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鹹菜到牛奶雞蛋包子 他為學生飯菜操碎了心

1980年出生的項宗義, 童年的經歷和都市里的80後們大相徑庭。

他出生於浙江西南偏遠的山村, 小時候, 爺爺常講:“宗義這孩子是晚輩裡最有靈氣的,

一定要讓他好好讀書, 將來才能當上老師, 完成我年輕時做一名老師的夢想, 代我教育更多村裡的孩子, 讓孩子們走出大山。 ”

爺爺的話刻在他的心上。 初中畢業後, 項宗義考取了龍泉師範學校。 逢年過節他都要回到村裡, 去母校看看, 特別是兒時的老師。 小學的時候, 由於母親行動不便, 項宗義大多時候都餓著肚子去上學。 正是小學老師的幫助, 才讓他在求學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並最終投入家鄉的教育事業。

項宗義至今記得, 中考那年, 要交50元的中考報名費, 因為家庭困難, 是自然學科老師張成友替他繳的, 這才讓他如願參加中考, 考上了龍泉師範學校。 “小學老師的無私幫助, 讓我感受到老師的職業不只是教授知識,

更是改變學生的命運。 因此, 我逐漸立志要做一名受人愛戴的鄉村小學老師。 ”項宗義說。

師範畢業後, 項宗義本來已經在城市安定下來, 當一名中學老師。 但有一天他接到小學老校長的電話, “宗義, 沙鋪小學需要你。 這裡地理位置偏遠, 老師隊伍的流動性太大, 如果你回來, 對我們的幫助肯定很大。 ”

“家鄉的學校需要我。 ”帶著這樣的信念, 項宗義毅然放棄了在寧波的工作, 通過了縣裡老師招聘考試, 回到了家鄉任教。

2011年9月, 項宗義調到黃源小學任校長。 到任後, 他被孩子們艱苦的學習環境刺痛了。

“沒有校服, 校園破舊。 ”項宗義說, “於是, 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學生們過上幸福的校園生活。 不能讓學生過我二十年前的生活了。

”這是他來到黃源小學時許下的承諾。

第一次來到食堂, 每個孩子的面前都擺著一罐鹹菜。 白飯就鹹菜, 孩子們“狼吞虎嚥”。 雖然當時每位學生每學期已經能夠有200元標準的營養餐, 但受制於山區小縣的財政狀況和物價水準, 平均下來每人每天只能保證吃上一頓2元左右的營養餐, 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2011年, 項宗義心情忐忑地撥通了蕭山區慈善總會時任會長褚木根的電話, 蕭山慈善總會承諾, 為學生提供5萬元的營養餐費, 孩子們的伙食條件得到了改善。

2011年11月9日, 浙報集團佳友民情工作站、浙江線上《民生幫幫幫》、浙江電視臺錢江頻道《范大姐幫忙》和浙江經濟台財富廣播《幫忙第一線》還成立了浙江首個省級主流媒體幫忙聯盟,

專門組織記者赴黃源小學跟蹤採訪學生的生活狀況, 為學生尋找愛心幫助, 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在媒體的宣傳和幫助之下, 杭州能工機電有限公司又為學校補足了營養奶的缺口, 孩子們每天都喝上了新鮮的牛奶。

從2011年年底開始, 間隔一兩個星期, 項宗義都會早早守候在縣客運站, 等待“愛心巴士”准點駛達, 然後把一箱箱的“愛心包子”護送回校, 確保每個學生每天都能吃到一頓營養早餐。

2016年12月, 他又籌集營養餐費6萬餘元, 改善孩子們營養伙食, 同時, 開始實施他夢寐以求的水果工程, 讓每個孩子每天都吃上一份水果, 以此改善學生的血液黏稠度。

現在, 這所學校已經逐漸形成了一日三餐、每週十五餐的營養餐制度。

早餐有牛奶、雞蛋和包子, 中餐、晚餐, 每餐兩菜, 葷素搭配, 還有水果。

與此同時, 項宗義還陸續為學生募集到了校服、熱水浴、拿著平板電腦上課的智慧教室, 甚至是一台鋼琴。

“守護鄉村兒童的童年, 讓山村小學生快樂健康地成長。 ”這就是一個80後鄉村教師最大的心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