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基金組合服務開創者薛峰:10年平均年化收益11.3%的“煉金術”

記者 安卓

“人很多時候在後悔, 買股票也這樣, 明明說好了要低買高賣, 卻始終在重複著高買低賣。 ”說這話時, 薛掌櫃創始人薛峰的臉上收斂了笑容, 顯得認真而嚴肅。

上世紀90年代初, 薛峰穿上“紅馬甲”, 成為中國第一批證券從業人士。 入行的時間, 用他自己的話說“恰比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張晚了一年”, 彼時, 中國的資本市場剛剛拉開帷幕, 薛峰作為與中國資本市場共成長起來的“老革命”, 理應對其飽含感情, 並立志為其捨命終生, 可就在聯合證券工作的第10年, 他越來越感覺“幹不下去了”。

股民基民賺錢的不到10%?

在聯合證券任職期間, 薛峰分析了公司100多萬客戶的投資資料, 出乎他意料的是, 在一個完整的牛熊週期裡, 可以賺錢的投資者不到10%。 如果說, 個人因無法對抗大市, 炒股虧錢尚在情理之中, 但通過機構投資, 購買“相對穩健”的基金也會持續虧錢,

實則令人詫異不已。

基金投資有兩個特點:第一, 持有時間越長, 盈利的概率越大;第二, 如果用定投方式或者長期持有方式, 基本上都能跑贏指數。 但在中國實際的情況並不是這樣。 ”中國人買基金跟買股票一樣, 鍾愛短期炒作, 今天買了, 過幾天又賣了。 ”

為了更深入地研究這個問題, 薛峰甚至帶領團隊做了大量客戶調研, 結果顯示:接近四分之一的投資者沒有任何專業投資知識背景。 而在2014年中國證券基金投資業協會的一份報告中也顯示, 有75%的投資者表示需要專業的投資顧問服務。

看著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散戶們前赴後繼的虧損, 薛峰從巴菲特的“能力圈法則”中找到原因。 原理很簡單, 對於投資理財, 個人投資者再努力可能沒有辦法達到專家的水準。 對個人投資者而言, 成為專家, 不如選對專家,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同時, 薛峰也感受到行業急需轉型。 因此如何改變“銷售”的思維, 以“服務”的形式, 説明投資人賺到錢, 成為薛峰下一步探索的方向。

美國式基金組合在中國“水土不服”

“事實上, 從1997年開始, 我們就經常去海外學習先進的資產配置理念, 從而接觸到基金組合理念, 在發達國家資本市場, 基金組合已經運作幾十年, 是非常成熟的投資方式, 這樣的投資通常伴隨投資人一生, 讓眾多美國工薪階層成功跨入中產階層, 實現財富增值。 可以說, 是基金組合服務造就了美國一代中產。 “薛峰如是說。

美國的基金組合(FOF基金)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 憑藉著自身在資產配置、基金篩選以及風險分散等方面的優勢而迅猛發展。 截止2016 年, 美國基金組合(FOF)資產管理規模已達到 18703億美元, 在整體基金(共同基金)投資總額中規模上漲205倍。

美國基金組合的規模、種類以及市場的成熟度都有著很大的代表性, 這樣的投資模式能否嫁接到中國?帶著這樣的疑問, 2006年, 薛峰再次到美國遊學, 系統地學習基金組合在國際投資市場上的應用。 回國後創辦了眾祿金融, 首次打出“基金組合服務”的招牌, 並組建了國內首個基金組合研究院。

雖然, 在10年前, 薛峰這個理念是有點超前, 中國投資者還處於起步期,基金組合理念不太被他們所接受,甚至有投資者誤解問,“我同時購買了5檔基金,算不算基金組合?”至今薛峰想起,還會淡然一笑。

基金組合中國化的十年

為了得到投資者的認可,薛峰和他的研究院團隊默默耕耘十年,在投資策略和服務模式上進行五次本土化反覆運算,在基金組合投資策略本土化上做了大量的探索、優化與反覆運算。

“因為國內沒有關於資產配置、組合,裡面各類資產如何組合,平衡、調整的規律,我們都只能自己一步步摸索過來。”

中國整個市場所依附的經濟環境、投資者構成不同,散戶居多,另外中國政策對市場的呵護程度不同,這些變化因素會導致國外的資產配置方式照搬到中國來將會水土不服。所以薛峰這十年是不斷通過海外和國內的結合,然後實戰、驗證、優化,迴圈式的摸索最適合中國投資者的基金組合服務形式。

基金組合服務:10年平均年化收益11.3%

隨著基金行業的發展,品種越來越多,全市場已經有4000多檔基金產品,亦有一二家基金公司推出類似的組合產品。從外部看來,薛掌櫃與它們似乎並無多大區別。

“舉個例子,你去購買基金產品,就像去服裝店買衣服,每個人的身材氣質千差萬別,挑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很難,但你去服裝定制的話,他通過為你量體裁衣等服務,定制最適合你的服裝,這就是產品和服務的差異。我們的基金組合服務提供的就是一種專家理財服務。”薛峰說。

薛掌櫃的定位是基金組合專家,核心就是以資產配置理論為基礎,判斷大類資產趨勢,在宏觀、大類中把握機遇。“例如,2015年年初買股票是賺的,年中買房子肯定也是賺的,這就是大類資產配置“。

再選取符合大類配置趨勢中具有優勢的公募基金產品,構建一個基金組合,通過評判基金的收益能力、風控能力、團隊激勵等,“從4000多隻產品中選出優質的10%,篩到400只以後再到基金公司做盡調,跟基金經理談未來投資想法,看公司的投研能力,再從中選擇40只,最後篩出4-6只。也就是只精選市場上千分之一到二的基金產品進入投資組合。”

同時,薛掌櫃的專家團隊還會即時根據宏觀經濟及市場情況、基金產品的變化,幫投資者進行動態調整,提供中長期穩健的投資價值。

對於10年平均年化收益11.3%的成績,薛峰強調,雖然11.3%對普通個人投資者而言屬於高收益,但是證券市場中充斥著1年113%之類的一夜暴富的神話,然而,就是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導致過去10年無數的“股神”如今都已銷聲匿跡。基金組合服務不追求短期的絕對高收益,才能取得10年11.3%的中長期穩健收益,這正是薛掌櫃與眾不同的投資理念,也是基金組合服務這種投資方式真正的價值。

薛峰:“我拿自己賭明天”

十年磨一劍,2017年中,薛峰隆重推出第五代基金組合服務,同時,用“薛掌櫃“命名。

用個人IP感那麼強的品牌名,薛峰的理由是“這樣做只為讓客戶對這個品牌放心。”同時,他笑道“但是這樣我就失去自由了,我想以後出去是要戴帽子?還是戴墨鏡?這是比較痛苦的事情。“

薛峰還做了一個大膽的,更是行業首創的行為“不達超額收益,不收任何服務費”,根據投資者風險測評結果設定服務費起征點(7%-9%),如果收益不達服務費起征點,不收任何服務費。作為一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這麼做無疑打破了自己的“鐵飯碗“。

“讓投資者先賺錢,我是這個行業中第一個這樣做的,原先都是不管投資者賺不賺都收服務費。”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薛峰為投資者利益優先考慮的初心,但更多是感受到他的信心和底氣。

未來10萬億的可能

據BCG統計,2016年中國個人可支配投資的金融資產規模達到126萬億,僅次於美國。未來3-5年,個人金融資產規模能夠達到220萬億。

薛峰提到,他們曾走訪全國35個城市,調研了3000多個投資者,“70%左右的人選擇8%的目標收益,證明他們不再一味追求高收益,開始走向成熟“。但是市場上能滿足投資者預期的穩健投資標的越來越少。

過往的資料表明,房產投資還是一個投資回報率較高的投資產品,但房產投資門檻過高,一般工薪家庭難以負擔高昂的房價。隨著人口紅利結束,房價也會趨向穩定。

股票受市場影響大,波動大,對專業度要求高,個人投資者難以獲得收益,散戶們也越加清醒的認識到“7虧2平1贏”的道理。

就固定收益理財來看,過去是一個吸納資金的大戶。近年來,隨著中國進入資產荒時代,固收類收益不斷下調,固定收益類局限已經顯現。

在種種趨勢和政策的催化下,能為投資者帶來中長期穩健收益的基金組合服務或將成為未來理財市場主流。

“資產配置的春天來了!我們預測,未來5年,基金組合服務市場規模將突破10萬億“。同時,薛峰堅定地認為中國基金組合未來必將邁向全球化配置時代,為此他已提前做出佈局。據悉,團隊將引入海外頂尖專家,把當前以本土資產配置為主的基金組合研究院升級為全球基金組合研究院。

未來,薛掌櫃將走得多遠,值得期待。

中國投資者還處於起步期,基金組合理念不太被他們所接受,甚至有投資者誤解問,“我同時購買了5檔基金,算不算基金組合?”至今薛峰想起,還會淡然一笑。

基金組合中國化的十年

為了得到投資者的認可,薛峰和他的研究院團隊默默耕耘十年,在投資策略和服務模式上進行五次本土化反覆運算,在基金組合投資策略本土化上做了大量的探索、優化與反覆運算。

“因為國內沒有關於資產配置、組合,裡面各類資產如何組合,平衡、調整的規律,我們都只能自己一步步摸索過來。”

中國整個市場所依附的經濟環境、投資者構成不同,散戶居多,另外中國政策對市場的呵護程度不同,這些變化因素會導致國外的資產配置方式照搬到中國來將會水土不服。所以薛峰這十年是不斷通過海外和國內的結合,然後實戰、驗證、優化,迴圈式的摸索最適合中國投資者的基金組合服務形式。

基金組合服務:10年平均年化收益11.3%

隨著基金行業的發展,品種越來越多,全市場已經有4000多檔基金產品,亦有一二家基金公司推出類似的組合產品。從外部看來,薛掌櫃與它們似乎並無多大區別。

“舉個例子,你去購買基金產品,就像去服裝店買衣服,每個人的身材氣質千差萬別,挑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很難,但你去服裝定制的話,他通過為你量體裁衣等服務,定制最適合你的服裝,這就是產品和服務的差異。我們的基金組合服務提供的就是一種專家理財服務。”薛峰說。

薛掌櫃的定位是基金組合專家,核心就是以資產配置理論為基礎,判斷大類資產趨勢,在宏觀、大類中把握機遇。“例如,2015年年初買股票是賺的,年中買房子肯定也是賺的,這就是大類資產配置“。

再選取符合大類配置趨勢中具有優勢的公募基金產品,構建一個基金組合,通過評判基金的收益能力、風控能力、團隊激勵等,“從4000多隻產品中選出優質的10%,篩到400只以後再到基金公司做盡調,跟基金經理談未來投資想法,看公司的投研能力,再從中選擇40只,最後篩出4-6只。也就是只精選市場上千分之一到二的基金產品進入投資組合。”

同時,薛掌櫃的專家團隊還會即時根據宏觀經濟及市場情況、基金產品的變化,幫投資者進行動態調整,提供中長期穩健的投資價值。

對於10年平均年化收益11.3%的成績,薛峰強調,雖然11.3%對普通個人投資者而言屬於高收益,但是證券市場中充斥著1年113%之類的一夜暴富的神話,然而,就是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導致過去10年無數的“股神”如今都已銷聲匿跡。基金組合服務不追求短期的絕對高收益,才能取得10年11.3%的中長期穩健收益,這正是薛掌櫃與眾不同的投資理念,也是基金組合服務這種投資方式真正的價值。

薛峰:“我拿自己賭明天”

十年磨一劍,2017年中,薛峰隆重推出第五代基金組合服務,同時,用“薛掌櫃“命名。

用個人IP感那麼強的品牌名,薛峰的理由是“這樣做只為讓客戶對這個品牌放心。”同時,他笑道“但是這樣我就失去自由了,我想以後出去是要戴帽子?還是戴墨鏡?這是比較痛苦的事情。“

薛峰還做了一個大膽的,更是行業首創的行為“不達超額收益,不收任何服務費”,根據投資者風險測評結果設定服務費起征點(7%-9%),如果收益不達服務費起征點,不收任何服務費。作為一個獨立基金銷售機構這麼做無疑打破了自己的“鐵飯碗“。

“讓投資者先賺錢,我是這個行業中第一個這樣做的,原先都是不管投資者賺不賺都收服務費。”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薛峰為投資者利益優先考慮的初心,但更多是感受到他的信心和底氣。

未來10萬億的可能

據BCG統計,2016年中國個人可支配投資的金融資產規模達到126萬億,僅次於美國。未來3-5年,個人金融資產規模能夠達到220萬億。

薛峰提到,他們曾走訪全國35個城市,調研了3000多個投資者,“70%左右的人選擇8%的目標收益,證明他們不再一味追求高收益,開始走向成熟“。但是市場上能滿足投資者預期的穩健投資標的越來越少。

過往的資料表明,房產投資還是一個投資回報率較高的投資產品,但房產投資門檻過高,一般工薪家庭難以負擔高昂的房價。隨著人口紅利結束,房價也會趨向穩定。

股票受市場影響大,波動大,對專業度要求高,個人投資者難以獲得收益,散戶們也越加清醒的認識到“7虧2平1贏”的道理。

就固定收益理財來看,過去是一個吸納資金的大戶。近年來,隨著中國進入資產荒時代,固收類收益不斷下調,固定收益類局限已經顯現。

在種種趨勢和政策的催化下,能為投資者帶來中長期穩健收益的基金組合服務或將成為未來理財市場主流。

“資產配置的春天來了!我們預測,未來5年,基金組合服務市場規模將突破10萬億“。同時,薛峰堅定地認為中國基金組合未來必將邁向全球化配置時代,為此他已提前做出佈局。據悉,團隊將引入海外頂尖專家,把當前以本土資產配置為主的基金組合研究院升級為全球基金組合研究院。

未來,薛掌櫃將走得多遠,值得期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