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特大喜訊!鼓浪嶼申遺成功!

2017年7月8日, 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 中國福建省鼓浪嶼獲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鼓浪嶼原名“圓沙洲”, 別名“圓洲仔”, 南宋時期命“五龍嶼”, 明朝改稱“鼓浪嶼”。 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 每當漲潮水湧, 浪擊礁石, 聲似擂鼓, 人們稱“鼓浪石”, 鼓浪嶼因此而逐漸又名。 因漲潮水湧, 浪擊礁石, 聲似擂鼓而得名。 鼓浪嶼街道短小, 縱橫交錯, 是廈門最大的一個衛星島之一

近年來, 鼓浪嶼遊客數量急劇攀升。 2009年的遊客數量為575萬人次, 2014年, 已達到1246萬人次。 在獲得世界文化遺產稱號之後, 鼓浪嶼對於遊客的吸引力必將增大。

那麼鼓浪嶼的歷史景觀都有哪些?小編將帶您詳盡瞭解。

日光岩寺位於全島制高點日光岩腳下, 始建時間大致在明中期, 初名“蓮花庵”, 明萬曆十四年(1586)重修, 後更名為日光岩寺。 1936年, 弘一法師曾在日光岩寺東廂寮房閉關養靜, 期間編訂了多部佛學著作, 為其靜修的房舍題匾, 稱“日光別院”, 並在寺中宣講《淨土法門大意》, 吸引大批信眾雲集。

20世紀上半葉, 臺灣遷居鼓浪嶼的富紳林爾嘉, 懷念臺北板橋故園, 於1913年創建“菽莊吟社”並建菽莊花園。 它在造園藝術上具有較高的成就, 既運用中國傳統園林的造園手法, 同時又融合了近代建築的樣式及西方造園的風格, 創造出一座獨特的濱海近代文人園。 藏海於庭院內的菽莊花園淋漓盡致地展現東方園林之美,

它不僅是鼓浪嶼最重要的私家園林, 也是中國嶺南地區最重要的近代園林之一。

1927年以後, 隨著定居於鼓浪嶼的教眾增多, 廈門港禮拜堂、新街禮拜堂和竹樹腳禮拜堂三個堂會決定在鼓浪嶼聯合興建一座教堂, 命名為“三一堂”。

位於筆架山的三和宮摩崖題記篆刻于清嘉慶十八年(1813),

由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撰文, 記載了王得祿在三和宮前整修戰船、募款興修三和宮並率師進兵臺灣圍剿蔡牽起義軍之事。 蔡牽臺灣起義是清代嘉慶期間重大事件;清政府歷時數年調集重兵將起義鎮壓下去, 該石刻見證了鼓浪嶼島早期對外交流中在閩台交流方面的重要地

從興賢宮舊址所在路口(今天的馬約翰紀念廣場)進入漳州路,路北的一條深巷內,有一塊小場地,它的西、北兩側,一座建築面朝西,建在高臺基之上,另一座面朝南,名為“立人齋”,這兩座建築就是廖家別墅。廖悅發的二小姐廖翠鳳,1919年與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林語堂結為伉儷,婚房就在該建築內。

1844年,美國人在鼓浪嶼洋人球埔邊設立辦事處,代行領事職權。美國領事館舊址,西式洋房與西式園林搭配而成“最精美領事館”。該建築立面橫豎三段式的應用及三角形山花、科林斯柱式,嚴謹的荷蘭式砌法(Flemish Bond),整體呈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流行的古典復興建築風格。

鼓浪嶼是文化間交流的一個特例,見證了亞洲全球化早期各種價值觀念的交匯、碰撞和融合。鼓浪嶼有機的城市肌理清晰的保留了其發展變化的痕跡,見證了數十年間多元文化不斷融入原有的文化的過程。鼓浪嶼見證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國在全球化早期浪潮衝擊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歷程,是全球化早期階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與互鑒的典範。

從興賢宮舊址所在路口(今天的馬約翰紀念廣場)進入漳州路,路北的一條深巷內,有一塊小場地,它的西、北兩側,一座建築面朝西,建在高臺基之上,另一座面朝南,名為“立人齋”,這兩座建築就是廖家別墅。廖悅發的二小姐廖翠鳳,1919年與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林語堂結為伉儷,婚房就在該建築內。

1844年,美國人在鼓浪嶼洋人球埔邊設立辦事處,代行領事職權。美國領事館舊址,西式洋房與西式園林搭配而成“最精美領事館”。該建築立面橫豎三段式的應用及三角形山花、科林斯柱式,嚴謹的荷蘭式砌法(Flemish Bond),整體呈現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流行的古典復興建築風格。

鼓浪嶼是文化間交流的一個特例,見證了亞洲全球化早期各種價值觀念的交匯、碰撞和融合。鼓浪嶼有機的城市肌理清晰的保留了其發展變化的痕跡,見證了數十年間多元文化不斷融入原有的文化的過程。鼓浪嶼見證了清王朝晚期的中國在全球化早期浪潮衝擊下步入近代化的曲折歷程,是全球化早期階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與互鑒的典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