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洪水後水產養殖七大注意事項

一是報災

及時向水產業務主管部門——水產局、 水產技術推廣站申報災情, 取得政府的救災補助, 可獲 得水產苗種、物資或資金補助。

二是修復

洪水過後, 很多養殖設施、設備都會 有不同程度的損毀, 養殖戶應及時清理、維修池壩, 盡 快恢復養殖生產能力。 對因受洪水影響的機電設備, 如 增氧機、水泵、照明設施、飼料加工設備也應儘快維護 和保養, 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由於洪水沖刷和夾帶, 在行洪區及周邊的池塘常有大量淤泥, 養殖戶可利用泥 漿泵清除池塘和主要進排水口的淤泥, 恢復池塘的養殖 功能。

三是補魚

發生大量池魚逃跑的水體, 要及時補 放魚種, 也是為來年備好苗種, 洪災後的次年魚種往往 成為緊俏貨。

四是調水

隨著雨量增多, 水產動物攝食量增加, 在這個時期, 由於光照強, 氣溫、水溫高, 魚、蝦、蟹類攝食強度大, 新陳代謝旺盛, 水體中有機物質增多, 發酵分解速度加快, 易使水質變壞, 因此夏季也是水產養殖管理難度最大的季節。 夏季養魚要保證水質肥、 活、嫩、爽, 由於雨水稀釋, 魚塘水質偏瘦, 浮游生物繁殖緩慢, 須加強施肥, 可加施全價肥(如水立肥)、生物肥(如漁肥精)等培育浮游生物, 同時開動增氧機, 使 魚塘底部的有機質快速分解發酵, 培肥水質。 對於混濁水, 要用底淨爽與活水素調節水質。 養殖戶可根據不同的養殖品種採取相應的措施:以養殖鰱、鱅、鯽魚為主的魚塘,

水色宜保持嫩綠色或茶褐色, 透明度在20——30釐米;以養殖草魚、鯿魚、鯉魚、鯽魚為主的魚塘, 水色以淡綠色或黃褐色為好, 透明度在30——40釐米;以養 殖蝦、蟹為主的魚塘, 則重點是提高水體透明度, 水色 呈黃綠色或黃褐色為佳, 透明度控制在40——50釐米。

五是防病

由於洪水過後容易發生魚病, 所以要對池塘、湖庫進行消毒。 消毒可以採用消毒靈(苯紮溴 銨)、精碘一號全池潑灑。 8月份對湖泊、水庫要用一次大水面殺蟲劑(伊維菌素)除蟲。 沒有被洪水淹過的池塘也要經常換水, 定期消毒, 一般情況每15天消毒1次。 在消毒後5——7天, 可以向魚塘中施用光合細菌、芽孢桿菌和硝化細菌等微生態製劑,

改良池塘水質。

六是投飼

洪水過後水產動物的體質較差, 必須投喂優質新鮮飼料, 科學投喂。 首先要針對不同養殖品種的食性特點, 選擇新鮮、適口、營養的優質飼料。 投喂的精飼料要營養全面, 投喂要以精飼料為主、青飼料為 輔, 精、粗合理搭配。 投喂量應控制在水產動物吃八九成飽為宜, 切忌投喂過多, 以免殘餌腐爛敗壞水質。 具 體根據天氣、水質、水色、水溫、水產動物的活動情況及攝食狀況酌情增減, 靈活掌握, 做到定時、定質、定位、定量投喂。 有條件的要多投喂人工配合全價飼料, 這樣既可保證其營養需求, 及時恢復體質, 又可減輕對水體的污染, 提高餌料的利用率, 促進其健康生長。 青飼料投喂前要用漂白粉消毒,

配合飼料中可添加維生素C, 以增加水產動物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七是巡池

洪水過後天氣悶熱, 大量地表有機物及其他雜質被雨水帶入魚塘, 耗氧量增多, 引起水質惡化, 易導致魚缺氧泛塘。 所以要加強巡塘, 堅持早、中、晚各巡塘一次, 觀察水色、水質變化、魚的活動、攝食情況和有無浮頭、發病現象等, 發現殘餌剩料, 及時清除, 以防敗壞水質;出現缺氧預兆時, 要立即開啟增氧機或加注新水, 避免泛塘。

湖北黃岡市水產研究所 高光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