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益海嘉裡聚焦稻穀迴圈產業鏈 助推加工升級

益海嘉裡水稻加工迴圈經濟模式

7月6日,由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分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豐益(上海)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承辦的“稻穀迴圈經濟產業鏈及稻米油三產融合發展研討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舉行。 益海嘉裡在水稻迴圈經濟產業鏈模式方面的探索與實踐獲得與會嘉賓肯定。

據悉,米糠油又稱稻米油,我國的稻米油生產開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到上世紀70-80年代,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以推廣米糠和玉米胚芽榨油為代表的增產油脂工作。

近年來,我國稻米油生產企業及科研工作者積極探索稻米油生產技術,加強自主創新,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據統計,2014年我國規模以上的大米加工企業9830家,年產米糠約1600萬噸,超過我國的大豆產量,米糠含油率平均為18%左右,與大豆相當。 如能全部利用,按實際出油率15%計算,每年可生產米糠油220萬噸,可以起到提高我國食用油自給率5-10個百分點的顯著效果。 ”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介紹,今年4月,益海嘉裡旗下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被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准為“國家水稻加工迴圈經濟標準化試點”單位,這是全國水稻加工行業唯一試點企業,標誌著這一領先的水稻迴圈經濟模式已經納入國家綠色發展規劃。

中國糧油學會理事長張桂鳳對於益海嘉裡在水稻迴圈經濟產業鏈模式方面作出的積極探索與實踐給予了肯定。 據介紹,從2006年進入水稻加工領域起,益海嘉裡就著手研發水稻綜合利用的新模式,並及時把研發成果轉化到所有工廠專案的規劃和建設中,逐步構建了“訂單種植—精深加工—產品名牌化—副產品綜合利用—高科技產品研發”的新型迴圈產業模式。

豐益(上海)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研究員姜元榮表示,這個模式使水稻的經濟價值得以充分開發利用,如果能在全國加以複製推廣,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十分顯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