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軍令狀|陳宣群:創新服務惠民生 銳意改革促發展

軍!令!狀!

今天,

肇慶君繼續給大家奉上

肇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陳宣群

署名文章

《創新服務惠民生 銳意改革促發展》

快來看看政府工作有哪些行動?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確立了“解放思想, 東融西聯, 產業強市, 實幹興肇”的發展方向, 為肇慶未來的發展繪就了美好的藍圖。 作為副市長, 我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二次黨代會精神, 牢牢把握改革發展新趨勢、新要求, 進一步解放思想, 履職盡責, 實幹創新, 全力服務我市“東融西聯、產業強市、實幹興肇”發展戰略, 努力開創發展新局面。

立足長遠, 全力服務我市發展大局

未來五年, 是我市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目標、實現文化強市、推動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面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時期, 我將緊緊圍繞建設樞紐門戶城市這個中心, 務實創新、注重協調、推進共用, 以時不待我, 只爭朝夕的精神和幹勁, 全力推動分管工作創新發展。

1教育品質和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

高標準普及從學前到高中階段15年教育, 全面保障不同人群公平受教育的權利, 基本消除小學和初中各年級大班額, 基礎教育實現“一校一特色”的辦學目標, 高考上重點線比例在全省排位力爭向前進位。 中等職業學校實現集約式、集團化、連鎖化辦學, 初步建立建成從初級到高端的應用性技能型人才完整培養鏈條。 高等教育加快發展, 廣東工商職業學院和肇慶醫專實現“升本”, 全力打造肇慶新區高端科教服務城。

2文化強市建設全面推進

全面提升文化設施服務效能, 市博物館、市文化館、市檔案館3個新館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00%達到省一級站標準,

行政村(社區)100%建成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文化資訊共用工程服務網點實現全覆蓋。 市、縣(市、區)、鎮(街道)三級公共文化設施100%實現免費開放。 推出一批具有肇慶特色的優秀文藝作品;配合府城項目建設, 打造文化高地, 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 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農家書屋、文化資訊共用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

3營商環境全面優化

實現登記註冊無紙化、申報審批智慧化、手機認證實名制、營業執照電子化, 開辦企業便利度走在全省前列, 全市市場主體數和註冊資本(金)總額顯著提升, 培育一批具有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品牌。 全面健全政府監管、部門協助、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的多元共治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

4體育事業全面發展

將2018年第十五屆省運會辦成一屆節儉創新、精彩難忘、特色鮮明的體育盛會, 並以此為契機, 推動全市體育事業全面發展, 全市各縣(市、區)全面建成“一場一館一池”, 居全省前列。

遷建市體育運動學校, 並打造成繼國家水上運動訓練基地之後的另一個國家級體育人才培養後備基地, 策劃組織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全民健身活動, 將“肇馬”打造成全國金牌賽事。

著眼當前, 全力以赴辦好民生實事

2017年, 是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隆重召開之年, 是落實我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的起步之年, 也是我市籌辦和備戰2018年省運會十分關鍵的一年, 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全心全意服務民生大事,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教育是重大的民生事業, 今年我將遵循教育規律, 優化基礎教育辦學條件, 讓孩子“讀好書”。

提升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水準,全市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省規範化幼稚園覆蓋率達到95%以上。

積極解決城鎮優質學位不足和大班額問題,推進城區學校建設,促進端州城區市一中實驗學校在9月前建成投入使用,推動鼎湖區永安鎮中心小學、高要區金利鎮中心小學擴建,加快增加優質學位。實現全市“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區)”100%覆蓋。狠抓高中教學品質,讓學子圓夢上大學。

全面實施中小學教育教學品質監測,加強高考備考的研究和指導,進一步提升全市高考上重點線人數的比例。促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優質發展,讓孩子學有所長。

推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專業化和集團化發展,支持肇慶學院“申碩改大”和廣東工商職業學院、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升本”,支持南昌航太科技集團在肇慶新區籌建廣東應用科技學院。

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深度融合,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培養更多適合我市經濟結構調整需要的各種專門人才。用心做好幫扶工作,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2017年計畫資助學前教育困難家庭幼兒約14880人;對城鄉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按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標準給予生活費補助;普通高校本專科生和研究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辦理對象範圍擴大到考取省內和省外高校的學生。

加強師資隊伍精准培訓,提升教育教學水準。啟動實施《肇慶市中小幼骨幹教師新型培訓行動計畫》,組建50個市名師名校(園)長工作室;著力推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加快配齊補足農村學校緊缺學科教師,按月人均不低於900元的標準為2萬多名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助;落實鄉村教師榮譽政策,為在鄉村從教15年以上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

大力推進文化強市,促進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大力構建具有肇慶特色的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加快推進市重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市文化館新館力爭完成主體工程,市博物館新館力爭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推進基層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工程。全市建成40個省級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點,以此帶動全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大力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出臺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方案》和《肇慶古城牆保護條例》,全力推進府城保護與復興專案。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舉辦“美麗肇慶·週末劇場”(全年48場以上)、“牌坊廣場之百姓大舞臺”(全年48場以上)和第十二屆“肇慶讀書節”活動,深入開展“戲曲進校園進農村”活動,豐富城鄉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精心打造一批肇慶品牌舞臺劇碼。抓好大型新編粵劇《煙雨丹青》、舞劇《梅花六祖》和音樂劇《青天之端》等三大肇慶特色劇碼的排演,確保今年搬上舞臺演出。著力推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切實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力度,舉辦2017肇慶市(深圳)文化產業投資洽談會,推介、簽約一批優質文化產業招商項目。不斷強化文化市場管理。切實履行文化市場監管職責,開展“掃黃打非”等專項整治行動;切實加強對文化娛樂場所安全管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抓好版權和出版管理。抓好政府機關和年度督導企業軟體正版化工作。推進傳統新聞出版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和傳統新聞出版與新興出版深度融合發展,提升數位出版內容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凝心凝力服務企業,致力營造良好便利營商環境

統籌推進全市便利營商工作。出臺《關於全面提升我市開辦企業便利度行動方案》,4月底前,將開辦企業全流程時限壓縮至12個工作日以內,加快形成便利、良好的營商環境。

推行企業“多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整合銀行開戶許可,將涉及企業開辦主體資格的證照合一辦理,進一步降低創業准入的制度性成本。

推進工商登記註冊便利化。推進市場主體全程電子化登記及電子營業執照的推廣應用,積極探索推行住所申報制、集群登記制,實行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提高註冊登記效率。

積極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壯大。採取開闢註冊登記綠色通道、促進“小升規”、“小轉企”發展、推進小微企業“雙創”和黨建工作等措施,全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

深入實施商標發展戰略。指導企業爭創省著名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落實馳名、著名商標獎勵工作,提高企業品牌意識,服務企業發展壯大。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保護商標專用權。

大力辦好體育盛事,高標準籌備第十五屆省運會

全面推進省運會各項籌備工作。集中力量抓好省運會場館建設和配套體育設施改造,確保2017年年底前基本完工。

大力發展群眾體育。高水準辦好2017肇慶國際半程馬拉松、羚羊峽古棧道徒步行、全民健身日等品牌活動;加快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完善市、縣(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全民健身網路;爭取省專項經費購置一批健身器材發放安裝到全市鎮、村文體廣場及公共體育場館,加快完善社區、鄉鎮、行政村體育設施。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有效途徑和辦法。

科學開展備戰訓練工作。做好2017年運動員註冊工作;積極組隊參加省年度錦標賽和冠軍賽,爭取更多的運動員通過省運會參賽資格審核。

扎實做好外事、僑務、港澳臺事務和民族宗教工作

進一步發展和深化與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做大友城朋友圈。深化肇港澳臺合作,拓展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發揮資源優勢搭建引才促貿新平臺,為我市招商引資牽線搭橋。切實抓好民族宗教工作,重點做好對下帥民族鄉的對口幫扶工作。

往期文章推薦

☞【軍令狀】朱宜華:解放思想 擔當實幹 全力以赴服務肇慶改革發展大局

☞【軍令狀】吳泰國:為實施“東融西聯”戰略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肇慶發佈編輯部

實習編輯 彭泰章 鄭夏蓉

提升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水準,全市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民辦幼稚園覆蓋率達到80%以上,省規範化幼稚園覆蓋率達到95%以上。

積極解決城鎮優質學位不足和大班額問題,推進城區學校建設,促進端州城區市一中實驗學校在9月前建成投入使用,推動鼎湖區永安鎮中心小學、高要區金利鎮中心小學擴建,加快增加優質學位。實現全市“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縣(市、區)”100%覆蓋。狠抓高中教學品質,讓學子圓夢上大學。

全面實施中小學教育教學品質監測,加強高考備考的研究和指導,進一步提升全市高考上重點線人數的比例。促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優質發展,讓孩子學有所長。

推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專業化和集團化發展,支持肇慶學院“申碩改大”和廣東工商職業學院、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升本”,支持南昌航太科技集團在肇慶新區籌建廣東應用科技學院。

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深度融合,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培養更多適合我市經濟結構調整需要的各種專門人才。用心做好幫扶工作,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2017年計畫資助學前教育困難家庭幼兒約14880人;對城鄉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按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標準給予生活費補助;普通高校本專科生和研究生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辦理對象範圍擴大到考取省內和省外高校的學生。

加強師資隊伍精准培訓,提升教育教學水準。啟動實施《肇慶市中小幼骨幹教師新型培訓行動計畫》,組建50個市名師名校(園)長工作室;著力推進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加快配齊補足農村學校緊缺學科教師,按月人均不低於900元的標準為2萬多名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助;落實鄉村教師榮譽政策,為在鄉村從教15年以上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

大力推進文化強市,促進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堅持文化發展為了人民,文化發展依靠人民,文化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大力構建具有肇慶特色的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加快推進市重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市文化館新館力爭完成主體工程,市博物館新館力爭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推進基層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工程。全市建成40個省級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點,以此帶動全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大力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出臺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方案》和《肇慶古城牆保護條例》,全力推進府城保護與復興專案。積極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舉辦“美麗肇慶·週末劇場”(全年48場以上)、“牌坊廣場之百姓大舞臺”(全年48場以上)和第十二屆“肇慶讀書節”活動,深入開展“戲曲進校園進農村”活動,豐富城鄉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精心打造一批肇慶品牌舞臺劇碼。抓好大型新編粵劇《煙雨丹青》、舞劇《梅花六祖》和音樂劇《青天之端》等三大肇慶特色劇碼的排演,確保今年搬上舞臺演出。著力推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切實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力度,舉辦2017肇慶市(深圳)文化產業投資洽談會,推介、簽約一批優質文化產業招商項目。不斷強化文化市場管理。切實履行文化市場監管職責,開展“掃黃打非”等專項整治行動;切實加強對文化娛樂場所安全管理,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發生。抓好版權和出版管理。抓好政府機關和年度督導企業軟體正版化工作。推進傳統新聞出版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和傳統新聞出版與新興出版深度融合發展,提升數位出版內容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凝心凝力服務企業,致力營造良好便利營商環境

統籌推進全市便利營商工作。出臺《關於全面提升我市開辦企業便利度行動方案》,4月底前,將開辦企業全流程時限壓縮至12個工作日以內,加快形成便利、良好的營商環境。

推行企業“多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整合銀行開戶許可,將涉及企業開辦主體資格的證照合一辦理,進一步降低創業准入的制度性成本。

推進工商登記註冊便利化。推進市場主體全程電子化登記及電子營業執照的推廣應用,積極探索推行住所申報制、集群登記制,實行企業簡易註銷登記改革,提高註冊登記效率。

積極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壯大。採取開闢註冊登記綠色通道、促進“小升規”、“小轉企”發展、推進小微企業“雙創”和黨建工作等措施,全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

深入實施商標發展戰略。指導企業爭創省著名商標和中國馳名商標,落實馳名、著名商標獎勵工作,提高企業品牌意識,服務企業發展壯大。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保護商標專用權。

大力辦好體育盛事,高標準籌備第十五屆省運會

全面推進省運會各項籌備工作。集中力量抓好省運會場館建設和配套體育設施改造,確保2017年年底前基本完工。

大力發展群眾體育。高水準辦好2017肇慶國際半程馬拉松、羚羊峽古棧道徒步行、全民健身日等品牌活動;加快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完善市、縣(市、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全民健身網路;爭取省專項經費購置一批健身器材發放安裝到全市鎮、村文體廣場及公共體育場館,加快完善社區、鄉鎮、行政村體育設施。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有效途徑和辦法。

科學開展備戰訓練工作。做好2017年運動員註冊工作;積極組隊參加省年度錦標賽和冠軍賽,爭取更多的運動員通過省運會參賽資格審核。

扎實做好外事、僑務、港澳臺事務和民族宗教工作

進一步發展和深化與友好城市的合作交流,做大友城朋友圈。深化肇港澳臺合作,拓展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發揮資源優勢搭建引才促貿新平臺,為我市招商引資牽線搭橋。切實抓好民族宗教工作,重點做好對下帥民族鄉的對口幫扶工作。

往期文章推薦

☞【軍令狀】朱宜華:解放思想 擔當實幹 全力以赴服務肇慶改革發展大局

☞【軍令狀】吳泰國:為實施“東融西聯”戰略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肇慶發佈編輯部

實習編輯 彭泰章 鄭夏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