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洪澇過後,休閒農莊如何科學救災?

點擊標題下「 休閒農業職教週刊」可快速關注

休閒農業職教週刊是中國休閒農業專業教學首席公共平臺該平臺雲集多方面的休閒農業專家, 本著以發展中國特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為理念, 普及休閒農業專業知識, 講解精典案例, 線上培訓新農人, 助推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產業發展。 歡迎關注!

導語

連日來, 多個省市普降大雨, 不少葡萄園, 時鮮水果, 水產養殖已被水淹, 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大災之後有大疫”, 為了防止災後養殖病害的爆發, 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休閒農業職教週刊整理了相關專家建議, 採取以下技術補救措施。

葡萄、時鮮水果技術補救措施。

1、葡萄淹水後的澇害分類

一般淹水6小時內屬於輕度過水;

6~12小時為輕度澇害, 葡萄毛細根(細白根)開始受損;

12~24小時為中度澇害, 細白根基本死亡, 黃褐色的毛細根開始受損;

24~48小時為重度澇害,

黃色鬚根大量死亡;

48小時以上為極重澇害。

2、淹水後澇害表現與救災的關鍵:

中度、輕度澇害後主要表現有裂果、白腐病、日灼、氣灼, 同時要注意快速恢復葡萄根系, 重度及以上以保樹為主, 剪掉部分果實、枝葉, 澇害越重, 剪除部分越多, 減少蒸騰, 減輕葡萄根系壓力。

3、澇災後救災措施:

(1)雨停後, 要及時排澇, 根據淹水時間對澇害進行定級, 考慮是否剪掉果實與葉片。

(2)水淹以後, 可以待水退去的時候, 用土之道五公斤配成水溶液噴在一畝葡萄園的根系周圍, 調養根系。 葉面同時噴施土之道500倍, 減少葉面水分蒸騰。

(3)地表幹了之後, 建議滴灌或沖施高鈣鎂含量的水溶肥+氨基酸, 提高抵抗力, 調理土壤, 防止大水過後出現裂果等症狀,

沖施水溶肥之後一定要鬆土透氣, 鬆土2~3釐米深即可, 有利於根系呼吸與復壯。

根據澇害輕重分別採取救災措施:

(1)中度、輕度澇害後注意鬆土和土壤消毒, 快速恢復葡萄根系, 清除已經裂果和感病軟化的果粒。

A、如果果穗泡水, 先摘掉果袋, 用噴霧器噴清水洗掉果面泥土, 先用辛秀安600倍, 連同果穗, 葉片, 枝條, 樹幹, 地面細緻噴霧徹底消毒;然後用保倍1500倍加抑黴唑1500倍加苯醚甲環唑3000倍噴果穗保穗。

B、如果果穗沒有泡水, 單用辛秀安600倍徹底消毒即可。

(2)重度及重度以上澇害以保樹為主。

建議:A、重度澇害:剪除部分果穗, 每株樹留8~10個主梢, 其餘枝蔓疏除。

B、極重澇害:剪除全部果穂, 主梢留6~8個, 其餘枝蔓疏除, 並加強肥培管理。

4、時鮮水果:優先抗澇獼桃、桃、李等:

梨、棗、葡萄較耐澇, 在積水中延續1個月不見死亡;獼猴桃和桃、杏、李最不耐澇, 在積水中12~15天即萎死。 不耐澇樹種多屬生長機能旺盛者, 對水澇反應敏感, 在缺氧的死水中受害重, 在含氧量較多的流水中受害輕。 一般成齡樹較幼樹耐澇, 呼吸強度弱的樹種耐澇性強,

並能耐缺氧。 因此, 對不耐澇的樹種應優先抗澇, 如獼猴桃、桃、李;同一樹種中應優先保護幼苗和幼樹。

排除積水、 翻土晾曬和藥劑灌兜等。 如清除樹盤的壓沙淤泥, 將根頸和粗根部分的土壤扒開晾根。 也可用翻土晾曬的辦法, 即在距樹幹 1~1.5 m 的地方, 用鐵鍬將土翻過來進行晾曬。 可在樹冠下挖放射狀溝, 用藥劑灌兜消毒殺菌, 預防根部病害。 常用藥劑有生石灰、硫酸銅、多菌靈等, 石灰用量可以200-400斤/畝, 硫酸銅可用100倍液, 50%多菌靈可用500倍液。

在增施肥料方面,結合翻地可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磷鉀肥或複合肥用量為0.5-1.0kg/株,發酵有機肥可以加大用量)。也可進行葉面追肥,選用0.3%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混合進行葉面噴霧。對有缺素症的果樹,要及時噴施微肥。

對受災重、洪水浸泡時間長的樹,由於部分根系窒息死亡,樹勢衰弱,應加強土壤管理,減少果量,使之迅速恢復樹勢。同時剪除內膛徒長枝、直立枝、過密枝、病蟲枝和週邊頭上的競爭枝,回縮或疏剪過密無果的枝組或輔養枝,達到通風透光的目的,促使花芽形成,提高果品品質。

對樹幹皮層局部受害的果樹,用鉛油或凡士林加殺菌劑塗抹,可以防止傷口繼續擴大。果樹被淹後,土壤和空氣的濕度偏高,給多種病蟲害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因此,要密切注意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及時有效地防治,可噴 2~3 次保樹、保葉和保果的藥劑。

5、葡萄:根據淹水時間對澇害進行定級

葡萄園淹水後,淹水時間、過水線高度、砧木類型等不同澇害程度有極大差異。時間越長、過水線越高澇害越嚴重。巨峰等扡插苗澇害重於SO4、貝達等砧木的嫁接苗。

(1)葡萄淹水後的澇害分類:一般淹水6小時內屬於輕度過水;6~12小時為輕度澇害,葡萄毛細根(細白根)開始受損;12~24小時為中度澇害,細白根基本死亡,黃褐色的毛細根開始受損;24~48小時為重度澇害,黃色鬚根大量死亡;48小時以上為極重澇害。

(2)淹水後澇害預防與補救的關鍵:中度、輕度澇害後主要表現有裂果、白腐、日灼、氣灼,同時要注意快速恢復葡萄根系,重度及以上以保樹為主,剪掉部分果實、枝葉,澇害越重,剪除部分越多,減少蒸騰,減輕葡萄根系壓力。

(3)澇害後補救處理:雨停後,要及時排澇,根據淹水時間對澇害進行定級,考慮是否剪掉果實與葉片。當地表還有1釐米水時,使用富含黃腐酸類的腐殖酸肥料可增加根系活性,或退水後及時淋施。同時,葉面噴施黃腐酸等補充有機酸,防止雨後急晴出現嚴重的氣灼病。地表幹了之後,建議滴灌或沖施高鈣鎂含量的水溶肥+氨基酸,提高抵抗力,調理土壤,防止大水過後出現裂果等症狀,沖施水溶肥之後一定要鬆土透氣,鬆土2~3釐米深即可,有利於根系呼吸與復壯。全園建議使用一次具有內吸、廣譜的殺菌劑細緻均勻地噴施葉片,用於殺菌清園。

水產養殖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建議採取以下技術措施

一、消毒養殖水體,殺滅病原菌

洪澇災害發生之後,泥土中的細菌、寄生蟲蟲卵等病原生物隨雨水沖刷,進入養殖水體。為了防止災後疫病暴發,應及時對養殖水體進行消毒處理。可採用以下的方法進行消毒:1. 生石灰,每畝使用生石灰15-20kg;2. 二氧化氯,10%含量的二氧化氯,每畝使用150-200g。

二、調節水質,使用有益微生物

洪澇災害後,池塘渾濁,水質偏瘦,藍藻大量生長。可以使用生石灰或鋁製劑澄清水體;水體消毒之後,池塘中大部分微生物被殺滅,應及時投放光和細菌、EM菌、複合芽孢桿菌等有益微生物,建立優勢,抑制有害病原微生物生長。

三、強化投飼管理,適當添加免疫增強劑

低氣壓、渾水等強應激造成養殖動物免疫力下降,疾病易發。應加強投飼管理,投喂優質新鮮的飼料。可在飼料中拌喂複合維生素類、多糖類及中草藥類等添加劑,以提高養殖動物的免疫力。

四、死魚進行無害化處理

對於洪澇災害發生後出現的病死動物,應及時打撈,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切忌隨意丟棄死魚,以防疫病蔓延。措施包括:1. 集中高溫處理(焚燒);2. 深埋;3. 集中高濃度消毒劑處理。同時,應重視打撈死魚的工具、器皿的消毒處理,防止疫病暴發。

五、重視巡塘,及時發現病情

持續陰雨天氣,低氣壓,造成水體中溶氧降低;地表有機物及其他雜質被雨水帶入養殖水體,耗氧量增加,易發生泛塘死魚情況。缺氧、洪水注入養殖水體,導致水質惡化,養殖動物強烈應激反應,抵抗力下降,疾病易發。因此,應重視巡塘工作,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六、準確診斷病情,科學合理用藥

一旦發現疑似發病的情況,應特別注意對病害的準確診斷和合理用藥,切忌濫用藥,杜絕使用違禁藥,避免造成次生死魚事故,保障養殖水環境穩定,保障魚體健康與水產品質量安全。

七、災後病害預警

七月份是細菌性疾病高發的時期,洪澇災害造成的強應激導致養殖動物免疫力下降,病原微生物隨雨水沖刷進入養殖水體,使養殖動物更容易發生疾病,應特別關注以下疾病的發生。

1. 淡水魚類細菌性敗血症

病魚的上下頜、口腔、鰓蓋、眼睛、鰭基及魚體兩側輕度充血。嚴重時,體表嚴重充血以至出血,眼眶周圍也充血,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腹腔內積有淡黃色透明腹水,或紅色渾濁腹水;鰓、肝臟、腎臟的顏色均較淡,呈花斑狀,病魚嚴重貧血;肝臟、脾臟、腎臟腫大,脾呈紫黑色;膽囊大,腸系膜、腹膜及腸壁充血,腸內沒有食物,有的腸腔內積水或有氣,腸被脹得很粗;病情嚴重的病魚,厭食或不吃食,靜止不動或發生陣發性亂遊、亂竄,有的在池邊摩擦,最後衰竭而死。

2. 細菌性爛鰓病

病魚體色發黑,遊動緩慢,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遲鈍,呼吸困難,食欲減退;鰓蓋內表面的皮膚往往充血發炎,中間部分常腐爛成一個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透明小窗;鰓上的黏液增多,鰓絲腫脹,鰓小片壞死脫落,鰓絲末端缺損,鰓絲軟骨外露;在病變鰓絲的周圍常黏附著壞死脫落的細胞、黏液、病原菌和水中各種雜物,呈“鑲邊狀”。

3. 細菌性腸炎病

病魚離群獨遊,遊動緩慢,魚體發黑,食欲減退,以至完全不吃食。剖開腸管,可見腸壁局部充血、發炎,腸腔內沒有食物,或只存腸的後段有少量糞便,腸內黏液較多,嚴重時全腸呈紅色,腸壁彈性較差,腸內有大量淡黃色黏液,肛門紅腫甚至發生脫肛現象。

對於大多數的細菌性疾病,可採用如下措施進行處理:1. 第一天上午使用生石灰、氯製劑、碘製劑等消毒劑進行全池消毒,停食一天;2. 第二天開始投喂藥餌(一個療程5-7天),細菌性腸炎和細菌性敗血症可使用氟苯尼考拌餌,細菌性爛鰓病可使用恩諾沙星或磺胺類藥物拌餌;第三天投放複合芽孢桿菌,調節水質,控制有害微生物生長。

畜禽動物疫病預防控措施

一、畜禽生產

1、通風引流促乾燥。災後氣候高溫濕熱,要加大畜禽欄舍通風引流,將舍內水汽排出,及時清理或深挖欄舍周邊的排水溝,使畜禽特別是幼畜禽遠離潮濕地面,預防小豬腹瀉病等。要注意防暑降溫,同時保持畜禽欄舍內衛生,定期殺蚊滅蠅及滅鼠,及時清理糞尿,保持畜禽欄舍內安靜,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降低欄舍內飼養密度,商品畜禽達到出欄標準的要儘快出欄;及時淘汰低齡、體弱、傷殘、病情嚴重的畜禽,降低飼養成本。

2、防暑防寒修欄舍。對因災損壞嚴重的欄舍,要抓緊修復。若原欄舍選址不當或難以抵抗自然災害的,考慮擇地再建。欄舍再建或修復要特別注意畜舍的堅固性,防止欄舍倒塌造成畜禽死傷;綜合考慮當前夏季高溫防暑工作,修建畜舍要採用隔熱材料,注意通風;兼顧冬季保暖設施建設,可設置易拆卸的擋風保暖材料,如草簾、塑膠布簾或帆布簾等。

3、供給安全投入品。飼料致黴黴菌主要有黃麴黴、煙麯黴等,水災後飼料堆積或貯存過久黴菌會大量繁殖,導致飼料黴爛,黴變飼料不能直接飼喂畜禽,以防黴菌毒素中毒;對結塊或輕微黴變的飼料經脫毒處理後可少量搭配飼喂。飼料保存要注意乾燥清潔,空氣流通,飼料使用現配現用,同時可添加克黴淨防黴,在每噸配合飼料中加入 0.5 kg 的克黴淨,可使飼料 2 個月不黴變結塊。災後要特別注意給畜禽增加精飼料喂量,少添勤喂,以防剩料過夜後發生黴變;合理搭配青、精、粗飼料,日糧組成儘量營養全面,提高飼料的營養成分,增加蛋白質含量;適當增喂一些複合多維,如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 E 和亞硒酸鈉、電解質、微生態製劑及免疫增強劑(如黃芪多糖)等,以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和抵抗力。如牛羊可多喂能量含量較高的玉米、麥(麩)等穀物飼料,飼喂優質青貯飼料,使膘情和體質儘快恢復,防止妊娠母畜流產。為清涼解暑,可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新鮮蔬菜、西瓜皮等,避免畜禽過量飲水導致體液代謝紊亂。

供給充足、清潔、衛生的飲水。畜禽飲用水源消毒,使用地下水的豬場,應先用明礬等對其沉澱處理,再用消毒劑如每立方米水加漂白粉6~10 g,將井封閉6 h後再用;飲水消毒藥物應選用效力強、毒性小、無殘留的消毒劑,可選用雙鏈季銨鹽類、二氯異氰尿酸鈉及碘酊等消毒劑,如可在牲畜的飲用水中添加 1∶1000~2000 比例的碘福龍,做到安全有效消毒。

4、重點管理種畜禽。做好母畜的保胎,肌肉注射黃體胴,對已流產的母畜,要增加營養,及時配種,同時加強仔畜禽的保育工作。要及時改良配種,因災延誤配種的畜禽,要抓緊補配。對有繁殖障礙的牲畜,要儘快治療。

二、飼草生產

通常情況下,被洪水浸泡過的飼草易造成根部腐爛,再生恢復的價值不大,最佳辦法是儘早落實飼料種植任務,種植、補植青貯玉米或其它飼料作物,保證草食動物後續生產需要。根據我省實際和當前季節特徵,建議種植青貯玉米以保證牛羊飼草所需,其種植及管理技術方案如下:

1、選地整地。選地與整地方法與普通籽實用玉米相同,土質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地塊有利於獲得高產。深耕,耕深20-25cm,結合耕地施入肥料,一般每畝施投複合肥30kg。

2、品種選擇。選用青貯專用型玉米,夏季一般選用英紅玉米或中原單32號玉米。播前,選晴天曬種2-3天。

3、播種時間。在7月底前完成播種。

4、播種量。合理密植有利於高產,若採用精量點播機播種,播種量為 2~2.5kg/畝;採用人工播種,播種量為 2.5~3.5kg/畝。一般青貯玉米的畝保苗數為5000~6000株。

5、播種方法。採用大壟條播,實行壟作,行距60cm,株距15~20cm。

6、田間管理。苗期應及時間苗、定苗,並適當蹲苗,保證苗齊、苗全、壯苗。合理肥水。進入拔節期後,須及時重施拔節孕穗肥,每畝施尿素 15-20kg。青貯玉米需水較多,拔節與授粉時遇乾旱應及時灌水;雨水過多時及時排澇。

7、及時採收。青貯玉米的最佳收割期為玉米籽實的乳熟末期至臘熟前期,此時可獲得產量和營養價值的最大值。

三、動物疫病防控

1、緊急消毒滅源。洪澇災害中,土壤中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因雨水沖刷而暴露,各種汙物及垃圾隨洪水流淌,造成圈舍、用具、水源、環境嚴重污染。加上夏季高溫高濕,災後各類病原微生物和媒介昆蟲等繁衍孳生加快,致使畜禽感染發病及發生疫情的可能性增大,需對養殖環境緊急消毒。

一是欄舍外環境消毒。清除溺死動物屍體及污染物;清淤雨水溝、污水溝系統,保持排水暢通;清掃地面並全面消毒,選用消毒液(2%的燒鹼水、百毒殺、菌毒敵、農樂等)噴霧或生石灰(或 15%~20%石灰水) 布撒,消毒範圍包括欄舍週邊5米內的地面及欄舍外牆面。清掃後的糞便及汙物、雜物等可採取堆積發酵法消毒,即使用塑膠薄膜將糞汙嚴密覆蓋。

二是欄舍內環境消毒。嚴格飲水、飼喂用具清洗消毒。及時清除欄舍內動物屍體、污泥、糞料及雜物,清洗消毒地面和水泥牆面,地面及牆面可用 2%的燒鹼水、20%的漂白粉等消毒;舍內空間可用 3%的來蘇兒或 0.02%的過氧乙酸消毒,反復消毒2~ 3 次。消毒後加強通風換氣,待舍內清潔乾燥後畜禽方可轉入。同時,加大防鼠滅蚊滅蟲工作,防止外來病菌攜帶式交叉感染畜禽。

2、及時無害化處理溺亡或病死畜禽。受災過程中不少畜禽被淹死,死亡畜禽體內帶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如不及時無害化處理,任其腐爛黴變,病菌會隨水、隨空氣擴散,傳播疾病,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起人、畜疫病流行。對畜禽屍體,可送無害化處理中心集中處理,暫無集中處理條件的地方可採取深埋。深埋應選擇遠離養殖場、村莊及水源的高崗地帶,挖2米以上的深坑,坑底鋪生石灰,將動物屍體及其污染物放入坑內,撒上石灰或消毒藥,或澆灑柴油進行焚燒,然後撒上生石灰或噴灑消毒藥水,再覆以厚土壓實,並做好標記。洪災中死亡的畜禽屍體,一律禁止食用或出售。

3、周密防控疾病。水災後極易引起豬瘟、口蹄疫、炭疽、豬肺疫、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巴氏桿菌病、曲黴菌病、螺旋體病、弓形蟲病、附紅細胞體等動物疫病,要加強災後畜禽的疫病監測,及時發現和排查疫情隱患,養殖場戶對畜禽不明死因的,應立即上報,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儘快確診,並對疫區或疫點進行封鎖、隔離和消毒,嚴格按《動物防疫法》有關規定處理,做到早發現早處置,防止疫病擴散蔓延。對當地曾發生過的疫情和當前流行的疫病要密切監控,提前做好相關疫苗補免。水災後易誘發牛羊寄生蟲病,如血吸蟲等,血吸蟲疫區禁止在洪水淹沒的草地上放牧牛羊,要定期開展寄生蟲病檢測,必要時飼喂吡喹酮、左旋咪唑、伊維菌素等驅蟲藥物。災後不宜立即補欄,在準備補欄的同時,要觀察瞭解本場及周邊畜禽養殖的健康狀況,一切正常後,方可考慮引種補欄。此外,飼養員要穿戴齊工作服(鞋帽)上崗和勤洗手,特別是發現傷口要及時處理和醫治,儘量避免直接接觸病死畜禽,防止人畜共患病發生。

4、加強動物免疫。根據前期免疫工作情況,結合災後的實際情況和動物免疫抗體監測結果,對尚未免疫或抗體不達標的畜禽,實施補免和緊急免疫。嚴格執行強制免疫措施,各區縣(市)可組織開展一次災後畜禽免疫抗體監測,對免疫抗體監測未達到規定保護水準的,要及時補免。必要時對牲畜口蹄疫、豬瘟、豬鏈球菌、禽流感等動物疫病進行一次緊急免疫,確保免疫密度,提高免疫保護水準,預防災後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暴發流行,確保大災過後不發生次生災害。

5、強化動物檢疫監督。災後畜禽補欄需求旺盛,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入疫病,災區要進一步加強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規範檢疫出證行為。加強外省種用乳用畜禽調入前備案、調入後省級報驗和輸入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制度,並嚴格做好隔離環節檢疫監督。加大對飼養、屠宰、運輸等環節的監督管理,依法嚴肅處理抗拒檢疫和運輸、加工、經營未經檢疫的畜禽及其產品等行為,嚴厲打擊販賣病死動物及其產品的行為,嚴防病死畜禽流出養殖場、杜絕流入加工、銷售環節,

在增施肥料方面,結合翻地可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磷鉀肥或複合肥用量為0.5-1.0kg/株,發酵有機肥可以加大用量)。也可進行葉面追肥,選用0.3%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混合進行葉面噴霧。對有缺素症的果樹,要及時噴施微肥。

對受災重、洪水浸泡時間長的樹,由於部分根系窒息死亡,樹勢衰弱,應加強土壤管理,減少果量,使之迅速恢復樹勢。同時剪除內膛徒長枝、直立枝、過密枝、病蟲枝和週邊頭上的競爭枝,回縮或疏剪過密無果的枝組或輔養枝,達到通風透光的目的,促使花芽形成,提高果品品質。

對樹幹皮層局部受害的果樹,用鉛油或凡士林加殺菌劑塗抹,可以防止傷口繼續擴大。果樹被淹後,土壤和空氣的濕度偏高,給多種病蟲害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因此,要密切注意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及時有效地防治,可噴 2~3 次保樹、保葉和保果的藥劑。

5、葡萄:根據淹水時間對澇害進行定級

葡萄園淹水後,淹水時間、過水線高度、砧木類型等不同澇害程度有極大差異。時間越長、過水線越高澇害越嚴重。巨峰等扡插苗澇害重於SO4、貝達等砧木的嫁接苗。

(1)葡萄淹水後的澇害分類:一般淹水6小時內屬於輕度過水;6~12小時為輕度澇害,葡萄毛細根(細白根)開始受損;12~24小時為中度澇害,細白根基本死亡,黃褐色的毛細根開始受損;24~48小時為重度澇害,黃色鬚根大量死亡;48小時以上為極重澇害。

(2)淹水後澇害預防與補救的關鍵:中度、輕度澇害後主要表現有裂果、白腐、日灼、氣灼,同時要注意快速恢復葡萄根系,重度及以上以保樹為主,剪掉部分果實、枝葉,澇害越重,剪除部分越多,減少蒸騰,減輕葡萄根系壓力。

(3)澇害後補救處理:雨停後,要及時排澇,根據淹水時間對澇害進行定級,考慮是否剪掉果實與葉片。當地表還有1釐米水時,使用富含黃腐酸類的腐殖酸肥料可增加根系活性,或退水後及時淋施。同時,葉面噴施黃腐酸等補充有機酸,防止雨後急晴出現嚴重的氣灼病。地表幹了之後,建議滴灌或沖施高鈣鎂含量的水溶肥+氨基酸,提高抵抗力,調理土壤,防止大水過後出現裂果等症狀,沖施水溶肥之後一定要鬆土透氣,鬆土2~3釐米深即可,有利於根系呼吸與復壯。全園建議使用一次具有內吸、廣譜的殺菌劑細緻均勻地噴施葉片,用於殺菌清園。

水產養殖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建議採取以下技術措施

一、消毒養殖水體,殺滅病原菌

洪澇災害發生之後,泥土中的細菌、寄生蟲蟲卵等病原生物隨雨水沖刷,進入養殖水體。為了防止災後疫病暴發,應及時對養殖水體進行消毒處理。可採用以下的方法進行消毒:1. 生石灰,每畝使用生石灰15-20kg;2. 二氧化氯,10%含量的二氧化氯,每畝使用150-200g。

二、調節水質,使用有益微生物

洪澇災害後,池塘渾濁,水質偏瘦,藍藻大量生長。可以使用生石灰或鋁製劑澄清水體;水體消毒之後,池塘中大部分微生物被殺滅,應及時投放光和細菌、EM菌、複合芽孢桿菌等有益微生物,建立優勢,抑制有害病原微生物生長。

三、強化投飼管理,適當添加免疫增強劑

低氣壓、渾水等強應激造成養殖動物免疫力下降,疾病易發。應加強投飼管理,投喂優質新鮮的飼料。可在飼料中拌喂複合維生素類、多糖類及中草藥類等添加劑,以提高養殖動物的免疫力。

四、死魚進行無害化處理

對於洪澇災害發生後出現的病死動物,應及時打撈,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切忌隨意丟棄死魚,以防疫病蔓延。措施包括:1. 集中高溫處理(焚燒);2. 深埋;3. 集中高濃度消毒劑處理。同時,應重視打撈死魚的工具、器皿的消毒處理,防止疫病暴發。

五、重視巡塘,及時發現病情

持續陰雨天氣,低氣壓,造成水體中溶氧降低;地表有機物及其他雜質被雨水帶入養殖水體,耗氧量增加,易發生泛塘死魚情況。缺氧、洪水注入養殖水體,導致水質惡化,養殖動物強烈應激反應,抵抗力下降,疾病易發。因此,應重視巡塘工作,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六、準確診斷病情,科學合理用藥

一旦發現疑似發病的情況,應特別注意對病害的準確診斷和合理用藥,切忌濫用藥,杜絕使用違禁藥,避免造成次生死魚事故,保障養殖水環境穩定,保障魚體健康與水產品質量安全。

七、災後病害預警

七月份是細菌性疾病高發的時期,洪澇災害造成的強應激導致養殖動物免疫力下降,病原微生物隨雨水沖刷進入養殖水體,使養殖動物更容易發生疾病,應特別關注以下疾病的發生。

1. 淡水魚類細菌性敗血症

病魚的上下頜、口腔、鰓蓋、眼睛、鰭基及魚體兩側輕度充血。嚴重時,體表嚴重充血以至出血,眼眶周圍也充血,眼球突出,肛門紅腫,腹部膨大,腹腔內積有淡黃色透明腹水,或紅色渾濁腹水;鰓、肝臟、腎臟的顏色均較淡,呈花斑狀,病魚嚴重貧血;肝臟、脾臟、腎臟腫大,脾呈紫黑色;膽囊大,腸系膜、腹膜及腸壁充血,腸內沒有食物,有的腸腔內積水或有氣,腸被脹得很粗;病情嚴重的病魚,厭食或不吃食,靜止不動或發生陣發性亂遊、亂竄,有的在池邊摩擦,最後衰竭而死。

2. 細菌性爛鰓病

病魚體色發黑,遊動緩慢,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遲鈍,呼吸困難,食欲減退;鰓蓋內表面的皮膚往往充血發炎,中間部分常腐爛成一個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透明小窗;鰓上的黏液增多,鰓絲腫脹,鰓小片壞死脫落,鰓絲末端缺損,鰓絲軟骨外露;在病變鰓絲的周圍常黏附著壞死脫落的細胞、黏液、病原菌和水中各種雜物,呈“鑲邊狀”。

3. 細菌性腸炎病

病魚離群獨遊,遊動緩慢,魚體發黑,食欲減退,以至完全不吃食。剖開腸管,可見腸壁局部充血、發炎,腸腔內沒有食物,或只存腸的後段有少量糞便,腸內黏液較多,嚴重時全腸呈紅色,腸壁彈性較差,腸內有大量淡黃色黏液,肛門紅腫甚至發生脫肛現象。

對於大多數的細菌性疾病,可採用如下措施進行處理:1. 第一天上午使用生石灰、氯製劑、碘製劑等消毒劑進行全池消毒,停食一天;2. 第二天開始投喂藥餌(一個療程5-7天),細菌性腸炎和細菌性敗血症可使用氟苯尼考拌餌,細菌性爛鰓病可使用恩諾沙星或磺胺類藥物拌餌;第三天投放複合芽孢桿菌,調節水質,控制有害微生物生長。

畜禽動物疫病預防控措施

一、畜禽生產

1、通風引流促乾燥。災後氣候高溫濕熱,要加大畜禽欄舍通風引流,將舍內水汽排出,及時清理或深挖欄舍周邊的排水溝,使畜禽特別是幼畜禽遠離潮濕地面,預防小豬腹瀉病等。要注意防暑降溫,同時保持畜禽欄舍內衛生,定期殺蚊滅蠅及滅鼠,及時清理糞尿,保持畜禽欄舍內安靜,創造良好的飼養環境。降低欄舍內飼養密度,商品畜禽達到出欄標準的要儘快出欄;及時淘汰低齡、體弱、傷殘、病情嚴重的畜禽,降低飼養成本。

2、防暑防寒修欄舍。對因災損壞嚴重的欄舍,要抓緊修復。若原欄舍選址不當或難以抵抗自然災害的,考慮擇地再建。欄舍再建或修復要特別注意畜舍的堅固性,防止欄舍倒塌造成畜禽死傷;綜合考慮當前夏季高溫防暑工作,修建畜舍要採用隔熱材料,注意通風;兼顧冬季保暖設施建設,可設置易拆卸的擋風保暖材料,如草簾、塑膠布簾或帆布簾等。

3、供給安全投入品。飼料致黴黴菌主要有黃麴黴、煙麯黴等,水災後飼料堆積或貯存過久黴菌會大量繁殖,導致飼料黴爛,黴變飼料不能直接飼喂畜禽,以防黴菌毒素中毒;對結塊或輕微黴變的飼料經脫毒處理後可少量搭配飼喂。飼料保存要注意乾燥清潔,空氣流通,飼料使用現配現用,同時可添加克黴淨防黴,在每噸配合飼料中加入 0.5 kg 的克黴淨,可使飼料 2 個月不黴變結塊。災後要特別注意給畜禽增加精飼料喂量,少添勤喂,以防剩料過夜後發生黴變;合理搭配青、精、粗飼料,日糧組成儘量營養全面,提高飼料的營養成分,增加蛋白質含量;適當增喂一些複合多維,如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 E 和亞硒酸鈉、電解質、微生態製劑及免疫增強劑(如黃芪多糖)等,以增強機體的抗應激能力和抵抗力。如牛羊可多喂能量含量較高的玉米、麥(麩)等穀物飼料,飼喂優質青貯飼料,使膘情和體質儘快恢復,防止妊娠母畜流產。為清涼解暑,可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新鮮蔬菜、西瓜皮等,避免畜禽過量飲水導致體液代謝紊亂。

供給充足、清潔、衛生的飲水。畜禽飲用水源消毒,使用地下水的豬場,應先用明礬等對其沉澱處理,再用消毒劑如每立方米水加漂白粉6~10 g,將井封閉6 h後再用;飲水消毒藥物應選用效力強、毒性小、無殘留的消毒劑,可選用雙鏈季銨鹽類、二氯異氰尿酸鈉及碘酊等消毒劑,如可在牲畜的飲用水中添加 1∶1000~2000 比例的碘福龍,做到安全有效消毒。

4、重點管理種畜禽。做好母畜的保胎,肌肉注射黃體胴,對已流產的母畜,要增加營養,及時配種,同時加強仔畜禽的保育工作。要及時改良配種,因災延誤配種的畜禽,要抓緊補配。對有繁殖障礙的牲畜,要儘快治療。

二、飼草生產

通常情況下,被洪水浸泡過的飼草易造成根部腐爛,再生恢復的價值不大,最佳辦法是儘早落實飼料種植任務,種植、補植青貯玉米或其它飼料作物,保證草食動物後續生產需要。根據我省實際和當前季節特徵,建議種植青貯玉米以保證牛羊飼草所需,其種植及管理技術方案如下:

1、選地整地。選地與整地方法與普通籽實用玉米相同,土質疏鬆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地塊有利於獲得高產。深耕,耕深20-25cm,結合耕地施入肥料,一般每畝施投複合肥30kg。

2、品種選擇。選用青貯專用型玉米,夏季一般選用英紅玉米或中原單32號玉米。播前,選晴天曬種2-3天。

3、播種時間。在7月底前完成播種。

4、播種量。合理密植有利於高產,若採用精量點播機播種,播種量為 2~2.5kg/畝;採用人工播種,播種量為 2.5~3.5kg/畝。一般青貯玉米的畝保苗數為5000~6000株。

5、播種方法。採用大壟條播,實行壟作,行距60cm,株距15~20cm。

6、田間管理。苗期應及時間苗、定苗,並適當蹲苗,保證苗齊、苗全、壯苗。合理肥水。進入拔節期後,須及時重施拔節孕穗肥,每畝施尿素 15-20kg。青貯玉米需水較多,拔節與授粉時遇乾旱應及時灌水;雨水過多時及時排澇。

7、及時採收。青貯玉米的最佳收割期為玉米籽實的乳熟末期至臘熟前期,此時可獲得產量和營養價值的最大值。

三、動物疫病防控

1、緊急消毒滅源。洪澇災害中,土壤中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因雨水沖刷而暴露,各種汙物及垃圾隨洪水流淌,造成圈舍、用具、水源、環境嚴重污染。加上夏季高溫高濕,災後各類病原微生物和媒介昆蟲等繁衍孳生加快,致使畜禽感染發病及發生疫情的可能性增大,需對養殖環境緊急消毒。

一是欄舍外環境消毒。清除溺死動物屍體及污染物;清淤雨水溝、污水溝系統,保持排水暢通;清掃地面並全面消毒,選用消毒液(2%的燒鹼水、百毒殺、菌毒敵、農樂等)噴霧或生石灰(或 15%~20%石灰水) 布撒,消毒範圍包括欄舍週邊5米內的地面及欄舍外牆面。清掃後的糞便及汙物、雜物等可採取堆積發酵法消毒,即使用塑膠薄膜將糞汙嚴密覆蓋。

二是欄舍內環境消毒。嚴格飲水、飼喂用具清洗消毒。及時清除欄舍內動物屍體、污泥、糞料及雜物,清洗消毒地面和水泥牆面,地面及牆面可用 2%的燒鹼水、20%的漂白粉等消毒;舍內空間可用 3%的來蘇兒或 0.02%的過氧乙酸消毒,反復消毒2~ 3 次。消毒後加強通風換氣,待舍內清潔乾燥後畜禽方可轉入。同時,加大防鼠滅蚊滅蟲工作,防止外來病菌攜帶式交叉感染畜禽。

2、及時無害化處理溺亡或病死畜禽。受災過程中不少畜禽被淹死,死亡畜禽體內帶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如不及時無害化處理,任其腐爛黴變,病菌會隨水、隨空氣擴散,傳播疾病,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起人、畜疫病流行。對畜禽屍體,可送無害化處理中心集中處理,暫無集中處理條件的地方可採取深埋。深埋應選擇遠離養殖場、村莊及水源的高崗地帶,挖2米以上的深坑,坑底鋪生石灰,將動物屍體及其污染物放入坑內,撒上石灰或消毒藥,或澆灑柴油進行焚燒,然後撒上生石灰或噴灑消毒藥水,再覆以厚土壓實,並做好標記。洪災中死亡的畜禽屍體,一律禁止食用或出售。

3、周密防控疾病。水災後極易引起豬瘟、口蹄疫、炭疽、豬肺疫、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巴氏桿菌病、曲黴菌病、螺旋體病、弓形蟲病、附紅細胞體等動物疫病,要加強災後畜禽的疫病監測,及時發現和排查疫情隱患,養殖場戶對畜禽不明死因的,應立即上報,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儘快確診,並對疫區或疫點進行封鎖、隔離和消毒,嚴格按《動物防疫法》有關規定處理,做到早發現早處置,防止疫病擴散蔓延。對當地曾發生過的疫情和當前流行的疫病要密切監控,提前做好相關疫苗補免。水災後易誘發牛羊寄生蟲病,如血吸蟲等,血吸蟲疫區禁止在洪水淹沒的草地上放牧牛羊,要定期開展寄生蟲病檢測,必要時飼喂吡喹酮、左旋咪唑、伊維菌素等驅蟲藥物。災後不宜立即補欄,在準備補欄的同時,要觀察瞭解本場及周邊畜禽養殖的健康狀況,一切正常後,方可考慮引種補欄。此外,飼養員要穿戴齊工作服(鞋帽)上崗和勤洗手,特別是發現傷口要及時處理和醫治,儘量避免直接接觸病死畜禽,防止人畜共患病發生。

4、加強動物免疫。根據前期免疫工作情況,結合災後的實際情況和動物免疫抗體監測結果,對尚未免疫或抗體不達標的畜禽,實施補免和緊急免疫。嚴格執行強制免疫措施,各區縣(市)可組織開展一次災後畜禽免疫抗體監測,對免疫抗體監測未達到規定保護水準的,要及時補免。必要時對牲畜口蹄疫、豬瘟、豬鏈球菌、禽流感等動物疫病進行一次緊急免疫,確保免疫密度,提高免疫保護水準,預防災後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暴發流行,確保大災過後不發生次生災害。

5、強化動物檢疫監督。災後畜禽補欄需求旺盛,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入疫病,災區要進一步加強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規範檢疫出證行為。加強外省種用乳用畜禽調入前備案、調入後省級報驗和輸入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制度,並嚴格做好隔離環節檢疫監督。加大對飼養、屠宰、運輸等環節的監督管理,依法嚴肅處理抗拒檢疫和運輸、加工、經營未經檢疫的畜禽及其產品等行為,嚴厲打擊販賣病死動物及其產品的行為,嚴防病死畜禽流出養殖場、杜絕流入加工、銷售環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