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個侏儒非常好色,但是人氣卻非常高!

《權力的遊戲》有個角色, 雖然是個侏儒並且好色, 卻有著超人的智慧, 愛讀書, 會思考, 善觀察, 也非常重義氣, 這個角色的粉絲絕不少於雪諾。 而小惡魔本人的經歷也非常勵志, 身高只有1.35米的他, 高中畢業後便立志做一名演員, 後來成為表演專業的優等生, 通過不懈努力獲得觀眾認可, 並憑藉“小惡魔”一角獲得艾美獎劇情類劇集最佳男配角以及金球獎電視類最佳男配角。

他叫彼特·丁拉基(Peter Dinklage), 因在美劇《權力的遊戲》中扮演小惡魔提利昂·蘭尼斯特一角火遍全球

但大多數人注意不到的是, 這個小矮人今年已經46歲了。

而他的人生狀態, 可以用他在《權力的遊戲》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概括:

於1969年出生在民風彪悍的新澤西州的Peter先天患有軟骨發育不全症,

身高永遠停留在1米35。

我們可以想像因為這點, Peter從小到大受到的歧視。

在學校裡, 無可避免的是同學們的惡作劇。 走在大街上, 禮貌點的行人偷偷回頭看他, 混蛋點的行人直接大聲說:“看, 那個小矮人真好玩兒誒~”

幸好, 異樣的眼光, 不公平的對待並沒有擊潰他, 在非議中, Peter選擇了隱忍, 選擇了堅強, 勇敢地接受了最真實的那個自己, 並漸漸學會了用幽默自嘲來應對自己的身高, 這和他在《權力的遊戲》中的表演如出一轍。

後來Peter如願考入著名的本寧頓學院攻讀戲劇專業。 他的夢想是畢業之後先當一個編劇, 最後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

在大學四年間, 他努力學習、寫作、表演。 靠著風趣幽默的性格, 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畢業時, 躊躇滿志的他和幾個要好的同學開了一個戲劇公司, 毅然投入到大學生創業的浪潮中。

雖然每天睡在沒有熱水和洗澡間的破劇院裡, 幾個名校畢業生依然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他們一直相信:忍一忍就過去了。

但現實給了Peter一個響亮的耳光!他們沒有任何商業頭腦, 寫出的作品沒人看, 公司無法獲得收入。 幾個人很快消耗完了青春的激情, 解散了公司。

這時的Peter“沒有現金, 沒有銀行帳戶, 沒有信用卡, 沒有住處, 有的只是成堆的債務。 ”

大學生創業失敗不稀奇, 現在中國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高達97%。 Peter當然早有心理準備,搬到了紐約,開始發揮專業特長,給百老匯寫劇本,以為這樣就可以過活。

但殘酷的現實是,百老匯最不缺的就是編劇,一個無名小卒寫的東西根本沒人看得上——更何況他還是一個侏儒呢?但成堆的債務怎麼辦?找並不富裕的父母借錢?從小獨立要強、天生驕傲的Peter從畢業那一天起就決定:“我就靠我自己了”。

為了獲得收入,他在剛琴店撣過灰塵,在花園裡除過草,幫人捅過馬蜂窩。

一個身高1米35的矮人,總算靠自己的努力學習名校畢業了,本想贏得自己一直失去的自尊,卻在幹著這些工作。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人身殘志堅考上了北大,畢業後卻為了生計被迫去撿破爛。

怎一個慘字可以形容?更慘的是,這些微薄的收入根本負擔不了紐約的房租。Peter開始輾轉于各個同學的沙發,直到耗盡和他們的交情。

終於,找了兩年沙發和工作後,Peter有了一份正式的職位,在“專業考試服務中心”做一個資料登錄員,每天負責把資料敲進電腦中。

——其實不用我進一步描述,你們也能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機械無聊了吧。

但是,儘管他發自肺腑地痛恨這項工作,卻又還得為了生計,不機械般運轉,夜夜借酒澆愁。好在工資還算是漲了一點,Peter終於在一個化學火災消防隊的對面租了一間房,雖然有浴室,但浴缸裡都是土,有時還會長蘑菇出來。

我們現在也許看著挺好玩兒,當年的Peter可是笑不出來啊。

1米35的他連窗戶都夠不到,只有一隻貓和他作伴,這只貓有時抓老鼠,有時也跳到窗臺上,給Peter描繪外面美好的世界……

一隻貓,一間破公寓,一份工作,Peter就這樣混了6年。每天和傳達室的大爺喝酒聊天,時不時要請假,因為頭一天晚上宿醉喝得太多了。

然而突然有一天,也許是因為29歲的自己一事無成,連個女朋友都沒有;也許只是受夠了這無聊到死的工作,Peter覺得:“我不能夠再這樣下去了。”“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應該都發過類似的誓言,也許是為了減肥,也許是為了健身,也許是為了好好學習。之後你發奮努力了幾天後,激情殆盡,最終放棄。

但是,Peter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直接辭職,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

“老子要放手一搏。”他默默告訴自己:“我要當一個演員,不管什麼角色,給多少錢,我都去演。”很快,他在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劇院裡,出演了一部叫做“imperfect love”的話劇,表現不錯。

編劇後來把話劇改編成了一部叫做《13 moon》的電影,依然請Peter來演出,依然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在電影圈嶄露頭角的Peter漸漸獲得更多的角色,由於他矮小的身材,經常是電影裡的搞笑元素

而讓Peter吸引到了好萊塢關注的則是2003年的《心靈驛站》

片中他飾演身材矮小的芬巴,在自己的唯一朋友去世後獨自到新澤西的偏遠小鎮,後來遇到了兩個同樣落魄的朋友,找到了友誼。

憑藉努力和堅持終於走上了正軌,祝福他吧

Peter當然早有心理準備,搬到了紐約,開始發揮專業特長,給百老匯寫劇本,以為這樣就可以過活。

但殘酷的現實是,百老匯最不缺的就是編劇,一個無名小卒寫的東西根本沒人看得上——更何況他還是一個侏儒呢?但成堆的債務怎麼辦?找並不富裕的父母借錢?從小獨立要強、天生驕傲的Peter從畢業那一天起就決定:“我就靠我自己了”。

為了獲得收入,他在剛琴店撣過灰塵,在花園裡除過草,幫人捅過馬蜂窩。

一個身高1米35的矮人,總算靠自己的努力學習名校畢業了,本想贏得自己一直失去的自尊,卻在幹著這些工作。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人身殘志堅考上了北大,畢業後卻為了生計被迫去撿破爛。

怎一個慘字可以形容?更慘的是,這些微薄的收入根本負擔不了紐約的房租。Peter開始輾轉于各個同學的沙發,直到耗盡和他們的交情。

終於,找了兩年沙發和工作後,Peter有了一份正式的職位,在“專業考試服務中心”做一個資料登錄員,每天負責把資料敲進電腦中。

——其實不用我進一步描述,你們也能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機械無聊了吧。

但是,儘管他發自肺腑地痛恨這項工作,卻又還得為了生計,不機械般運轉,夜夜借酒澆愁。好在工資還算是漲了一點,Peter終於在一個化學火災消防隊的對面租了一間房,雖然有浴室,但浴缸裡都是土,有時還會長蘑菇出來。

我們現在也許看著挺好玩兒,當年的Peter可是笑不出來啊。

1米35的他連窗戶都夠不到,只有一隻貓和他作伴,這只貓有時抓老鼠,有時也跳到窗臺上,給Peter描繪外面美好的世界……

一隻貓,一間破公寓,一份工作,Peter就這樣混了6年。每天和傳達室的大爺喝酒聊天,時不時要請假,因為頭一天晚上宿醉喝得太多了。

然而突然有一天,也許是因為29歲的自己一事無成,連個女朋友都沒有;也許只是受夠了這無聊到死的工作,Peter覺得:“我不能夠再這樣下去了。”“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應該都發過類似的誓言,也許是為了減肥,也許是為了健身,也許是為了好好學習。之後你發奮努力了幾天後,激情殆盡,最終放棄。

但是,Peter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直接辭職,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

“老子要放手一搏。”他默默告訴自己:“我要當一個演員,不管什麼角色,給多少錢,我都去演。”很快,他在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劇院裡,出演了一部叫做“imperfect love”的話劇,表現不錯。

編劇後來把話劇改編成了一部叫做《13 moon》的電影,依然請Peter來演出,依然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在電影圈嶄露頭角的Peter漸漸獲得更多的角色,由於他矮小的身材,經常是電影裡的搞笑元素

而讓Peter吸引到了好萊塢關注的則是2003年的《心靈驛站》

片中他飾演身材矮小的芬巴,在自己的唯一朋友去世後獨自到新澤西的偏遠小鎮,後來遇到了兩個同樣落魄的朋友,找到了友誼。

憑藉努力和堅持終於走上了正軌,祝福他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