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唯才是用”的話,還會有國外學歷造假頻發這一怪相嗎?

2017-7-7的《焦點訪談》上寫的關於國外學歷造假方面的內容, 信息量很大, 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內容。 但最後焦點訪談的總結:“……如果真是內外勾結, 那就不止是失職, 還涉嫌犯罪。 有關部門應該一查到底, 徹底堵住我國留學人才市場的一大漏洞。 ”, 儘管焦點訪談的總結是呼籲有關部門堵住漏洞, 但是最讓小編納悶的是, 為啥有人願意花十幾萬買個假文憑、假認證呢?

造假文憑、假認證的需求大

節目(本文就指焦點訪談)中報導就那一個“仲介”的一家分公司2016年的營業額就有1個億。 節目中報導的造假的學歷證書及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 也就是十三四萬, 小編簡單的算了一下, 就那一個公司的分公司, 一年“生產”高學歷人才700多人。 這些數字著實讓人震驚。 節目中僅僅是介紹了一個總部在四川的北京分公司的“業績”。

假文憑含金量高, 對部分求職者就是敲門磚

節目中張某某的經歷著實讓人感慨萬千:留學學歷造假, 而且通過了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學歷認證, 而且通過人才引進入了政府部門, 兩年多了事業越來越順利。 也就是一個在國外就畢不了業的人, 拿著貼金的文憑, 進人了一個基本不需要專業水準的“位置”,

工作的風生水起。 很多年前“打工皇帝”(當然他很有能力)的學歷造假事件、最近“新東方前途風波”就造成了很多的波瀾, 但波瀾歸波瀾, 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是不會輕易的丟下, 假證書的需求者似乎有增無減, 需要擁有假證書的部門依然在“人才引進”學歷造假、認證造假、造假學歷擁有者, 需要高學歷的部門似乎都是獲益者。

片面來講, 假文憑“利國利民”

小編喜歡“算帳”, 學歷造假有三利:1, 利於國家。 仲介的辛苦費及留學服務中心的服務費14萬, 製造了14萬的GDP。 2, 利於自己。 節目中介紹有的學歷造假者沒有出過一次國, 就獲得了學歷證書及留學中心的認證, 只花了14萬, 比一般的自費留學省多了。 而且還省時間, 只需要一個月哦(節目中有介紹)。 3, 利於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成功的招聘、“人才引進”了所需人才(節目中有介紹, 餘某那時間段沒出過國, 獲得了英國伯明罕大學的證書及認證)。

假文憑需求大的深層次緣由

上段的三個“利於”, 其實細細想想, 也許只是“害於”真才實學者啊。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導向”問題吧。 扯到了教育問題上, 小編能力有限, 簡單的發幾句牢騷吧。 私企的話, 一般不怎麼看重學歷, 但部分外企、大部分國企、大部分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等每個單位都有在“人才引進”、招考、招聘中設置硬性的學歷門檻。 不能說有學歷這個東西不好,有學歷這個東西,可以減輕用人單位很大的一部分人力資源篩選及培養成本。但篩選出來後,拼的可不是專業知識了(小編的見解,可能有誤)。以小編所見:你進了圍城後,總一個一個位置讓你呆,“往上”爬靠“民意”,但領導代表的民意權重較大,考核、測評、評職稱、競選、投票、升職等領導評價占的權重極大,幾乎就是“權力高度集權”。此種框架造就了“往上”爬靠情商(巴結領導)這一怪相。

一些單位的招聘導向及用人規則催生了這一造假的需求。能力不強但學歷不夠高的人就可以短暫的通過“貼金”,拓寬就業管道,還可促進以後的事業發展。“仲介”(造假者)拉著皮條,將留學服務中心搞定。而真正有才者只能蒙在鼓裡,真才實學者所看到的“公平競爭”也是縮水的。

總結一下:出現國外學歷造假的主要問題在不“唯才是用”,在於有關部門的用人導向與人事制度,這些連焦點訪談也只是呼籲“有關部門”來解決些問題,這些可不是我等屁民所能企及的,只能發發牢騷而已(完,蟲語織風原創)

不能說有學歷這個東西不好,有學歷這個東西,可以減輕用人單位很大的一部分人力資源篩選及培養成本。但篩選出來後,拼的可不是專業知識了(小編的見解,可能有誤)。以小編所見:你進了圍城後,總一個一個位置讓你呆,“往上”爬靠“民意”,但領導代表的民意權重較大,考核、測評、評職稱、競選、投票、升職等領導評價占的權重極大,幾乎就是“權力高度集權”。此種框架造就了“往上”爬靠情商(巴結領導)這一怪相。

一些單位的招聘導向及用人規則催生了這一造假的需求。能力不強但學歷不夠高的人就可以短暫的通過“貼金”,拓寬就業管道,還可促進以後的事業發展。“仲介”(造假者)拉著皮條,將留學服務中心搞定。而真正有才者只能蒙在鼓裡,真才實學者所看到的“公平競爭”也是縮水的。

總結一下:出現國外學歷造假的主要問題在不“唯才是用”,在於有關部門的用人導向與人事制度,這些連焦點訪談也只是呼籲“有關部門”來解決些問題,這些可不是我等屁民所能企及的,只能發發牢騷而已(完,蟲語織風原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