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深度|巨星輪休究竟該不該?雙方矛盾點全在這上

肖華

關於最近討論非常火熱的“輪休”的問題, 聯盟終於還是表態了。

在總裁亞當-肖華先生發給聯盟所有老闆的備忘錄當中提及,

“輪休球星的做法對聯盟來說, 已經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如果輪休不按照規則進行, 將受到聯盟的重罰”。

關於這項事宜的討論, 也將成為4月7日在紐約召開的NBA董事會會議上的重中之重。

上至官方, 下至球迷, 對於這個問題, 都有一派自己的說辭。 有的人會覺得這傷害了球迷的感情, 會損害整個聯盟的利益。 也有人會覺得球隊為了自己最終的目標制定一個合理的計畫, 是可以接受的情況。

當然, 我作為球迷, 也有自己的觀點。 只不過, 我今天更想說的是, “關於輪休這件事, 究竟在爭個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 就像《奇葩說》的一道辯題, 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找一個切入點, 你就能得到幾個截然不同的觀點。

如果你從聯盟的立場出發,

輪休是第一次發生麼?

當然不是。

那是第一次有要採取處罰措施嗎?

當然也不是。 早在2012年, 馬刺在奧蘭多打完客場之後, 臨時決定讓鄧肯、吉諾比利、派克、格林以及萊昂納德輪休, 這一舉動也讓之後全美直播的馬刺大戰熱火, 變得意義全無。 而馬刺隊也因為這次輪休, 遭到了聯盟高達25萬美金的天價罰款。

那為什麼“輪休”這個話題會在多年後的這個時間點被徹底點燃呢?

一張ESPN寫手Tom Haberstroh的統計圖表:

從圖中可以看到自2010至今, 輪休人次幾乎每年都在成倍的增長。 本賽季預計將到達307人次, 與上賽季相比, 也是翻了一倍有餘, 達到了一個新的峰值。

不僅在人次上大幅增加, 輪休場次的選擇也讓聯盟有些忍無可忍:

勇士打馬刺, 世界矚目的西區榜首爭奪戰, 勇士宣佈主力全部休戰。

騎士打快船, 空接之城主場挑戰擁有三巨頭的衛冕冠軍, 騎士三巨頭全部高掛免戰牌。

NBA這項聯賽, 從本質上講, 就是一件商品, 站在聯盟的高管和總裁的角度, 他們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就是盡可能多的把自己的產品推銷過給自己的用戶,

全美直播, 就是他們最好的推銷手段, 精心挑選最受歡迎的球隊, 找齊了最具人氣的球星, 融入了更多熱點的元素, 然後, 球隊雙手一攤, “我要輪休了, 你看著辦吧。 ”這顯然是聯盟不願看到, 也是無法接受的一點, 更重要的是, 這樣的做法, 不僅會 影響 聯盟的形象, 更會 損害 聯盟的利益。

既然是商品, 既然是明碼標價, 那麼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 購買一張NBA的球票與購買一件精美禮盒裝的商品是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就像我花了大價錢, 想給家裡添置一台PS4, 在沒有意外發生的狀況下, 回家打開一看, 發現裡面裝的卻一台陳舊不堪的GBA。 回頭找店家理論, 得到的答案更是令人生氣的“本店商品售出, 概不接受退換、理論”, 這哪還有做生意的樣子嘛, 這分明是賣信譽幹一錘子買賣的活。

而讓聯盟擔心的, 還不只是丟了口碑, 失了信譽, 觀眾不買單那麼簡單。

2014年, NBA和EPSN、TNT簽訂了一份為期9年價值240億的轉播合同, 這賽季剛開始生效, 球員們的合同都翻倍的往上漲, 但到手的“產品”品質卻大不如前了。全美直播的比賽,大牌頻頻缺陣,讓合作夥伴難堪的同時,也狠狠地打了聯盟高層一記耳光。

站在這個角度,你應該很容易就能夠理解聯盟為什麼會把這個問題拔高,單獨拎出來討論了。

如果你站在球隊的角度。

NBA作為一個大公司,各個球隊就像是這個公司裡的一個個部門。每年“開春”,各個部門就都會相應地制定自己在這一年裡的計畫。

有的部門上一年業績好,這一年的目標自然也就定的高,就像騎士勇士這類球隊,他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爭冠,拿不到冠軍就意味著一整年的工作都是失敗的。

所以他們在制定目標的執行計畫時,就會相應的舍去一部分“非必要”的,而去保住那部分必須的,所要達到的目的就只有一個——冠軍。

以騎士為例,作為一支曾經擁有過重大傷病史的球隊,深知健康對於球隊的爭冠有多麼的重要,所以他們在一整個賽季的進程當中,首要關注的就是球員是否健康。所以只要一出現類似樂福膝蓋不適,即便他的傷情可能還沒嚴重到非要手術治療才能好的那一步,但儘早的讓他達到完全康復的狀態,保證不會在日後留下不確定性的隱患,就是騎士最應該要去做的事。

他們要保的,是樂福的健康,是那個爭冠的機會,所以舍去的那部分“非必要”就是在樂福傷停期間球隊所可能輸掉的比賽。

能夠理解這點之後,就好理解為什麼騎士會選擇放棄自己與快船的比賽了。

快船顯然是一支比湖人強勁的多的球隊,但從目前的戰績和人員的狀態上來說,快船想要打進總決賽,可以說是一件近乎於奇跡般的事情,在兩支球隊都不會成為騎士季後賽所需要考慮的對手時,選擇性的放棄一場更艱難的勝利,而去選擇在背靠背當中贏下一場相對更輕鬆的勝利,也就成了球隊當下最明智的選擇了。

簡單概括就是“反正我的主力只打一場,而兩支球隊又都不是我未來的假想敵,那我為何非要挑個硬骨頭來啃呢?”

站在球隊管理層的立場上來看,他們的工作就是盡一切可能完成休賽期制定的計畫。球隊的計畫是為了拿高順位選秀權,那就在鍛煉新人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輸掉比賽。球隊的計畫是奪冠,那就在保證勝場足夠的前提下,盡可能的讓自己的球隊不會受到傷病的困擾。

計畫不同,則處理比賽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在爭冠的這個大背景下,“輪休”也就成了管理層和教練組眼中理所應當的事了。

當然,如果你站在球星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他們也未必希望自己過多的輪休,畢竟上場得到的曝光有利於自身商業品牌價值的提升,這與自己的贊助商掛鉤,也與自己的收入有聯繫。只不過在一個“以大局為重”的背景下,在一個“能延長職業生涯也沒什麼不好”的理由下,球員個人的自由意志起到的意義就被團隊給削弱了,所以就不過度展開了。

講到這,聯盟和球隊之間的矛盾點也就明瞭了。

一邊想要在保證自己的品牌價值和口碑不會受到影響,希望確保自己手中的產品能廣受好評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加大自身與外界媒體的合作與互動,以達到利益的最大化。而另一方,則是希望在保證球隊票房不會受影響(主場一般不輪休)的情況下,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標,提升自己個人的品牌價值(奪冠能夠提升球隊自身的價值,冠軍的周邊產品能夠帶來更多的收益,甚至帶動一座城市的經濟繁榮)。

基於的立場不同,有矛盾也就變得不稀奇了。

但都是球隊“自私”惹的禍麼?我看也不是。

因為將球隊推向“極度自私”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合理的賽程安排。

還是以克利夫蘭騎士為例,從洛杉磯快船開始,他們將面臨一個7天4連客的賽程。

首先從克利夫蘭出發,長途飛行抵達洛杉磯,先後挑戰快船和湖人,休息2天之後,飛往丹佛高原挑戰掘金,接著休息1天橫跨整個美國抵達夏洛特挑戰黃蜂。賽程密集,且旅途距離非常長(開車要不停地開3天8小時44分鐘),隊員的疲憊感會變得非常強烈。

而圖中這段賽程之後,騎士還將立刻飛回克利夫蘭迎戰奇才,接著時隔1天,啟程飛往聖安東尼奧挑戰強敵馬刺。在他們的最後1個半月裡,包含了4次背靠背,以及多個連續客場的作戰。

而這只不過是一支球隊在一段時間內的遭遇,更多賽程的不合理安排,仍困擾著聯盟裡多支強隊。就像科爾在接受採訪時說的:“庫裡最近狀態看起來還不錯?我很慶倖之前讓他得到了休息。”

還有一項資料:

本賽季聯盟的平均回合數是96.4,最高的球隊達到了101.2。

與之相對比的,10年前,也就是06-07賽季,聯盟的平均回合數只有91.2,再往前10年,96-97賽季,平均回合數只有90.1,最高的球隊也不過95.8。

時代的更迭帶來更多的回合數,球員在場上的跑動距離在變長,體能的消耗在增加,身體在比賽當中所承受的負擔也在相應的提升。加上時不時傳出的球員賽季報銷,也難怪那些豪強們會出現“談傷色變”的狀況了。

氾濫“輪休”自然不可取,但如何保證雙方利益都不受損,想必會是日後談論的重點。

無論最終雙方會以何種方式達成統一,現在都已經到了不得不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的時候了。

但到手的“產品”品質卻大不如前了。全美直播的比賽,大牌頻頻缺陣,讓合作夥伴難堪的同時,也狠狠地打了聯盟高層一記耳光。

站在這個角度,你應該很容易就能夠理解聯盟為什麼會把這個問題拔高,單獨拎出來討論了。

如果你站在球隊的角度。

NBA作為一個大公司,各個球隊就像是這個公司裡的一個個部門。每年“開春”,各個部門就都會相應地制定自己在這一年裡的計畫。

有的部門上一年業績好,這一年的目標自然也就定的高,就像騎士勇士這類球隊,他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要爭冠,拿不到冠軍就意味著一整年的工作都是失敗的。

所以他們在制定目標的執行計畫時,就會相應的舍去一部分“非必要”的,而去保住那部分必須的,所要達到的目的就只有一個——冠軍。

以騎士為例,作為一支曾經擁有過重大傷病史的球隊,深知健康對於球隊的爭冠有多麼的重要,所以他們在一整個賽季的進程當中,首要關注的就是球員是否健康。所以只要一出現類似樂福膝蓋不適,即便他的傷情可能還沒嚴重到非要手術治療才能好的那一步,但儘早的讓他達到完全康復的狀態,保證不會在日後留下不確定性的隱患,就是騎士最應該要去做的事。

他們要保的,是樂福的健康,是那個爭冠的機會,所以舍去的那部分“非必要”就是在樂福傷停期間球隊所可能輸掉的比賽。

能夠理解這點之後,就好理解為什麼騎士會選擇放棄自己與快船的比賽了。

快船顯然是一支比湖人強勁的多的球隊,但從目前的戰績和人員的狀態上來說,快船想要打進總決賽,可以說是一件近乎於奇跡般的事情,在兩支球隊都不會成為騎士季後賽所需要考慮的對手時,選擇性的放棄一場更艱難的勝利,而去選擇在背靠背當中贏下一場相對更輕鬆的勝利,也就成了球隊當下最明智的選擇了。

簡單概括就是“反正我的主力只打一場,而兩支球隊又都不是我未來的假想敵,那我為何非要挑個硬骨頭來啃呢?”

站在球隊管理層的立場上來看,他們的工作就是盡一切可能完成休賽期制定的計畫。球隊的計畫是為了拿高順位選秀權,那就在鍛煉新人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輸掉比賽。球隊的計畫是奪冠,那就在保證勝場足夠的前提下,盡可能的讓自己的球隊不會受到傷病的困擾。

計畫不同,則處理比賽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在爭冠的這個大背景下,“輪休”也就成了管理層和教練組眼中理所應當的事了。

當然,如果你站在球星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他們也未必希望自己過多的輪休,畢竟上場得到的曝光有利於自身商業品牌價值的提升,這與自己的贊助商掛鉤,也與自己的收入有聯繫。只不過在一個“以大局為重”的背景下,在一個“能延長職業生涯也沒什麼不好”的理由下,球員個人的自由意志起到的意義就被團隊給削弱了,所以就不過度展開了。

講到這,聯盟和球隊之間的矛盾點也就明瞭了。

一邊想要在保證自己的品牌價值和口碑不會受到影響,希望確保自己手中的產品能廣受好評的前提下,盡可能的加大自身與外界媒體的合作與互動,以達到利益的最大化。而另一方,則是希望在保證球隊票房不會受影響(主場一般不輪休)的情況下,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標,提升自己個人的品牌價值(奪冠能夠提升球隊自身的價值,冠軍的周邊產品能夠帶來更多的收益,甚至帶動一座城市的經濟繁榮)。

基於的立場不同,有矛盾也就變得不稀奇了。

但都是球隊“自私”惹的禍麼?我看也不是。

因為將球隊推向“極度自私”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合理的賽程安排。

還是以克利夫蘭騎士為例,從洛杉磯快船開始,他們將面臨一個7天4連客的賽程。

首先從克利夫蘭出發,長途飛行抵達洛杉磯,先後挑戰快船和湖人,休息2天之後,飛往丹佛高原挑戰掘金,接著休息1天橫跨整個美國抵達夏洛特挑戰黃蜂。賽程密集,且旅途距離非常長(開車要不停地開3天8小時44分鐘),隊員的疲憊感會變得非常強烈。

而圖中這段賽程之後,騎士還將立刻飛回克利夫蘭迎戰奇才,接著時隔1天,啟程飛往聖安東尼奧挑戰強敵馬刺。在他們的最後1個半月裡,包含了4次背靠背,以及多個連續客場的作戰。

而這只不過是一支球隊在一段時間內的遭遇,更多賽程的不合理安排,仍困擾著聯盟裡多支強隊。就像科爾在接受採訪時說的:“庫裡最近狀態看起來還不錯?我很慶倖之前讓他得到了休息。”

還有一項資料:

本賽季聯盟的平均回合數是96.4,最高的球隊達到了101.2。

與之相對比的,10年前,也就是06-07賽季,聯盟的平均回合數只有91.2,再往前10年,96-97賽季,平均回合數只有90.1,最高的球隊也不過95.8。

時代的更迭帶來更多的回合數,球員在場上的跑動距離在變長,體能的消耗在增加,身體在比賽當中所承受的負擔也在相應的提升。加上時不時傳出的球員賽季報銷,也難怪那些豪強們會出現“談傷色變”的狀況了。

氾濫“輪休”自然不可取,但如何保證雙方利益都不受損,想必會是日後談論的重點。

無論最終雙方會以何種方式達成統一,現在都已經到了不得不坐下來好好談一談的時候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