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山西這個地方是中國最冷門的避暑好去處 也是最低調的古都

在中國

有著這麼一座古城

它是中國10大古都之一

卻可能是當中最低調的一個

它是名副其實避暑好去處

即便在盛夏

平均氣溫也不超過25℃

卻從來沒進入避暑聖地的名單

這座堪稱

最冷門避暑好去處的古城

不僅擁有眾多中國頂級的名勝古跡

還有著一個代表中國人理想世界的名字

——大同

這裡地處內蒙、山西、河北交界的高原地區, 平均海拔約1000米, 當廣東人被35℃的高溫炙烤時,

這裡25℃的平均氣溫, 會讓你身心都覺得清涼舒爽。

雖然相對其他古都, 大同略顯低調, 然而, 在中國, 能進入十大古都之列, 那都不是浪得虛名的。 大同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 山西省第二大城市, 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黃土高原東北邊緣,

實為全晉之屏障、北方之門戶, 且扼晉、冀、內蒙之咽喉要道, 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有“北方鎖鑰”之稱。

這裡有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雲岡石窟;中國保存最完整、最宏偉的遼金皇家寺廟——華嚴寺、善化寺;中國現存最大、最早的九龍壁……而在大同的周邊, 又有著恒山、懸空寺等名勝古跡。

大同古城必看景點

華嚴寺

華嚴寺位於古城是遼代的皇家寺廟, 始建於1038年, 寺中保存了兩座珍貴的、超過800年歷史的大殿, 讓我們能一窺唐宋時期, 皇家寺廟的恢弘氣魄。

華嚴寺的大雄寶殿是中國最大的單體古建築之一,

它的雄偉可與故宮的太和殿媲美。 除此之外, 殿內保存了明代的雕塑、天花、彩繪等眾多藝術珍品。

薄伽教藏殿是華嚴寺中另一座最重要的建築, 一千年來, 雖然多次歷經戰火, 這座大殿卻依舊完好保存了始建時的模樣。

殿內29尊彩塑,均是和建築同時代的雕塑精品,而圖片中的這尊合掌露齒菩薩,更是堪稱大同的城市鎮市之寶,是敦煌以外最精彩的雕塑作品之一。此外,殿內的天宮樓閣更是古籍中“壁藏”的最早先例。

善化寺

善化寺亦為官吏習儀之所。全寺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整個佈局唐風猶存。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坐北朝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前為山門,中為三聖殿,均為金時所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後部高臺之上。其左右為東西朵殿。東側為殊閣遺址,西側為金貞元二年所建普賢閣。善化寺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

善化寺內保存著泥塑、壁畫、碑記等珍貴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特別是二十四天王像,男女老少、美醜文武,或帝王裝,或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紗衣華似來自天竺國土;或身著鎧甲,襯皮毛以抵禦北國寒風。生活氣息濃郁,極富感染力,堪為國之瑰寶。

九龍壁

據《大同府志》記載,創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西元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單面五彩琉璃照壁。大同九龍壁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同的九龍壁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大的一塊九龍壁。它燒造于明朝初年,原是放置於明代王府前的影壁,比故宮中乾隆時期的九龍壁早了超過300年。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規模宏大,雕鑿技藝高超,其造像藝術融合了西域與中國漢、鮮卑文化的藝術風格,形成獨特的“平城模式”,在中國石窟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北嶽恒山

五嶽之一的北嶽恒山距離大同不到100公里,由天峰嶺、翠屏峰、千佛嶺等眾多景點組成。

古長城

長城作為防衛性質的軍事建築,自然和戰爭結下不解之緣,看今日山西的外長城,赫然就是與內蒙的省界,這界線表明了農業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分野,只要翻開明代的地圖,就可以看到這條外長城根本就是那時的“國界”。

這段長城的盛衰代表了明王朝300年的起落。明朝初年,為了對抗蒙古的餘支,明軍多番出擊,同時也沿前線修築長城。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條石,置敵臺、堡壘、關隘以作守備,同時,沿邊建立長期世襲服軍役的衛所制度,使他們世世代代守衛邊疆。明成祖遷都北京後,一個個的皇帝們為保護自身的安全,又加建內長城作為第二道防線。

大同鼓樓

大同鼓樓始建於明代,聳立於大同市區內大南街南段十字口中心。清代曾多次修繕,是明消樓閣式建築的典型代表,充分顯示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外觀呈方形,面闊、共三層且均為進深三間,底層磚石砌成,中為十字穿心門洞,行人可縱橫通行。這座三簷樓閣的下兩層是木結構建築,上層置大鼓面,舊時晨鐘暮鼓聲震古城及近郊四鄉。

如果你愛好歷史文化

那麼在這個夏天

不妨前往山西大同

來一場少眾的文化避暑之旅吧

殿內29尊彩塑,均是和建築同時代的雕塑精品,而圖片中的這尊合掌露齒菩薩,更是堪稱大同的城市鎮市之寶,是敦煌以外最精彩的雕塑作品之一。此外,殿內的天宮樓閣更是古籍中“壁藏”的最早先例。

善化寺

善化寺亦為官吏習儀之所。全寺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整個佈局唐風猶存。主要建築沿中軸線坐北朝南,漸次展開,層層迭高。前為山門,中為三聖殿,均為金時所建。遼代遺構大雄寶殿坐落在後部高臺之上。其左右為東西朵殿。東側為殊閣遺址,西側為金貞元二年所建普賢閣。善化寺建築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

善化寺內保存著泥塑、壁畫、碑記等珍貴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優美,個性突出,特別是二十四天王像,男女老少、美醜文武,或帝王裝,或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紗衣華似來自天竺國土;或身著鎧甲,襯皮毛以抵禦北國寒風。生活氣息濃郁,極富感染力,堪為國之瑰寶。

九龍壁

據《大同府志》記載,創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西元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單面五彩琉璃照壁。大同九龍壁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同的九龍壁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大的一塊九龍壁。它燒造于明朝初年,原是放置於明代王府前的影壁,比故宮中乾隆時期的九龍壁早了超過300年。

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規模宏大,雕鑿技藝高超,其造像藝術融合了西域與中國漢、鮮卑文化的藝術風格,形成獨特的“平城模式”,在中國石窟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北嶽恒山

五嶽之一的北嶽恒山距離大同不到100公里,由天峰嶺、翠屏峰、千佛嶺等眾多景點組成。

古長城

長城作為防衛性質的軍事建築,自然和戰爭結下不解之緣,看今日山西的外長城,赫然就是與內蒙的省界,這界線表明了農業民族與遊牧民族的分野,只要翻開明代的地圖,就可以看到這條外長城根本就是那時的“國界”。

這段長城的盛衰代表了明王朝300年的起落。明朝初年,為了對抗蒙古的餘支,明軍多番出擊,同時也沿前線修築長城。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條石,置敵臺、堡壘、關隘以作守備,同時,沿邊建立長期世襲服軍役的衛所制度,使他們世世代代守衛邊疆。明成祖遷都北京後,一個個的皇帝們為保護自身的安全,又加建內長城作為第二道防線。

大同鼓樓

大同鼓樓始建於明代,聳立於大同市區內大南街南段十字口中心。清代曾多次修繕,是明消樓閣式建築的典型代表,充分顯示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外觀呈方形,面闊、共三層且均為進深三間,底層磚石砌成,中為十字穿心門洞,行人可縱橫通行。這座三簷樓閣的下兩層是木結構建築,上層置大鼓面,舊時晨鐘暮鼓聲震古城及近郊四鄉。

如果你愛好歷史文化

那麼在這個夏天

不妨前往山西大同

來一場少眾的文化避暑之旅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