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賣撲克能折騰出多大效益?他的答案是70億元!

31歲下海創業, 43歲建品牌鬥外商, 60歲登陸深交所, 把一副小小的撲克牌做到70億, 一舉成為當之無愧的“撲克大王”。 他就是姚記撲克的創始人姚文琛。

1951年, 姚文琛出生在汕頭潮陽。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 有錢賺的地方就有潮商”, 歷史上, 潮汕人與浙江商幫一樣, 號稱東方的猶太人, 歷經千年, 經久不衰。

正是受到當地商業氣息的影響, 姚文琛從小就是一肚子生意經, 他9歲開始走街串巷賣油條, 一看上學要遲到, 立馬大聲吆喝, “買5根送1根, 買10根送3根。 ”

即便後來上山下鄉的13年, 依舊癡心不改, 上海城煌廟的大白兔奶糖, 北京琉璃廠的陶瓷片, 他都能通過七拐八拐的關係, 從知青手裡換到。

直到1979年, 28歲的姚文琛才返回汕頭, 分配到一家國營企業, “給領導當秘書, 寫材料。 ”

按理說, 在辦公室清閒的很, 風吹不著日曬不到, 而且經常在領導眼皮底下晃悠, 過幾年就能升個一官半職,

仕途應該是一片光明。 不過, 姚文琛卻不這麼想, “一眼就看到頭的日子沒意思。 ”

眼看3年過去了, 工資卻一檔都沒動, “還是每月22塊”。 1982年春天, 他再也熬不住了, 二話沒說就辭了職。

不過, 要資金沒資金, 要技術沒技術, 下海哪那麼容易, 更何況知識份子向來眼高手低。 果然, 辭職後的半年多, 姚文琛先後開過飯店、擦過皮鞋, 賣過自行車, 行業試了不少, 就是沒有一樣賺到錢。

他很鬱悶, “原來在國企待著, 再不濟每月還有固定收入, 現在可好, 還要倒貼錢。 ”無奈之下, 只好在潮陽農貿街上開了一間日雜店, “柴米油鹽總有人買吧!”

不過, 3個月下來, 貨架上的柴米油鹽佈滿灰塵, 反倒角落裡的撲克隔三岔五就賣到脫銷。

怎麼回事?原來農貿街上的小商小販,

閒暇時喜歡通過撲克找樂子, “打兩把就能接著回去做生意, 不耽誤做生意。 ”

於是, 姚文琛乾脆辟出一個專門的架子賣撲克, 並同時上了七、八種不同型號、不同牌子的撲克。 慢慢的, 不只是農貿街的人過來買撲克, 很多國營企業一到年末開聯歡會, 也過來找姚文琛批發。

“小撲克裡可能有大商機, ”1982年底, 姚文琛把油鹽醬醋都停了, 專門賣撲克。 有人都取笑他, “一副撲克能賺幾個錢?”確實, 本地的撲克品質太次, 賣一副頂多賺個一分兩分的, “必須要上點檔次!”

機會來了!1983年初, 姚文琛參加了當年的廣交會。 當時, 上海撲克廠正在找管道, 卻根本沒人過問, 於是姚文琛主動拋出繡球, “一年包銷5萬副, 價錢能否便宜10%?”, “只要有銷量,

一切好商量。 ”

一年賣掉5萬副?瘋了吧, 還要知道他的小賣部一年最多也就賣掉2000副。 當然, 姚文琛的底氣來自他開小賣部1年多的經驗, “只要搞定全市20%的小賣部, 銷售就不是事”。

此後, 姚文琛租了輛三輪車, 每天拉著幾萬副撲克穿梭在汕頭的大街小巷, 只要看到一家日雜店抬腿就進。 品質又好, 價錢還比市場便宜10%!小賣部老闆焉有不合作之理?

結果三個月, 姚文琛就賣出了5萬副, 達成合作的日雜店超過500家, 半年以後, 這一數字突破1000, 基本覆蓋了整個汕頭。

嘗到甜頭後, 姚文琛一次性招了50個銷售, “會開三輪車、體力好、最重要的是嘴皮子俐落!”此後, 他把50人分成10個組, 每組5人, “從潮州開始, 揭陽、梅州、惠州, 一路向西。 ”所到之處, 小賣部統統拿下。

一年過後, 姚文琛的足跡已經遍佈整個廣東。

此後7年, 他越做越順手, 逐漸壟斷了整個珠三角, 也因此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

這個時候, 姚文琛開始琢磨著把撲克賣到東南亞和印度等地。 很快, 對手就來了。

1991年春天, 美國“蜜蜂”牌撲克進入中國, “品質、手感、包裝都比國產的好”。 本想進軍東南亞市場的姚文琛一下子被打回原形, “外國商人連看都不看國產撲克, 說是垃圾。 ”

是可忍孰不可忍, 那一刻, 姚文琛痛下決心, 必須打敗洋品牌!

不過, 給別人做代理永遠做不出品牌, 所以, 1991年夏天, 姚文琛在汕頭建立了自己的小廠。 3年後, 他把地盤挪到了上海, 正式成立了姚記撲克, “要做出品質最好的、品牌最響亮的撲克牌!”

不過, 國內撲克大多使用玻璃卡紙, 品質很差,老外根本不買帳。所以,姚文琛第一步就是花100萬從臺灣進口專用紙,“耐折度、不透光性和成牌率都高出玻璃卡紙40%。”接下來就是從美國德克薩斯進口油墨,“印刷效果比原來提高了50%”,而且還環保。

但是,讓姚文琛非常失望的是,做出來的撲克還是參差不齊,技術專家告訴他,“老的生產線太粗糙。”

“繼續引進!”姚文琛二話沒說,馬上斥資500萬從德國引進四色印刷機,“4個車間都是全自動生產。”此後,他又一鼓作氣從德國漢堡聘請了20位工程師,“從製版、備料、印刷、檢品、壓紋、分切,每一道工序都由德國人把關”。

一副小小的撲克,竟然搞出這麼多名堂,那還愁客戶?果然,2年後的1998年,姚文琛帶著姚記撲克一亮相廣交會,當場就被美國的一個客商看中,一口氣簽下了2千萬的訂單。

一時間,姚記撲克頻頻在歐美市場亮相,成為各地博覽會的常客。這個時候,比利時的凱西奴公司找上門來,“貼牌如何?每年給你消化一個億。”哇,1個億最起碼也有4000萬的利潤,太誘惑了!不過,姚文琛想也沒想就拒絕了。

到手的鴨子就這麼放棄了,姚文琛傻?當然不是

,“貼牌肯定能撈一筆,不過那樣的話,姚記就走不了多遠!”而要走遠,就必須自己開拓市場。此後,姚文琛在市場行銷上面下足了功夫。

首先,定位為大眾消費品

說白了,撲克牌無非就是三種用途,一是賭場專用,二是大眾消費,三是廣告撲克。

你知道的,雖然賭場撲克是高端市場,利潤也高,但是需求量太少,廣告撲克更是少得可憐。所以,最後姚文琛最後決定把姚記撲克定位為“高端優質的大眾消費品。”

既然是大眾消費,性價比就很重要了。一副姚記撲克零售價是5元,而國外的撲克則要賣到20元。正是通過價格戰,姚記撲克迅速把國外洋品牌碾壓在後面,迅速佔領終端銷售市場。

到了2004年,姚記撲克在全國的銷量就達到了5億副。

其次,用心開展市場推廣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差距極大。為贏得各地消費者的喜愛,姚文琛給出的對策就是,“細分市場設計”。

什麼意思?就是在每一款姚記撲克正式進入市場之前,姚文琛都會組建一個30人的團隊做推廣,看消費者的反應後再大面積推出,“如華南區包含10多副圖案,而上海只有一種,偏遠地區或者農村主要以紅、綠圖案為主。”

此外,姚文琛也把事件行銷套路玩得風生水起。2005年,姚文琛出手1000萬贊助中國男排,接著又冠名了全國女足五大賽事。隨後,姚文琛又搞出一個“姚記撲克大賽”,先後在北京、廣東、重慶、湖南等15個省市舉行比賽。

如此這般,乃至於全國各地牌友,打撲克不用姚記撲克都不好意思。

最後,管道發力

撲克牌屬於小商品市場,因此管道的地位不言而喻。當時,管道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區域大經銷商模式,每個區域選擇1-2家總代;二是買斷銷售模式,要求經銷商立刻付清貨款。

到底採取哪種模式?姚文琛的答案是兩種模式都可以,“根據經銷商自身實力來!”這樣一來,大小經銷商都不得罪,紛紛加入姚記大軍,“僅僅2010年一年,新加盟的一級經銷商就達到100家,而買斷的區域經銷商則多達450家。”

2011年8月5日,姚記撲克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從一個小商鋪到銷擁有自己的品牌,再到成為全國知名的民族品牌,姚文琛用了整整30年。

不過,上市之後的姚文琛並沒有固守老本行,而是選擇打出“第55張牌”,開始了多元化的轉型之路。

2014年2012年3月,出資98萬與網路棋牌對戰遊戲公司合作,開通“姚記聯眾撲克線上”平臺,通過線上推廣進一步拓寬姚記的知名度。

2012年12月,和銀泰聯合簽約,買入中雜公司30%的股權,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雜技團資產的A股上市公司。

2013年9月14日,與“500彩票網”達成了合作協定,姚記撲克將定制1億副印有“500彩票網”標誌的撲克牌,銷售額由雙方共同所有。

2014年3月13日,出資690萬成立姚記網路科技公司,打造獨家線上遊戲棋牌平臺。

2014年6月,宣佈以1.3億元增資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購進22%的股份,正式進軍生物醫療行業。

2014年8月,成立姚記悠彩,開始設計線上互聯網彩票銷售業務。

短短3年時間,姚文琛帶領姚記進行了6次戰略轉型,而且每一次的跨度都相當大。網遊、雜技團、買彩票、做生物醫療,這些聽起來跟撲克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不得而知,不過,老道的姚文琛正是通過這6次謎一般的轉型,把姚記撲克的股價從9元提升到了21元,漲幅超過100%。同時,到了2014年底,姚記撲克的年銷量超過了7個億,依舊是國內最大的撲克生產商。

如今姚文琛旗下的姚記撲克已經涉足網路棋牌、互聯網彩票、生物醫療等領域,市值直逼70億。

這位“撲克大王”還能創造多少奇跡,我們拭目以待!

品質很差,老外根本不買帳。所以,姚文琛第一步就是花100萬從臺灣進口專用紙,“耐折度、不透光性和成牌率都高出玻璃卡紙40%。”接下來就是從美國德克薩斯進口油墨,“印刷效果比原來提高了50%”,而且還環保。

但是,讓姚文琛非常失望的是,做出來的撲克還是參差不齊,技術專家告訴他,“老的生產線太粗糙。”

“繼續引進!”姚文琛二話沒說,馬上斥資500萬從德國引進四色印刷機,“4個車間都是全自動生產。”此後,他又一鼓作氣從德國漢堡聘請了20位工程師,“從製版、備料、印刷、檢品、壓紋、分切,每一道工序都由德國人把關”。

一副小小的撲克,竟然搞出這麼多名堂,那還愁客戶?果然,2年後的1998年,姚文琛帶著姚記撲克一亮相廣交會,當場就被美國的一個客商看中,一口氣簽下了2千萬的訂單。

一時間,姚記撲克頻頻在歐美市場亮相,成為各地博覽會的常客。這個時候,比利時的凱西奴公司找上門來,“貼牌如何?每年給你消化一個億。”哇,1個億最起碼也有4000萬的利潤,太誘惑了!不過,姚文琛想也沒想就拒絕了。

到手的鴨子就這麼放棄了,姚文琛傻?當然不是

,“貼牌肯定能撈一筆,不過那樣的話,姚記就走不了多遠!”而要走遠,就必須自己開拓市場。此後,姚文琛在市場行銷上面下足了功夫。

首先,定位為大眾消費品

說白了,撲克牌無非就是三種用途,一是賭場專用,二是大眾消費,三是廣告撲克。

你知道的,雖然賭場撲克是高端市場,利潤也高,但是需求量太少,廣告撲克更是少得可憐。所以,最後姚文琛最後決定把姚記撲克定位為“高端優質的大眾消費品。”

既然是大眾消費,性價比就很重要了。一副姚記撲克零售價是5元,而國外的撲克則要賣到20元。正是通過價格戰,姚記撲克迅速把國外洋品牌碾壓在後面,迅速佔領終端銷售市場。

到了2004年,姚記撲克在全國的銷量就達到了5億副。

其次,用心開展市場推廣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差距極大。為贏得各地消費者的喜愛,姚文琛給出的對策就是,“細分市場設計”。

什麼意思?就是在每一款姚記撲克正式進入市場之前,姚文琛都會組建一個30人的團隊做推廣,看消費者的反應後再大面積推出,“如華南區包含10多副圖案,而上海只有一種,偏遠地區或者農村主要以紅、綠圖案為主。”

此外,姚文琛也把事件行銷套路玩得風生水起。2005年,姚文琛出手1000萬贊助中國男排,接著又冠名了全國女足五大賽事。隨後,姚文琛又搞出一個“姚記撲克大賽”,先後在北京、廣東、重慶、湖南等15個省市舉行比賽。

如此這般,乃至於全國各地牌友,打撲克不用姚記撲克都不好意思。

最後,管道發力

撲克牌屬於小商品市場,因此管道的地位不言而喻。當時,管道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區域大經銷商模式,每個區域選擇1-2家總代;二是買斷銷售模式,要求經銷商立刻付清貨款。

到底採取哪種模式?姚文琛的答案是兩種模式都可以,“根據經銷商自身實力來!”這樣一來,大小經銷商都不得罪,紛紛加入姚記大軍,“僅僅2010年一年,新加盟的一級經銷商就達到100家,而買斷的區域經銷商則多達450家。”

2011年8月5日,姚記撲克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從一個小商鋪到銷擁有自己的品牌,再到成為全國知名的民族品牌,姚文琛用了整整30年。

不過,上市之後的姚文琛並沒有固守老本行,而是選擇打出“第55張牌”,開始了多元化的轉型之路。

2014年2012年3月,出資98萬與網路棋牌對戰遊戲公司合作,開通“姚記聯眾撲克線上”平臺,通過線上推廣進一步拓寬姚記的知名度。

2012年12月,和銀泰聯合簽約,買入中雜公司30%的股權,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雜技團資產的A股上市公司。

2013年9月14日,與“500彩票網”達成了合作協定,姚記撲克將定制1億副印有“500彩票網”標誌的撲克牌,銷售額由雙方共同所有。

2014年3月13日,出資690萬成立姚記網路科技公司,打造獨家線上遊戲棋牌平臺。

2014年6月,宣佈以1.3億元增資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購進22%的股份,正式進軍生物醫療行業。

2014年8月,成立姚記悠彩,開始設計線上互聯網彩票銷售業務。

短短3年時間,姚文琛帶領姚記進行了6次戰略轉型,而且每一次的跨度都相當大。網遊、雜技團、買彩票、做生物醫療,這些聽起來跟撲克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不得而知,不過,老道的姚文琛正是通過這6次謎一般的轉型,把姚記撲克的股價從9元提升到了21元,漲幅超過100%。同時,到了2014年底,姚記撲克的年銷量超過了7個億,依舊是國內最大的撲克生產商。

如今姚文琛旗下的姚記撲克已經涉足網路棋牌、互聯網彩票、生物醫療等領域,市值直逼70億。

這位“撲克大王”還能創造多少奇跡,我們拭目以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