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汝河鄉魂︱歐陽修為何要代言襄城?

遠望首山如黛, 近賞汝水蕩漾。

八百里伏牛山由西向東延伸至黃淮平原, 牛首朝著東方, 目光深遠, 一副志在千里的架勢。 牛首下頜一座古老的小城, 汝河好似伏牛的淚腺, 靜悄悄從首山上流下來, 經過老城的時候, 帶來眷戀的思鄉之情。

歐陽修與襄城

景祐元年(1034年), 歐陽修回襄城探親, 有《罷官後初還襄城敝居述懷》:

路盡見家山, 欣然望吾廬。

陋巷叩柴扉, 迎候遙驚呼。

兒童戲飲馬,

田裡邀籃輿。

春桑鬱已綠, 歲事催農夫……

寶元二年(1039年)初冬, 歐陽修到襄城, 托鄰里照看田宅, 又作《初冬歸襄城敝居》。

襄城是大文學家筆下的溫柔鄉, 這裡距離當時的汴京(今開封)不足150公里, 依山傍水風景絕佳。 眾所周知, 歐陽修是江西人, 他功成名就之後, 便決定舉家北遷, 在京郊襄城汝水岸邊置下田產。 襄城水陸交通便利, 上風上水, 宜居之城!

歐陽修的小兒子歐陽辨紮根襄城, 詩書傳家, 人丁興旺, 漸成村莊。 傳承禮儀、注重教化, 影響了十裡八鄉。

歷史上不僅有歐陽修為襄城做代言, 梟雄曹操也曾大發感慨:“汝潁固多奇士”。

東漢開國“雲台二十八將”之“襄城四俊”傅俊、堅鐔、王霸、祭遵;東漢末葉清流領袖、“天下楷模”李膺;西晉文學家杜育;元代著名唐詩專家楊士弘;北宋醫學家初虞世、元末明初醫學家滑壽……

濃郁文化氛圍滋養了一代代有志之士,所謂風水,即是一種氛圍,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就是想要這樣的環境吧。

歲月

初伏時節,前來踏訪這座歷史名城,明麗陽光之下,街上的光景古樸而寧靜。指尖夾著一根冰棍兒,好似一個遊魂,漫無目的在街上的古宅院晃蕩,試著從一閃而過的陌生人裡找出和英雄譜裡相對應的面孔。

從古至今,越是交通要道上的城市,變化就越快。河南處在變化最前沿,古老悠遠的印記在地表上已難得一見,眼前這一座古城的存在,尤為珍貴,好似開通了一條時空隧道,那些千往事在這扇門裡忽隱忽現,穿過城門洞,多少找回了些小城流金歲月。

襄城建制近2300年,春秋時名“氾”。西元前636年,周襄王因避叔帶之難曾居於此。西元前540年,楚靈王在此築新城,始名“襄城”。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推行郡縣制,襄城設縣。之後,除王莽新政時期的14年短暫改名為“相城”外,“襄城”名稱歷代不變,一直沿用至今。

交通要道

襄城地處河南中部,崔猷所謂的控帶京洛,南通荊蜀,北達燕冀,東指徐揚,西值秦隴,在地理形勢上處於四通八達之地。同時汝水薄襄城而行,《乾隆襄城縣誌》記載:城南門下橫一石橋,凡東南舟楫抵橋而止,水自城東南收沙灃湛阪,北帶潁渚諸水,直徑潁州正陽合淮泗而入於海。

汝水為航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南北大街南通汝河碼頭,過往貨物都要經過此處,在碼頭裝船南運。元末明初,汝水紅石橋建成後,成為當時縣城通往城南的唯一橋樑,此處水陸交通的要衝地位更加顯現。

直到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河碼頭及紅石橋水陸要衝的地位消失,南北大街遂成為城區街道。

歷史變遷

襄城歷史厚重,可到如今街道上的實體建築只能追朔到明清兩代。老房子幾經時代變遷,倔強存留下來的這些,化作遠去時代的鮮明符號。出出進進的觀光客把目光投向飛簷瓦獸,遙想當年,人面不知何處去了?此時隱隱約約從街上飄來一段豫劇,隨著梆子的節奏,神思飄向汝河之畔。

《詩經·汝墳》中反復吟唱的汝河早已為這個古城定下古旋律。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赬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襄城南北大街自金初形成,已歷經900多年,一直是襄城縣級政權的所在地。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闊修是清順治六年(1649),總鎮高第駐節襄城,偕知縣佟昌年重修。當時,城內有大小街道35 條,東西大街和東西拐街如兩條平行線分別與南北大街、北關北街相交,形成了大、小兩個十字街。主要街道以紅石鋪砌。

民國二十五年(1936)《重修襄城縣誌》載:襄距首山、令武皆僅數裡,取石極易。歷來城內街衢,均以紅石砌成,堅固便利。歷經失修,凸凹崎嶇,有礙交通。民國三年,知事王金相,乃以華洋義賑會所撥荒災賑款,雇民修理南北大街、南北關及署前街,舊觀恢復,民行便利焉……從這些史料讀出了襄城人對清明老街的愛惜!

21世紀,失去水陸重鎮地位的古城再次被喚醒,老民居相繼被維護修繕,從鳳落橋、北極觀、八蠟祠、城隍廟到梅家大院、戴家大院、田培林故居,從煙幫同業公會舊址到豫生祥商店……

儘管歲月變化,物是人非,修舊如舊的建築仍然顯得不太自然,但是清風劃過樹梢,仍然能感到一縷浪子歸的溫情。我想,那是詩人、名流、群英們留下的鄉魂,它有著穿透時間的力量,彙聚成襄城古街久久揮之不去的味道!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襄城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推薦景點:

五嶽廟 毛主席視察紀念堂 神垕古鎮

美食佳釀:

建業大食堂

娛樂體驗:

泡溫泉

特色購物:

鄢陵紅掌 禹州鈞瓷

特色住宿:

鄢陵花溪溫泉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尼瑪次仁 更新:2017.07.11

濃郁文化氛圍滋養了一代代有志之士,所謂風水,即是一種氛圍,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就是想要這樣的環境吧。

歲月

初伏時節,前來踏訪這座歷史名城,明麗陽光之下,街上的光景古樸而寧靜。指尖夾著一根冰棍兒,好似一個遊魂,漫無目的在街上的古宅院晃蕩,試著從一閃而過的陌生人裡找出和英雄譜裡相對應的面孔。

從古至今,越是交通要道上的城市,變化就越快。河南處在變化最前沿,古老悠遠的印記在地表上已難得一見,眼前這一座古城的存在,尤為珍貴,好似開通了一條時空隧道,那些千往事在這扇門裡忽隱忽現,穿過城門洞,多少找回了些小城流金歲月。

襄城建制近2300年,春秋時名“氾”。西元前636年,周襄王因避叔帶之難曾居於此。西元前540年,楚靈王在此築新城,始名“襄城”。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推行郡縣制,襄城設縣。之後,除王莽新政時期的14年短暫改名為“相城”外,“襄城”名稱歷代不變,一直沿用至今。

交通要道

襄城地處河南中部,崔猷所謂的控帶京洛,南通荊蜀,北達燕冀,東指徐揚,西值秦隴,在地理形勢上處於四通八達之地。同時汝水薄襄城而行,《乾隆襄城縣誌》記載:城南門下橫一石橋,凡東南舟楫抵橋而止,水自城東南收沙灃湛阪,北帶潁渚諸水,直徑潁州正陽合淮泗而入於海。

汝水為航運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南北大街南通汝河碼頭,過往貨物都要經過此處,在碼頭裝船南運。元末明初,汝水紅石橋建成後,成為當時縣城通往城南的唯一橋樑,此處水陸交通的要衝地位更加顯現。

直到1953年南關大橋建成後,汝河碼頭及紅石橋水陸要衝的地位消失,南北大街遂成為城區街道。

歷史變遷

襄城歷史厚重,可到如今街道上的實體建築只能追朔到明清兩代。老房子幾經時代變遷,倔強存留下來的這些,化作遠去時代的鮮明符號。出出進進的觀光客把目光投向飛簷瓦獸,遙想當年,人面不知何處去了?此時隱隱約約從街上飄來一段豫劇,隨著梆子的節奏,神思飄向汝河之畔。

《詩經·汝墳》中反復吟唱的汝河早已為這個古城定下古旋律。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赬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襄城南北大街自金初形成,已歷經900多年,一直是襄城縣級政權的所在地。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闊修是清順治六年(1649),總鎮高第駐節襄城,偕知縣佟昌年重修。當時,城內有大小街道35 條,東西大街和東西拐街如兩條平行線分別與南北大街、北關北街相交,形成了大、小兩個十字街。主要街道以紅石鋪砌。

民國二十五年(1936)《重修襄城縣誌》載:襄距首山、令武皆僅數裡,取石極易。歷來城內街衢,均以紅石砌成,堅固便利。歷經失修,凸凹崎嶇,有礙交通。民國三年,知事王金相,乃以華洋義賑會所撥荒災賑款,雇民修理南北大街、南北關及署前街,舊觀恢復,民行便利焉……從這些史料讀出了襄城人對清明老街的愛惜!

21世紀,失去水陸重鎮地位的古城再次被喚醒,老民居相繼被維護修繕,從鳳落橋、北極觀、八蠟祠、城隍廟到梅家大院、戴家大院、田培林故居,從煙幫同業公會舊址到豫生祥商店……

儘管歲月變化,物是人非,修舊如舊的建築仍然顯得不太自然,但是清風劃過樹梢,仍然能感到一縷浪子歸的溫情。我想,那是詩人、名流、群英們留下的鄉魂,它有著穿透時間的力量,彙聚成襄城古街久久揮之不去的味道!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襄城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推薦景點:

五嶽廟 毛主席視察紀念堂 神垕古鎮

美食佳釀:

建業大食堂

娛樂體驗:

泡溫泉

特色購物:

鄢陵紅掌 禹州鈞瓷

特色住宿:

鄢陵花溪溫泉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尼瑪次仁 更新:2017.07.11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