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軍博珍藏】朱德的扁擔:為何要刻上“朱德記”?

這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擔, 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 幾十年來, 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 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朱德的扁擔

1928年4月, 朱德、陳毅帶領湘南起義的隊伍, 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礱市, 同毛澤東帶領的工農革命軍會師, 組成工農革命軍第4軍(不久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 毛澤東任黨代表, 朱德任軍長。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地處羅霄山脈中段, 是湘贛兩省的交界。 周圍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嶺, 地勢十分險要。 那年11月中旬, 紅軍集合在寧岡、新城、古城一帶, 進行冬季訓練。 由於湘贛兩省敵軍的嚴密封鎖,

井岡山根據地同國民黨統治區幾乎斷絕了一切貿易往來, 根據地軍民生活十分困難, 所需要的食鹽、棉花、布匹、藥材以至糧食奇缺。 籌款也遇到很多困難。 紅軍官兵除糧食外, 每人每天5分大洋的伙食錢也難以為繼。 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飯、南瓜湯, 有時還吃野菜。 嚴冬已到, 戰士們仍然穿著單衣。

為了解決眼前的吃飯問題和儲備一定的糧食, 紅4軍司令部發起下山挑糧運動。 這些糧食大部分從寧岡的大隴運來。 大隴的糧食是礱市、古城等地集中起來存在那裡的。 朱德也常隨著隊伍去挑糧, 一天往返100多裡。 他的兩隻籮筐裝得滿滿的, 走起路來十分穩健俐落, 年青力壯的小夥子也常被他甩得老遠。 戰士們從心眼裡敬佩朱軍長,

但又有些心疼他。 四十開外的人了, 為革命日理萬機, 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 累壞了身子怎麼辦?大家一商量, 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 朱德沒了扁擔, 心裡很著急, 他讓警衛員到老鄉那兒買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 自己動手, 連夜做起了扁擔。 月光下, 他破開竹子, 熟練地削、刮、鋸, 幾個來回, 就把一面黃一面白的半片竹子, 做成了一根扁擔。 為防止戰士們再藏他的扁擔, 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記”3個大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