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順豐涉足即時配送,跨界外賣真能成功嗎?

快遞市場的未來一定是細分的, 你夾你的菜, 我喝我的粥, 多元共生才能其樂融融。

作為中國民營快遞的“扛把子”, 順豐對外賣這個市場可以說一直情有獨鍾。

先是2015年就與肯德基合作, 正式涉足外賣業務。 應該說這次試點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創收明顯, 之後順豐擴大了合作對象, 開始與更多的品牌進行合作。 直到今年, 上市後的順豐在外賣市場的佈局隨著同城配業務的上線和成熟更是加大了投入, 手筆也越來越大。

這期間, 影響最大、受關注度最高的就是與百度外賣的“緋聞”。 據媒體的最近報導, 順豐已經與百度外賣達成業務合作, 將為百度外賣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0餘個城市的部分商圈提供餐飲外賣配送服務。

順豐為何對非要切入到這個市場?快遞和外賣這兩種區別甚大的業態真的能在同一個市場主體身上相容嗎?看了很多分析和解讀,

有點贊期待的, 也有謹慎觀望的, 但說得最透徹和最有前瞻性的竟然是一篇兩年前的“小文”。

文章雖“短小”, 但作者卻是圈裡的一位大咖——中通快遞副總裁金任群。 此文乃金任群兩年前在一次行業論壇上的發言, 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中通快遞的戰略取向。

如果涉及物流, 可能會跟零售業有關, 不管是什麼樣的需求和供給, 劃分一下會有時間、空間上的差別。 市場有不同的空間。 比如我去美國, 他們有無數的轉運公司, 如果我來做轉運公司, 肯定打不過他們。 只能改變打法, 建立管道和途徑, 讓他們選擇我的產品, 把這些業務轉給我, 最終我們是合作的方式。

又比如, 達達的空間和我的空間不一樣, 我們快遞的空間是長距、低頻、高密度,

達達的空間是短距、高頻、隨機。 我們是完全不同的空間, 我取代不了他, 手也伸不過去。

同樣的情況, 作為零售業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需求和各種各樣的供給方法。

一周的供給, 就是大家開車去沃爾瑪集中採購一個星期的消費。 如果是從半天到半周的供給, 可能是電商。 我們會看到從廣州運到上海, 從武漢運到北京, 有一個運輸的週期。

還有一種很快的方式, 比如京東同城運送, 京東在北京有很多倉庫, 一下訂單倉庫裡運作好下午就可以送到, 所以半天內也能實現。

半個小時至半天的供給, 這個效率要求相當高, 可能需要達達、雲鳥去實現。

有一種觀念說門店會消失。 門店不會消失, 因為半個小時以內的供給還是門店的供給,

假設我和老張喝酒喝High了, 家裡酒沒了, 第一時間會跑到便利店, 而且這個階段我對價格極其不敏感。 如果給我選擇時間, 我會對價格敏感, 對效率不敏感, 但是在特定的場合, 我會對價格很不敏感, 但對效率極其敏感。 這些都是相對的, 要針對不同的產品。

從大的原則來講, 效率和經濟是呈反比的, 就是效率越高經濟是越不經濟的, 但關鍵是要有人買單, 如果有人願意買單的話, 這就是一個成功的產品。 比如現在綠皮車沒有了, 高鐵很貴, 但是看到高鐵成功了, 是因為是一個反比, 但有人願意為此買單。

我不知道能不能從這個角度去說未來的市場一定是細分的, 細分到什麼程度目前我們還看不懂,

需要無數創業者去探索。 在現有市場的環境下, 不可能大一統, 不可能誰今天把所有的東西吃掉了。

京東現在開始做到家, 他也要搞眾包, 他也要發動大媽為他提供服務。 認識是個過程, 通過時間不斷獲得更多資訊, 找到更多的縫隙, 然後尋求更多的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