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拖延症是職場裡的大忌

錢鐘書先生在《圍城》中寫道:“有一堆葡萄, 樂觀主義者, 必是從最壞的一個葡萄開始吃, 一直吃到最好的一個葡萄, 把希望永遠留在前頭;悲觀主義則相反, 越吃葡萄越壞, 吃到絕望為止。 ”

這不過是有的人懂得延遲滿足, 有的人在透支未來。

上天在時間這件事上很公平, 不出意外的話, 人類分配到的壽命基本均等且每天都是24小時, 有的人一百塊錢能花出一千塊的價值, 有的人一百塊錢經常一文不值。

如果把時間看成一把砍柴的斧頭, 有人的斧頭鋒利無比, 有的鏽跡斑斑。 使用時間得心應手又收穫滿滿的人,

毫不吝嗇分享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各種時間的管理方法, 工具, 書籍等應景而生。

這是個值得高興的事, 但也經常會給人帶來一種錯覺, 似乎只要想磨刀的話, 馬上就有現成的攻略, 你也相信自己只要行動起來, 一樣會蛻變成為時間管理高手, 然後一切不再是夢。

然而工具書籍目標經常在一邊擱置, 聊天刷朋友圈, 被各種各樣的小事情纏身, 看似忙碌的一天天過去了, 原本要做的事上計畫的時間, 被一點點蠶食盡殆, 於是“拖延症”又成為了浪費時間的新代言人。

很多人對自己的拖延問題焦慮不已, 雖然治療拖延症最好就是立刻做, 卻依舊無法讓人從享受現下放縱的片刻快感中拔除。 推遲解決問題暫時能夠逃避現實, 然而逃避的後果, 卻讓人陷入更大的焦慮和自責中。

背後的真正心理成因, 值得我們探討。

假設你今年的計畫是考取一個重要的專業證件, 你參的項目具體到今天的任務是下班之前核算完手頭的報表, 上班沒多久, 快遞打電話要簽收快遞, 而好友正私信你吐槽苛刻上司。

怎麼辦?高效時間管理的四象限給出了答案如圖:

理想中的做法是, 快遞給前臺簽收, 無視私聊, 投入工作, 下班後完整執行考證計畫, 如果想閒聊, 可以放在休息時間裡。

然而很多人卻會選擇——先打開快遞, 邊聊天邊工作, 打理一下其他的小事情, 吃飯, 再次進入工作狀態, 接近下班時間, 於是只好加班, 加班回到家已經累得不行, 草草洗漱後就睡覺了, 計畫?明天一定爭取早點下班吧。

聊天就好比嗑瓜子, 一問一答得到呼應的回饋週期非常短;遊戲的設計基礎也是基於這個原理,

用各種裝備升級悄悄帶走了你的時間, 即使你清楚看完一本書, 完成一項工作後, 意義更大回饋更多, 然而啃甘蔗你還是選擇甜的那一頭先吃。

說穿了, 無法在重要的事情上持續投入時間, 是因為忍受不了回饋週期過長, 學不會延遲滿足, 自律能力不夠。

福斯坦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蜜雪兒曾設計了著名“延遲滿足”的實驗,證明能夠忍受等待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強,他們能夠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抵制誘惑,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的實現。

這個跨越了漫長歲月的跟蹤實驗揭示一些有趣的真相,除了與基因因素有關,家庭的後天培養尤為重要;如果你發現自己自律能力差,不能忍受延遲滿足自己的欲望,那就很有可能就是在小時候,父母教育方式不當。

可能是某個你心念念想得到的物件,父母隨口敷衍答應,過後卻拒絕履行,當你索求兌現的時候卻被無視甚至暴力鎮壓。期望常常落空的你,對於遙遠未知事情的可能性,不會再抱有期待,只相信眼下立刻能夠得到的更加重要。

可能某次考試後,糟糕的成績得到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人被暴揍一頓並嚴重警告,有的人在父母的耐心陪同下,訂正了錯誤並得到鼓勵。那麼以後遇到問題的時候,選擇儘量逃避還是坦然面對,一目了然。

最為糟糕的是父母的溺愛,最大程度地放縱孩子即時滿足的欲望,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就對父母們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那就是:百依百順。”

父母為孩子建立起信任和解決問題的態度,不止讓孩子懂得自愛,懂得長週期的幸福期待;更重要的是有父母陪同面對問題,這讓他們面對問題並不感到恐懼,享受著解決問題的快樂。

自律在本質上是一種對對自己價值的最大認同,體現的方式,就在於時間的使用。不管是適度的娛樂還是高效投入工作,都是熱愛自己的不同方式。

每個成年人,都擁有足夠改變自己的能力,就像那頭從小就被細細的鐵鍊拴住的大象,如今已經有了掙脫的能力。合理調配自己的時間,掌握延遲滿足,都是每個人能夠學會的事情。

1、整理事項的次序

短期內見效的辦法,是理清楚手頭的工作難易程度輕重緩急,對於棘手難以解決的工作,先強迫自己放在上班後第一個時間解決,接下來的工作因為比較輕鬆自如,焦慮感大幅度下降,逐步強化延遲滿足的幸福感。

2、訓練自己的番茄時間

假如一次嗑一顆瓜子讓人沉溺即時回饋,那麼我們就改為磕十顆瓜子吃一次,依次增加。層級推遲即時回饋能夠提高專注能力,在著名的番茄時間管理中,番茄時間能自由設置,可以從二十分鐘開始訓練自己,慢慢達到五十分鐘甚至更多。

3、認同提升自己的重要價值

感覺自己不重要,時間才顯得沒有價值;提升自我價值,能反過來讓人重視時間重視自己。學習一項額外的技能,定時定量的運動,讀完書本的一個小章節寫出自己的心得回饋,這都能夠點滴增進自我價值感。

4、短期快樂和長效回饋達到平衡

學會延遲滿足並不是抑制自己獲得短期的快樂,不需要產生抵觸心理,相反,當下的快樂並不衝突,只是它需要和長期的收穫取得一種平衡,管理時間管理自己,不過就是為了取得這種平衡。

過去的時光難再回,未來的時間猶可追。

解析問題背後的心理成因並不是為了抱怨過往,而是為了找到癥結,不再莫名拖延,不再輕易否定自己;沒有什麼重要得過你本身的價值,沒什麼強得過當下的力量,請為自己敷上一劑正確的良藥,輕裝上陣,一路坦途。

福斯坦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蜜雪兒曾設計了著名“延遲滿足”的實驗,證明能夠忍受等待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強,他們能夠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抑制衝動,抵制誘惑,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的實現。

這個跨越了漫長歲月的跟蹤實驗揭示一些有趣的真相,除了與基因因素有關,家庭的後天培養尤為重要;如果你發現自己自律能力差,不能忍受延遲滿足自己的欲望,那就很有可能就是在小時候,父母教育方式不當。

可能是某個你心念念想得到的物件,父母隨口敷衍答應,過後卻拒絕履行,當你索求兌現的時候卻被無視甚至暴力鎮壓。期望常常落空的你,對於遙遠未知事情的可能性,不會再抱有期待,只相信眼下立刻能夠得到的更加重要。

可能某次考試後,糟糕的成績得到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人被暴揍一頓並嚴重警告,有的人在父母的耐心陪同下,訂正了錯誤並得到鼓勵。那麼以後遇到問題的時候,選擇儘量逃避還是坦然面對,一目了然。

最為糟糕的是父母的溺愛,最大程度地放縱孩子即時滿足的欲望,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就對父母們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那就是:百依百順。”

父母為孩子建立起信任和解決問題的態度,不止讓孩子懂得自愛,懂得長週期的幸福期待;更重要的是有父母陪同面對問題,這讓他們面對問題並不感到恐懼,享受著解決問題的快樂。

自律在本質上是一種對對自己價值的最大認同,體現的方式,就在於時間的使用。不管是適度的娛樂還是高效投入工作,都是熱愛自己的不同方式。

每個成年人,都擁有足夠改變自己的能力,就像那頭從小就被細細的鐵鍊拴住的大象,如今已經有了掙脫的能力。合理調配自己的時間,掌握延遲滿足,都是每個人能夠學會的事情。

1、整理事項的次序

短期內見效的辦法,是理清楚手頭的工作難易程度輕重緩急,對於棘手難以解決的工作,先強迫自己放在上班後第一個時間解決,接下來的工作因為比較輕鬆自如,焦慮感大幅度下降,逐步強化延遲滿足的幸福感。

2、訓練自己的番茄時間

假如一次嗑一顆瓜子讓人沉溺即時回饋,那麼我們就改為磕十顆瓜子吃一次,依次增加。層級推遲即時回饋能夠提高專注能力,在著名的番茄時間管理中,番茄時間能自由設置,可以從二十分鐘開始訓練自己,慢慢達到五十分鐘甚至更多。

3、認同提升自己的重要價值

感覺自己不重要,時間才顯得沒有價值;提升自我價值,能反過來讓人重視時間重視自己。學習一項額外的技能,定時定量的運動,讀完書本的一個小章節寫出自己的心得回饋,這都能夠點滴增進自我價值感。

4、短期快樂和長效回饋達到平衡

學會延遲滿足並不是抑制自己獲得短期的快樂,不需要產生抵觸心理,相反,當下的快樂並不衝突,只是它需要和長期的收穫取得一種平衡,管理時間管理自己,不過就是為了取得這種平衡。

過去的時光難再回,未來的時間猶可追。

解析問題背後的心理成因並不是為了抱怨過往,而是為了找到癥結,不再莫名拖延,不再輕易否定自己;沒有什麼重要得過你本身的價值,沒什麼強得過當下的力量,請為自己敷上一劑正確的良藥,輕裝上陣,一路坦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