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0後”的足球夢:追夢的年紀,他們已在幫別人“圓夢”

“00後”追趕足球夢

中國江蘇網7月9日訊近日, 南京外國語學校高二學生戴嘉睿剛一走出託福考場, 就忙著坐地鐵去開會。 再過不到一個月,

他們籌備的第一屆“綠蔭之夢”杯公益足球邀請賽就將在泰州鳴哨。 這天大家碰面的主要內容, 就是要把之前做的幾個版本的賽事宣傳片最後做一次甄選, 確定之後, 就將正式對外發佈。

儘管宣傳片的簡版只有1分鐘, 長版也只有7分鐘, 但宣傳片“導演”、同為南外高二學生的劉逸凡帶著他的同學團隊, 前前後後拍了一個多月, 僅拍攝孩子們踢球特寫鏡頭的視頻容量就有16G之多。 費了如此多心思, 組織的比賽卻只是“小學生級別”。 作為高中在校生, 在“課外”如此辛苦, 值得嗎?

面對記者的疑問, 劉逸凡似乎心裡早就憋不住話了, “雖然級別不高, 但我們這是在為有足球夢想的孩子圓夢。 在蘇北, 有很多這樣的孩子, 他們不但有夢更有天賦,

但由於選拔體制和各種局限性, 讓他們的足球夢往往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對他們來說, 或許只需要一個平臺, 一次比賽的展示, 一次被伯樂看中的機會, 他們的人生軌跡就將從此改變。 ”

之所以發起這次比賽, 還源于戴嘉睿和表弟的一次談話。 戴嘉睿是薑堰人, 難得過年回次家, 還在讀初中的表弟這個在大城市讀書、又對足球很有瞭解的哥哥很是崇拜, 一個被中國球迷無數次重複過的問題再次被孩子問出, “中國有13億人, 怎麼就選不出11個好球員呢?”其時, 恰逢國足在世界盃預選賽12強上出師不利, 前5輪僅積2分。 面對表弟的提問, 戴嘉睿也很尷尬。 儘管他對國外各大聯賽很是瞭解, 但中國足球這本書,

卻感覺“太深太難讀”。

不過,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戴嘉睿還是知道的。 既然坐在家裡想, 沒有答案, 不如去實地調查看看。 薑堰的足球基礎本就不錯, 戴嘉睿就來到薑堰東橋中心小學一探究竟。 和副校長潘振興的一番對話, 讓他對這些孩子的足球夢有了更為真切的理解, “我們學校有足球興趣班, 每天下午放學後都有一個半小時的足球課, 100多名孩子參加。 這些年下來, 我和體育老師交流過, 裡面有不少孩子是有足球天賦的, 如果能得到正確的培養, 他們是有機會走職業道路的。 但很可惜, 一方面我們這裡農村的孩子多, 家長不重視, 也不信任體育老師的判斷, 另一方面, 我們這也沒啥名氣, 足校的選材範圍覆蓋不到。

就這樣, 他們只能按部就班地升學, 離足球夢也越來越遠了。 ”

許浩, 就是這樣一個例子。 那天, 戴嘉睿和劉逸凡正在東橋中心小學操場邊看孩子們踢球。 不遠處一個孤獨的身影, 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走上去一問, 才知道, 正在上職高的許浩, 當年也是從東橋中心小學畢業的。 那時在小學, 他就以速度快、技術好而稱霸球場, 那些只有在電視上看球星才能做出來的動作, 他卻每每能在同學面前變成現實。 可惜, 在小升初的時候, 沒人在意他的特長, 家裡人沒想過、更沒錢支持他上什麼足校, 就這樣, 一個苗子還沒等到春雨的降臨, 就和沃土說再見了。

看了許久, 戴嘉睿和劉逸凡也想和孩子們踢踢看, 沒想到, 他們幾個在南京踢得還算不錯的高中生,

竟然在5vs5比賽中, 1:8輸給了五年級的孩子。 還沒來得及不好意思, 他們已經決定了, 一定要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

回到南京後, 他們幾個小夥伴碰在一起商量了許久, 最後的決定是為他們辦一屆比賽, 給這些平時無人關注, 但又有足球天賦的孩子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 與此同時, 他們還準備請來足校的教練, 希望能給這些孩子一個圓夢的機會。

一方面, 戴嘉睿和劉逸凡他們向蘇北的小學發出邀請, 他們特意徵求了熟悉這些學校老師的意見, 把指標留給那些平時參加比賽少, 孩子們沒有展示平臺的學校, 一方面, 他們又聯繫了全國四大足校之一的綠城足校, 巧的是, 綠城足校在泰州有一個青訓基地。 戴嘉睿和劉逸凡帶著拍攝的視頻專門送去足校,和教練溝通,希望他們能在比賽期間來看看,挑選苗子。或許是被這些高中生的誠心打動,又或許是被視頻中那些孩子認真踢球的勁頭感染,綠城基地的兩位元教練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將把這些比賽作為基地選材的一次面試。

為了辦好比賽,南外的這些學生團隊實地跑了很多學校。跑的地方越多,他們的感慨越深,內心被打動的次數也就越多。“很多學校,孩子踢球的熱情非常高,但由於沒有場地,他們只能在水泥地上踢,而那裡,還是籃球場,”劉逸凡的聲音略顯低沉,“真苦啊,有時候不小心摔一下,腿上的皮就去全破了,但孩子們不在意,爬起來還是繼續踢。看他們踢的還真不錯。對他們來說,缺的,或許就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

舉辦比賽的想法雖好,但錢從哪裡來?按照他們的設計,這屆比賽將有八支球隊參加,每隊12人,比賽為期四天,這麼多人的食宿行,還有場地租賃、裁判聘請、工作人員、賽事組織、球員保險……千頭萬緒的工作,幾個孩子能行嗎?

一開始,這幾個孩子也是愁眉不展。不過,當他們試著邁出第一步之後,才發現,在足球夢的感召之下,各界人士還是願意出一份力的。首先是贊助商,當戴嘉睿拿著人生第一份計畫書走進南京依維柯總部大門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該找誰,不過,當公司負責接待的同志聽了他的故事後,還是很客氣地讓他留下了計畫書。本以為就沒戲了,沒想到,兩天后戴嘉睿接到了電話,“成了!”原來,依維柯正好最近有一個推廣新能源校車的計畫,這次的比賽又正好是面對小學,而且贊助費也只要幾萬元,就這麼找打了資金。

而當戴嘉睿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潘校長的時候,他一開始還不敢相信,沒想到,就這麼幾個00後的孩子,就把比賽弄成了。潘校長當時就表了態,場地、裁判的問題他來負責解決。同學的幫助也很重要,很多同學在知道他們的計畫後,都義務來當志願者。於詔菡,是他們的初中同學,後來去了美國讀高中。這次聽說同學的計畫後,很感興趣,特意利用暑假時間回國,幫他們拍視頻……眾人拾柴,就這樣,比賽的準備工作目前已基本到位了。

和記者交流時,正是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後,這幾個孩子忙的一頭汗,但他們的臉上,卻始終保持著微笑。在談到舉辦這次比賽有什麼意義時,劉逸凡想了想說,“足球應該是通過愛,而不是資本來支撐的。為什麼我們看國外的聯賽,會發現他們的球隊不管成績如何,球迷都依然那麼支持,從不放棄。就是因為這份愛,對他們來說,可能場上踢球的,就是鄰居的孩子,兒時的同學,這份情感的歸屬,不是資本可以替代的。”對此,戴嘉睿也很是認同,“現在我們自己的聯賽,看起來很熱鬧,但其實都是資本的虛火,也不培養本土球員,都是靠買買買。這樣一來,成績好的時候還好說,一旦成績下滑,球迷的心也就散了。”

不過,這幾個孩子也知道,僅憑舉辦這麼一次比賽,不可能改變什麼,但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儘量為中國足球做點什麼,劉逸凡就對記者說,“即便是這些不是足球特色學校的孩子,也有很好的苗子,只要我們能沉下心來,踏踏實實搞青訓,本土的足球人才一定能培養起來。當然,對現在一些急功近利的資本而言,他們不願意花這個時間,但他們不做,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放棄。”這個理念,戴嘉睿也很是認同,“看慣了球星,也請更多關注一下身邊的孩子,也許,他們中間,就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梅西、C羅。”

戴嘉睿和劉逸凡帶著拍攝的視頻專門送去足校,和教練溝通,希望他們能在比賽期間來看看,挑選苗子。或許是被這些高中生的誠心打動,又或許是被視頻中那些孩子認真踢球的勁頭感染,綠城基地的兩位元教練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將把這些比賽作為基地選材的一次面試。

為了辦好比賽,南外的這些學生團隊實地跑了很多學校。跑的地方越多,他們的感慨越深,內心被打動的次數也就越多。“很多學校,孩子踢球的熱情非常高,但由於沒有場地,他們只能在水泥地上踢,而那裡,還是籃球場,”劉逸凡的聲音略顯低沉,“真苦啊,有時候不小心摔一下,腿上的皮就去全破了,但孩子們不在意,爬起來還是繼續踢。看他們踢的還真不錯。對他們來說,缺的,或許就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機會。”

舉辦比賽的想法雖好,但錢從哪裡來?按照他們的設計,這屆比賽將有八支球隊參加,每隊12人,比賽為期四天,這麼多人的食宿行,還有場地租賃、裁判聘請、工作人員、賽事組織、球員保險……千頭萬緒的工作,幾個孩子能行嗎?

一開始,這幾個孩子也是愁眉不展。不過,當他們試著邁出第一步之後,才發現,在足球夢的感召之下,各界人士還是願意出一份力的。首先是贊助商,當戴嘉睿拿著人生第一份計畫書走進南京依維柯總部大門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該找誰,不過,當公司負責接待的同志聽了他的故事後,還是很客氣地讓他留下了計畫書。本以為就沒戲了,沒想到,兩天后戴嘉睿接到了電話,“成了!”原來,依維柯正好最近有一個推廣新能源校車的計畫,這次的比賽又正好是面對小學,而且贊助費也只要幾萬元,就這麼找打了資金。

而當戴嘉睿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潘校長的時候,他一開始還不敢相信,沒想到,就這麼幾個00後的孩子,就把比賽弄成了。潘校長當時就表了態,場地、裁判的問題他來負責解決。同學的幫助也很重要,很多同學在知道他們的計畫後,都義務來當志願者。於詔菡,是他們的初中同學,後來去了美國讀高中。這次聽說同學的計畫後,很感興趣,特意利用暑假時間回國,幫他們拍視頻……眾人拾柴,就這樣,比賽的準備工作目前已基本到位了。

和記者交流時,正是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後,這幾個孩子忙的一頭汗,但他們的臉上,卻始終保持著微笑。在談到舉辦這次比賽有什麼意義時,劉逸凡想了想說,“足球應該是通過愛,而不是資本來支撐的。為什麼我們看國外的聯賽,會發現他們的球隊不管成績如何,球迷都依然那麼支持,從不放棄。就是因為這份愛,對他們來說,可能場上踢球的,就是鄰居的孩子,兒時的同學,這份情感的歸屬,不是資本可以替代的。”對此,戴嘉睿也很是認同,“現在我們自己的聯賽,看起來很熱鬧,但其實都是資本的虛火,也不培養本土球員,都是靠買買買。這樣一來,成績好的時候還好說,一旦成績下滑,球迷的心也就散了。”

不過,這幾個孩子也知道,僅憑舉辦這麼一次比賽,不可能改變什麼,但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儘量為中國足球做點什麼,劉逸凡就對記者說,“即便是這些不是足球特色學校的孩子,也有很好的苗子,只要我們能沉下心來,踏踏實實搞青訓,本土的足球人才一定能培養起來。當然,對現在一些急功近利的資本而言,他們不願意花這個時間,但他們不做,不代表我們就可以放棄。”這個理念,戴嘉睿也很是認同,“看慣了球星,也請更多關注一下身邊的孩子,也許,他們中間,就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梅西、C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