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爸爸”不會教摔跤?這家“夫妻老婆店”培養出第一個本土柔道世界冠軍!

電影《摔跤吧, 爸爸!》上映的時候, 趙斌和他的徒兒們去看了兩次。 他說:“印度爸爸的身上, 看得到自己的影子。 ”

趙斌, 上海市楊浦區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摔跤項目的基層教練。 他的愛人朱愛芳, 是學校柔道組的教練。 1989年, 上海體院畢業的趙斌來到學校, 5年之後, 從上海柔道隊退役的朱愛芳也追隨他而來。 這一對重競技的“夫妻檔”, 分享一個訓練場, 一起去學校選材, 共同激勵、互相幫助, 在一線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都說重競技的後備人才難尋, 但這對夫妻, 卻從來不愁缺人——慕名而來的孩子, 源源不斷。 一個原本“冷門”的項目,

還培養出了本土的全國冠軍、世界冠軍。

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和很多圈內的夫妻一樣, 趙斌和朱愛芳, 也因為體育而結緣。 當年, 趙斌帶隊去市少體校訓練, 同時幫忙在上海市柔道女隊當陪練。 在那裡, 他認識了上海隊隊長朱愛芳。 兩顆年輕的心, 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退役後, 朱愛芳選擇了和趙斌一起, 在基層當教練。 趙斌帶摔跤隊, 朱愛芳帶柔道隊。 雖然是兩支隊伍, 但因為都是重競技項目, 又是在一起訓練, 從那時開始, 兩夫妻過了23年“形影不離”的生活。

也就是這麼朝夕相處, 讓兩個人琢磨出了許多“夫妻老婆店”的生意經。 跆拳道和柔道同屬重競技項目, 在選材的過程中, 經常會出現搶人才的情況。 但是這兩夫妻,

這麼多年跑遍了全上海近60所中小學, 從來都是一起前往。 “我們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則, 摔跤的隊員少, 就多招幾個摔跤的, 等柔道需要後備了, 就著重招柔道的。 ”

摔跤和柔道訓練, 離不開陪練。 哪裡找?趙斌和朱愛芳的訓練場上, 一向都是資源分享。

楊浦體育場二樓的訓練房裡, 兩張大墊子, 各屬兩個項目, 一到訓練的時候, 就互相“串門”——兩個人組隊以來, 就從來沒為找陪練犯過愁。

更重要的是, 兩個項目的互通, 給了孩子們更多的機會。 2013年全運會女子柔道70公斤級金牌獲得者姚玉婷, 是上海第一個本土培養的柔道冠軍, 就是朱愛芳的愛徒。 當年, 姚玉婷練的是摔跤, 但是最後兩人發現了她在柔道上更有天賦, “轉行”變得異常順利, 最後才成就了這個來之不易的冠軍。

學校裡的“編外班主任” 

離業餘體育學校一條馬路之隔, 就是孩子們上學的地方——上海體育學院附屬中學。 重競技的孩子們, 都在這裡上課, 每天下午三點半之後, 訓練時間才正式開始。

照理說, 趙斌要到下午才開始忙,

但是上午的時候, 他也沒閑著。 有事沒事, 他就往學校跑。 上海體院附中上至校長, 下至門衛, 都認識這個“趙老師”。 曾經有段時間, 趙斌真的成為了上體附中的副班主任。 孩子們上課的時候, 他就坐在最後一排——趙教練往教室裡一坐, 幾十個孩子, 個個坐得筆筆直, 認真得不得了。

到了晚上訓練完, 夫妻倆給孩子們特意找來的補課老師來了, 兩個小時, 拾遺補缺。 趙斌夫妻倆一直秉承這樣的理念:“來這裡訓練的孩子, 並不是個個都會走專業的道路, 他們中的很多最後還是要讀大學, 找工作。 所以訓練再忙, 孩子的文化課也不能耽誤。 ”

在項目推廣發展方面, 夫妻倆也沒少動腦筋。 前不久, 楊浦區舉辦了首屆“腳鬥士比賽”, 就是兩個人策劃的比賽。 這樣的比賽, 看起來是遊戲, 夫妻倆的兩雙眼睛, 卻緊緊盯著場上的運動員——反應是否靈敏、協調性好不好、爆發力強不強, 這裡的小運動員, 個個都是潛力股。 這場比賽, 發動了全區十幾所小學參與, 帶動的, 是幾百幾千的小學生。 除此之外, 在東遼陽中學和市光學校,柔道和摔跤兩個項目已經安營紮寨,成為了學校的校本課程,由夫妻倆送教上門。

楊浦區體育局訓練科科長呂華明介紹說:“和三大球相比,摔跤柔道一向都是青少年體育的‘小項’。但是目前趙斌夫婦兩支隊伍有97名註冊運動員,還有其他區的孩子為了夫妻倆慕名而來。”

學生當上了特警和老師 

徐政的家住在浦東機場,小學五年級那年,他找到了趙斌,進入了摔跤隊訓練。為了跟隨趙教練,他每天早上5點起床,坐兩個多小時來到上體附中上課,然後訓練,再回家。問他這麼辛苦值得嗎,他說:“跟著趙教練,出路好。”

這是很多家長願意把孩子往這裡送的原因之一。在七年一貫制的上體附中讀書,解決了孩子們初高中文化課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趙斌和朱愛芳為了這些孩子們,四處奔走,為他們打通了上升的出路。

去年6月,朱愛芳接到了徒弟眭文潔的電話。眭文潔給她發來喜訊:“朱教練,我在全國公安特警實戰技能大比武中,代表上海隊拿到了總冠軍!”

20多年來,趙斌和朱愛芳送走了一屆屆的孩子。最讓夫婦倆自豪的,是在2013年全運會上奪冠的上海第一位本土柔道世界冠軍姚玉婷。他們培養的其他的孩子,也多數進了上海市體育學院深造,去年,上海體育學院摔跤專業招的3個學生中就有2個學生來自于趙斌和朱愛芳麾下,綜合式摔跤招4個孩子,楊浦的有2個。還有不少孩子,因為有一技傍身,或考上了特警,或成為了老師,也有的繼承他們的事業,成了基層的教練。

趙斌和朱愛芳說,她最開心的一刻,就是接到喜訊的一刻。“最後能成為全國冠軍的孩子,畢竟是少數,我們希望的是,能讓柔道和摔跤成為孩子的一項特長,幫助他們的人生之路變得與眾不同。”

文/龔潔芸

在東遼陽中學和市光學校,柔道和摔跤兩個項目已經安營紮寨,成為了學校的校本課程,由夫妻倆送教上門。

楊浦區體育局訓練科科長呂華明介紹說:“和三大球相比,摔跤柔道一向都是青少年體育的‘小項’。但是目前趙斌夫婦兩支隊伍有97名註冊運動員,還有其他區的孩子為了夫妻倆慕名而來。”

學生當上了特警和老師 

徐政的家住在浦東機場,小學五年級那年,他找到了趙斌,進入了摔跤隊訓練。為了跟隨趙教練,他每天早上5點起床,坐兩個多小時來到上體附中上課,然後訓練,再回家。問他這麼辛苦值得嗎,他說:“跟著趙教練,出路好。”

這是很多家長願意把孩子往這裡送的原因之一。在七年一貫制的上體附中讀書,解決了孩子們初高中文化課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趙斌和朱愛芳為了這些孩子們,四處奔走,為他們打通了上升的出路。

去年6月,朱愛芳接到了徒弟眭文潔的電話。眭文潔給她發來喜訊:“朱教練,我在全國公安特警實戰技能大比武中,代表上海隊拿到了總冠軍!”

20多年來,趙斌和朱愛芳送走了一屆屆的孩子。最讓夫婦倆自豪的,是在2013年全運會上奪冠的上海第一位本土柔道世界冠軍姚玉婷。他們培養的其他的孩子,也多數進了上海市體育學院深造,去年,上海體育學院摔跤專業招的3個學生中就有2個學生來自于趙斌和朱愛芳麾下,綜合式摔跤招4個孩子,楊浦的有2個。還有不少孩子,因為有一技傍身,或考上了特警,或成為了老師,也有的繼承他們的事業,成了基層的教練。

趙斌和朱愛芳說,她最開心的一刻,就是接到喜訊的一刻。“最後能成為全國冠軍的孩子,畢竟是少數,我們希望的是,能讓柔道和摔跤成為孩子的一項特長,幫助他們的人生之路變得與眾不同。”

文/龔潔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