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夢申城美|黃洪亮:三赴南極科考,開發磷蝦科學捕撈

南極,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是一個充滿神秘也充滿危險的地方。 但對於黃洪亮, 是一個“性命攸關”的地方。

2005年至今, 東海水產研究所捕撈與漁業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洪亮, 先後三次赴南極科考。 不僅成功實現南極磷蝦商業化, 更通過科學捕撈和網具反覆運算, 打下中國在國際上“負責任捕撈大國”的基礎。

冰山夾縫運輸物資

南極位於南緯60度以南。 由海洋、島嶼和大陸組成, 面積約5200萬平方公里, 其中海洋為3800萬平方公里, 稱為南大洋。 南極大陸則被巨大的冰蓋所覆蓋, 稱為冰雪大陸。

2005年開始, 開發南極磷蝦資源的預研究課題開始執行,

黃洪亮受命參加科考隊, 並擔任第22次南極科學考察臨時黨委委員、南大洋科考隊隊長兼支部書記, 自此, 他先後三次踏上南極科考之路。

南極雖美, 卻也艱辛, 危險常常潛伏身邊。

2005年, 雪龍號在南印度洋遭遇氣旋穿越西風帶時, 強烈的風暴使整個大洋沸騰, 掀起的巨浪像排排小山似的兇猛撲來, 風暴掀起的海浪往往達數百噸, 萬噸級的雪龍號簡直就像一片散落在大洋中的樹葉, 一會兒從浪峰掀入浪穀, 一會兒又從浪谷推向波峰。

黃洪亮雖長期出海, 也未見過如此巨浪, 充分見識了西風帶“咆哮的40度、怒吼的50度、瘋狂的60度”。

面對如此惡劣的海象環境, 科考隊員們不可避免地出現嚴重暈船現象,

大多數隊員暈倒在床, 無法起身, 然而大洋隊的科考任務卻不能因為環境的惡劣而停止。 黃洪亮入職東海水產研究所之前, 曾在船上幹過十餘年。 他以自身優勢, 主動承擔起幫助隊員們進行現場採集和處理資料的工作。

中國科技大學徐思琪是一名個子嬌小的在讀女研究生。 她的工作是負責氣溶膠採集和分析, 取樣場所在雪龍號駕駛台頂部, 每逢惡劣天氣, 工作極具危險性。 黃洪亮根據小徐的工作規律, 主動協助她頂風上駕駛台頂部取樣, 確保考察任務的完成和隊員的安全。

有一次, 風浪特別大, 隊員們都勸黃洪亮不要急著去取樣, 可是他知道, 氣溶膠採集是有時間要求的, 如此大的風暴, 其資料肯定會出現特有的記錄。

但狂風之下, 稍有不慎, 人就會像一粒塵埃消失在南大洋。 他堅持攀上旋梯, 頂著呼呼的風聲, 緊緊抓住扶手, 穩穩地隨著船的起伏爬到頂部, 按程式取樣後又穩穩地順旋梯而下。 當他挪到艙門時, 隊員們迅速開門, 將他一把拽進去。 一位船員說:“行啊, 老黃, 是大海的兒子, 敢玩命!”後來, 小徐問他怕不怕, 他說:“當然怕, 這樣的風我也未遇到過, 但咱們來了南極, 再大的困難也要完成任務。 ”

而南極浮冰眾多, 常漂浮不定。 常常看著好好的一條水道, 轉眼就被浮冰覆蓋。 如果撤離不及時, 連人帶船都可能消失在浮冰間。

有一次, 運送物資的科考船在離中山站基地還有幾十海裡的時候, 遭遇海流、狂風, 船被浮冰困在海上好幾天。

好不容易等到大風吹動浮冰, 劈出一條小道。 根據判斷, 此時想用直升機輸送物資已不可能。 唯一可行的, 是放小艇, 派三四名精幹人員, 穿過臨時水道, 24小時內, 完成大量運輸工作。

黃洪亮坐上小艇船頭, 指揮避開冰山移動, 有時遇到移來的小冰山, 就只能硬沖過去。 來來回回多次, 小艇已進水, 但終於趕在冰山合上之前, 勉強完成運輸。 等到隊員吊起小艇時, 所有人都驚出冷汗:冰山大多海面三分海底七分, 小艇來來回回“硬闖”, 雖謹慎萬分, 底部已千瘡百孔。

“中途哪怕稍有差池, 冰山合上, 船又漏水, 人就回不來了。 ”東海水產研究所原黨委書記樊強國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這些都是回來以後, 才在黃洪亮的片言隻語裡提及。

“估計現在還有隊員不知道為什麼這艘小艇後來就不用了。

”樊強國說道。

事實上, 長期在南極科考, 回到上海沒多久, 黃洪亮眼睛就很不舒服, 剛開始, 他以為是“雪盲”後遺症, 後來去醫院檢查才發現, 因為基地光強烈輻射, 加之科考時壓力大, 為了觀測周邊動態, 常常眼鏡也顧不上戴。 以致正當壯年, 就已患上白內障。

“人家是遇到危險, 下次就不去了, 他相反, 越戰越勇。 ”黃洪亮團隊成員李靈智說道。

研究科學捕撈南極磷蝦

南極海域, 不僅僅是地理概念, 更是國際話語權和綜合國力的體現。

2008 年初, 國務院批復了中國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的專案。 2010年、2011年, 以東海所、黃海所、上海海洋大學為南極磷蝦資源開發的科技力量, 聯合上海水產集團公司和遼寧海洋漁業集團公司, 組成我國第一支商業性開發南極磷蝦的船隊,黃洪亮同志作為首席科學家和總指揮,隨船奔赴南大洋,進行商業性開發磷蝦的任務。當年即探捕成功,至今已連續8年實現南極科捕。

由於1961年生效的《南極條約》規定,南極這片疆域是屬於世界性的,限於科學考察和有限利用。

所以,南極捕撈磷蝦,規定極為嚴格。比如,捕撈分為四個區域,每個區每年最多捕撈15.5噸。每年10月第三周,澳大利亞固定開會,匯總產量。每個捕撈國,產量限額達50%時,10天彙報一次產量,捕撈越多,彙報產量頻率越高,一旦達到產量,產區立即關閉。

“以前捕撈,越大越多越好,現在是科學捕撈,撈最好的。”黃洪亮說。

在我國首次商業性南極磷蝦捕撈帶隊期間,黃洪亮分析總結了我國南極磷蝦生產捕撈效率落後的主要原因在於缺乏專業化捕撈裝備。

在此基礎上,黃洪亮同志收集了國內外南極磷蝦漁具、漁法研究歷程和最新進展,對不同國家南極磷蝦漁船、漁具和作業特點進行綜合分析,提出了我國小網目、小網口單層網衣結構專業南極磷蝦拖網網具(DH256)和中空型雙曲面拖網網板的設計方案,並分別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經過不斷反覆運算,我國南極磷蝦捕撈產量也在2014年躍居世界第三位的基礎上,2015年再上 一臺階而位列世界第二的水準,基本形成了一支較穩定的生產船隊,確立了我國在南極磷蝦開發利用中的大國地位。

組成我國第一支商業性開發南極磷蝦的船隊,黃洪亮同志作為首席科學家和總指揮,隨船奔赴南大洋,進行商業性開發磷蝦的任務。當年即探捕成功,至今已連續8年實現南極科捕。

由於1961年生效的《南極條約》規定,南極這片疆域是屬於世界性的,限於科學考察和有限利用。

所以,南極捕撈磷蝦,規定極為嚴格。比如,捕撈分為四個區域,每個區每年最多捕撈15.5噸。每年10月第三周,澳大利亞固定開會,匯總產量。每個捕撈國,產量限額達50%時,10天彙報一次產量,捕撈越多,彙報產量頻率越高,一旦達到產量,產區立即關閉。

“以前捕撈,越大越多越好,現在是科學捕撈,撈最好的。”黃洪亮說。

在我國首次商業性南極磷蝦捕撈帶隊期間,黃洪亮分析總結了我國南極磷蝦生產捕撈效率落後的主要原因在於缺乏專業化捕撈裝備。

在此基礎上,黃洪亮同志收集了國內外南極磷蝦漁具、漁法研究歷程和最新進展,對不同國家南極磷蝦漁船、漁具和作業特點進行綜合分析,提出了我國小網目、小網口單層網衣結構專業南極磷蝦拖網網具(DH256)和中空型雙曲面拖網網板的設計方案,並分別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經過不斷反覆運算,我國南極磷蝦捕撈產量也在2014年躍居世界第三位的基礎上,2015年再上 一臺階而位列世界第二的水準,基本形成了一支較穩定的生產船隊,確立了我國在南極磷蝦開發利用中的大國地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