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見過世面的孩子,註定優秀!

供養孩子上學絕不是易事,

但它為孩子一生帶來的見識,

卻是家長一筆最聰明的投資。

來看看這位爸爸的故事:

01

春節過後沒多久,

老家的一個親戚說要給她兒子找一份工作, 希望我給打聽一下。

記得那個孩子當初考縣裡的重點高中差幾分, 最後父母斟酌一番之後要他休學了。 因為他們覺得:讀普通高中意味著考普通大學, 畢業後怕找不到事做, 反而用了家裡的錢, 不划算。

所以當時儘管有不少的人相勸, 還是沒有繼續讀書。

這次見面, 他已經是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漢了, 身上透著一股跟年齡不相符的老成。 說話時臉卻總是低著, 而且眼神躲躲閃閃, 不敢有眼神的交流。

我說:“你這樣的話, 找工作時怎麼跟人事主管交流呢?”

“不知道, 我就這樣。 ”

他媽媽急了:“你就不能改改啊, 見到你哥也是這副樣子, 氣死我了”。

“我不想做事, 沒什麼事能做。 ”他說。

“他不懶, 人也好, 就是沒自信, 說總覺得外邊的人嘲笑他。 ”他媽媽又在一旁補充。

剛好有事, 就說給他留意一下。

後來, 有一個朋友的工作室要招學徒, 剛開始時打打雜, 給攝影攝像的一些師傅扛扛機器。

他支支吾吾半天說要問問媽媽的意見。

他媽媽隔了一天打來電話,

說了很久, 還是婉約地拒絕了, 因為她說這樣的活兒子幹不好的, 而且也掙不到錢。

她還是讓兒子去工地上做點苦力, 每天累點, 也能掙不少。 幹的好能做包工頭。

我給她詳細地描繪了這個學徒進階的前途如何, 可她已經沒有耐心聽下去, 只能作罷了。 可我內心還是難以平靜。

朋友聽後跟我說:“你說的那些, 她沒有見過, 你們本來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而那個男孩, 一直對父母唯唯諾諾, 對社會卻格格不入, 從這些描述裡可以看出是沒見過世面的孩子。 所以就是這樣的選擇和結果了”

朋友之言在理。 只是這個正值青春年少的男孩, 懦弱如此, 是誰之過呢?

02

孩子見沒見過世面, 往往看這一點就夠了——就是父母的見識。

曾看到一句話說:“窮人為什麼總是窮, 很大原因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窮人的命。 ”就好像這個媽媽說的那樣, 我兒子就是一個賣苦力的命, 那些其他的活不適合。

只是你不去拼一下, 為何就能肯定不行?

只是很多的父母只能看到眼前, 無法看到更遠的地方。

記得我們村有一戶人家, 幾個孩子都不曾讀書, 小學畢業就休學了。 有人問起, 就說是家裡條件太差, 沒錢上學。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當時60年代的農村, 還常常餓死人。 所以當爹的天天忙著地裡的活, 能養活一家人就屬萬幸了。 聽到家裡有人說要念書, 當爹的就會打人。說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要種地,不種地吃啥?

因此,兩個大的女兒無奈退學去打工,掙錢給妹妹上學,一直讓兩個妹妹讀完了高中。最後,這兩個妹妹讀完了大學生。她們一邊打工一邊讀夜校,都考上了大學。

多年以後的今天,兩家人的孩子過的日子是冰火兩重天。

曾經努力打拼的都事業有成,安家于城市,孩子也受著良好的教育,而早早放棄學習要麼在老家種地持家,要麼來城市找活,做著保潔之類的重活,帶著孩子租住著破舊的房屋。

由此看來,父母的見識,往往影響幾代人。父母見過世面,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因為自己不努力,輸的不僅僅是自己。下一代也輸了不止一點點!甚至不能說輸在起跑線上。因為很多孩子根本就不在一條起跑線上。

03

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透著孩子曾經見過的世面。

我們常常會有一個這樣的發現,很多偏避農村的孩子,身上總是會透著一股子的膽怯。很多孩子甚至去問個路或者買一張車票都怯生生的;有人跟他說一句話,就埋著頭,臉就紅了。我記得自己當年剛來城裡讀大學時,就是這般情形。

那些在生人面前扭扭捏捏的孩子,往往過於依戀家庭,少走於外邊,要麼就是缺乏自信。

而那些見過世面的孩子總是落落大方,敢於表達自己,那是因為這些孩子擁有一些東西。比如父母給予的安全感和尊重,還有見過的事要多很多,讀過的書也要厚很多。

這樣的孩子會擁有“見識”,孩子見識多了,自然“眼界開闊”,遇事不怵,能從容大方,自主決斷。見過世面的他們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應該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樣的榮辱不驚。

04

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有見識的爸爸,所以首先要努力做好自己,不僅僅要常躬身讀書,更要有行萬里路的勁頭。

我常常會跟兒子談論我們周邊的一切,也會談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所以他嚮往北極,也對北美洲充滿了興趣,更想去歐洲的城堡和大教堂看看。兒子說要當恐龍專家,所以我支持他的夢想,讓他接觸一切跟恐龍有關的東西。

我知道,有一天他也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夢想。可不管如何,我總是願意陪他一起,去圓夢。

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永遠在學習的路上。在準備著隨時出發,一起去探索。就算遇到困難,也堅定而平和地面對。

當爹的就會打人。說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要種地,不種地吃啥?

因此,兩個大的女兒無奈退學去打工,掙錢給妹妹上學,一直讓兩個妹妹讀完了高中。最後,這兩個妹妹讀完了大學生。她們一邊打工一邊讀夜校,都考上了大學。

多年以後的今天,兩家人的孩子過的日子是冰火兩重天。

曾經努力打拼的都事業有成,安家于城市,孩子也受著良好的教育,而早早放棄學習要麼在老家種地持家,要麼來城市找活,做著保潔之類的重活,帶著孩子租住著破舊的房屋。

由此看來,父母的見識,往往影響幾代人。父母見過世面,對孩子真的很重要。

因為自己不努力,輸的不僅僅是自己。下一代也輸了不止一點點!甚至不能說輸在起跑線上。因為很多孩子根本就不在一條起跑線上。

03

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透著孩子曾經見過的世面。

我們常常會有一個這樣的發現,很多偏避農村的孩子,身上總是會透著一股子的膽怯。很多孩子甚至去問個路或者買一張車票都怯生生的;有人跟他說一句話,就埋著頭,臉就紅了。我記得自己當年剛來城裡讀大學時,就是這般情形。

那些在生人面前扭扭捏捏的孩子,往往過於依戀家庭,少走於外邊,要麼就是缺乏自信。

而那些見過世面的孩子總是落落大方,敢於表達自己,那是因為這些孩子擁有一些東西。比如父母給予的安全感和尊重,還有見過的事要多很多,讀過的書也要厚很多。

這樣的孩子會擁有“見識”,孩子見識多了,自然“眼界開闊”,遇事不怵,能從容大方,自主決斷。見過世面的他們自然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應該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樣的榮辱不驚。

04

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有見識的爸爸,所以首先要努力做好自己,不僅僅要常躬身讀書,更要有行萬里路的勁頭。

我常常會跟兒子談論我們周邊的一切,也會談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所以他嚮往北極,也對北美洲充滿了興趣,更想去歐洲的城堡和大教堂看看。兒子說要當恐龍專家,所以我支持他的夢想,讓他接觸一切跟恐龍有關的東西。

我知道,有一天他也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夢想。可不管如何,我總是願意陪他一起,去圓夢。

我們能做的,就是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永遠在學習的路上。在準備著隨時出發,一起去探索。就算遇到困難,也堅定而平和地面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