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我在扶貧一線:辛莊嶺村扶貧項目建設多箭齊發 昔日“疙瘩村”蝶變“花果山”

一提起方城縣拐河鎮辛莊嶺村, 人們首先想起的是就是那個貧窮落後的“疙瘩村”。 然而,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 辛莊嶺通過扶貧項目建設, 化劣勢為優勢, 實現完美蝶變, 昔日“疙瘩村”已變成了“花果山”。

7月5日剛上班, 扶貧工作隊就來到專門為貧困戶建設的小光伏建設基地查看工程進度。 前期已經安裝好了底座和支撐架, 只要運回發電板, 早一天投產, 群眾們就能早一天受益。 工作隊隊員孫運可:“每戶是5千瓦, 前三年每戶享受2500元的補貼, 到4年到6年, 是2千塊錢, 其他以後20年, 是1700塊錢, 補給貧困戶錢了。 ”記者:“用電方面給的優惠是啥?”“1分錢也不用掏, 免費的。 ”記者:“能用多少年?”“能用二十年。 ”

小光伏專案的實施, 給貧困群眾帶來了最直接的幫助。

而村衛生室項目建設, 則解決了眾多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2016年, 由扶貧隊牽頭協調, 縣人民醫院出資45元建設的高標準衛生室, 解決了長期困擾群眾“缺醫少藥”的難題。 扶貧隊隊長劉豔峰說:“聽說我這個事之後, 給縣醫院蓋的病房樓都停下了, 上億的工程停下了。 來的都是武漢的工程師, 為辛莊嶺設計村衛生室, 非常感動。 一般的常見病都能在村裡治, 不用出村了。 ”

自扶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 駐村工作隊及村“兩委”從改善村硬體設施入手, 千方百計籌措資金450多萬元, 爭分奪秒上專案。 村裡3米寬的主幹道擴建為6米, 村民家中用水、用電、電視、網路全部完善到位, 村中央建起了花園式的健身文化廣場, 群眾們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村民臧金梅:“現在的條件和以前比相差百倍都有, 都趕上城市了。 ”

路寬了, 景美了, 人們的幹勁更足了。 辛莊嶺順勢而為, 圍繞山地發展種植, 打造千畝梨樹景觀帶。 在今年4月舉辦的首屆梨花節上, 吸引周邊近2萬人前來觀光遊玩, 一時間農家樂、釣魚場人滿為患, 一戰打響了旅遊品牌。 辛莊嶺村黨支部書記楊登中說, 是精准扶貧政策將一個“疙瘩村”變成了“花果山”, 眼下村裡已提交申請, 將村名中“辛苦”的“辛”改為“新舊”的“新”, 借助新名字迎來新面貌。 “通過多年的努力, 使辛莊嶺現在變成了一個‘花果山’, 像我們現在種的桃、梨、梅, 有些戶一年能得到10萬到20萬的純收入。下一步,上邊的一些優惠政策能夠生根,在我們辛莊嶺開花,我們的步伐會快一點。”

有些戶一年能得到10萬到20萬的純收入。下一步,上邊的一些優惠政策能夠生根,在我們辛莊嶺開花,我們的步伐會快一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