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17家頂級基金的退出情況反思基金退出之道

目前國內頂級基金的退出情況如何?投資機構的退出策略是否存在問題?減持新規下項目退出的不確定性明顯增大, 我們是否應該利用這個機會重新反思投資理念與退出理念?

對於現階段基金和機構的退出, 潛力股CEO李剛強分享了他所看到的業內情況、問題, 並闡述了他的退出理念。

本篇實錄系根據健一會(ID:jianyihui2011)沙龍第187位主講人李剛強在“基金退出:十字路口, 可能的新機會”沙龍上的精彩分享整理而成。 原標題為《基金退出情況及當前環境下的機構退出策略》, 現標題為健一君所加。

根據嘉賓意見,

分享內容已刪去部分敏感觀點及內部資訊。

李剛強(潛力股平臺創始人、CEO)

2015年的時候我開始在做一個天使基金“無穹創投”, 但我發現要想在天使行業勝出好難:從我個人能力來看, 沒有李開複老師和徐小平老師這麼牛;從實戰背景來看, 沒有趕上2009年、2010年移動互聯網剛剛爆發的時代背景;從競爭情況上看,

那時不到10家天使投資機構, 現在到外面隨便找個人都是天使投資人。 我自問, 有何德何能比創新工廠、真格這些人做得更好?這是我我後來創辦潛力股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從2015年開始做股權轉讓這件事情。 在美國市場有40%的項目是通過股權轉讓出去的, 但在中國市場, 這種方式才剛剛起步, 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17家頂級基金退出情況

到目前為止, 我們完成了對17家頂級基金退出情況的統計。 在統計過程中, 有一些背景情況需要向大家做個說明。

第一、我們對各家投資公司的真實業績情況是“只知局部, 不知全面”, 因為許多機構只會對外吹牛皮, 放衛星, 喜歡以單個專案業績來替代整個基金業績,

實際上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第二、基金管理人並不知道別人業績如何, 缺少對比, 無法評判自己的表現, 更不知道該如何指導自己的投資。

第三、最近兩年, 投資行業開始流行排名和評獎, 有些投資機構不拿個獎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知名基金, 有的獎甚至能一次評500個人, 可以花錢買, 水分很大。 機構重視PR, 潛在LP在百度一查, 這個人是中國新銳投資人、中國十大投資人等, 好像很牛的樣子, 但是LP無法瞭解投資機構真實業績, 盲人摸象。

我們做這個統計, 一是想要盡可能還原市場真相, 讓大家瞭解投資界的真實情況, 二是希望通過資料分析來指導投資和基金退出的策略, 三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來推動我們品牌的擴大。

我們幾乎使用了市場上能夠找到的一切資料, 包括上市公司公告、清科的私募通、創業邦、公司官網、百度等等, 如果是人民幣機構, 我們會把整個工商管理系統裡面的相關公司都調查一遍, 比如紅杉資本下面有幾個管理公司, 每個管理公司下面有幾檔基金, 每檔基金都投了哪些專案, 這些資料我們都有。 有些資訊和資料我們也會跟行業裡的從業人員核實, 這些工作只能通過人工的方式完成, 因為其中必須加上人為判斷。

我們的報告主要採用的指標包括:基金規模、投資專案數量、投資行業偏好、進入下一輪的比例、C輪項目數量和比例、D輪項目數量和比例、10億人民幣估值項目數量和比例、IPO數量和比例、並購數量和比例、股權轉讓數量和比例、回購數量和比例、新三板數量。

分析時, 我們使用了退出率而沒有使用IRR(內部收益率)和DPI(投入資本分紅率), 因為IRR和DPI都是各個投資公司的核心秘密, 極少有人知道確切資料。 我們也想用這個資料, 但是臣妾真的做不到。

目前的資料來源都是非官方的, 我們當然希望所涉機構能夠給我們提供官方資料, 但是當我們和他們聯繫時, 所有公司都呈現出兩種態度, 一種態度是躲避, “千萬不要寫我”, 另一種態度是主動提供資料。

我們不能保證資料的準確性, 只能按照求全的態度去找資料, 準確資料只有各個公司自己知道。 很多人抱怨我們沒有給出正面或負面的評價, 這種評價我們不敢給, 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大家可以通過資料去評判。

天使投資機構,我們統計了創新工廠、真格基金、青松基金、險峰長青、戈壁創投五家投資機構。

從我們統計的資料看,創新工廠投了273個專案1個IPO;真格基金投了375個專案1個IPO;青松基金95個專案1個IPO;險峰長青投了265個項目1個IPO;戈壁創投投了129個項目3個IPO。

青松基金投了近百個項目,總投資額為四個億,相當於每個專案是400萬元的規模,所投專案進入下一輪的比例達到50%;大家普遍覺得戈壁創投近些年來不太活躍,但實際上他們投資的項目中, 估值超過10億的項目數量並不少;戈壁創投對股權轉讓比較重視,從而導致其所投項目的整體退出率比較高;創新工廠成立於2009年,真格基金、青松基金和險峰長青都成立於2011年,戈壁創投則是從2005年就開始運作天使基金了,不過這五家基金的IPO數量、並購數量和並購比例都不多。可以說,一個成立了5年的天使基金所投專案裡要是有一個已經IPO,這家基金就算是頂級基金了。

天使基金退出情況

VC方面,我們統計了經緯、紅杉、IDG的資料。經緯投了291個項目,8個IPO;紅杉資本投了494個項目,48個IPO;IDG投資了531個項目,54個IPO。可以看到無論是10億估值項目數量、IPO項目數量、並購項目數量還是項目整體退出率,IDG的資料均比較突出。

VC基金退出情況

PE方面,我們統計了同創偉業、信中利、東方富海、中科招商、達晨、深創投、高瓴、九鼎的數據。具體資料大家看表格。

PE基金退出情況

值得強調的是,達晨的特點是通過回購退出項目的數量達到了29個,而九鼎股權轉讓的數量有23個,推出率相對較高,儘管很多人質疑九鼎,但從IPO比例來看,九鼎占比相對較高。

投資“八問”

看完這些資料,我個人會產生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投天使還是投中後期?

2013年是中國PE市場最艱難的時候,所有PE公司都面臨兩條路:要不往前走,做VC和天使;要不往後走,做並購。我當時在九鼎,公司管理層堅決不做天使,邏輯很簡單:做天使,投100個專案才能投2個億,管理費只有400萬;而做PE,一個項目就能投5個億。

從投資機構的實際情況看,很多天使投資人都在主動往後走。

第二個問題:投資機構應該採用散彈式投資還是精准式投資?

大家都說天使投資要擴大數量和規模,但是通過比較真格和青松可以發現,青松的投資數量是真格的1/4,但兩者的退出比例相差不大,這就引發了”散彈式投資和精准式投資哪種更好“的思考。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現在的資料還不夠多,今年的目標是對50家機構進行盤點,到時候再比較可能更會有說服力。

第三個問題:投資(尤其是天使投資)是追求極值(IPO),還是追求平均值(有效退出)?

到底要死守IPO還是中途退出?這個問題可以比較下創新工廠和戈壁創投。創新工廠目前有1個美圖秀秀和10個並購,合計退出數量是11個;戈壁創投有3個IPO和9個股權轉讓,還有8個並購,合計退出數量是20個。從LP角度上看,戈壁創投可以持續給LP拿回錢來,這是比較現實的一個問題

我們去年出了一本《中國股權轉讓藍皮書》,書裡我們提到一個概念,我們認為IPO是一個極值,平均的退出率是一個方差。你既要追求極值,同時要追求方差的最小化。但我們目前看到的情況是,大家都在追求極值,沒有想辦法降低方差。從一個母基金或者LP的投資角度來看,它更願意看到基金投資回報的穩定性,而不是突然性,因為大家看的是你的綜合實力而不是運氣。

第四個問題:投資到底是馬拉松還是接力賽?

項目從天使期走到IPO,靠的是運氣還是實力?絕大多數人都想把投資都做成一個馬拉松,投了項目之後就等著它IPO。但是實際上做不了,尤其是人民幣基金,80%以上的基金在5年到7年之後就到期了。我們盤點了很多資料,包括紅杉、賽富、九鼎等,有些在2009年投的項目,到現在還沒有IPO。大部分基金等不起這個馬拉松,往往是基金已經要退出了,專案還到不了IPO。從更現實的角度來看,投資採用接力賽的方式可能會更健康、更合理,原因之一是基金週期有限制,原因之二是每個人賺自己該賺的錢,賺自己能承受的時間週期的錢就OK了。

第五個問題比較尖銳:基金LP真的賺錢嗎?

投資機構到底是好還是壞?LP到底賺不賺錢?基金到期了,LP要壓著GP要回報、要退出、要分配,該怎麼辦?我們目前瞭解的情況是,有一些基金,尤其是大基金,不斷延期,確確實實就是這樣的一個現象。但規模小的基金,尤其是第一期基金,對LP都非常重視,都想早點給LP回報,對LP重視其實就是對自己重視。

另外,有些基金不掙錢,但管理公司反而掙錢,原因是什麼呢?基金還沒有將成本返還,但管理公司可能已經分carry了。我覺得這就是中國管理GP的偉大之處,有些GP和LP協議裡面約定的是按項目分配,而不是按整個基金分配,頂多可能約定等到整個基金清算時再回撥,但前面的錢已經分配了,也就是說,我第一個專案退出賺了1個億,但是我整個基金是3個億,我先把這1個億按照20%提出2000萬,而不是先把1個億還了,也許後面幾個項目都不掙錢呢,但是GP先把前面掙的錢分了。

第六個問題:投資到底更應該看重十鳥在林(帳面回報)還是一鳥在手(現金回報)?是要估值還是要盈利?

目前大家都會用帳面回報代替現金回報。我們在市場上接觸了很多案例, 企業最近一輪估值20個億,從帳面回報上看,天使投資的回報絕對是上百倍,但從實際的角度來看,公司現在發展的非常不好,業績嚴重下滑,可能現在給它估值,它也就值1個億。這是很現實的情況,帳面回報再高,退不出去也不行。這個問題對於天使投資人尤其是對個人天使非常重要。天使投一個1000萬、2000萬估值的項目,等公司估值變成5個億之後,到底是賣還是不賣?這5個億的估值未來可能會變成20個億,但也可能是1毛錢都沒有。我們所瞭解的情況是,很多天使都想快點走。

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沒法被A股上市公司收購,因為從財務角度看,它的表現不怎麼樣,甚至是虧損的。從估值角度看,它可能是上市公司1/2、1/3的市值,你讓上市公司以1/3的代價收一個還在虧損的項目,真的很難。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不上A股,去美股,那有多少項目能夠上美股?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沒有一個互聯網項目上美股,沒有一個IPO。

在目前大A股的概念下,大家還是看公司多少利潤。但所有的一級市場投資人看的都是估值,比如人工智慧,靠科學家創始人的SCI影響銀子來估值,靠夢想來估值。

我們現在越做老股轉讓,就對投資越敬畏。因為太多失敗案例找到我們,要賣掉老股,但是真的很難。我們越來越覺得投資應該回歸本質,投資人應該對投資感到敬畏。

第七個問題:投資機構到底應該花多少時間做投後?

我們看到,機構90%的人都是投資+募資;投資人90%的時間都是投資+募資。一家基金花在投後上面的時間通常都很少,很多基金的投後基本上就是”HR+PR“,對於公司戰略、融資等方面的幫助做得很少,不過這種情況正在轉變,我們今年看到很多基金都在招投後,這說明大家對這件事情開始重視了。

第八個問題:眾所周知,IPO最難、並購其次、轉讓次之,但統計結果來看,IPO比例>並購>股權轉讓,為什麼?

大家都把所有項目給IPO,即使不能IPO的項目也都盼望著它會IPO,因為大家都形成了”以IPO為核心“的退出理念。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以金字塔來比喻,IPO是最頂尖的,數量上是最少的,但是從實際結果來看,所有IPO的比例都要大於並購的比例,大於股權轉讓和回購比例。這是不是意味著以前的理念是錯誤的?

通過資料可以看到,一個5到7年的天使基金,平均退出率不到5%;VC平均退出率是10%;PE最好的退出率是20%,表現最好。在IPO和並購、股權轉讓、回購四種退出方式中,股權轉讓和回購不受重視。但從資料結果來看,重視股權轉讓和回購不受重視的公司,退出率相對更高。

我們以一個PE投資基金為例,一個IPO正常情況下能夠給PE帶來十倍回報,並購的話五倍回報就很高了,股權轉讓的話可能是兩三倍的回報,回購大多只能回成本。再從比例的角度來看,一個PE基金10%的專案能夠IPO,5%的專案能夠並購,30%能夠股權轉讓。為什麼是30%?因為一個基金的100個專案裡面,有很多專案處於發展過程中,有一定的價值,可以賣掉。最後還有一部分回購。這幾個相乘起來的話,股權轉讓賺的錢不一定比IPO少多少,所以你不能夠忽視後面的退出對你和基金回報的重要性。

加注優質項目,處理中間項目,清算尾部項目

那麼基於上述問題,我們應該形成什麼樣的退出理念呢?

第一個理念:抓住一切形式的退出機會。

經緯中國的張穎在今年年初的會上說:經緯內部非常重視退出。但後來我跟經緯的人說,雖然很重視退出,實際上我找不到方法,很多基金的共同困難和問題都在這裡。從我們角度來看,只要有心退出,方式是很多的。新一輪融資時可以退出一部分,也可以主動賣老股,還可以主動找並購,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第二個理念:加注優質專案,處理中間專案,清算尾部專案。

表現好的項目不斷的往裡面塞錢,加注去投資;中間的、80分以下的項目,60—80分之間的項目,趕緊處理掉;表現不好的項目,能清算的趕緊清算,沒回購的趕緊回購。核心理念就是:隨著投的項目數量越來越多,你的時間、精力、資金要向已經跑出來的這些項目裡分配,而對於中間的項目能賺一些錢就賺一些錢,對不好的項目能撈回一些本就撈回一些本。

實際上很多基金都不具備這種理念,我們遇到的很多情況是,把一些爛項目當做寶一樣。明明是發展很差的專案,卻還要騙人說這個項目好。大家都是專業人士,項目好壞,有基本的判斷。

第三個理念:天使投資B輪後退,中後期項目隔輪退。

第四個理念:先拿回投資成本,再逐步退出。

第五個理念:IPO最佳、並購其次、股權轉讓也應重視,回購系不得已而為之。

第六個理念:股權轉讓退出時,既要考慮自己的收益,也要考慮接盤方的潛在收益,打折轉讓是常規。

通常情況下,我們建議在股權轉讓時打些折扣。這些折扣是什麼地方呢?首先是流動性折扣,股權是一個不可流動資產,你在二級市場做大宗減持可能還要打個97折、95折,更何況在一級市場;從人的心態的角度看,你賺錢了,我還有風險擔著,後續你不需要承擔風險。

我們遇到過一些這樣的轉讓,三個月前剛完成一輪融資,上輪估值是10個億,這回想按照15個億估值退出。我說,如果是你,你願意15億買嗎?投資人又不是傻子,15個億我幹嘛不增資嗎?很多投資人都把別人想的很笨,想把錢都自己賺了。實際上,大家都不傻,每個人賺自己應該賺的錢,給對方流出盈利空間,才是別人買的基礎。

第七個理念:光有PR/HR/IR團隊還不夠,投後還要抓項目的戰略、公司的退出。投後團隊人數要提高,至少要有一個核心合夥人管退出。

李剛強,潛力股平臺創始人、CEO。李剛強同時是無穹創投合夥人,中國青年投資家俱樂部發起人之一,中國投資人中心聯合發起人,曾任聯創永宣合夥人,藝龍旅行網(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投資總監,累計投資20多個項目。

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大家可以通過資料去評判。

天使投資機構,我們統計了創新工廠、真格基金、青松基金、險峰長青、戈壁創投五家投資機構。

從我們統計的資料看,創新工廠投了273個專案1個IPO;真格基金投了375個專案1個IPO;青松基金95個專案1個IPO;險峰長青投了265個項目1個IPO;戈壁創投投了129個項目3個IPO。

青松基金投了近百個項目,總投資額為四個億,相當於每個專案是400萬元的規模,所投專案進入下一輪的比例達到50%;大家普遍覺得戈壁創投近些年來不太活躍,但實際上他們投資的項目中, 估值超過10億的項目數量並不少;戈壁創投對股權轉讓比較重視,從而導致其所投項目的整體退出率比較高;創新工廠成立於2009年,真格基金、青松基金和險峰長青都成立於2011年,戈壁創投則是從2005年就開始運作天使基金了,不過這五家基金的IPO數量、並購數量和並購比例都不多。可以說,一個成立了5年的天使基金所投專案裡要是有一個已經IPO,這家基金就算是頂級基金了。

天使基金退出情況

VC方面,我們統計了經緯、紅杉、IDG的資料。經緯投了291個項目,8個IPO;紅杉資本投了494個項目,48個IPO;IDG投資了531個項目,54個IPO。可以看到無論是10億估值項目數量、IPO項目數量、並購項目數量還是項目整體退出率,IDG的資料均比較突出。

VC基金退出情況

PE方面,我們統計了同創偉業、信中利、東方富海、中科招商、達晨、深創投、高瓴、九鼎的數據。具體資料大家看表格。

PE基金退出情況

值得強調的是,達晨的特點是通過回購退出項目的數量達到了29個,而九鼎股權轉讓的數量有23個,推出率相對較高,儘管很多人質疑九鼎,但從IPO比例來看,九鼎占比相對較高。

投資“八問”

看完這些資料,我個人會產生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投天使還是投中後期?

2013年是中國PE市場最艱難的時候,所有PE公司都面臨兩條路:要不往前走,做VC和天使;要不往後走,做並購。我當時在九鼎,公司管理層堅決不做天使,邏輯很簡單:做天使,投100個專案才能投2個億,管理費只有400萬;而做PE,一個項目就能投5個億。

從投資機構的實際情況看,很多天使投資人都在主動往後走。

第二個問題:投資機構應該採用散彈式投資還是精准式投資?

大家都說天使投資要擴大數量和規模,但是通過比較真格和青松可以發現,青松的投資數量是真格的1/4,但兩者的退出比例相差不大,這就引發了”散彈式投資和精准式投資哪種更好“的思考。關於這個問題,我們現在的資料還不夠多,今年的目標是對50家機構進行盤點,到時候再比較可能更會有說服力。

第三個問題:投資(尤其是天使投資)是追求極值(IPO),還是追求平均值(有效退出)?

到底要死守IPO還是中途退出?這個問題可以比較下創新工廠和戈壁創投。創新工廠目前有1個美圖秀秀和10個並購,合計退出數量是11個;戈壁創投有3個IPO和9個股權轉讓,還有8個並購,合計退出數量是20個。從LP角度上看,戈壁創投可以持續給LP拿回錢來,這是比較現實的一個問題

我們去年出了一本《中國股權轉讓藍皮書》,書裡我們提到一個概念,我們認為IPO是一個極值,平均的退出率是一個方差。你既要追求極值,同時要追求方差的最小化。但我們目前看到的情況是,大家都在追求極值,沒有想辦法降低方差。從一個母基金或者LP的投資角度來看,它更願意看到基金投資回報的穩定性,而不是突然性,因為大家看的是你的綜合實力而不是運氣。

第四個問題:投資到底是馬拉松還是接力賽?

項目從天使期走到IPO,靠的是運氣還是實力?絕大多數人都想把投資都做成一個馬拉松,投了項目之後就等著它IPO。但是實際上做不了,尤其是人民幣基金,80%以上的基金在5年到7年之後就到期了。我們盤點了很多資料,包括紅杉、賽富、九鼎等,有些在2009年投的項目,到現在還沒有IPO。大部分基金等不起這個馬拉松,往往是基金已經要退出了,專案還到不了IPO。從更現實的角度來看,投資採用接力賽的方式可能會更健康、更合理,原因之一是基金週期有限制,原因之二是每個人賺自己該賺的錢,賺自己能承受的時間週期的錢就OK了。

第五個問題比較尖銳:基金LP真的賺錢嗎?

投資機構到底是好還是壞?LP到底賺不賺錢?基金到期了,LP要壓著GP要回報、要退出、要分配,該怎麼辦?我們目前瞭解的情況是,有一些基金,尤其是大基金,不斷延期,確確實實就是這樣的一個現象。但規模小的基金,尤其是第一期基金,對LP都非常重視,都想早點給LP回報,對LP重視其實就是對自己重視。

另外,有些基金不掙錢,但管理公司反而掙錢,原因是什麼呢?基金還沒有將成本返還,但管理公司可能已經分carry了。我覺得這就是中國管理GP的偉大之處,有些GP和LP協議裡面約定的是按項目分配,而不是按整個基金分配,頂多可能約定等到整個基金清算時再回撥,但前面的錢已經分配了,也就是說,我第一個專案退出賺了1個億,但是我整個基金是3個億,我先把這1個億按照20%提出2000萬,而不是先把1個億還了,也許後面幾個項目都不掙錢呢,但是GP先把前面掙的錢分了。

第六個問題:投資到底更應該看重十鳥在林(帳面回報)還是一鳥在手(現金回報)?是要估值還是要盈利?

目前大家都會用帳面回報代替現金回報。我們在市場上接觸了很多案例, 企業最近一輪估值20個億,從帳面回報上看,天使投資的回報絕對是上百倍,但從實際的角度來看,公司現在發展的非常不好,業績嚴重下滑,可能現在給它估值,它也就值1個億。這是很現實的情況,帳面回報再高,退不出去也不行。這個問題對於天使投資人尤其是對個人天使非常重要。天使投一個1000萬、2000萬估值的項目,等公司估值變成5個億之後,到底是賣還是不賣?這5個億的估值未來可能會變成20個億,但也可能是1毛錢都沒有。我們所瞭解的情況是,很多天使都想快點走。

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沒法被A股上市公司收購,因為從財務角度看,它的表現不怎麼樣,甚至是虧損的。從估值角度看,它可能是上市公司1/2、1/3的市值,你讓上市公司以1/3的代價收一個還在虧損的項目,真的很難。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不上A股,去美股,那有多少項目能夠上美股?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沒有一個互聯網項目上美股,沒有一個IPO。

在目前大A股的概念下,大家還是看公司多少利潤。但所有的一級市場投資人看的都是估值,比如人工智慧,靠科學家創始人的SCI影響銀子來估值,靠夢想來估值。

我們現在越做老股轉讓,就對投資越敬畏。因為太多失敗案例找到我們,要賣掉老股,但是真的很難。我們越來越覺得投資應該回歸本質,投資人應該對投資感到敬畏。

第七個問題:投資機構到底應該花多少時間做投後?

我們看到,機構90%的人都是投資+募資;投資人90%的時間都是投資+募資。一家基金花在投後上面的時間通常都很少,很多基金的投後基本上就是”HR+PR“,對於公司戰略、融資等方面的幫助做得很少,不過這種情況正在轉變,我們今年看到很多基金都在招投後,這說明大家對這件事情開始重視了。

第八個問題:眾所周知,IPO最難、並購其次、轉讓次之,但統計結果來看,IPO比例>並購>股權轉讓,為什麼?

大家都把所有項目給IPO,即使不能IPO的項目也都盼望著它會IPO,因為大家都形成了”以IPO為核心“的退出理念。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以金字塔來比喻,IPO是最頂尖的,數量上是最少的,但是從實際結果來看,所有IPO的比例都要大於並購的比例,大於股權轉讓和回購比例。這是不是意味著以前的理念是錯誤的?

通過資料可以看到,一個5到7年的天使基金,平均退出率不到5%;VC平均退出率是10%;PE最好的退出率是20%,表現最好。在IPO和並購、股權轉讓、回購四種退出方式中,股權轉讓和回購不受重視。但從資料結果來看,重視股權轉讓和回購不受重視的公司,退出率相對更高。

我們以一個PE投資基金為例,一個IPO正常情況下能夠給PE帶來十倍回報,並購的話五倍回報就很高了,股權轉讓的話可能是兩三倍的回報,回購大多只能回成本。再從比例的角度來看,一個PE基金10%的專案能夠IPO,5%的專案能夠並購,30%能夠股權轉讓。為什麼是30%?因為一個基金的100個專案裡面,有很多專案處於發展過程中,有一定的價值,可以賣掉。最後還有一部分回購。這幾個相乘起來的話,股權轉讓賺的錢不一定比IPO少多少,所以你不能夠忽視後面的退出對你和基金回報的重要性。

加注優質項目,處理中間項目,清算尾部項目

那麼基於上述問題,我們應該形成什麼樣的退出理念呢?

第一個理念:抓住一切形式的退出機會。

經緯中國的張穎在今年年初的會上說:經緯內部非常重視退出。但後來我跟經緯的人說,雖然很重視退出,實際上我找不到方法,很多基金的共同困難和問題都在這裡。從我們角度來看,只要有心退出,方式是很多的。新一輪融資時可以退出一部分,也可以主動賣老股,還可以主動找並購,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第二個理念:加注優質專案,處理中間專案,清算尾部專案。

表現好的項目不斷的往裡面塞錢,加注去投資;中間的、80分以下的項目,60—80分之間的項目,趕緊處理掉;表現不好的項目,能清算的趕緊清算,沒回購的趕緊回購。核心理念就是:隨著投的項目數量越來越多,你的時間、精力、資金要向已經跑出來的這些項目裡分配,而對於中間的項目能賺一些錢就賺一些錢,對不好的項目能撈回一些本就撈回一些本。

實際上很多基金都不具備這種理念,我們遇到的很多情況是,把一些爛項目當做寶一樣。明明是發展很差的專案,卻還要騙人說這個項目好。大家都是專業人士,項目好壞,有基本的判斷。

第三個理念:天使投資B輪後退,中後期項目隔輪退。

第四個理念:先拿回投資成本,再逐步退出。

第五個理念:IPO最佳、並購其次、股權轉讓也應重視,回購系不得已而為之。

第六個理念:股權轉讓退出時,既要考慮自己的收益,也要考慮接盤方的潛在收益,打折轉讓是常規。

通常情況下,我們建議在股權轉讓時打些折扣。這些折扣是什麼地方呢?首先是流動性折扣,股權是一個不可流動資產,你在二級市場做大宗減持可能還要打個97折、95折,更何況在一級市場;從人的心態的角度看,你賺錢了,我還有風險擔著,後續你不需要承擔風險。

我們遇到過一些這樣的轉讓,三個月前剛完成一輪融資,上輪估值是10個億,這回想按照15個億估值退出。我說,如果是你,你願意15億買嗎?投資人又不是傻子,15個億我幹嘛不增資嗎?很多投資人都把別人想的很笨,想把錢都自己賺了。實際上,大家都不傻,每個人賺自己應該賺的錢,給對方流出盈利空間,才是別人買的基礎。

第七個理念:光有PR/HR/IR團隊還不夠,投後還要抓項目的戰略、公司的退出。投後團隊人數要提高,至少要有一個核心合夥人管退出。

李剛強,潛力股平臺創始人、CEO。李剛強同時是無穹創投合夥人,中國青年投資家俱樂部發起人之一,中國投資人中心聯合發起人,曾任聯創永宣合夥人,藝龍旅行網(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投資總監,累計投資20多個項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