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美就會無心學習?13歲女兒愛照鏡子愛化妝正常嗎?專家:青春期自我發展的標誌

13歲女兒愛照鏡子愛化妝正常嗎?專家:青春期自我發展的標誌

關注外表會導致無心向學, 所以在中學時期學習比美更重要, 更不能因愛美而分心——這道出了多少家長的心聲。 面對為此陷入死結的親子關係, 廣州市未成年人心理諮詢與援助中心諮詢師則表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 我想她最希望的肯定是既漂亮又成績好。 ”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道嵐 通訊員馮清梅

個案:媽媽認為“愛漂亮”和“成績好”對立

“我女兒今年才13歲, 剛上初一, 天天隨身帶著把小鏡子, 上課做作業都時不時拿出來照照,

根本沒法專注學習。 最近還用零花錢偷偷買化妝品。 以前成績很好, 但現在下降了。 一個小孩子這麼愛美這麼關注外表, 其他孩子都這樣嗎?”這是一位13歲初一女生的媽媽來到諮詢室後的傾訴與困擾。

因女兒經常照鏡子和買化妝品的“愛美”行為讓她感到不滿, 並常以此教訓女兒, 而女兒也由一開始地爭辯反抗到後來沉默回避, 媽媽一說話就回房間關門不回應。 最近母女關係惡劣, 又加上最近女兒學習成績下降, 媽媽深感無力和擔憂, 在女兒拒絕就此溝通的情況下, 只好來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

諮詢師許嘉莉瞭解到, 這位媽媽和大部分女性一樣, 有愛美之心。 同時這位媽媽卻有顧慮:關注外表會導致孩子無心向學,

所以她認為在中學時期學習比美更重要, 不能因愛美而分心。

這位媽媽似乎下意識地把“關注外表”和“成績好”對立起來了:想要學習好, 就不能那麼關注外表。 可媽媽的說教對孩子毫無觸動。 “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 我想她最希望的肯定是既漂亮又成績好。 ”許嘉莉說。

分析: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發展

許嘉莉表示, 基於青春期是孩子人格心理發展的關鍵期, 許多父母忽略了孩子青春期“心理斷乳期”的發展特點, 且存在一個誤解, 認為教育和協助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位置對孩子講道理。 偏偏大多數情況下, 孩子並不再輕易遵從父母的話, 叛逆或回避, 甚至“裝好”都很可能是孩子為保留自己獨立態度的方式。

若想要與孩子能有良好的關係與溝通方式, 不妨試著從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與情緒角度來作嘗試。

在青春期的親子相處中, 往往都是在對待問題的應對方式的不一致時, 由於父母與孩子爭奪決定權而產生矛盾與衝突。 青春期是成長階段的心理斷乳期, 這時,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開始發展, 而且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思考我是誰, 我將成為怎樣的人, 我是否要成為我爸媽希望我成為的人。 所以, 在生活需要依賴父母同時精神上又渴望擺脫依賴追求獨立的內在衝突, 是這個時期孩子心理發展存在的普遍矛盾。 而作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不宜過分干涉, 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我探索與自我決定的空間,

肯定孩子的正向動機與需求, 保護孩子的自信, 尊重孩子的選擇。

青春期同伴認可比父母認可更重要

愛美之心, 人皆有之。 許嘉莉說, 在青春期以前, 孩子對於外表可能並沒有太多的美醜判斷。 但隨著青春期的到來, 穿衣打扮和形象管理就慢慢成了一件關乎自尊的事, 關乎“別人怎麼看我”的事, 甚至是關乎“異性怎麼看我”的事。 青春期的到來, 對孩子來說同伴的認可比父母的認可更重要, 同伴誇我漂亮比父母誇我乖更令我滿足。 父母設定的標準不再是唯一標準, 父母的話也不再如小時候一樣被認為是唯一真理。 這些其實都是孩子思想走向獨立發展的表現。

對外表的關注既是因為孩子希望獲得認可,

更是因為孩子有了思想獨立的需要。 渴望獲得關注卻又對自己的缺點極其敏感的孩子, 尤其容易關注外表。

同時需要引起父母重視的是, 青春期孩子對外貌的過度關注也可能說明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會導致孩子沉迷于單一管道(比如僅僅通過外貌, 或者僅僅通過學習成績)去獲取認可。 這就需要家長從多方面鼓勵, 幫助他們發掘自己和其他人的閃光點, 讓孩子更加懂得全面地評價一個人, 也更全面地看待自己。 在發現孩子遇到困擾時, 也不要著急毛遂自薦充當謀士的角色, 而可嘗試多問孩子:“你打算怎麼做呢?說說你的想法?”避免過分干涉而奪取了孩子的選擇權。

此外, 因父母也曾經歷過青春期的困惑, 並在青春期年齡也做過很多嘗試去解決這些困惑。可以把這些經歷和經驗跟孩子談一談,對他們將是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源。但仍要儘量不批判孩子的觀點,尊重、平等、自由表達的氛圍下才能誕生出有益的交流。

與孩子溝通三原則

許嘉莉表示,對於心理波動較大的青春期孩子而言,理解和認同最重要。父母需要接受孩子青春期發展特點的變化,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必要時可以分享經驗與忠告,不過需遵守三個原則:

1

承認孩子的個人生活空間,尊重孩子的人格特點。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有自己的思想與看法,開始探索自己在社會環境的角色與位置,孩子在這個階段可能會有一些情緒多變的表現,父母在這個時期應不著急過多干涉,而是保持“多看多聽少說”的信任。

2

多肯定孩子行為背後的正向動機,保護孩子的自尊。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因心智未足夠成熟未能建立穩定的自信的人格狀態,父母需要給予更多的積極關注,避免過多的否定與批評,而是需要多肯定,保護孩子的自尊。孩子在父母的欣賞、肯定與表揚中會得到支援,也更大可能性往好的方向發展。

3

多尊重孩子發展的心理特點,調整教育方式,由指揮孩子成長的主角退位為協助的配角。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習慣于在前臺,“指揮”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大的時候,應該移身幕後,讓孩子上臺主演。這個讓位很重要,是讓給了尊重、平等、信任,是給孩子讓出了成長的空間,給孩子自主的、選擇的權利,同時也賦予了孩子責任。如果不這樣讓位,孩子要麼就長不大,要麼為了自身成長的需要,用叛逆、對立來表示抗議。

並在青春期年齡也做過很多嘗試去解決這些困惑。可以把這些經歷和經驗跟孩子談一談,對他們將是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源。但仍要儘量不批判孩子的觀點,尊重、平等、自由表達的氛圍下才能誕生出有益的交流。

與孩子溝通三原則

許嘉莉表示,對於心理波動較大的青春期孩子而言,理解和認同最重要。父母需要接受孩子青春期發展特點的變化,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必要時可以分享經驗與忠告,不過需遵守三個原則:

1

承認孩子的個人生活空間,尊重孩子的人格特點。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有自己的思想與看法,開始探索自己在社會環境的角色與位置,孩子在這個階段可能會有一些情緒多變的表現,父母在這個時期應不著急過多干涉,而是保持“多看多聽少說”的信任。

2

多肯定孩子行為背後的正向動機,保護孩子的自尊。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因心智未足夠成熟未能建立穩定的自信的人格狀態,父母需要給予更多的積極關注,避免過多的否定與批評,而是需要多肯定,保護孩子的自尊。孩子在父母的欣賞、肯定與表揚中會得到支援,也更大可能性往好的方向發展。

3

多尊重孩子發展的心理特點,調整教育方式,由指揮孩子成長的主角退位為協助的配角。孩子小的時候,家長習慣于在前臺,“指揮”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大的時候,應該移身幕後,讓孩子上臺主演。這個讓位很重要,是讓給了尊重、平等、信任,是給孩子讓出了成長的空間,給孩子自主的、選擇的權利,同時也賦予了孩子責任。如果不這樣讓位,孩子要麼就長不大,要麼為了自身成長的需要,用叛逆、對立來表示抗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