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資料告訴你:養出優秀的男孩 這些坑不能踩

“男孩危機”的說法曾經風靡一時, 男孩兒不好教是很多家長內心的痛。 你可是家有男孩兒?你又是否曾感歎寶貝兒子咋成了“熊孩子”?其實,

也許真正的問題在於您的孩子有個“熊家長”!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了一次調查, 涉及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四省市2萬名小學生家長及2萬名小學生, 發現男孩在生活中缺少父親的陪伴、男孩子不善表達情感、男孩子的成長需求不被父母瞭解、男孩兒的潛質發揮受到限制, 也就是說, 男孩比女孩面臨更多困境。 但是家庭教育卻忽視了這些困境, 各位家長, 男孩千萬不能這麼教。

爸爸不能再“隱形”

教育男孩, 爸爸不能再缺位。 調查表明, 逾五成家庭的子女教育是母親在唱獨角戲, 只有三成家庭能夠做到父母共同負責子女教育, 而父親擔起主要教育職責的家庭僅占一成, 可見生活中“隱形爸爸”的現象較為常見。

父教缺失對男孩成長具有更大的負面影響, 具體表現為:過分滿足, 姑息遷就;包辦代替, 過分呵護;過度保護, 剝奪獨立鍛煉的機會。 會使男孩對男性的性別認同弱化, 遭受的挫折常常導致各種暴力行為和其他各種反社會行為。 各位爸爸千萬別當“隱身人”,

不能做到跟孩子如影隨形, 至少也應當經常抽出時間陪陪孩子。

不能再對孩子有求必應

本次調查顯示, 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中, 父母均有對男孩更加溺愛的傾向。

在生活中, 當孩子分內的事向大人求助時, 男孩父母選擇“有求必應”的比例高於女孩(男3.07%, 女2.40%), 而選擇“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低於女孩(男40.99%, 女41.02%), 說明父母對於男孩更易遷就, 缺乏原則性。

在學習中, 學生做完家庭作業後, 男孩父母選擇“代孩子檢查”(男19.30%, 女17.89%)和“讓孩子先檢查一遍, 家長再檢查一遍”(男53.15%, 女52.99%)的比例高於女孩, 而選擇“督促他自己檢查”(男20.08%, 女20.99%)和“隨他自己安排”(男5.41%, 女6.31%)的比例則低於女孩, 說明父母在男孩的學習中也易為他代勞。

男孩家長千萬不要忽視親子溝通

很多家長都感覺到, 男孩越大, 越不願意跟爸媽說說心理話。 但是越不說, 孩子就越不願意說。 對男孩的教育, 家長千萬不要忽視了親子溝通。

調查顯示:男孩與父母間溝通話題範圍較窄, 缺乏適宜的溝通方式。 男孩不善於向父母袒露心跡,

影響了父母對自己的深入瞭解, 也使得親子之間難以良好溝通。

此外, 當孩子面對父母給予的壓力時, 女孩選擇“和父母溝通, 尋求理解”(男36.26%, 女45.38%)和“向同學傾訴”(男4.12%, 女7.12%)的比例明顯高於男生, 而男孩選擇“向父母反抗”(男6.67%, 女4.51%)和“忍耐”(男46.56%, 女37.51%)的比例明顯高於女孩, 表明男孩較少主動跟父母溝通, 也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與父母交流, 因此面對大人提出的要求或給予的壓力, 要麼反抗, 產生親子衝突;要麼沉默忍耐, 不利於身心健康。

正因為男孩有上述特點,如果父母在親子溝通中仍採用隨性的溝通態度和方式,勢必難以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無形中還會淡化情感,也使得男孩不能在日常的親子交流中獲得理解和幫助。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加強親子溝通,當媽媽有些話不好說時,爸爸可以跟兒子來場“男人之間的對話”。

不要把男孩管得太死

男孩女孩性格有差別,女孩更喜歡得到父母的深入瞭解或理解,男孩不喜歡被約束和限制,更加嚮往自由。但是很多爸爸媽媽並沒有瞭解到男孩、女孩這種差異。

調查發現,父母對教育方式的選擇並未有意照顧到孩子性別差異,尤其沒能關注到男孩的發展特點和成長需求,沒有考慮到其安排自己事情的自主性。家長對待男孩的教育方式較為獨斷,在某些事情的決定上沒有給予其應有的權利,這與男孩自身喜歡自由、挑戰的性格相左。

此外,考察對男孩的瞭解程度時,父母選擇比例較高的三個選項是:“三個以上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喜歡的老師”、“孩子最喜歡的課和不喜歡的課”;選擇比例較低的選項是:“孩子近期最大的願望”、“孩子不願提的缺點或糗事兒”、“孩子最崇拜的人”。由此可見,父母對男孩的瞭解多為學習、交往等外在情況,而對於男孩的願望、心事等內心世界缺乏瞭解,這自然會影響到親子溝通的品質和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不能因為成績不好,就對孩子消極對待

現在很多人都發現,無論是小學,還是到高中,男孩的學習成績都比女孩差。由此,有人喊出了“男孩危機”。但是,對於男孩的父母來說,越是孩子成績差,越不應該對孩子消極對待。

調查顯示,在學習動機、課外閱讀和學業成績三個學習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況均比女孩差。例如,將學業水準進行對比發現,成績優秀的男、女孩比例分別為45.35%和52.11%,女孩比例明顯高於男孩。

其實,男孩在學業中表現出的困境,是由於某些特質被現行教育方式約束而得不到施展。例如,男孩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更傾向於動手實驗和操作的學習方式,而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而當前學校裡諸多學科的教學方式無一不是以言語教學為主,限制了男孩潛質的發揮。

而男孩的學業成績又影響到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如學生學業成績較好,父母常表現出較為積極的教養方式;相反,則父母的負面教養方式表現得更為明顯。調查顯示,對於孩子的錯誤,選擇“訓斥”等教育方式(成績優17.84%,良20.13%,中24.34%,差29.81%)和“忍不住動手”(成績優3.71%,良6.78%,中7.68%,差13.58%)的比例,則隨子女學業水準的降低而升高。

因此,男孩在學業上面臨的教育困境更為嚴重,主要表現為男孩自身的學習特點受到當前小學階段教學方式的約束,由此難以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而其學業成績的弱勢又易引發父母消極的教育行為,讓男孩在小學階段學習中充滿失敗的體驗。男孩的父母,越是孩子成績差,越不應該對孩子消極對待。

總結

父母需要認識和瞭解男孩在智力、行為、性格、習慣、心理等方面的發展特點,運用順應或更適宜的方式進行引導,説明男孩發揮出自身優勢,促進其成長。

正因為男孩有上述特點,如果父母在親子溝通中仍採用隨性的溝通態度和方式,勢必難以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無形中還會淡化情感,也使得男孩不能在日常的親子交流中獲得理解和幫助。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加強親子溝通,當媽媽有些話不好說時,爸爸可以跟兒子來場“男人之間的對話”。

不要把男孩管得太死

男孩女孩性格有差別,女孩更喜歡得到父母的深入瞭解或理解,男孩不喜歡被約束和限制,更加嚮往自由。但是很多爸爸媽媽並沒有瞭解到男孩、女孩這種差異。

調查發現,父母對教育方式的選擇並未有意照顧到孩子性別差異,尤其沒能關注到男孩的發展特點和成長需求,沒有考慮到其安排自己事情的自主性。家長對待男孩的教育方式較為獨斷,在某些事情的決定上沒有給予其應有的權利,這與男孩自身喜歡自由、挑戰的性格相左。

此外,考察對男孩的瞭解程度時,父母選擇比例較高的三個選項是:“三個以上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喜歡的老師”、“孩子最喜歡的課和不喜歡的課”;選擇比例較低的選項是:“孩子近期最大的願望”、“孩子不願提的缺點或糗事兒”、“孩子最崇拜的人”。由此可見,父母對男孩的瞭解多為學習、交往等外在情況,而對於男孩的願望、心事等內心世界缺乏瞭解,這自然會影響到親子溝通的品質和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不能因為成績不好,就對孩子消極對待

現在很多人都發現,無論是小學,還是到高中,男孩的學習成績都比女孩差。由此,有人喊出了“男孩危機”。但是,對於男孩的父母來說,越是孩子成績差,越不應該對孩子消極對待。

調查顯示,在學習動機、課外閱讀和學業成績三個學習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況均比女孩差。例如,將學業水準進行對比發現,成績優秀的男、女孩比例分別為45.35%和52.11%,女孩比例明顯高於男孩。

其實,男孩在學業中表現出的困境,是由於某些特質被現行教育方式約束而得不到施展。例如,男孩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更傾向於動手實驗和操作的學習方式,而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而當前學校裡諸多學科的教學方式無一不是以言語教學為主,限制了男孩潛質的發揮。

而男孩的學業成績又影響到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如學生學業成績較好,父母常表現出較為積極的教養方式;相反,則父母的負面教養方式表現得更為明顯。調查顯示,對於孩子的錯誤,選擇“訓斥”等教育方式(成績優17.84%,良20.13%,中24.34%,差29.81%)和“忍不住動手”(成績優3.71%,良6.78%,中7.68%,差13.58%)的比例,則隨子女學業水準的降低而升高。

因此,男孩在學業上面臨的教育困境更為嚴重,主要表現為男孩自身的學習特點受到當前小學階段教學方式的約束,由此難以取得優秀的學業成績,而其學業成績的弱勢又易引發父母消極的教育行為,讓男孩在小學階段學習中充滿失敗的體驗。男孩的父母,越是孩子成績差,越不應該對孩子消極對待。

總結

父母需要認識和瞭解男孩在智力、行為、性格、習慣、心理等方面的發展特點,運用順應或更適宜的方式進行引導,説明男孩發揮出自身優勢,促進其成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