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車讓人”宣傳熱度退去 斑馬線禮讓如何持續?

■記者 張奐雅

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8天,“車讓人”倡議發出兩月餘,出行環境的確得到了極大提升,然而隨著宣傳熱度的逐漸退去,“車擠人”現象又再次回潮。

那麼斑馬線禮讓之風到底該如何吹遍三秦大地?在採訪中,不少市民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監管作用大

建議:加強監管 主動維權

“車讓人”實施以來,許多行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在有交警或布控球的路口,司機禮讓的概率較大;無人監管路口,不少機動車依然與行人搶道。

市民江靈就深有同感,每天接送孩子要經過西大街廣濟街十字,有交警時,車輛幾乎都會禮讓行人,但只要交警不在,許多私家車還是“照走不誤”。

“每個路口都配一個交警肯定也不實際,但現在有移動布控球,是不是可以考慮多設置一些。 ”江靈說,如果移動布控球成本較高,相關部門也可以考慮讓文明引導員進行監督,對於不讓行的車輛進行記錄、拍照,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

讓行車難走

建議:加提示牌 行人配合

“我是能讓的時候都會讓,但我也很理解不讓行的司機。 ”作為私家車車主,市民彭新年道出了司機的心聲,有的車輛不讓行是因為行人通行太慢,如果都禮讓,車就沒法走了。

彭新年說這種情況多出現於沒有信號燈的路口,公車、計程車停下來等行人時,其實大部分私家車也都會讓行,但有些行人實在走得太慢,邊過馬路邊看手機,遇到這種情況,車輛要通行過路口起碼要等一兩分鐘,比紅燈時間還長,所以有些趕時間的私家車司機就會“見縫插針”地從行人中穿過,作為司機,雖然自己不會這樣做,但完全能夠理解。

彭新年說,許多司機都願意為了營造良好的出行環境而禮讓行人,面對這種情況,他認為可以給這類路口增加引導牌或標語,內容一是提示司機“車讓人”,二是提醒行人快速通行,不要造成路面壓車。

嚴管出成效

建議:嚴格處罰 建立秩序

不難注意到,目前幾乎全市的公車和計程車都會禮讓行人,究其原因就是公交公司和計程車管理處都對“車讓人”有嚴格的處罰規定,嚴管重罰下,自然能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所以在採訪中,不少包括駕駛員在內的市民都提出,一定要加強處罰和管理。 據瞭解,在“車讓人”示範城市杭州,平均每天有三四百例不禮讓車輛的處罰,而在我市,即使是“車讓人”最為如火如荼的階段,平均每天處罰也只有兩百多例。

網約車司機陳倫傑表示,可以優化交警勤務的部署,增加一批電子布控設備,提高查處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