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覬覦印度市場 騰訊入股“印度版京東”?

過去一段時間在東南亞創投市場頻頻出手的騰訊, 似乎又要把手伸向印度電商巨頭Flipkart。

近日多家外媒報導稱, “印度版京東”Flipkart新一輪融資已經敲定:騰訊將是投資方之一。 按照彭博社披露的資訊, 這是一筆數目高達10億美元的融資, 參與方包括騰訊、eBay和微軟, 此外有消息顯示Flipkart正計畫短期內繼續籌集資金。 彭博社同時還披露了該輪融資中Flipkart的估值下降:從2015年的155億美元下降至100億美元。

騰訊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對此不予置評。 另一廂, 日前阿裡巴巴剛增持印度另一家電商巨頭Snapdeal, 兩大國內互聯網巨頭大有持續押注印度以及東南亞市場之勢。

騰訊入股Flipkart?

早在今年2月, 即有Flipkart正在尋求新一輪融資的消息傳出, 而騰訊也一直出現在該輪投資方名單中。 但目前仍無法獲知這筆投資的具體情況, 例如騰訊獲得的股權, 以及兩家公司是否會在後續有更多合作。

Flipkart在國內常被打上的標籤是“印度版京東”, 源於其和京東有類似的自建物流, 屬重資產模式。 鑒於騰訊目前是京東的主要股東之一, 而Flipkart和京東的模式也頗為接近,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若騰訊成功入股, 則需要關注京東、Flipkart之間的互動。

“目前仍不知道是戰略投資還是財務投資, 不管是哪一種, 就像當年對京東的投資一樣, 都是對新的增長機會的投資, 印度代表下一個重要增長機會,

而電商的潛力也已經被證明。 ”互聯網分析人士尹生告訴記者。

在這輪融資之前, Flipkart剛剛經歷了一次人事變動:去年在和亞馬遜競爭中, Flipkart一度處於劣勢, 最終Flipkart的投資方老虎基金指派一位代表前來救場, 在年末保住了Flipkart在印度市場的排名, 隨後該人士也被任命為公司CEO。

儘管Flipkart在GMV上領先亞馬遜, 但自2015年以來, 亞馬遜的訪問流量即已經超過Flipkart, 長期來看, 如果亞馬遜想辦法提高流量轉化率, 對於Flipkart構成的威脅不言而喻。

Flipkart成立於2017年, 而亞馬遜是在2013年才進入印度市場, 扮演的是挑戰者的角色。 亞馬遜在印度市場所下的決心極大, 早在亞馬遜進入印度市場第一年, 亞馬遜CEO貝索斯即拍板在印度追加20億美元的投資, 後續亞馬遜承諾對於印度市場的投入增至50億美元。

因此, Flipkart目前融資是為了應對亞馬遜和Snapdeal的競爭, 該公司每個月在促銷和打折方面花費的費用達數百萬美元。 目前印度電商市場領先的三家網站依次是Flipkart、亞馬遜和Snapdeal。 短期來看, 在分出勝負之前, 印度三大電商平臺“燒錢”趨勢仍將持續。

巨頭拓土

記者梳理過去十年左右騰訊的海外投資, 發現騰訊極少在海外投資電商類公司。 遊戲、社交、文化娛樂甚至工具軟體、硬體都成為騰訊在海外最關注的投資賽道。 “可以看到目前騰訊在電商領域的佈局仍是以中國為主。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告訴記者, 此前騰訊曾小規模投資美國一家電商公司, 但該嘗試並不成功。

目前印度已IPO的科技公司正處在泡沫擠出的階段,

二級市場的表現勢必也影響到一級市場, 導致創投市場科技類公司估值難以走高。 而對於類似於騰訊這樣的海外買主而言, 即便從財務投資方面考慮, 恐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相比騰訊, 阿裡巴巴在印度電商領域的佈局更早。 不妨來看看阿裡巴巴的“印度節奏”:今年3月初, 監管檔確認阿裡巴巴聯合賽富共同向印度電商Paytm E-Commerce Pvt Ltd投資了2億美元, 該公司主要產品是移動支付工具, 但這並非是阿裡巴巴首次投資Paytm。 早在2015年, 阿裡巴巴即入股了Paytm和Snapdeal, 彼時阿裡巴巴聯合富士康、軟銀共同向Snapdeal投資了5億美元。

騰訊入股Flipkart也意味著, 在目前印度電商領域三強中, 其中兩位分別在阿裡和騰訊間“站隊”, 他們共同的敵人則是亞馬遜。

除了印度市場外, 無論是騰訊還是阿裡巴巴, 近一年都在東南亞市場出手頻頻。 以騰訊為例, 不久前其在泰國通過收購當地門戶網站進軍內容領域。 此外, 騰訊在東南亞其他市場的社交等領域也有佈局。

相比於中國市場, 印度和東南亞是一個更早的市場, 這種比較基於支付環境、物流環境和傳統零售業成熟度等。 但究竟誰能在印度以及東南亞複製成功, 恐怕是一個全新的故事。

“所有人都知道最後一塊大蛋糕在印度。 ”一位元工具類產品創始人表示。 對於巨頭公司而言, 一件很現實的事情是隨著國內成長放緩, 不得不轉而看向海外投資。

“騰訊遊戲業務離天花板越來越近, 廣告業務也起伏不定, 且受到多種因素制約, 比如用戶體驗。以某種方式從電商領域分一杯羹,就成為穩固未來收益的必要舉措。”尹生告訴記者。

比如用戶體驗。以某種方式從電商領域分一杯羹,就成為穩固未來收益的必要舉措。”尹生告訴記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