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結腸鏡檢查,沒必要害怕!

作者丨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楊衛生 吳峰

審稿丨丁元軍 方年富

來源丨醫學界消化頻道

臨床上經常碰到一些患者害怕結腸鏡檢查而延誤病情,

也總有朋友對我說, 自己體檢時想做個腸鏡, 但聽說做腸鏡太難受了, 因此遲遲下不了決心。 我說, 你可以做無痛腸鏡啊, 睡一覺就做好了, 但他們卻比較介意麻醉。 這可怎麼辦了?我來做吧!採用保持軸線短縮法, 做的時候一般是不會痛的!帶著自信, 很多人就在我的鼓勵下完成了結腸鏡檢查, 檢查結果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幾年前, 我收治了一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 因黑便一周入院, 入院後查胃鏡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經抑酸、止血、補液等對症治療後, 症狀很快緩解, 大便轉黃, 此時患者要求出院。 病程中, 患者曾解暗紅色血便一次, 為排除下消化道出血, 建議完善結腸鏡檢查。 但患者不理解:我症狀緩解了,

大便也轉黃了, 而且做腸鏡那麼痛苦, 沒有這個必要吧!那時臨床經驗有限, 建議的力度不夠, 患者準備放棄腸鏡檢查而出院。 就在出院當天, 患者又解了少許暗紅色血便, 在苦口婆心勸說之下, 患者終於接受了腸鏡檢查。 操作過程順利, 結果不出所料, 為乙狀結腸腺癌, 立即轉到了外科手術治療。 術後恢復良好, 經隨訪五年, 未見腫瘤復發征像。

1.哪些情況需要行結腸鏡檢查

1)懷疑有大腸疾病, 臨床表現包括:腹痛、腹脹、腹塊、腹瀉、便秘、便血、黑便、消瘦、排便異常等;檢查所見包括:大便潛血陽性、腫瘤標誌物異常、貧血、影像學檢查疑有腸道病變等。

2)腫瘤性病變的篩查:包括健康體檢、大腸癌高危人群的篩查、全身性疾病或轉移性腫瘤需要排外腸道占位元。

3)大腸疾病的隨訪:如結腸癌術後、息肉切除術後、炎症性腸病藥物治療後需定期腸鏡隨訪。

2.什麼情況下會導致進鏡痛苦

結腸鏡檢查時, 有些患者沒啥感覺, 有些患者卻疼痛難忍, 這當然同操作者的水準和狀態有關。 推進操作或過度送氣可造成腸管過度伸展, 此時疼痛就在所難免了, 正如工藤進英所言:“給患者帶來疼痛的內鏡插入, 表明它沒有使用保持軸線短縮法, 良好的單人操作技術可使患者在清醒狀態下達到無痛進鏡。 ”這是基於其本人對自身“大師級”操作技術的自信。 並非人人都是大師, 臨床上時不時會遇到進鏡困難的患者出現腹痛、腹脹等不適, 有些患者甚至無法堅持下來。

進鏡困難的患者受年齡、性別、體型及手術史等因素影響比較大。

1)年齡方面:年輕人在進鏡至乙狀結腸時多容易感覺疼痛, 而老年人腸道可塑性低, 痛感反應遲鈍, 很少在進鏡時感到疼痛, 但要注意防止穿孔。

2)性別方面:一般而言, 女性要比男性相對進鏡困難, 有時輕輕地進鏡牽拉就可引起劇烈的疼痛。 有人認為, 女性進鏡困難是因為大腸比男性長, 骨盆內的解剖結構不同所致。

3)體型方面:一般來說, 消瘦者要比肥胖者進鏡困難, 原因是消瘦者腸管細, 銳角多, 橫結腸易下垂, 鏡軸容易產生偏離, 易帶攀進鏡。

4)手術方面:腹部及盆腔術後的患者腸道往往粘連, 拉鏡時缺乏著力點, 腸管短縮比較困難。 胃、膽囊手術後的橫結腸處,

婦科手術及闌尾炎手術後的乙狀結腸處進鏡比較困難, 患者往往會出現疼痛。

對於插入困難的病例, 改變患者自身因素已無可能, 唯一可以提高的就是在插入技術上多下功夫。 如果給患者帶來了再也不想接受結腸鏡檢查的痛苦感受, 則必須好好反省自己。 越是熟練者, 就越忠實於腸管本身的走形, 就越忠實於保持軸線短縮法, 此種狀態下進鏡, 受檢者是沒有痛苦的。

3.無痛腸鏡也是一種選擇

結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疾病重要的檢查方法,特別是大腸癌的早期診斷,從而做到早治療、早受益。有些人需要行腸鏡檢查,但又非常恐懼或無法耐受,此時可以考慮行無痛腸鏡檢查,當然需排除一些麻醉禁忌症。無痛腸鏡檢查可以消除或減輕患者的主觀痛苦和不適感,尤其可消除患者對再次檢查的恐懼感,提高患者對內鏡操作的接受度和滿意度,增強患者對內鏡操作的耐受性。目前國外大多數醫院是在全麻下行腸鏡檢查的,以達到舒適醫療,其中美國和英國在腸鏡檢查中鎮靜劑的使用率已高達88%。國內一份多中心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已有65.1%的醫院實施無痛腸鏡檢查,其中三級醫院的檢查實施率達到了93.5%。

儘管如此,還是有部分人擔心麻醉藥物的副作用,比如對呼吸、循環系統的抑制。實踐中我們發現上述抑制作用持續時間短,多為一過性,採取一般性的措施後基本可緩解。多項研究表明,無痛腸鏡操作對患者的心肺功能影響較小,是安全有效的,目前已受到內鏡醫師的肯定和患者的歡迎。另外麻醉狀態下患者腸管鬆弛、疼痛反應消失,容易導致穿孔、出血等併發症,因此無痛腸鏡須由經驗豐富、操作熟練的內鏡醫師操作完成。

總之,結腸鏡檢查,不必太害怕。進鏡時無襻則無痛,縱使害怕,無痛腸鏡也是一種選擇。當有腸鏡檢查的適應症時,還是趁早做吧。我們應該好好重視自己的腸道,及時進行腸道疾病的篩查,爭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受益!

3.無痛腸鏡也是一種選擇

結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疾病重要的檢查方法,特別是大腸癌的早期診斷,從而做到早治療、早受益。有些人需要行腸鏡檢查,但又非常恐懼或無法耐受,此時可以考慮行無痛腸鏡檢查,當然需排除一些麻醉禁忌症。無痛腸鏡檢查可以消除或減輕患者的主觀痛苦和不適感,尤其可消除患者對再次檢查的恐懼感,提高患者對內鏡操作的接受度和滿意度,增強患者對內鏡操作的耐受性。目前國外大多數醫院是在全麻下行腸鏡檢查的,以達到舒適醫療,其中美國和英國在腸鏡檢查中鎮靜劑的使用率已高達88%。國內一份多中心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已有65.1%的醫院實施無痛腸鏡檢查,其中三級醫院的檢查實施率達到了93.5%。

儘管如此,還是有部分人擔心麻醉藥物的副作用,比如對呼吸、循環系統的抑制。實踐中我們發現上述抑制作用持續時間短,多為一過性,採取一般性的措施後基本可緩解。多項研究表明,無痛腸鏡操作對患者的心肺功能影響較小,是安全有效的,目前已受到內鏡醫師的肯定和患者的歡迎。另外麻醉狀態下患者腸管鬆弛、疼痛反應消失,容易導致穿孔、出血等併發症,因此無痛腸鏡須由經驗豐富、操作熟練的內鏡醫師操作完成。

總之,結腸鏡檢查,不必太害怕。進鏡時無襻則無痛,縱使害怕,無痛腸鏡也是一種選擇。當有腸鏡檢查的適應症時,還是趁早做吧。我們應該好好重視自己的腸道,及時進行腸道疾病的篩查,爭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受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