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印度狂懟中國卻不忘加入上合示好,原來有一事相求不得不低頭啊

中印作為近鄰, 合則兩利, 鬥則俱傷。 對於印度加入上合組織所展現出的善意, 我們有必要抱著包容的態度去看待。 而在中國走向復興的歷史征程中, 我們也需要處理好同周邊國家的關係, 儘量減少和平發展的阻力。

第一軍情作者:火火

與中國一樣作為亞洲大國的印度, 總免不了時不時地對中國這個鄰居玩些小花樣。 媒體報導, 2017年前兩個多月的不完全統計, 印度針對中國的小動作已不下十起, 主要是圍繞藏南、南海、印度洋等問題。 與此同時, 印度和美日及相關國家眉來眼去, 還與中國的臺灣地區搞小動作。

不過, 最近卻曝出消息印度要加入上合組織,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印度Zee新聞網站日前發表文章稱, 印度和四國集團的其他成員提議在改革後的安理會中作為常任理事國最初可以放棄否決權, 以此作為一個推進改革進程的談判籌碼。 原來, 真相在這裡!

由印度、巴西、德國和日本構成的四國集團, 在嘗試入常的問題上通過經年累月的努力, 但至少到目前為止, 還未見到明顯的突破跡象。 作為當前國際事務的最高決策者, 無論哪國試圖謀求更大的國際影響力, 都不能繞開聯合國。 而《聯合國憲章》將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首要責任賦予安理會, 安理會可在和平受到威脅時隨時舉行會議, 同時還是唯一有權採取軍事行動的聯合國機構。

目前, 聯合國共設有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

在近期有關安理會改革的政府間談判上, 代表四國集團發言的印度常駐聯合國代表賽義德·阿克巴爾丁說:“否決權問題至關重要, 但是我們不應當讓它否決安理會自身的改革進程。

”言外之意, 可以暫時放棄否決權, 只要“入常”就行。 但代表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13個成員組成的“團結協商”組織卻對此表示反對, 而是建議增設一個新的任期超過兩年的選舉成員國類別。 同時, 日本、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 現在加入安理會可能還是阻力較大, 尤其是日本這樣一個至今不肯正視它的侵略歷史的國家。

在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時, 曾多次表態支持印度“入常”, 但更多的是做做樣子, 並沒有什麼實質性意義。 美國深知, 印度入常還面臨非常強大的阻力, 尤其是來自中國和巴基斯坦等國的阻力。 因為印度和中巴兩國都存在領土糾紛。 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有更多的發言權, 還有否決權。

美國在口頭上討好印度, 不過是希望印度能在遏制中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今年1月, 美印兩國海軍已經開始共用中國潛艇和艦艇在印度洋的活動情報, 進一步加強軍事領域的合作;印度不時在藏南修建地堡, 拆鉅資研究高原坦克針對中國。 同時, 印度的大規模海上演習, 也不忘警告“中國因素是主要目標”。 2月, 印度宣稱要與日本聯手, 分別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方向“平衡”中國;印度還邀請中國臺灣地區的“立法院”3名女“立法委員”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印度……印度的小動作非常頻繁, 當然不敢力度過猛, 儘量不惹怒中國——原來, 是有事相求啊!

以前, 我們可以把這些動作當作挑釁, 現在, 也可以更多的把它當作威脅。 印度似乎在向中國方面傳達一個清晰的信號:“中國有很多把柄在我手上, 如果不支持我入常, 那別怪我不客氣”。 似乎如此。 不過, 印度的這些小動作意義不大, 只會引起我們的不滿。 在此基礎上, 印度顯然開始打起了“合作牌”, 第一個大動作就是和巴基斯坦一起加入由中俄主導的上合組織。 據上合組織官微日前批露,時間就在今年6月份,印巴將成為上合組織的第七個、第八個成員國。顯然,印度正嘗試著緩和與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以減輕“入常”的阻力。

同時,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印度除了在“入常”問題上不得不向中國低頭外,它的經濟正在高速發展,保持亞太地區甚至整個世界的和平穩定,這也是印度樂意見到的。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第四季度,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超過了中國,躍居世界第一,它當然不想毀掉難得的歷史機遇。所以,儘管印度在軍火進口上手筆巨大,口口聲聲對付中國,還在戰略上和美國眉來眼去,信誓旦旦防備中國,但理性還是告訴它,中國不能開罪,中國主張和平發展,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其實,印度同樣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這也是印度崛起的根本條件。

中印作為近鄰,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對於印度加入上合組織所展現出的善意,我們有必要抱著包容的態度去看待。畢竟,相比美日,印度對中國的敵對指數還是小很多。而在中國走向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我們也需要處理好同周邊國家的關係,儘量減少和平發展的阻力。

據上合組織官微日前批露,時間就在今年6月份,印巴將成為上合組織的第七個、第八個成員國。顯然,印度正嘗試著緩和與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以減輕“入常”的阻力。

同時,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印度除了在“入常”問題上不得不向中國低頭外,它的經濟正在高速發展,保持亞太地區甚至整個世界的和平穩定,這也是印度樂意見到的。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第四季度,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超過了中國,躍居世界第一,它當然不想毀掉難得的歷史機遇。所以,儘管印度在軍火進口上手筆巨大,口口聲聲對付中國,還在戰略上和美國眉來眼去,信誓旦旦防備中國,但理性還是告訴它,中國不能開罪,中國主張和平發展,反對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其實,印度同樣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這也是印度崛起的根本條件。

中印作為近鄰,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對於印度加入上合組織所展現出的善意,我們有必要抱著包容的態度去看待。畢竟,相比美日,印度對中國的敵對指數還是小很多。而在中國走向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我們也需要處理好同周邊國家的關係,儘量減少和平發展的阻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