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正文

為什麼說惡搞視頻在走向衰落?

有人認為, 網路世界的每一天都是愚人節, 因為裝瘋賣傻、戲弄他人是博出位最簡單的辦法。 相聲和小品中總有一個“笨蛋”擔當,

他們雖然是被吐槽的對象, 但所有的笑料和包袱也都與他們相關。

在互聯網中, 惡搞視頻就是這個“笨蛋”擔當, 十分受觀眾歡迎。 尤其在視頻產業發展初期, 視頻類型比較單一, 惡搞視頻是當之無愧的流量之王。 但隨著視頻產業的不斷發展, 種種跡象表明, 惡搞視頻正在走向衰落。

惡搞視頻有多受歡迎?

在早期, 惡搞視頻的整蠱物件一般局限于親朋好友等熟人圈子。 事實上, 這種和親近的人開玩笑的行為, 在生活中很常見, 而惡搞視頻不過是把它放大之後記錄下來。 比如Youtube博主Jimmy Kimmel的視頻“孩子們聽說我把他們的萬聖節糖果都吃掉了”, 就是極為典型的早期惡搞視頻。

“萬聖節挨家挨戶要糖果”是美國孩子的經典遊戲, 而Jimmy會在影片中告訴孩子們,

他把他們辛苦要來的糖果全部吃掉了, 而孩子們的反應大都是發脾氣、爆哭。 視頻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 播放量超過5870萬。 這甚至演變成一種經典的整蠱方式, 每年都有大量家長將整蠱小孩的視頻發給Jimmy, 由Jimmy整理成合集發佈。

自2012年起, Jimmy連續5年推出萬聖節整蠱小孩系列, 每年的播放量都突破千萬。 “萬聖節整蠱”系列已經成了惡搞視頻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系列之一。

既日常又有一定的戲劇性, 是惡搞視頻開始火爆的一個重要原因。 Youtube曾在2013年, 評選出排名前10的惡搞視頻博主, 他們的總體播放量就超過了350億, 其中播放量最高的PrankvsPrank, 單頻道的播放量就超過了3億。

Youtube官方也十分重視惡搞視頻的影響力, 在當年的愚人節,

Youtube首頁就出現了由官方推薦的惡搞視頻合集。 合集內視頻單條的最高播放量高達1億2千萬, 最低的播放量也有400萬。

粉絲點開惡搞視頻往往只是為了找樂子, 而不是認同視頻博主的做法和價值觀。 而隨著搞笑視頻市場不斷擴大, 使用者的選擇越來越多,

流量虛高卻缺乏影響力的惡搞視頻開始走向衰亡。

惡搞視頻如何走向衰亡?

隨著越來越多的惡搞視頻走向街頭, 被整蠱物件的範圍不斷擴大, 惡搞視頻的“惡名”也開始迅速傳播。 因為為了讓視頻更有趣, 惡搞視頻博主會故意試探弱勢群體, 比如老人和小孩, 利用他們的笨拙反應來逗笑觀眾。

在早期, 老人和小孩的惡搞之所以會大受歡迎, 是因為被惡搞的人和視頻博主往往彼此熟悉, 他們的所有行為, 都可以被定性為和熟人之間無傷大雅的玩笑。 但整蠱物件一旦擴大到街頭, 任何一個陌生人都有可能遭殃, 這其實某種程度上觸犯了人們的道德雷區, 尤其整蠱物件的選擇往往很隨機, 會讓人們產生一種危機感,

“下一個被整蠱的可能就是自己”。

同時, 惡搞視頻的流量是虛流量, 很難進行商業變現。 以Youtube頭號惡搞視頻博主PrankvsPrank為例, 他們曾經推出一條視頻, 主要內容是男人騙自己的女朋友, 他把她的貓扔下樓了。 這條視頻的播放量超過650萬, 但基本沒有給他們帶來任何收益。

暫且不論這個玩笑是不是觸及到了動物保護的禁區, 這個視頻的邏輯其實是通過恐懼, 以及恐懼的反轉來引人發笑。 這樣的視頻很難吸引商家投放廣告, 而通過播放量所獲得的平臺分成, 與拍攝成本相比微不足道。

同時, 受制于視頻時長以及視頻內容, 相比起其他視頻, 惡搞視頻的分享量和轉發量都非常少。 而在社交媒體時代, 互動為王, 惡搞視頻的優勢地位進一步受損。

而且惡搞視頻的拍攝往往很局限,可供創新的空間不大,視頻博主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很嚴重。當市場上大量充斥著同類視頻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就審美疲勞。而隨著視頻產業的不斷發展,不僅搞笑視頻的種類越來越多,垂直領域視頻也越來越豐富,這都進一步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尤其是像美食、美妝、奇葩體驗這類的視頻,可擴展度要遠遠優於惡搞視頻。

以《嘿老外》為例,美食欄目可以吃驢肉火鍋、吃熱狗、吃小龍蝦等等,體驗欄目可以體驗涼茶、中醫正骨、高考英語等等,欄目的包容性強,可延伸的方向豐富,從播放量和用戶回饋看,使用者對這類視頻的滿意度也比較高,不容易審美疲勞。

比如同是美食體驗,《老外美食測試,2元和66元熱狗,結果很意外》和《中國小龍蝦征服老外,一口氣點了30斤》這兩期視頻在B站上的播放量分別為32.5萬和42.1萬,彈幕量和投幣量數千。

而惡搞視頻的基本模式都是欺騙和設置障礙,被整蠱物件的反應也基本是震驚、憤怒和傷心,視頻的套路感很強。

根據Tubular Labs的統計,2015年Youtube惡搞視頻的總播放量為177億,這個數字乍看上去不小,但就在兩年前,前10位元惡搞視頻博主的播放量就超過了350億,惡搞視頻的衰落趨勢明顯。

成也惡搞,敗也惡搞

最近幾年,為了拍攝惡搞視頻而被誤殺的事件時有發生。2015年,澳大利亞三兄弟Jalal假扮成穆斯林在街頭扔包,結果被當地員警射殺,而且槍手不予起訴,可以說是為了惡搞白白獻出了生命。

近日, 19歲女孩MonaLisa Perez槍殺22歲男友Pedro Ruiz事件也引起外媒關注,而悲劇的起因,也是因為惡搞視頻。

據Buzzfeed報導,悲劇發生當天,Monalisa曾在Facebook上說,她正在策劃拍攝一條世界上最危險的惡搞視頻。她準備在視頻中朝Pedro開槍,而Pedro會把書放在胸前以抵擋子彈的衝擊。

顯然,這樣的“挑戰”是絕對不會成功的,這個因為惡搞視頻而引起的悲劇,再次引發了人們關於惡搞整蠱的討論。

在此之前,討論大都集中在道德層面,很多評論家認為在街上隨意戲弄路人,甚至給他們帶去恐慌和被玩弄的情緒,這是不道德的。但現在,惡搞視頻的討論已經從道德層面上升到法律層面。人們第一次認識到,不加節制地進行惡搞嘗試,傷害的不只是情感,還有生命。

而惡搞視頻走向衰亡的背後,是網路成名泡沫的破裂。在拍攝之前,Pedro Ruiz曾告訴姑姑Claudia這個“視頻創意”,Claudia試圖阻止他們,但他們認為“這很刺激,一定能引來很多關注,這樣我們就會變得有名了”。

通過網路,“人人都可以成為明星”的時代已經永遠過去了,沒有任何積累的素人想要成為網紅越來越難,而網紅們為了維持自己的影響力,所要付出的代價也越來越大。

安迪沃霍爾曾說,“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有人認為這是他留給媒體時代最樂觀的寓言。但這句話或許也可以這麼理解,留給每個人成名的時間就只有15分鐘,就像Pedro Ruiz,他以生命為代價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爆火,但一旦有更刺激的新事件出現,人們轉眼就會忘記他的名字。

本文由南七道和邱雅共同編譯。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而且惡搞視頻的拍攝往往很局限,可供創新的空間不大,視頻博主之間的同質化競爭很嚴重。當市場上大量充斥著同類視頻的時候,人們很容易就審美疲勞。而隨著視頻產業的不斷發展,不僅搞笑視頻的種類越來越多,垂直領域視頻也越來越豐富,這都進一步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尤其是像美食、美妝、奇葩體驗這類的視頻,可擴展度要遠遠優於惡搞視頻。

以《嘿老外》為例,美食欄目可以吃驢肉火鍋、吃熱狗、吃小龍蝦等等,體驗欄目可以體驗涼茶、中醫正骨、高考英語等等,欄目的包容性強,可延伸的方向豐富,從播放量和用戶回饋看,使用者對這類視頻的滿意度也比較高,不容易審美疲勞。

比如同是美食體驗,《老外美食測試,2元和66元熱狗,結果很意外》和《中國小龍蝦征服老外,一口氣點了30斤》這兩期視頻在B站上的播放量分別為32.5萬和42.1萬,彈幕量和投幣量數千。

而惡搞視頻的基本模式都是欺騙和設置障礙,被整蠱物件的反應也基本是震驚、憤怒和傷心,視頻的套路感很強。

根據Tubular Labs的統計,2015年Youtube惡搞視頻的總播放量為177億,這個數字乍看上去不小,但就在兩年前,前10位元惡搞視頻博主的播放量就超過了350億,惡搞視頻的衰落趨勢明顯。

成也惡搞,敗也惡搞

最近幾年,為了拍攝惡搞視頻而被誤殺的事件時有發生。2015年,澳大利亞三兄弟Jalal假扮成穆斯林在街頭扔包,結果被當地員警射殺,而且槍手不予起訴,可以說是為了惡搞白白獻出了生命。

近日, 19歲女孩MonaLisa Perez槍殺22歲男友Pedro Ruiz事件也引起外媒關注,而悲劇的起因,也是因為惡搞視頻。

據Buzzfeed報導,悲劇發生當天,Monalisa曾在Facebook上說,她正在策劃拍攝一條世界上最危險的惡搞視頻。她準備在視頻中朝Pedro開槍,而Pedro會把書放在胸前以抵擋子彈的衝擊。

顯然,這樣的“挑戰”是絕對不會成功的,這個因為惡搞視頻而引起的悲劇,再次引發了人們關於惡搞整蠱的討論。

在此之前,討論大都集中在道德層面,很多評論家認為在街上隨意戲弄路人,甚至給他們帶去恐慌和被玩弄的情緒,這是不道德的。但現在,惡搞視頻的討論已經從道德層面上升到法律層面。人們第一次認識到,不加節制地進行惡搞嘗試,傷害的不只是情感,還有生命。

而惡搞視頻走向衰亡的背後,是網路成名泡沫的破裂。在拍攝之前,Pedro Ruiz曾告訴姑姑Claudia這個“視頻創意”,Claudia試圖阻止他們,但他們認為“這很刺激,一定能引來很多關注,這樣我們就會變得有名了”。

通過網路,“人人都可以成為明星”的時代已經永遠過去了,沒有任何積累的素人想要成為網紅越來越難,而網紅們為了維持自己的影響力,所要付出的代價也越來越大。

安迪沃霍爾曾說,“每個人都能當上15分鐘的名人”,有人認為這是他留給媒體時代最樂觀的寓言。但這句話或許也可以這麼理解,留給每個人成名的時間就只有15分鐘,就像Pedro Ruiz,他以生命為代價獲得了夢寐以求的爆火,但一旦有更刺激的新事件出現,人們轉眼就會忘記他的名字。

本文由南七道和邱雅共同編譯。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創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互聯網明星創業公司臉萌、FaceU等品牌操盤手,關注互聯網和科技創業。歡迎關注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