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歷史事件之第三次印巴戰爭

第三次印巴戰爭是指1971年11月21日-12月17日期間, 印度、巴基斯坦關於喀什米爾地區分治問題而引發的戰爭。 該次戰爭以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獨立出去成為孟加拉結束。

按照“蒙巴頓方案”分治後的東、西巴基斯坦, 在地理位置上對印度構成夾擊之勢, 這使印度一直耿耿於懷。 在第一、第二次爭奪喀什米爾的戰爭中, 印度一直顧及東巴在其後院放火而不敢全力與巴作戰。 多少年來, “東巴之憂”一直是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一塊心病。 機會來了, 但英迪拉·甘地夫人卻表現得異常的冷靜, 沒有馬上採取軍事行動, 因為她的父親尼赫魯由於1962年對華戰爭的慘敗, 而從總理寶座上掉下來的事實, 猶如一面鏡子, 使她無法對此事掉以輕心。 她深知, 這次印巴戰爭, 對印度來說具有決戰性質, 勝利, 印度則可把東巴從巴基斯坦徹底肢解出去, 使“叫板”多年的宿敵巴基斯坦大傷元氣,

從此稱霸南亞不再是夢想;失敗, 自己丟官事小, 印度不但會丟盡大國的顏面, 而且還有可能長期陷入巴基斯坦的“搗亂”之中。 因此, 英迪拉·甘地夫人認為, 不但要抓住這次機會, 而且要一戰必勝!同時, 甘地夫人還清楚地知道, 這場戰爭必須進行長時間的準備, 方能穩操勝券。

1971年3月, 印度內閣、議會和國大黨分別開會, 通過了支持東巴基斯坦建立獨立的國家孟加拉的決議, 同時在印巴邊境集結軍隊, 進行軍事演習。 7月, 印度又制定戰爭計畫。 與此同時, 印度積極進行大國外交, 為發動戰爭做好充分準備。 1971年8月9日, 印度與蘇聯簽定了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和平友好合作條約》。 這一條約的簽定既表明這次戰爭得到了蘇聯的積極配合, 又限制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干涉行動。

到1971年11月為止, 雙方的兵力部署基本完畢。 印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3個軍部、7個師, 空軍12個中隊, 作戰飛機200架、海軍艦艇26艘, 約17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3個師8個旅, 空軍20個中隊, 作戰飛機300架, 海軍艦艇20艘, 約30萬人。 巴基斯坦在東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4個步兵師, 空軍兩個中隊, 作戰飛機17架, 約9萬人;在西巴方向投入的兵力共12個師6個旅, 空軍20個中隊, 作戰飛機200架, 海軍艦艇20餘艘, 約25萬人。 雙方兵力對比, 在東巴方向, 印軍佔有明顯優勢, 巴軍處於劣勢;在西巴方向,

兩軍旗鼓相當, 印軍略佔優勢。

1971年11月21日, 印軍向巴基斯坦發起小規模邊境進攻。 12月3日下午, 巴基斯坦總統被迫宣佈對印度的不宣而戰發動反擊。 對於印度來說, 這一宣戰正中下懷。 印度總理英·甘地夫人興高采烈地向全國宣佈:“孟加拉的戰爭已經變成對印度的戰爭了。 ”至此,第三次印巴戰爭全面爆發了。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展開。印度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占東巴為最終目標。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面對巴軍猛烈的進攻,印軍一方面組織力量抵擋巴軍的進攻,另一方面在局部地區實施了反擊,還出動了大批的飛機對地面作戰進行了支援。由於巴軍防守薄弱,印軍進展順利,一舉攻佔巴基斯坦信德省2600平方千米的土地。另外,印軍還集中兵力對在喀什米爾地區巴軍的前沿陣地發起了攻擊,雖然傷亡很大,但一舉搶奪了巴軍50多個哨所。印巴雙方在西巴方向重兵對峙,互有攻守,互有得失。印軍在西巴的行動主要是牽制巴軍,並未計畫向巴基斯坦更深遠的腹地推進。。12月11日晚8時,印軍傘兵在達凱西北部實施空降,切斷了巴軍退路。到12月15日,印軍地面部隊已從東、北、西三面進抵達卡,空軍和海軍也對東巴實行了空中和海上封鎖,切斷了東巴與外界的聯繫。同時,印度還加強了對巴軍的心理攻勢。印度所有廣播電臺反復地播放了馬內克肖給巴基斯坦人的一封勸降信,並在巴防區內空投了印有勸降信的傳單。為加強心理攻勢,印空軍還加大了對巴基斯坦防禦地區的打擊力度,特別加強了對達卡城周圍20英里以內所有通道的攻擊。達卡巴軍在孤立無援,欲戰不能,欲退不得的絕境下,於12月16日,宣佈實行全線停火,向印軍投降。至此,戰爭基本結束,印度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在戰果“非常滿意”後,印度立即見好就收,於12月17日,宣佈在西巴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政府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戰爭遂告結束。

第三次印巴戰爭印軍傷亡1.1萬人,損失飛機41架、坦克81輛、艦艇1艘。而巴軍約有9萬人被俘,損失飛機86架、坦克226輛、艦艇22艘。印度通過發動這場戰爭,將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的版圖上分離出去,成為獨立主權的孟加拉。這場不到一個月的戰爭將巴基斯坦一分為二,占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積16%的東巴基斯坦成為一個獨立的孟加拉。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願望得以實現。從此,南亞次大陸上各國力量對比發生明顯的變化,被肢解後的巴基斯坦進一步拉大了與印度的實力差距。印度成為南亞唯一在經濟上和軍事上具有明顯優勢的地區大國。孟印巴三國關係的曲折變化。孟加拉建立兩年多後,1974年4月,印、巴、孟三國外長就遣返戰俘問題達成協議,三國關係趨於正常化。1975年10月孟巴兩國正式建交。1975年,孟加拉發生軍事政變。新政府一反對印度的親密態度,大力發展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並開始恢復與巴基斯坦的關係。之後孟印兩國之間又相繼發生了關於法拉卡河水分配糾紛、印度停止對孟軍援、兩國邊界衝突、非法移民問題等一系列事端,孟印關係發生嚴重逆轉。

”至此,第三次印巴戰爭全面爆發了。戰爭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場展開。印度的戰略企圖是,東攻西守,以奪占東巴為最終目標。巴基斯坦的戰略指導方針則是全力固守各戰略要地,以此粉碎印軍的突擊行動。面對巴軍猛烈的進攻,印軍一方面組織力量抵擋巴軍的進攻,另一方面在局部地區實施了反擊,還出動了大批的飛機對地面作戰進行了支援。由於巴軍防守薄弱,印軍進展順利,一舉攻佔巴基斯坦信德省2600平方千米的土地。另外,印軍還集中兵力對在喀什米爾地區巴軍的前沿陣地發起了攻擊,雖然傷亡很大,但一舉搶奪了巴軍50多個哨所。印巴雙方在西巴方向重兵對峙,互有攻守,互有得失。印軍在西巴的行動主要是牽制巴軍,並未計畫向巴基斯坦更深遠的腹地推進。。12月11日晚8時,印軍傘兵在達凱西北部實施空降,切斷了巴軍退路。到12月15日,印軍地面部隊已從東、北、西三面進抵達卡,空軍和海軍也對東巴實行了空中和海上封鎖,切斷了東巴與外界的聯繫。同時,印度還加強了對巴軍的心理攻勢。印度所有廣播電臺反復地播放了馬內克肖給巴基斯坦人的一封勸降信,並在巴防區內空投了印有勸降信的傳單。為加強心理攻勢,印空軍還加大了對巴基斯坦防禦地區的打擊力度,特別加強了對達卡城周圍20英里以內所有通道的攻擊。達卡巴軍在孤立無援,欲戰不能,欲退不得的絕境下,於12月16日,宣佈實行全線停火,向印軍投降。至此,戰爭基本結束,印度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在戰果“非常滿意”後,印度立即見好就收,於12月17日,宣佈在西巴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政府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戰爭遂告結束。

第三次印巴戰爭印軍傷亡1.1萬人,損失飛機41架、坦克81輛、艦艇1艘。而巴軍約有9萬人被俘,損失飛機86架、坦克226輛、艦艇22艘。印度通過發動這場戰爭,將東巴基斯坦從巴基斯坦的版圖上分離出去,成為獨立主權的孟加拉。這場不到一個月的戰爭將巴基斯坦一分為二,占全巴基斯坦人口56%,面積16%的東巴基斯坦成為一個獨立的孟加拉。印度肢解巴基斯坦的願望得以實現。從此,南亞次大陸上各國力量對比發生明顯的變化,被肢解後的巴基斯坦進一步拉大了與印度的實力差距。印度成為南亞唯一在經濟上和軍事上具有明顯優勢的地區大國。孟印巴三國關係的曲折變化。孟加拉建立兩年多後,1974年4月,印、巴、孟三國外長就遣返戰俘問題達成協議,三國關係趨於正常化。1975年10月孟巴兩國正式建交。1975年,孟加拉發生軍事政變。新政府一反對印度的親密態度,大力發展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並開始恢復與巴基斯坦的關係。之後孟印兩國之間又相繼發生了關於法拉卡河水分配糾紛、印度停止對孟軍援、兩國邊界衝突、非法移民問題等一系列事端,孟印關係發生嚴重逆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