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圍觀!辦“愛心課堂”25年輔導2000多名孩子,她是誰?

疏勒縣75歲老人潘玉蓮,每天過得忙碌而充實, 她獨自照顧因病癱瘓的兒子和上中學的孫女;她還是疏勒鎮新市區社區小組長;下午學校放學後,她還要義務給她的“學生們”輔導功課。 她從1992年創辦“愛心小課題”至今已經25年,累計免費義務託管、輔導孩子近2000多名。

在中央文明辦發佈的3月“中國好人榜”中,自辦“愛心學堂”25年義務輔導2000多名孩子的潘玉蓮,榮登“助人為樂”類“中國好人”。

家庭遭變故 獨自前往西藏做生意

1987年因父親和丈夫相繼去世及家庭變故,迫于生計,潘玉蓮在工地上幹過泥瓦工、小工、大工等,最終選擇獨自前往西藏阿裡地區普蘭縣做起餐飲生意維持正常生活,在西藏的6年間,她起早貪黑打理著生意,克服高海拔、生活習慣、生活習俗等困難,為了能夠和當地藏族群眾交流,潘玉蓮利用閒置時間學習藏語,短短半年就能和當地藏族同胞交流,經過幾年的努力自己也擁有了一輛解放汽車給各個工地送工人,原本生活有了明顯轉變的她卻因為一場變故及年齡的增大,於1992年回到了疏勒縣。

在家中辦起“愛心小課堂”

從阿裡地區回來後,潘玉蓮已經是個兩鬢斑白的老人了,但她並沒有被生活和現實壓垮,依然忙碌著生活,有一天她發現鄰居的孩子們假期裡和放學後總是在街上跑來跑去地玩,這樣既學不到東西,還不安全。 就使她萌生了用自己專長辦一個“愛心小課堂”的想法。 於是潘玉蓮就和一些孩子家長商量在自己家中辦課堂,教孩子們漢語、語文、英文、數學等課程,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孩子不願來,每天只有幾個孩子來聽課,但潘玉蓮並沒有氣餒仍然認真備課、講課。

慢慢的,由於潘玉蓮的熱心和講課有趣,來這裡的孩子越來越多,“愛心小課堂”也越辦越紅火,現在每天都有近40個孩子放學後就來聽課。

潘玉蓮的房子不大,僅有幾件老傢俱,房子小,家裡顯得很擁擠,走進最大的一間房子,一塊小黑板很醒目,桌子和凳子擺的整整齊齊,潘玉蓮正忙著架爐子,兩手都是黑煤灰。 她要趕在孩子們來之前,架爐子,燒熱茶,讓孩子們在寒冷的冬天喝上熱乎乎的放了冰糖的茶水。 整間“課堂”唯獨給孩子們準備的新鉛筆、小紅花卻很醒目,潘玉蓮說“這是娃娃表現好的獎勵,鼓勵鼓勵他們,獎品都是我自己買的。 ”為了能更好地輔導孩子功課,老人還自費訂閱了大量的教輔材料。 小學各科的課本,課本哪一頁有哪些內容她都記得清清楚楚。 教學難不倒她,但要讓個別調皮的孩子坐下來安安靜靜地寫作業,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她用自己的細心和愛心讓這些調皮的孩子乖乖地安靜聽課。

每月的低保金除了維持生活必須,她都用來給孩子們買鉛筆、小本子,錢不夠用她就去撿廢品給孩子們買獎品買學習用具,試想一下,一個老人給素不相識的孩子們購買學習用品,不顧別人異樣的目光在大街上撿廢品,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照顧癱瘓兒子和上學孫女

玉素甫和帕提曼兄妹就是其中一個,父母車禍離世了,只有年老多病的奶奶照看他們,到了上學年齡可每天就在街上玩耍,潘媽媽給這兩個孩子買了新衣服、書包和一些學習用具送進了學校,照看兩個孩子的飲食起居,現在孩子們稱呼她為“潘奶奶”。多年來,為了“愛心小課堂”的孩子們,潘玉蓮付出了很多心血,做出了很多犧牲。潘玉蓮孤身一人,收入很低,家裡還有一個50多歲半身不遂的兒子和一個上初中的孫女需要她照顧。儘管這樣,她依然戰勝了眼前的艱難,將心中的大愛,傳遞給了更多的孩子。

潘玉蓮丈夫很早就離世了,10年前唯一的兒子因病癱瘓在床,之後兒媳把六歲的孩子扔下後離開了家,讓家庭陷入了困境。面對困境,她沒有屈服,不管寒暑、不論雨雪,這間屋子都向著孩子們敞開。孩子們把這裡當做了自己的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們跟她的感情也越來越深。7年前一個下午,潘玉蓮還跟往常一樣坐門口等孩子們來,然後她看到從遠處走來一群孩子,手背後一起向她走來,快到她面前時,都從背後拿出一朵花齊聲說到:潘奶奶,母親節快樂,祝您健康長壽,然後都把花送她手裡抱著她。她愣住了,緊緊的抱著他們淚流滿面。這是她過的第一個母親節,有一次,她給一個前去採訪她的記者看了一個盒子,說這是她一生最珍貴的禮物,盒子裡面裝的正是這些孩子們當時送的鮮花,已經變成了幹花瓣。

放棄高薪工作 重回孩子們身邊

1998年,烏魯木齊市一單位得知潘玉蓮的情況後,聘請她到烏魯木齊一所學習教授俄語,待遇也很好,這也是潘玉蓮所盼望的,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還能解決家裡的生活困境。雖然她答應了請求,但也放心不下孩子們,猶豫中前往了烏魯木齊。沒過多久,孩子們忍不住給潘玉蓮打電話,聽到熟悉的聲音後,興奮地七嘴八舌的說:“潘奶奶你去了哪裡?奶奶家裡怎麼沒人?奶奶我想你?奶奶我考了第一名……”電話那邊傳來嘟嘟的聲音。潘玉蓮猶豫了,一邊是時常牽掛的孩子,一邊是難得的工作機會,忐忑的心理矛盾中潘玉蓮最終踏上回疏勒縣的路程。孩子們看到她,高興的跳起來,湧向潘奶奶的懷抱哭著說道:“奶奶,你不會走了吧?奶奶我都想死你了”。有些家長也高興的哭起來,緊緊抱住潘玉蓮說:“我們再也不會讓您離開我們的”。從那天起她就再也沒離開過孩子們。居民阿依古麗看潘玉蓮很不容易,愛心課堂她也從來不收錢,就悄悄地在她枕頭底下放了一筆錢,可是被潘玉蓮發現後還回去了,她說:“這都是我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有閒錢,就給孩子買學習用具獎勵娃娃吧”。

擔任社區小組長 補貼“愛心小課堂”

1999年,由於她的人緣比較好,又比較熱心,疏勒鎮新市區聘請她擔任新市區社區小組長,她將大部分的生活補貼用於“愛心小課堂”中,2015年12月在社區工作上班期間,在下樓梯時不小心踩空,導致骨折住進了醫院,孩子們和家長紛紛來到醫院,孩子們趴在床邊給她捏胳膊揉腿不停的說到:APA,可潘玉蓮還在低聲詢問孩子們的學習。醫生和護士看到這個場面都問到這老人是你們什麼人呀?家長們都說到:這是我們的親人。潘玉蓮幸福的臉龐露出一絲的擔憂,想到兒子癱瘓在床,自己現在又動彈不了,怎麼辦?可家長們很快自願向單位請假輪流照看了潘媽媽和她的兒子。可沒過多久她就在醫院呆不住了,怎麼不聽醫生勸阻依然選擇回家養傷,其主要原因,就是放心不下她的“愛心小課堂”,在家修養期間潘玉蓮忍著疼痛的折磨,堅持每天給前來的學生輔導、上課。

開設“愛心小課堂”25年輔導2000多名孩子

就這樣,潘玉蓮從1992年創辦“愛心小課堂”至今已經25年,累計免費義務託管、輔導孩子近2000多名。可謂是桃李滿天下,艾克白克江是潘玉蓮學生之一,現在就讀於上海的一所大學,寫了一手好漢字,他說:“以前我字寫的不好我媽媽就不讓我進家門,是潘奶奶手把著手教我把字寫好的”。現在每個假期回來艾克白克江都會專程來看“潘老師”,更讓人欣慰的是,“愛心課堂”加入了從這個課堂走出去的學生,這些學生大學畢業以後有的加入了教師隊伍,有的進了企事業單位,他們都在假期來到愛心課堂幫助潘玉蓮給孩子們輔導功課,傳遞正能量。

2016年12月30日下午放學後,在“愛心小課堂”上課的38名孩子自發帶來了彩帶、氣球、拉花等裝飾品,將“愛心小課堂”裝扮的漂漂亮亮的,幾個調皮的“小巴郎”給潘奶奶家的小狗佳佳也帶上了花環,幾個小姑娘在給潘奶奶家兒子的房門上也裝飾一番,孩子們說,潘奶奶的家就是我們自己的家,我們要把家裡打扮的漂漂亮亮,和潘奶奶一起過元旦。

潘玉蓮:會將“愛心小課堂”一直辦下去

如今,潘玉蓮已經是個年暮蒼蒼的老人了,但她卻沒有打算停息,潘玉蓮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看著這些孩子將來都成為優秀的人,只要她身體允許,就會將“愛心小課堂”一直辦下去。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老人,一生中經歷了許多磨難與不幸,但善良的心卻一直在她的內心根植,她的善舉,像一束光,照亮人間,照亮孩子們的心靈。

編輯 / 曾喵喵 王潔

每月的低保金除了維持生活必須,她都用來給孩子們買鉛筆、小本子,錢不夠用她就去撿廢品給孩子們買獎品買學習用具,試想一下,一個老人給素不相識的孩子們購買學習用品,不顧別人異樣的目光在大街上撿廢品,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

照顧癱瘓兒子和上學孫女

玉素甫和帕提曼兄妹就是其中一個,父母車禍離世了,只有年老多病的奶奶照看他們,到了上學年齡可每天就在街上玩耍,潘媽媽給這兩個孩子買了新衣服、書包和一些學習用具送進了學校,照看兩個孩子的飲食起居,現在孩子們稱呼她為“潘奶奶”。多年來,為了“愛心小課堂”的孩子們,潘玉蓮付出了很多心血,做出了很多犧牲。潘玉蓮孤身一人,收入很低,家裡還有一個50多歲半身不遂的兒子和一個上初中的孫女需要她照顧。儘管這樣,她依然戰勝了眼前的艱難,將心中的大愛,傳遞給了更多的孩子。

潘玉蓮丈夫很早就離世了,10年前唯一的兒子因病癱瘓在床,之後兒媳把六歲的孩子扔下後離開了家,讓家庭陷入了困境。面對困境,她沒有屈服,不管寒暑、不論雨雪,這間屋子都向著孩子們敞開。孩子們把這裡當做了自己的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們跟她的感情也越來越深。7年前一個下午,潘玉蓮還跟往常一樣坐門口等孩子們來,然後她看到從遠處走來一群孩子,手背後一起向她走來,快到她面前時,都從背後拿出一朵花齊聲說到:潘奶奶,母親節快樂,祝您健康長壽,然後都把花送她手裡抱著她。她愣住了,緊緊的抱著他們淚流滿面。這是她過的第一個母親節,有一次,她給一個前去採訪她的記者看了一個盒子,說這是她一生最珍貴的禮物,盒子裡面裝的正是這些孩子們當時送的鮮花,已經變成了幹花瓣。

放棄高薪工作 重回孩子們身邊

1998年,烏魯木齊市一單位得知潘玉蓮的情況後,聘請她到烏魯木齊一所學習教授俄語,待遇也很好,這也是潘玉蓮所盼望的,能發揮自己的優勢,還能解決家裡的生活困境。雖然她答應了請求,但也放心不下孩子們,猶豫中前往了烏魯木齊。沒過多久,孩子們忍不住給潘玉蓮打電話,聽到熟悉的聲音後,興奮地七嘴八舌的說:“潘奶奶你去了哪裡?奶奶家裡怎麼沒人?奶奶我想你?奶奶我考了第一名……”電話那邊傳來嘟嘟的聲音。潘玉蓮猶豫了,一邊是時常牽掛的孩子,一邊是難得的工作機會,忐忑的心理矛盾中潘玉蓮最終踏上回疏勒縣的路程。孩子們看到她,高興的跳起來,湧向潘奶奶的懷抱哭著說道:“奶奶,你不會走了吧?奶奶我都想死你了”。有些家長也高興的哭起來,緊緊抱住潘玉蓮說:“我們再也不會讓您離開我們的”。從那天起她就再也沒離開過孩子們。居民阿依古麗看潘玉蓮很不容易,愛心課堂她也從來不收錢,就悄悄地在她枕頭底下放了一筆錢,可是被潘玉蓮發現後還回去了,她說:“這都是我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有閒錢,就給孩子買學習用具獎勵娃娃吧”。

擔任社區小組長 補貼“愛心小課堂”

1999年,由於她的人緣比較好,又比較熱心,疏勒鎮新市區聘請她擔任新市區社區小組長,她將大部分的生活補貼用於“愛心小課堂”中,2015年12月在社區工作上班期間,在下樓梯時不小心踩空,導致骨折住進了醫院,孩子們和家長紛紛來到醫院,孩子們趴在床邊給她捏胳膊揉腿不停的說到:APA,可潘玉蓮還在低聲詢問孩子們的學習。醫生和護士看到這個場面都問到這老人是你們什麼人呀?家長們都說到:這是我們的親人。潘玉蓮幸福的臉龐露出一絲的擔憂,想到兒子癱瘓在床,自己現在又動彈不了,怎麼辦?可家長們很快自願向單位請假輪流照看了潘媽媽和她的兒子。可沒過多久她就在醫院呆不住了,怎麼不聽醫生勸阻依然選擇回家養傷,其主要原因,就是放心不下她的“愛心小課堂”,在家修養期間潘玉蓮忍著疼痛的折磨,堅持每天給前來的學生輔導、上課。

開設“愛心小課堂”25年輔導2000多名孩子

就這樣,潘玉蓮從1992年創辦“愛心小課堂”至今已經25年,累計免費義務託管、輔導孩子近2000多名。可謂是桃李滿天下,艾克白克江是潘玉蓮學生之一,現在就讀於上海的一所大學,寫了一手好漢字,他說:“以前我字寫的不好我媽媽就不讓我進家門,是潘奶奶手把著手教我把字寫好的”。現在每個假期回來艾克白克江都會專程來看“潘老師”,更讓人欣慰的是,“愛心課堂”加入了從這個課堂走出去的學生,這些學生大學畢業以後有的加入了教師隊伍,有的進了企事業單位,他們都在假期來到愛心課堂幫助潘玉蓮給孩子們輔導功課,傳遞正能量。

2016年12月30日下午放學後,在“愛心小課堂”上課的38名孩子自發帶來了彩帶、氣球、拉花等裝飾品,將“愛心小課堂”裝扮的漂漂亮亮的,幾個調皮的“小巴郎”給潘奶奶家的小狗佳佳也帶上了花環,幾個小姑娘在給潘奶奶家兒子的房門上也裝飾一番,孩子們說,潘奶奶的家就是我們自己的家,我們要把家裡打扮的漂漂亮亮,和潘奶奶一起過元旦。

潘玉蓮:會將“愛心小課堂”一直辦下去

如今,潘玉蓮已經是個年暮蒼蒼的老人了,但她卻沒有打算停息,潘玉蓮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看著這些孩子將來都成為優秀的人,只要她身體允許,就會將“愛心小課堂”一直辦下去。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老人,一生中經歷了許多磨難與不幸,但善良的心卻一直在她的內心根植,她的善舉,像一束光,照亮人間,照亮孩子們的心靈。

編輯 / 曾喵喵 王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