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北緯30度上的生命密碼|從生物多樣性看黃岡大別山的生態魅力

羅田縣科技局的一位退休幹部蔡炳文, 歷時50年, 走遍鄂、豫、皖三省大別山區的山寨溝壑, 用畢生心血編寫成的大別山《羅田植物名錄》,

於2009年出版。 這本記載著近2000種植物的書籍, 揭開了大別山植物多樣性的面紗, 成為認識黃岡大別山地質公園的一面菱鏡。

黃岡大別山地質公園, 地處北緯30度黃金緯度線, 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記載了第三次冰川運動以來的生命密碼。

森林之晨 周紅林 攝

古老植物的避難所, 鄂東“植物基因庫”

7月4日, 驅車在大別山地質公園旅遊線路上, 繁茂的植被映入眼簾。

大別山, 被譽為華中“綠色明珠”, 自三疊紀末期以來, 基本保持溫濕的氣候, 第四紀冰川影響亦不大, 使之成為南方紅豆杉等許多古老植物的避難所, 也是榧樹等第三紀孑遺植物保存和繁衍地。

目前, 黃岡大別山地質公園已查明自然植被有10個植被型, 52個群系, 高等維管植物195科663屬1461種, 不僅植物豐富, 而且物種多樣, 堪稱鄂東地區“植物基因庫”。

域內國家特有、珍稀瀕危或重點保護植物達34種。 有植物活化石之稱的銀杏、鵝掌楸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金錢松、厚朴、楠木櫸樹等16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及天女木蘭、大別山五針松、大別山鼠尾草、光柱鐵線蓮等大別山特有植種。

採茶吳子光 攝

經濟類物種也十分豐富。 有用材、食用、藥用、蜜源、觀賞等150多種經濟植物資源。 羅田的藥材板栗、麻城的杜鵑、英山的茶葉、紅安的花生等植物名譽全國。 茯苓之鄉、板栗之鄉、蘭花之鄉、杜鵑花城等品牌, 成為推介羅田、麻城的靚麗名片。

其中, 龜峰山原生態古杜鵑植物群落, 總面積達10萬多畝, 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評為“中國面積最大的古杜鵑群落”。 此外, 苔蘚和真菌、蕨類資源也十分豐富, 已知苔蘚植物30科64屬143類。

2015年,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的多位植物學家來到大別山的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處,

進行大規模的植物科學考察。 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馬金雙考察後認為, 大別山地區植物種類多, 保護較好, 植被資源非常豐富。 儘管已進行過多次考察, 但要完全摸清家底, 還要繼續調查。

采菊 蘭宇傑 攝

瀕危動物的樂土,野生脊椎動物的天堂

近一個世紀以來,由於過度砍伐和環境破壞,陸生野生動物棲息地不斷減少,許多珍稀動物瀕臨滅絕。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饒的植被,使大別山地質公園成為不少瀕危動物的棲息樂土。

每年冬季,大別山地質公園內的天堂湖都會迎來白鶴等越冬候鳥。其中有一位特殊的“貴賓”——中華秋沙鴨。

天堂湖野鴨 邱亞林 攝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次冰川運動保留下的物種,現存數量極其稀少,目前全世界僅存1000只左右。2015年,在羅田天堂湖觀察到4只,2016年,觀察到來此越冬的中華秋沙鴨有16只。

除此之外,大別山地質公園還富集了安徽麝、金錢豹、金雕白肩雕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目前地質公園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7種。

起舞天堂湖 華仁 攝

在大別山地質公園,野生動物種類之豐數量之多,同樣令人驚喜。已知脊椎動物4綱26目65科208種,其中兩栖類13種,爬行類32種,鳥類122種,獸類41種,處於極度瀕危和長時間不斷減少的種類達140種。

良好的生態和得天獨厚的群種優勢,使大別山地質公園成為野生動物生活繁衍的天堂。域內環頸雉(俗稱野雞)、豺(俗稱紅毛狗)、野羊、野豬等野生動物時常可見。

藍喉蜂虎 華仁 攝

生態系統多樣,生物學家的科考寶地

大別山地質公園海拔範圍為314—1729.13米,相對高度較大的海拔差及溫暖、濕潤的環境,不僅孕育了生物數量和種類的多樣化,也形成了生態系統的多樣化。

森林生態系統為主,濕地、湖泊、農田等多種生態系統並存是大別山地質公園生態系統的特點。園內有大別山原始森林區、天堂湖濕地保護區,灌叢、農田、河溪、石海、湖泊等比比皆是。

竹林 王曉霞 攝

許多學者認為大別山是我國植物地理上的南北自然分界線,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生態系統,是生物學家科考、研究的首選地之一。

早在1910年,一位名叫彼科特瑞斯的法國牧師曾兩次深入大別山進行植物標本採集,共採集植物標本近500種。此後,來這裡考察和採集的學者絡繹不絕。

上世紀60年代,國家相關部門啟動了對大別山生物科學考察;

2006年開始,黃岡師範學院生命科學院師生,多次對大別山脈的生物多樣性進行研究;

2013年,美國檀香山5名植物專家來到大別山,就大別山植物資源進行考察;

2014年,中國科技大學開展了“重返大別山”科考活動。

……

天堂湖鳥類 邱亞林 攝

近年來,先後有1萬多名專家學者及學生走進大別山,試圖解讀這片神秘之區中的生命密碼。

多彩大別山,演繹著生命萬千變化,續寫著生命傳奇!

相關連結:

白肩雕(Ⅰ級)

隼形目鷹科雕屬大型猛禽。體羽主要呈黑褐色。有數枚肩羽為白色。以鼠類及鳥類中的鴿、鸛、鴨、雁等為食,有時也食動物屍體。4—5月繁殖,窩產卵2枚,在湖北為冬候鳥。地質公園山區偶見。

豺(Ⅱ級)

豺是分佈于東亞、南亞以及中亞的哺乳綱食肉目犬科動物,俗稱紅狼、豺狗、紅狗。體毛棕紅色。性兇殘,多集群圍捕麂、山羊等。地質公園各縣市山區偶見。

南方紅豆杉(Ⅰ級)

紅豆杉屬常綠喬木。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中國特有。種子生於紅色肉質杯狀假種皮中,是中國亞熱帶至暖溫帶特有成分之一,在闊葉林中常有分佈。大別山地質公園有大面積栽培。

連結:

讓大別山登上“世界級舞臺”|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組組長李江風

采菊 蘭宇傑 攝

瀕危動物的樂土,野生脊椎動物的天堂

近一個世紀以來,由於過度砍伐和環境破壞,陸生野生動物棲息地不斷減少,許多珍稀動物瀕臨滅絕。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饒的植被,使大別山地質公園成為不少瀕危動物的棲息樂土。

每年冬季,大別山地質公園內的天堂湖都會迎來白鶴等越冬候鳥。其中有一位特殊的“貴賓”——中華秋沙鴨。

天堂湖野鴨 邱亞林 攝

中華秋沙鴨是第三次冰川運動保留下的物種,現存數量極其稀少,目前全世界僅存1000只左右。2015年,在羅田天堂湖觀察到4只,2016年,觀察到來此越冬的中華秋沙鴨有16只。

除此之外,大別山地質公園還富集了安徽麝、金錢豹、金雕白肩雕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目前地質公園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7種。

起舞天堂湖 華仁 攝

在大別山地質公園,野生動物種類之豐數量之多,同樣令人驚喜。已知脊椎動物4綱26目65科208種,其中兩栖類13種,爬行類32種,鳥類122種,獸類41種,處於極度瀕危和長時間不斷減少的種類達140種。

良好的生態和得天獨厚的群種優勢,使大別山地質公園成為野生動物生活繁衍的天堂。域內環頸雉(俗稱野雞)、豺(俗稱紅毛狗)、野羊、野豬等野生動物時常可見。

藍喉蜂虎 華仁 攝

生態系統多樣,生物學家的科考寶地

大別山地質公園海拔範圍為314—1729.13米,相對高度較大的海拔差及溫暖、濕潤的環境,不僅孕育了生物數量和種類的多樣化,也形成了生態系統的多樣化。

森林生態系統為主,濕地、湖泊、農田等多種生態系統並存是大別山地質公園生態系統的特點。園內有大別山原始森林區、天堂湖濕地保護區,灌叢、農田、河溪、石海、湖泊等比比皆是。

竹林 王曉霞 攝

許多學者認為大別山是我國植物地理上的南北自然分界線,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生態系統,是生物學家科考、研究的首選地之一。

早在1910年,一位名叫彼科特瑞斯的法國牧師曾兩次深入大別山進行植物標本採集,共採集植物標本近500種。此後,來這裡考察和採集的學者絡繹不絕。

上世紀60年代,國家相關部門啟動了對大別山生物科學考察;

2006年開始,黃岡師範學院生命科學院師生,多次對大別山脈的生物多樣性進行研究;

2013年,美國檀香山5名植物專家來到大別山,就大別山植物資源進行考察;

2014年,中國科技大學開展了“重返大別山”科考活動。

……

天堂湖鳥類 邱亞林 攝

近年來,先後有1萬多名專家學者及學生走進大別山,試圖解讀這片神秘之區中的生命密碼。

多彩大別山,演繹著生命萬千變化,續寫著生命傳奇!

相關連結:

白肩雕(Ⅰ級)

隼形目鷹科雕屬大型猛禽。體羽主要呈黑褐色。有數枚肩羽為白色。以鼠類及鳥類中的鴿、鸛、鴨、雁等為食,有時也食動物屍體。4—5月繁殖,窩產卵2枚,在湖北為冬候鳥。地質公園山區偶見。

豺(Ⅱ級)

豺是分佈于東亞、南亞以及中亞的哺乳綱食肉目犬科動物,俗稱紅狼、豺狗、紅狗。體毛棕紅色。性兇殘,多集群圍捕麂、山羊等。地質公園各縣市山區偶見。

南方紅豆杉(Ⅰ級)

紅豆杉屬常綠喬木。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中國特有。種子生於紅色肉質杯狀假種皮中,是中國亞熱帶至暖溫帶特有成分之一,在闊葉林中常有分佈。大別山地質公園有大面積栽培。

連結:

讓大別山登上“世界級舞臺”|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黃岡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申報組組長李江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