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賈躍亭:有多少夢想可以重來?|大視野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396篇原創首發文章

樂視危機正在進一步深化。 從去年底的供應商債務危機, 到最近的金融債權人和機構投資者信任危機,

蔓延不止。 樂視賺錢的業務很少, 最核心的超級電視銷量也在下滑, 現金流無法得到改善, 債權人看不到希望, 紛紛採取法律措施維護權益。

當債權人不再在乎夢想、而在乎現金的時候, 大樂視翻身已難。 雖然賈躍亭7月6日早上發表聲明, “會承擔全部的責任, 會對樂視的員工、使用者、客戶和投資者盡責到底”, 但金融圈從來都是錦上添花, 很少雪中送炭。 站在銀行立場, 金融即信用, 拿儲戶的錢補貼你的夢想, 憑什麼?

樂視網讓賈躍亭離開

7月6日, 賈躍亭辭去上市公司樂視網的董事長職務, 不在樂視網擔任任何職務。 樂視網公告繼續停牌三個月, 理由是樂視網收購樂視影業的重大資產重組延期。 樂視網股價從去年11月的45元高點跌至今年4月17日停牌時的30.68元,

如果現在複牌, 利空重重, 股價很可能大跌。 嘉實基金已經公告, 7月7日起對所持有的樂視網股票, 按照連續下調3個10%的價格即22.37元進行估值。 如果此時開盤, 建立在股權質押基礎上的樂視融資體系就將崩盤, 完全不可承受。 所以只能再停牌, 用時間換空間, 看有沒有辦法化危為機。

根據樂視網公告, 賈躍亭及樂視控股合計持有樂視網股份524,074,478股, 合計累計被凍結股份519,133,322股, 占所持股份99.06%。 “如果在上市公司審議本次交易相關事項期間, 賈躍亭先生及樂視控股所持相關股權被強制執行, 上市公司存在控制權變更的風險。 ”仔細看看這些話就會明白, 雖然名義上賈躍亭還是樂視網控股股東,

從法律上說, 股權凍結並不否定股東的投票權、知情權和股票收益權等各項權益, 但是你99.06%的股權都被凍結, 人也完全退出樂視網決策層, 事實上對公司已沒有控制力。

可以說, 樂視網已經“去賈躍亭化”, 賈躍亭已不得不離開樂視網。

根據樂視網公告, 賈躍亭持有的樂視控股92.07%的股權已被司法凍結。 而樂視控股所持有的樂視影業股權, 要麼質押給融創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要麼被司法凍結, 這意味著, 賈躍亭的樂視控股股權已經“失控”, 樂視影業也和他漸行漸遠。 樂視網、樂視致新(超級彩電)、樂視影業這些樂視起家時的核心業務的控制權, 越來越由孫宏斌的融創集團所掌握。 “樂視改姓孫”, 正在成為現實。

在賈躍亭辭去樂視網職務的同時, 樂視控股宣佈他出任樂視汽車生態全球董事長。 智慧汽車是賈躍亭最重要的、也是最後一個不容有失的戰場。 如果電動車FF91能儘快量產上市, 取得成功, 他依然有可能再上高峰。 否則, 很可能赤條條回到原點。

樂視是互聯網時代的“標王”

以大跨度看樂視危機, 和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央電視臺的幾個“標王”——孔府宴酒、秦池酒、愛多VCD的危機頗有相似之處。 當年的“標王”是靠電視廣告的行銷驅動, 把市場注意力拉到高點, 經銷商紛紛進貨, 產能迅速擴大, 一時繁榮無比, 但最終, 由於終端消費者建立不起消費習慣, 或者市場本身發生了變化, 原來的鋪貨變成存貨, 已經投資的生產線變成沉沒成本, 大量支出換不來經營性現金流, 企業虧損, 債權人不願意繼續支援, 於是迅速垮了。

樂視則上演了互聯網時代的“標王”版本, 本質就是資源和能力跟不上夢想和規模的擴張。 去年11月6日賈躍亭給員工的信中也反思說, “我們蒙眼狂奔、燒錢追求規模擴張的同時, 全球化戰線一下子拉得過長。 相對應的是我們的資金和資源其實非常有限”,“結果就是,我們無法把力量集中在一個點上,……開闢了一片又一片疆土,但糧草供應不及時,後勁已經明顯乏力。”

在樂視發展過程中,很多人都提出過質疑和警示,認為在如此之多的領域裡挑戰如此之多的強手,勝算很小。賈躍亭不是第一次做企業,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那麼他為什麼要無所不用其極地高舉高打、語出驚人呢?

一是他這樣成功過,超級電視、樂視影業都是案例,樂視手機銷量上的也很快;

二是他堅持認為,“軟體、硬體、終端、內容”的生態化打法是先進武器,高維度武器,可以“鶴立雞群”;

三是他被超越一切的夢想所激勵,真誠地相信自己;

四是“用內容行銷聚集流量”的模式行之有效,樂視的PPT、Party、內容傳播自成一派,很有影響力,塑造了挑戰者、超越者、創新者的鮮明形象。總結起來,就是賈躍亭真的把顛覆當成王者之道。

從客觀上看,樂視模式和樂視打法也一次次得到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同,這激勵了賈躍亭一往無前、一以貫之的擴張性。樂視是電視“標王”那個年代十幾二十年後、在新生互聯網時代的速生奇跡。和上個年代不同,現在出現了很多新商業規律,例如摩爾定律(積體電路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每隔18個月增加1倍)、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達維多定律(一家企業如果要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必須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等等。因為這些規律的存在,資本對互聯網創業企業虧損的容忍度大大增加了。只要你能劃出很好的使用者增長曲線,現在沒什麼收入、不賺錢,都沒什麼關係。賺錢是以後的事。現在虧的越多,未來賺的可能也越多。投資市場樂意為創新公司的夢想提供銀行所不能提供的風險資本。

這是一個更加注重公司想像力的時代。資本願意為想像力承擔風險。就像一個分析師說的,“如果你意識到Uber能把你的孩子送到學校,帶你去約會,喝完酒後送你回家,再給你送些日常用品,它就大一些;如果你自己不再買車了,完全用Uber,它就更大了;如果你把Uber看成一個超級聯網電腦,每天在全世界運輸上億的人跟貨物,連接一切,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想像無邊界,無邊界才意味著有更大空間開拓。如果邊界一清二楚,利潤明明白白,資本反而覺得沒有未來。

因此,燒錢在互聯網時代不是一個負面名詞,只要它通往未來。亞馬遜虧損了20年,一直在燒錢,這一兩年才盈利。在亞馬遜歷史上,投行和媒體不止一次預測它會崩潰,“除非它能變戲法式地變出一筆資金”,亞馬遜股票也曾一次次在預測聲中快速下跌。但貝佐斯在辦公室白板上寫過一句話,“我不在乎股票價格!”他不止一次說,“誰說我非得盈利呢?我可是在做一件大事。”

“如果你都知道事情會怎麼發展,當然沒有失敗,但這就不叫實驗,唯有透過實驗才會得到真正的發明,最重要的發明都是來自嘗試錯誤。”貝佐斯的說法,正是互聯網時代的商業觀念的寫照。

即使失敗,也會拓寬後來者的想像力

賈躍亭的夢想聽起來比貝佐斯還要大。《華爾街日報》說,他要憑藉樂視同時挑戰蘋果、Netflix、亞馬遜和特斯拉。從經典管理理論看,這無異於癡人說夢,但是從新經濟新定律來看,大膽的想像、決絕的態度、顛覆的做法、以全新思維去整合資源,這一切是值得肯定的,這就是“唯偏執狂才能生存”!

把賈躍亭的樂視奇跡放在整個互聯網時代來看,不能不說,他敢於挑戰一切的姿態是令人尊敬的。為什麼要做汽車?他在一次演講中說:“一個資金高度緊張的互聯網公司,自己原來的幾個生態資金鏈已經很緊張了,突然要進入耗資數百億的產品怎麼可能呢?這是瘋了吧。樂視之所以造汽車是一次一次被窗外的霧霾所震撼,我們應該對此做出改變,我們應該去站出來創造一個全新的模式變革百年沒有改變的汽車產業,我們應該保護地球生態,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真正地讓每一位能夠駕駛自動駕駛和智慧駕駛電動汽車,真正讓汽車產業進入互聯網生態時代。”

我碰到過好幾位想造車的企業家,最後之所以放棄,都是因為,“賓士、寶馬你怎麼去競爭,你有幾百億人民幣,它有幾百億美金,怎麼爭?”但賈躍亭卻無畏無懼,他相信超前的思維、勇氣、直接跨越傳統做法的新的產品形態和資源組合模式,能夠讓樂視汽車後來居上,以新勝舊。他敢想,也實實在在地做了。這很不容易,即使失敗了,也會拓寬後來者的想像力。

商業世界從來是“成敗論英雄”,但如果某種探索能夠引發整個商界的注意力,帶來新的創意、思路,激發大無畏的勇氣,那就是一種價值,一種貢獻。開拓者的意義就在於他選擇的路線具有前瞻性,在這裡一定有人成功。賈躍亭的智慧電動汽車可能成,也可能不成,但在他最早出發的這條道路上,必定會有成功者,極大地提升中國汽車電動化、智慧化的水準。如果不能笑到最後,能看得最早、探索最早、激發更多人上路,也是一種正面的意義。

假如樂視背後站著“央行”,

夢想能否實現?

我讚賞和肯定賈躍亭的企業家創新勇氣,但並不同意一種說法,樂視今天的問題主要是資金問題,如果有足夠資金樂視就會安然無恙。

假如樂視背後站著央行這個“最後貸款人”,有永不中斷的資金支援,讓樂視把生態進行到底,夢想是不是就能實現呢?賈躍亭過去很長時間也許認為,他的夢想版圖就像央行的印鈔機器一樣,大家都相信他,隨時可以給他資金。在樂視網享有創業板的超高估值、因此很容易“衍生”出錢的歲月,這似乎是可行的。但也許正是錢來得太容易,反而讓他忽視了很多商業的一般規律。

商業最基本的規律就是信用。信用,就是相信你能把錢用好。一旦不相信了,信用也就消失了,再多夢想也無益。對樂視來說,信用轉折時刻就是去年11月供應商舉著標語到樓下討債的那一刻。夢想可以很偉大,但那是投資人願意埋單的事,客戶(供應商)沒有理由聽任你欠債。人人生而平等,法人與法人的權利也一樣。你可以有天才的想法,但並不比任何一個客戶高貴,可以逃避鐵一樣的債權。

不管再偉大的創業者,如果失去了信用,一定破產。如果不想失去信用,就要廣積糧,就要量力而行,就要在資本結構上早做準備。

亞馬遜長期虧損,但亞馬遜的虧損和樂視的虧損,並不一樣。

貝佐斯說過,除了變化,還有一些東西是“接下來的10年裡不變的”,那就是客戶對性價比的無限追求,你要給他們提供無限的選擇、頂級的購物體驗和最低的價格。亞馬遜的虧損源於要不斷挖深“護城河”的投入,比如倉儲和物流體系的建設。

賈躍亭的演講中,從來沒有提到過現金流,他更看重的是“生態化反”的佈局,是全球化,是多領域的卡位元,是規模增長,是顛覆傳統。而貝佐斯高度重視現金流,他說:“股票價值是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而不是未來盈利的現值。我們最終的財務指標,我最想達成的目標就是自由現金流。”截止2015年6月30日的12個月,亞馬遜雖然淨虧損1.88億美元,但經營性的淨現金流入為89.8億美元。現金流充沛,亞馬遜就能夠在倉儲、物流等方面強力擴張,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

而樂視呢,鋪開那麼多攤子,有幾個現金流好的?一位體育產業的資深人士曾經說:“樂視很敢買東西,但不知道怎麼賣東西。體育產業在中國一共就2000多億元的市場規模,1300多億是體育服裝,第二大的是培訓和健身,體育媒體廣告只有60多億,CCTV就拿下了一半多。到目前為止,體育版權市場規模很小,一些賽事在CCTV上播出,CCTV不僅不付錢,而且對方要倒貼,為了在中國市場推廣。樂視一上來,用以前十倍甚至更多倍的價格買版權,但如何掙錢呢?花十幾億買中超版權,能掙幾個錢?最後還不是付不出錢,只能拖欠。”

這跟亞馬遜完全不一樣。每一個電商使用者在交易時都在給亞馬遜提供現金流。亞馬遜有獨佔的價值,所以用戶一定給它付錢。

再以手機為例,在相當程度上依靠強有力的運營商補貼,樂視手機2016年銷售了1700萬台,但虧損數十億元。供應商斷供,就算有人想買產品,你卻產不出來。

光有夢想,業務沒有獨特的、獨佔的價值,不能獲得現金流,可以說寸步難行。那只有看你的股東是不是足夠有錢,更能燒錢補貼,堅持到最後。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股東是只按夢想給錢的,他還要你說到做到,用資料和事實兌現夢想。

夢想的定理和理性的定理

樂視走到今天,大格局似乎是:

孫宏斌的融創集團主導樂視網、樂視電視、樂視影業這些業務。孫宏斌曾是柳傳志器重的“第二梯隊”成員,清華畢業,經歷過多次挫折而不倒,越戰越勇,越戰越成熟。他有很大可能把賈躍亭起家的這些根本業務、後來卻被忽略的東西,重新做好、做強、做大。

賈躍亭將專注於汽車生態的發展,力圖重新收穫曾有的榮光和地位。

樂視其餘的業務,面臨的主要是收縮、重組,有的業務雖然虧損,但資產仍是有價值的,那就指望與有遠見的金融資本或產業資本合作,爭取危境重生。

而從一個大的輪廓看,樂視的悲喜劇對於中國商界也是一部活教材,我們應該用平常心仔細反思和借鑒。

在我看來,最近一段時間來,中國企業家們都在接受三個定理的考驗。

定理一:金融即杠杆。假如兩個人做同樣的生意,自有資金都是1萬元。一方用1萬元滾動,就在做1萬元的生意,另一方融了3萬元,做的就是4萬元的生意。誰大?當然是後者。

定理二:市場佔有率比利潤更重要。從上世紀90年代“彩電之王”長虹倪潤鋒用幾輪價格戰打下江山,到今天互聯網流行的“風投——補貼+降價+免費——清場——壟斷提價”,形式不斷變,實質都是為爭取壟斷話語權,不怕燒錢和虧損。

定理三:故事越有想像力公司越值錢。互聯網奇跡和互聯網思維讓市場相信,我們正在顛覆過去的商業模式,今天可以沒有收入,但明天會有,這是遞延收入;這項業務可以免費,但會有其他業務獲得收入,這是衍生收入、轉移收入、生態帶來的收入。

如果天隨人願,這些定理是會生效的。敢借“永續債”的房地產開發商,因為買的土地不斷升值,房價高企,就能完成驚險的一躍;滴滴打車不斷融資,打價格戰,清了網約車的場,定價權明顯上升了;樂視的故事在前幾年曾是最激動人心的故事,他快速成了和馬雲、馬化騰、李彥宏比肩的新一代偶像。

但萬一,天不遂人願呢?

當資本市場積壓了“市夢率”的空間,當證監會嚴格了資產注入和關聯交易的政策,或者,你囤積的資源(土地、版權、原材料)不是在升值而是在貶值通道上,那麼,原有的杠杆化擴張的道路就走不下去了,讓夢想燃燒起來的融資發動機也要停擺了。

這個時候,那些經典的定理開始發揮作用。比如:目標與資源和能力要匹配,不匹配遲早摔跤;效率和管理是硬道理,效率的提高與管理的提升,都是點點滴滴追求合理化改善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口號、承諾、夢想是重要的,但必須轉化為提供給用戶的核心價值才有意義;誠信的重要性一點不亞於夢想,講夢想有助於企業擴張,講誠信有助於企業練好內功,自律自強。

企業家的命運就是永遠在路上

商業世界的魅力就在於它永遠在狂熱的創新和理性化管理之間搖擺,在企業家精神和職業經理階層之間搖擺,在失控的眩暈感與受控的約束性之間搖擺。對每個企業和企業家來說,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企業家的命運就是探索。他們永遠在路上。

賈躍亭,這個平民子弟出身的企業家,從山西的一個小縣城,奮鬥拼搏,直到在拉斯維加斯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用英語向世界介紹他開上來的電動智慧汽車,他飽嘗過艱辛創業的味道,權貴纏身的味道,無畏風險的味道,一日千里的味道,眾星捧月的味道,一文難求的味道。

這個顛覆者曾是希望的化身,今天又跌入了失望的泥潭。我們該怎麼評價他呢?無論如何,讓我們給他一些應有的尊重,儘管他也犯了許多幼稚的錯誤。

沒有創業者的世界是平淡的,沒有顛覆者的世界是寂寞的,沒有英雄的世界是有缺陷的世界。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托爾斯泰在《苦難的歷程》中曾有這樣的題記,“在清水裡泡三次,在血水裡浴三次,在堿水裡煮三次。”讓我們用這樣的話送給賈躍亭吧。如不放棄,那沒有到頭的失望與苦難,是你新生的起點。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相對應的是我們的資金和資源其實非常有限”,“結果就是,我們無法把力量集中在一個點上,……開闢了一片又一片疆土,但糧草供應不及時,後勁已經明顯乏力。”

在樂視發展過程中,很多人都提出過質疑和警示,認為在如此之多的領域裡挑戰如此之多的強手,勝算很小。賈躍亭不是第一次做企業,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那麼他為什麼要無所不用其極地高舉高打、語出驚人呢?

一是他這樣成功過,超級電視、樂視影業都是案例,樂視手機銷量上的也很快;

二是他堅持認為,“軟體、硬體、終端、內容”的生態化打法是先進武器,高維度武器,可以“鶴立雞群”;

三是他被超越一切的夢想所激勵,真誠地相信自己;

四是“用內容行銷聚集流量”的模式行之有效,樂視的PPT、Party、內容傳播自成一派,很有影響力,塑造了挑戰者、超越者、創新者的鮮明形象。總結起來,就是賈躍亭真的把顛覆當成王者之道。

從客觀上看,樂視模式和樂視打法也一次次得到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同,這激勵了賈躍亭一往無前、一以貫之的擴張性。樂視是電視“標王”那個年代十幾二十年後、在新生互聯網時代的速生奇跡。和上個年代不同,現在出現了很多新商業規律,例如摩爾定律(積體電路可容納的元器件數目每隔18個月增加1倍)、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達維多定律(一家企業如果要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必須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等等。因為這些規律的存在,資本對互聯網創業企業虧損的容忍度大大增加了。只要你能劃出很好的使用者增長曲線,現在沒什麼收入、不賺錢,都沒什麼關係。賺錢是以後的事。現在虧的越多,未來賺的可能也越多。投資市場樂意為創新公司的夢想提供銀行所不能提供的風險資本。

這是一個更加注重公司想像力的時代。資本願意為想像力承擔風險。就像一個分析師說的,“如果你意識到Uber能把你的孩子送到學校,帶你去約會,喝完酒後送你回家,再給你送些日常用品,它就大一些;如果你自己不再買車了,完全用Uber,它就更大了;如果你把Uber看成一個超級聯網電腦,每天在全世界運輸上億的人跟貨物,連接一切,它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想像無邊界,無邊界才意味著有更大空間開拓。如果邊界一清二楚,利潤明明白白,資本反而覺得沒有未來。

因此,燒錢在互聯網時代不是一個負面名詞,只要它通往未來。亞馬遜虧損了20年,一直在燒錢,這一兩年才盈利。在亞馬遜歷史上,投行和媒體不止一次預測它會崩潰,“除非它能變戲法式地變出一筆資金”,亞馬遜股票也曾一次次在預測聲中快速下跌。但貝佐斯在辦公室白板上寫過一句話,“我不在乎股票價格!”他不止一次說,“誰說我非得盈利呢?我可是在做一件大事。”

“如果你都知道事情會怎麼發展,當然沒有失敗,但這就不叫實驗,唯有透過實驗才會得到真正的發明,最重要的發明都是來自嘗試錯誤。”貝佐斯的說法,正是互聯網時代的商業觀念的寫照。

即使失敗,也會拓寬後來者的想像力

賈躍亭的夢想聽起來比貝佐斯還要大。《華爾街日報》說,他要憑藉樂視同時挑戰蘋果、Netflix、亞馬遜和特斯拉。從經典管理理論看,這無異於癡人說夢,但是從新經濟新定律來看,大膽的想像、決絕的態度、顛覆的做法、以全新思維去整合資源,這一切是值得肯定的,這就是“唯偏執狂才能生存”!

把賈躍亭的樂視奇跡放在整個互聯網時代來看,不能不說,他敢於挑戰一切的姿態是令人尊敬的。為什麼要做汽車?他在一次演講中說:“一個資金高度緊張的互聯網公司,自己原來的幾個生態資金鏈已經很緊張了,突然要進入耗資數百億的產品怎麼可能呢?這是瘋了吧。樂視之所以造汽車是一次一次被窗外的霧霾所震撼,我們應該對此做出改變,我們應該去站出來創造一個全新的模式變革百年沒有改變的汽車產業,我們應該保護地球生態,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真正地讓每一位能夠駕駛自動駕駛和智慧駕駛電動汽車,真正讓汽車產業進入互聯網生態時代。”

我碰到過好幾位想造車的企業家,最後之所以放棄,都是因為,“賓士、寶馬你怎麼去競爭,你有幾百億人民幣,它有幾百億美金,怎麼爭?”但賈躍亭卻無畏無懼,他相信超前的思維、勇氣、直接跨越傳統做法的新的產品形態和資源組合模式,能夠讓樂視汽車後來居上,以新勝舊。他敢想,也實實在在地做了。這很不容易,即使失敗了,也會拓寬後來者的想像力。

商業世界從來是“成敗論英雄”,但如果某種探索能夠引發整個商界的注意力,帶來新的創意、思路,激發大無畏的勇氣,那就是一種價值,一種貢獻。開拓者的意義就在於他選擇的路線具有前瞻性,在這裡一定有人成功。賈躍亭的智慧電動汽車可能成,也可能不成,但在他最早出發的這條道路上,必定會有成功者,極大地提升中國汽車電動化、智慧化的水準。如果不能笑到最後,能看得最早、探索最早、激發更多人上路,也是一種正面的意義。

假如樂視背後站著“央行”,

夢想能否實現?

我讚賞和肯定賈躍亭的企業家創新勇氣,但並不同意一種說法,樂視今天的問題主要是資金問題,如果有足夠資金樂視就會安然無恙。

假如樂視背後站著央行這個“最後貸款人”,有永不中斷的資金支援,讓樂視把生態進行到底,夢想是不是就能實現呢?賈躍亭過去很長時間也許認為,他的夢想版圖就像央行的印鈔機器一樣,大家都相信他,隨時可以給他資金。在樂視網享有創業板的超高估值、因此很容易“衍生”出錢的歲月,這似乎是可行的。但也許正是錢來得太容易,反而讓他忽視了很多商業的一般規律。

商業最基本的規律就是信用。信用,就是相信你能把錢用好。一旦不相信了,信用也就消失了,再多夢想也無益。對樂視來說,信用轉折時刻就是去年11月供應商舉著標語到樓下討債的那一刻。夢想可以很偉大,但那是投資人願意埋單的事,客戶(供應商)沒有理由聽任你欠債。人人生而平等,法人與法人的權利也一樣。你可以有天才的想法,但並不比任何一個客戶高貴,可以逃避鐵一樣的債權。

不管再偉大的創業者,如果失去了信用,一定破產。如果不想失去信用,就要廣積糧,就要量力而行,就要在資本結構上早做準備。

亞馬遜長期虧損,但亞馬遜的虧損和樂視的虧損,並不一樣。

貝佐斯說過,除了變化,還有一些東西是“接下來的10年裡不變的”,那就是客戶對性價比的無限追求,你要給他們提供無限的選擇、頂級的購物體驗和最低的價格。亞馬遜的虧損源於要不斷挖深“護城河”的投入,比如倉儲和物流體系的建設。

賈躍亭的演講中,從來沒有提到過現金流,他更看重的是“生態化反”的佈局,是全球化,是多領域的卡位元,是規模增長,是顛覆傳統。而貝佐斯高度重視現金流,他說:“股票價值是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而不是未來盈利的現值。我們最終的財務指標,我最想達成的目標就是自由現金流。”截止2015年6月30日的12個月,亞馬遜雖然淨虧損1.88億美元,但經營性的淨現金流入為89.8億美元。現金流充沛,亞馬遜就能夠在倉儲、物流等方面強力擴張,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

而樂視呢,鋪開那麼多攤子,有幾個現金流好的?一位體育產業的資深人士曾經說:“樂視很敢買東西,但不知道怎麼賣東西。體育產業在中國一共就2000多億元的市場規模,1300多億是體育服裝,第二大的是培訓和健身,體育媒體廣告只有60多億,CCTV就拿下了一半多。到目前為止,體育版權市場規模很小,一些賽事在CCTV上播出,CCTV不僅不付錢,而且對方要倒貼,為了在中國市場推廣。樂視一上來,用以前十倍甚至更多倍的價格買版權,但如何掙錢呢?花十幾億買中超版權,能掙幾個錢?最後還不是付不出錢,只能拖欠。”

這跟亞馬遜完全不一樣。每一個電商使用者在交易時都在給亞馬遜提供現金流。亞馬遜有獨佔的價值,所以用戶一定給它付錢。

再以手機為例,在相當程度上依靠強有力的運營商補貼,樂視手機2016年銷售了1700萬台,但虧損數十億元。供應商斷供,就算有人想買產品,你卻產不出來。

光有夢想,業務沒有獨特的、獨佔的價值,不能獲得現金流,可以說寸步難行。那只有看你的股東是不是足夠有錢,更能燒錢補貼,堅持到最後。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股東是只按夢想給錢的,他還要你說到做到,用資料和事實兌現夢想。

夢想的定理和理性的定理

樂視走到今天,大格局似乎是:

孫宏斌的融創集團主導樂視網、樂視電視、樂視影業這些業務。孫宏斌曾是柳傳志器重的“第二梯隊”成員,清華畢業,經歷過多次挫折而不倒,越戰越勇,越戰越成熟。他有很大可能把賈躍亭起家的這些根本業務、後來卻被忽略的東西,重新做好、做強、做大。

賈躍亭將專注於汽車生態的發展,力圖重新收穫曾有的榮光和地位。

樂視其餘的業務,面臨的主要是收縮、重組,有的業務雖然虧損,但資產仍是有價值的,那就指望與有遠見的金融資本或產業資本合作,爭取危境重生。

而從一個大的輪廓看,樂視的悲喜劇對於中國商界也是一部活教材,我們應該用平常心仔細反思和借鑒。

在我看來,最近一段時間來,中國企業家們都在接受三個定理的考驗。

定理一:金融即杠杆。假如兩個人做同樣的生意,自有資金都是1萬元。一方用1萬元滾動,就在做1萬元的生意,另一方融了3萬元,做的就是4萬元的生意。誰大?當然是後者。

定理二:市場佔有率比利潤更重要。從上世紀90年代“彩電之王”長虹倪潤鋒用幾輪價格戰打下江山,到今天互聯網流行的“風投——補貼+降價+免費——清場——壟斷提價”,形式不斷變,實質都是為爭取壟斷話語權,不怕燒錢和虧損。

定理三:故事越有想像力公司越值錢。互聯網奇跡和互聯網思維讓市場相信,我們正在顛覆過去的商業模式,今天可以沒有收入,但明天會有,這是遞延收入;這項業務可以免費,但會有其他業務獲得收入,這是衍生收入、轉移收入、生態帶來的收入。

如果天隨人願,這些定理是會生效的。敢借“永續債”的房地產開發商,因為買的土地不斷升值,房價高企,就能完成驚險的一躍;滴滴打車不斷融資,打價格戰,清了網約車的場,定價權明顯上升了;樂視的故事在前幾年曾是最激動人心的故事,他快速成了和馬雲、馬化騰、李彥宏比肩的新一代偶像。

但萬一,天不遂人願呢?

當資本市場積壓了“市夢率”的空間,當證監會嚴格了資產注入和關聯交易的政策,或者,你囤積的資源(土地、版權、原材料)不是在升值而是在貶值通道上,那麼,原有的杠杆化擴張的道路就走不下去了,讓夢想燃燒起來的融資發動機也要停擺了。

這個時候,那些經典的定理開始發揮作用。比如:目標與資源和能力要匹配,不匹配遲早摔跤;效率和管理是硬道理,效率的提高與管理的提升,都是點點滴滴追求合理化改善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口號、承諾、夢想是重要的,但必須轉化為提供給用戶的核心價值才有意義;誠信的重要性一點不亞於夢想,講夢想有助於企業擴張,講誠信有助於企業練好內功,自律自強。

企業家的命運就是永遠在路上

商業世界的魅力就在於它永遠在狂熱的創新和理性化管理之間搖擺,在企業家精神和職業經理階層之間搖擺,在失控的眩暈感與受控的約束性之間搖擺。對每個企業和企業家來說,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企業家的命運就是探索。他們永遠在路上。

賈躍亭,這個平民子弟出身的企業家,從山西的一個小縣城,奮鬥拼搏,直到在拉斯維加斯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用英語向世界介紹他開上來的電動智慧汽車,他飽嘗過艱辛創業的味道,權貴纏身的味道,無畏風險的味道,一日千里的味道,眾星捧月的味道,一文難求的味道。

這個顛覆者曾是希望的化身,今天又跌入了失望的泥潭。我們該怎麼評價他呢?無論如何,讓我們給他一些應有的尊重,儘管他也犯了許多幼稚的錯誤。

沒有創業者的世界是平淡的,沒有顛覆者的世界是寂寞的,沒有英雄的世界是有缺陷的世界。

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托爾斯泰在《苦難的歷程》中曾有這樣的題記,“在清水裡泡三次,在血水裡浴三次,在堿水裡煮三次。”讓我們用這樣的話送給賈躍亭吧。如不放棄,那沒有到頭的失望與苦難,是你新生的起點。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