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陝南百年前的民居習武古建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安康周氏武學館

沿嵐鎮路上行30餘公里, 在花裡鎮和孟石嶺鄉之間, 路旁有一處明清古建, 三面青山合圍, 嵐河舒展而過, 遠觀如一頂達貴的官帽, 白牆黛瓦, 古香古色, 這就是周家大院亦稱周氏武學館。

周氏武學館位於嵐皋縣孟石嶺鄉武學村, 是陝西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系清朝道光、光緒兩代武舉人周守義、周成仲的住宅莊園兼練武館, 莊園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 共有房舍150餘間, 整個建築雕樑畫棟, 規模宏大, 結構複雜, 是陝南少有的一處保存完整的民居和習武古建築, 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據縣誌記載, 周氏武學系清朝道光、光緒兩代武舉人周守義、周成仲的住宅莊園兼練武館, 莊園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 坐北朝南, 為二進四合院式佈局, 共計有房舍150餘間。 武館西南約200米處有一跑馬道;東南側有一練武場;山包上有五間武堂遺跡。 而歷時數百年, 現在的跑馬道、練武場和武堂早已不見蹤跡,

但武學館的建築還基本完整。

周家大院分前庭、廂房和內室, 現在遺留下的房屋有30餘間。 據周氏後人講:一百多年前, 其先人在外經商發跡, 回鄉後請高人設計, 歷時三年建造周氏大院, 方圓百里無人能及。 為保四方安寧, 大院興辦武學, 招募鄉團演兵習武, 威震四方。 還有一種傳說是周家原是當地的一個農民, 給一家姓饒的地主作長年, 一次在地裡挖到一塊銀子, 於是交給主人, 但主人認為誰挖到就歸誰, 於是周家夥計拿著這錠銀子加上自己的人力, 建起了這個大院。 因年代已久, 這些傳說現已無法考證, 但能在當時建造此屋者, 決非常人能及。

從大院的外觀看, 馬頭翹角, 牆線錯落有致, 灰磚黑瓦白牆,

色澤典雅大方, 屬於典型的徽派建築。 大門兩邊, 是兩個抱鼓石, 據說前面的石獅子早已被人取走, 正在重做。 走進大院, 首先是廳堂, 兩側為廂房, 中間粗壯的立柱頂天立地, 精美的花紋依稀可見, 再往前走過一個大廳就進入天井, 地面以青石板鋪築。 過天井就是內院, 據周氏後人說, 裡面以前兩側住的是院子的主人, 中堂是祭室、神台。 不過歷經數百年的滄桑, 這些只場景只能在主人的介紹下去想像了。

從後院往裡走就是一個袖珍的後花園, 花園不大, 不過近百平方米, 一些樹也不是很大, 可能太大會影響到房間的光線, 花園後面則是一個很高的石坎, 也兼作院牆的作用。 從天井兩旁的臺階可以上到二樓, 整個涼臺圍廊雕刻非常精美, 據說也兼作看戲的看臺, 坐在二樓的圍廊上聊天、喝茶、看戲, 著實別有一番風味。 我們似乎聽見了百年前的先人在這裡安逸閒適地生活。

進入二樓的房間, 光線都很暗, 講解的人說, 這裡據住的是丫頭, , 也有人說是小姐的房間,

我更願意相信那是小姐的繡樓, 只見整間屋子都是昏昏暗暗的, 涼臺是小姐出來聊天或者晾曬衣服用的。 眼前的一切讓我仿佛看到了小姐獨倚窗前望著天空, 神情是那麼的憂鬱和落寞!大概這就是“淚眼問花花不語”、“愁緒難解是往昔”了吧。

從二樓中間的房間, 可以進到前廳的二樓, 構成了套套相通, 間間相連的結構, 這樣使用更加方便, 也增大了居住的面積, 實為一舉兩得。 流覽整個建築, 雖然歷時百年風雨飄搖, 大院已不在有昔日風光, 但留心細看, 其石雕、木刻、彩繪都十分的精細, 建築用料很有講究。 牆壁和門檻都是數噸重的青石方墩為基, 高處再用青磚砌上屋頂, 門窗過梁的上方雕刻花鳥魚蟲, 寓意深刻, 古色古香。 加上近日當地文化部門精心的修復,相信在不久的時間,人們將會看到一個更加完整,更具有歷史感的周氏武學館。

走出大院,撫摩斑駁的古牆,看著那些飛簷、馬頭牆、精美的雕刻,思緒在無垠的時光隧道努力伸張。雖然周氏武學館沒有皖南民居旖旎的湖光山色,沒有喬家大院的名氣,沒有王家大院的氣派,但我還是完全被它吸引,無法自拔于這個主人靠在外地經商發跡,耗時數年有餘建成的規模宏大的武學館。我仿佛看到幾百年前,數百能工巧將,挑燈夜戰,建成了這座遠近聞名的武學館,而周邊一個個懷揣夢想,欲成為武林高手的年青人,在這裡練武、健身,然後走向廣闊的天地。

加上近日當地文化部門精心的修復,相信在不久的時間,人們將會看到一個更加完整,更具有歷史感的周氏武學館。

走出大院,撫摩斑駁的古牆,看著那些飛簷、馬頭牆、精美的雕刻,思緒在無垠的時光隧道努力伸張。雖然周氏武學館沒有皖南民居旖旎的湖光山色,沒有喬家大院的名氣,沒有王家大院的氣派,但我還是完全被它吸引,無法自拔于這個主人靠在外地經商發跡,耗時數年有餘建成的規模宏大的武學館。我仿佛看到幾百年前,數百能工巧將,挑燈夜戰,建成了這座遠近聞名的武學館,而周邊一個個懷揣夢想,欲成為武林高手的年青人,在這裡練武、健身,然後走向廣闊的天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