表裡。 試從清肺熱、活血絡論治。 桑白皮9 克, 地骨皮9克, 黃芩9 克, 三角胡麻9 克, 蒼耳子9 克, 大麻仁9 克, 柏子仁9 克, 制首烏9 克, 茅根30 克,知母9 克, 牡丹皮9 克, 生甘草4 .5 克。 7 劑。

【按】進側重于養心血諸藥, 胸悶太息得解,而脫髮如前, 以其前額脫髮尤甚, 因從經脈循行路線, 認為與陽明有關, 複聯繫到大腸與肺為表裡及肺主皮毛的理論, 用瀉白散之桑白皮、地骨皮, 加黃芩知母等以清肺中之火邪;柏子仁、麻仁、牡丹皮、茅根潤燥涼血清熱;以其前額脫髮較甚, 故用上行頭部之蒼耳子為諸藥之使。

三診:1976 年12 月31 日。 脫髮已有好轉, 舌脈如前。 仍宗上方。 上方加生地9 克。 7劑。

【按】上方有效, 再加涼血清熱之生地黃。

四診:1977 年1 月7 日。 服藥後脫髮已減, 舌邊紅, 脈平。 上方去蒼耳子加生石膏(布包、先煎)30 克。 7 劑。

【按】以其舌邊紅, 知其內熱偏重, 故去蒼耳子加入除陽明經邪熱之生石膏。

五診:1977 年1 月14 日。 脫髮已減, 前藥尚屬合機, 仍宗前治。 桑白皮9 克, 地骨皮9克, 肥知母9 克, 生石膏(布包、先煎)30 克, 生甘草4 .5 克, 粉丹皮9 克, 三角胡麻9 克, 制首烏9 克, 黃芩6 克, 生地黃9 克。 7 劑。 5 月後隨訪, 已不再見大量脫髮現象, 且見新發漸生。

[病例2] 剛某, 男, 40歲

1975 年初診。病已3年有餘。頭髮、眉毛等由黑而白, 由白而脫, 左腿、左臂活動不便, 即持杖行走也不能持久, 苔白膩, 脈滑數。患者已經各地多方治療, 多用溫補之劑而未奏效。因思《瀕湖脈學》雲:“短而滑數酒傷神。”故追詢病史, 有無嗜酒習慣, 果答曰:豈但喜嗜白乾, 而且酒量頗大, 飲之多年。思酒性悍烈, 多飲則毒積, 助濕生熱, 薰蒸肺胃, 致肺臟爆熱而皮枯毛落;陽明爆熱而脈絡縱緩, 左肢行走舉動不便,正合“濕熱成痿' 之說。前醫濫投溫補, 有似“火上澆油” , 無怪其越治而病越進。

辨證:肺胃濕熱偏重。

治法:清肺胃之濕熱。

處方:生石膏(布包、先煎)30 克, 知母9克, 桑白皮9 克, 地骨皮9 克, 黃芩9 克, 防己9克, 左秦艽9 克, 懷牛膝9 克, 生甘草6 克。

上方服至30 餘劑後發漸漸生長而色黑, 左腿左臂舉動亦較便利, 能棄杖而行三站多路。

【按】除用白虎湯合瀉白散大清肺胃之濕熱外, 並用除腸胃之熱的秦艽, 通行十二經泄濕清熱的防己, 和既能消腫又善治痿痹的牛膝。劉老說, 張景嶽有“治病之則, 當知邪正”之說, 洵屬確論。脫髮一證, 雖不能執著於“發者血之餘” 、“脫髮是血虧”的舊說, 但脫髮與血確有密切關係, 而且脫髮的病因也離不開邪正兩個方面。例如以上的病例1 , 雖然表現為心血不足, 有正虛的一面, 但又有自內而生的肺與大腸之熱邪, 存在著邪實的一面。因而始用養心血, 繼進清肺與大腸之熱。病例2 則是以本虛之質, 酷嗜烈酒, 致濕熱之毒滋盛於內, 既傷於肺而致毛髮變白脫落, 複出現“肺熱葉焦”而成痿的徵兆。在治療上, 不僅遵循“肺主皮毛”之訓, 而且宗“治痿獨取陽明”之旨, 予兩清肺胃法。守方數十劑, 多年痼疾, 得以獲痊。

1975 年初診。病已3年有餘。頭髮、眉毛等由黑而白, 由白而脫, 左腿、左臂活動不便, 即持杖行走也不能持久, 苔白膩, 脈滑數。患者已經各地多方治療, 多用溫補之劑而未奏效。因思《瀕湖脈學》雲:“短而滑數酒傷神。”故追詢病史, 有無嗜酒習慣, 果答曰:豈但喜嗜白乾, 而且酒量頗大, 飲之多年。思酒性悍烈, 多飲則毒積, 助濕生熱, 薰蒸肺胃, 致肺臟爆熱而皮枯毛落;陽明爆熱而脈絡縱緩, 左肢行走舉動不便,正合“濕熱成痿' 之說。前醫濫投溫補, 有似“火上澆油” , 無怪其越治而病越進。

辨證:肺胃濕熱偏重。

治法:清肺胃之濕熱。

處方:生石膏(布包、先煎)30 克, 知母9克, 桑白皮9 克, 地骨皮9 克, 黃芩9 克, 防己9克, 左秦艽9 克, 懷牛膝9 克, 生甘草6 克。

上方服至30 餘劑後發漸漸生長而色黑, 左腿左臂舉動亦較便利, 能棄杖而行三站多路。

【按】除用白虎湯合瀉白散大清肺胃之濕熱外, 並用除腸胃之熱的秦艽, 通行十二經泄濕清熱的防己, 和既能消腫又善治痿痹的牛膝。劉老說, 張景嶽有“治病之則, 當知邪正”之說, 洵屬確論。脫髮一證, 雖不能執著於“發者血之餘” 、“脫髮是血虧”的舊說, 但脫髮與血確有密切關係, 而且脫髮的病因也離不開邪正兩個方面。例如以上的病例1 , 雖然表現為心血不足, 有正虛的一面, 但又有自內而生的肺與大腸之熱邪, 存在著邪實的一面。因而始用養心血, 繼進清肺與大腸之熱。病例2 則是以本虛之質, 酷嗜烈酒, 致濕熱之毒滋盛於內, 既傷於肺而致毛髮變白脫落, 複出現“肺熱葉焦”而成痿的徵兆。在治療上, 不僅遵循“肺主皮毛”之訓, 而且宗“治痿獨取陽明”之旨, 予兩清肺胃法。守方數十劑, 多年痼疾, 得以獲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