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未來已來,我該怎麼辦?

據都市快報前線報導:馬雲的首家無人超市正式落戶杭州, 東西拿了就走。

第一次進店時, 打開淘寶, 掃門口的二維碼進店。 一旦進入,

全程無需再掏手機。

(過閘機)

(手機顯示入場成功)

進入後, 發現裡面分成超市區和餐飲點單區。 這兩個區域的結算方式略有不同。

餐飲點單區, 由於比較特殊, 所以有服務員。

(點餐區)

但就算有服務員, 也和傳統的完全不同。 當你點好後, 你只要在螢幕下方站著, 頭頂就會顯示取餐號碼和剩餘時間。 如果已經做好, 就會顯示:XX號, 請取單。

(大屏上, 每位客人的等待時間會出現在頭頂)

在無人超市區, 則是和傳統商鋪的擺放商品無異, 讓我們感覺和逛普通超市一樣。 你可以拿起任何一件你中意的商品, 直到離店。

最後一步就是支付。 當你拿著商品離開時, 必須要經過兩道“結算門", 也可以叫“剁手門"。

第一道門:感應你即將離店的資訊,

並自動開啟。

第二道門:這才是最關鍵的一道門, 當你走到第二道門之時, 螢幕會顯示“商品正在識別中”, 馬上再顯示“商品正在支付中”, 自動扣款, 大門開啟。

(店外排隊等候)

想渾水摸魚?不可能!

工程師們做了一次內測, 把多種“渾水摸魚”的場景在店裡測試, 例如把商品放進書包裡、塞進褲兜裡;多人擁擠在一個貨櫃前搶爆款;戴墨鏡;戴墨鏡+戴帽子……

測試結果顯示,基本都能識別,並自動扣款。也就是說,那些想戴墨鏡或口罩,把商品放進口袋悄悄拿走的人,可以醒醒了。

2016年10月13日,在第18屆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會重點專案之一的“2016雲棲大會”上,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演講時,馬雲認為,“電子商務”這個詞很快會被淘汰,而“五新”概念(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將影響到各行各業。

北京時間2017年6月19日,亞馬遜以每股 42 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收購 Whole Foods Market,交易總額約 137 億美元完成對全食超市。

未來已來,無人超市的出現解決了實體零售店的一些痛點。

第一、大大提高了顧客體驗。1、節約時間。買完東西,不再需要等待,出門就可以走。2、為顧客節約時間;3、顧客買東西可以更自由,隨心所欲。3、購買前可以比對價格,可以查詢要買的品類、產地等資訊。4、買完東西不用刷卡,不用掏手機,不知不覺中錢被扣掉。如果說網店消費,你需要點擊操作,確認自己消費的帳單,確認的過程你知道自己消費了多少,但是在這裡沒有了,只要選中意的商品,出門就付款了。

第二、節約實體零售店內開支。1、無人超市省去了3/5以上的人工費用。人工費用在實體店日常費用中占比不會低於40%。無人店只需要固定時間理貨、補貨。之前的收銀員、保安、客服、財務、會計、管理人員全部到幕後,如果之前運營一個實體零售店需要20個人,那麼,現在這20個人可以運營5個實體店零售。2、提高店面的空間利用,變相降低了房租。由於辦公人員等的減少,省去了辦公、生活佔用的面積。3、提高實體零售店內部運營的效率。從採購、補貨、庫存、銷售、備貨、服務等全部採用大資料,提高對未來的預判,隨著VR/AR/AI技術的不斷進步,資料積累,演算法,雲技術的進步,這種判斷的準確性會越來越高,完全超越人的預判。

第三、有效的降低了庫存。1、引用大資料可以預估出產品的銷售量,銷售時間等,有效的降低庫存。2、提高了資金周轉效率。3、提高了上游廠家的體驗,可以即時掌握庫存,以及未來的銷售、資金回籠等。

第四、提高了客戶黏度。1、短期看,很多人去嘗鮮,感受無人超市,無形中就增加了線下流量。2、長期看,由於提前查詢、提前瞭解等都會提高線上的流量,以及售後的網上回訪等,提高與顧客的互動頻率。

第五、線上與線下真正的互動。對於大的平臺來說,平臺的流量可以導入線下實體店,線下實體店可以收集客戶流量,增加線上的流量。

如果說之前的電子商務傷害了實體店零售店,那麼這次無人超市就是屠殺實體零售店的開始。

1、零售行業將形成行業壁壘。以前可能租個門面就可以開店了,現在你沒有技術,沒有無人系統,你即使開了店,你的費用要遠遠高於無人實體店,你沒有競爭的優勢,前途依然渺茫。

2、衝擊將會從一線城市開始,向二線城市擴散。大家知道,房價租金最高的是一線城市,這裡的人工費用也高,與無人優勢剛好吻合。3、對實體零售行業形成衝擊,波及整個第三產業。無人超市、無人咖啡店,無人餐飲、無人專賣店、無人物流陪送,無人駕駛等出現,隨著AI、雲技術的深入,簡單重複的工作,繁重重複的工作都將被無人系統替代。

4、對生活的一線二線的外來人口將是很大的挑。工作在一二線城市的第三產業工作人員大部分人口來自農村。如果失業將何去何從,

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增長14%,達29萬台。,全球每萬人中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數量為69,中國僅為49。 對比日本、德國、韓國、美國等工業發達國家,中國差距較為明顯, 行業內普遍認為還中國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機器人網預計,未來五年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9.8%,2021年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21萬台。目前中國已有超過40個機器人產業園,機器人企業接近2000家。全球前 20位的機器人企業中,日本公司有16 家,韓國2家,瑞典和德國各1家,各公司專利申請活躍期基本保持在20年以上;而我國,工業機器人領域前20位的申請人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機構,企業只有國家電網和瀋陽新松,可見機器人在中國才剛起步。

人民日報曾報導,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10.2萬台,累計保有量將接近45萬台,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從2012年的不足5%,增至2017年的30%以上,目前國外的品牌機器人占著中國七成的市場,其中技術複雜的六軸以上多關節機器人,國外品牌占者近九成的中國市場。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高端機器人還比較落後,使用率還不高,在隨後的幾年裡,我們國家在機器人領域內的技術實現超越,應該不是難事,即便是這種不發達,使用不高,已經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很難想像,發達了,應用廣泛了,我們該幹什麼。

在我們農業領域,目前是機械化、植保無人機,以及養殖自動化,農業與其他行業不太相同,其他行業改造的物件是沒有生命物的工業品或路徑,而農業面對的是有生命物的動物、植物,物件不同,方式會不同,結果自然不同。。比如大量的機械化,就必須使用肥料、農藥等,有害物質,同時農業的現代化不能增產,只能增效。意思是同樣一畝地機械化和人工的產出基本相當,只是機械化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原生態的農業可以提供機械提供不了的附加值等。具體的觀點,毛氏部落會在隨後的文章中體現。

個人觀點,歡迎發表評論,斧正指導!

聲明:文章開頭、圖片來自網路資訊,版權歸作者所有。 版權所有,請勿搬運,歡迎轉載!

例如把商品放進書包裡、塞進褲兜裡;多人擁擠在一個貨櫃前搶爆款;戴墨鏡;戴墨鏡+戴帽子……

測試結果顯示,基本都能識別,並自動扣款。也就是說,那些想戴墨鏡或口罩,把商品放進口袋悄悄拿走的人,可以醒醒了。

2016年10月13日,在第18屆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會重點專案之一的“2016雲棲大會”上,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演講時,馬雲認為,“電子商務”這個詞很快會被淘汰,而“五新”概念(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資源)將影響到各行各業。

北京時間2017年6月19日,亞馬遜以每股 42 美元的全現金交易收購 Whole Foods Market,交易總額約 137 億美元完成對全食超市。

未來已來,無人超市的出現解決了實體零售店的一些痛點。

第一、大大提高了顧客體驗。1、節約時間。買完東西,不再需要等待,出門就可以走。2、為顧客節約時間;3、顧客買東西可以更自由,隨心所欲。3、購買前可以比對價格,可以查詢要買的品類、產地等資訊。4、買完東西不用刷卡,不用掏手機,不知不覺中錢被扣掉。如果說網店消費,你需要點擊操作,確認自己消費的帳單,確認的過程你知道自己消費了多少,但是在這裡沒有了,只要選中意的商品,出門就付款了。

第二、節約實體零售店內開支。1、無人超市省去了3/5以上的人工費用。人工費用在實體店日常費用中占比不會低於40%。無人店只需要固定時間理貨、補貨。之前的收銀員、保安、客服、財務、會計、管理人員全部到幕後,如果之前運營一個實體零售店需要20個人,那麼,現在這20個人可以運營5個實體店零售。2、提高店面的空間利用,變相降低了房租。由於辦公人員等的減少,省去了辦公、生活佔用的面積。3、提高實體零售店內部運營的效率。從採購、補貨、庫存、銷售、備貨、服務等全部採用大資料,提高對未來的預判,隨著VR/AR/AI技術的不斷進步,資料積累,演算法,雲技術的進步,這種判斷的準確性會越來越高,完全超越人的預判。

第三、有效的降低了庫存。1、引用大資料可以預估出產品的銷售量,銷售時間等,有效的降低庫存。2、提高了資金周轉效率。3、提高了上游廠家的體驗,可以即時掌握庫存,以及未來的銷售、資金回籠等。

第四、提高了客戶黏度。1、短期看,很多人去嘗鮮,感受無人超市,無形中就增加了線下流量。2、長期看,由於提前查詢、提前瞭解等都會提高線上的流量,以及售後的網上回訪等,提高與顧客的互動頻率。

第五、線上與線下真正的互動。對於大的平臺來說,平臺的流量可以導入線下實體店,線下實體店可以收集客戶流量,增加線上的流量。

如果說之前的電子商務傷害了實體店零售店,那麼這次無人超市就是屠殺實體零售店的開始。

1、零售行業將形成行業壁壘。以前可能租個門面就可以開店了,現在你沒有技術,沒有無人系統,你即使開了店,你的費用要遠遠高於無人實體店,你沒有競爭的優勢,前途依然渺茫。

2、衝擊將會從一線城市開始,向二線城市擴散。大家知道,房價租金最高的是一線城市,這裡的人工費用也高,與無人優勢剛好吻合。3、對實體零售行業形成衝擊,波及整個第三產業。無人超市、無人咖啡店,無人餐飲、無人專賣店、無人物流陪送,無人駕駛等出現,隨著AI、雲技術的深入,簡單重複的工作,繁重重複的工作都將被無人系統替代。

4、對生活的一線二線的外來人口將是很大的挑。工作在一二線城市的第三產業工作人員大部分人口來自農村。如果失業將何去何從,

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增長14%,達29萬台。,全球每萬人中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數量為69,中國僅為49。 對比日本、德國、韓國、美國等工業發達國家,中國差距較為明顯, 行業內普遍認為還中國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機器人網預計,未來五年行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9.8%,2021年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21萬台。目前中國已有超過40個機器人產業園,機器人企業接近2000家。全球前 20位的機器人企業中,日本公司有16 家,韓國2家,瑞典和德國各1家,各公司專利申請活躍期基本保持在20年以上;而我國,工業機器人領域前20位的申請人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機構,企業只有國家電網和瀋陽新松,可見機器人在中國才剛起步。

人民日報曾報導,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達10.2萬台,累計保有量將接近45萬台,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從2012年的不足5%,增至2017年的30%以上,目前國外的品牌機器人占著中國七成的市場,其中技術複雜的六軸以上多關節機器人,國外品牌占者近九成的中國市場。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高端機器人還比較落後,使用率還不高,在隨後的幾年裡,我們國家在機器人領域內的技術實現超越,應該不是難事,即便是這種不發達,使用不高,已經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很難想像,發達了,應用廣泛了,我們該幹什麼。

在我們農業領域,目前是機械化、植保無人機,以及養殖自動化,農業與其他行業不太相同,其他行業改造的物件是沒有生命物的工業品或路徑,而農業面對的是有生命物的動物、植物,物件不同,方式會不同,結果自然不同。。比如大量的機械化,就必須使用肥料、農藥等,有害物質,同時農業的現代化不能增產,只能增效。意思是同樣一畝地機械化和人工的產出基本相當,只是機械化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原生態的農業可以提供機械提供不了的附加值等。具體的觀點,毛氏部落會在隨後的文章中體現。

個人觀點,歡迎發表評論,斧正指導!

聲明:文章開頭、圖片來自網路資訊,版權歸作者所有。 版權所有,請勿搬運,歡迎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