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四川農村改革有多牛?在全國創下“八個第一”“五個率先”

四川線上消息(記者 李淼 侯沖)7月10日, 驕陽似火中, 唐昌鎮戰旗村“五季香境”的旅遊商業街區正在熱火朝天加緊裝修, 這片“牛氣十足”的鄉村旅遊綜合體, 集星級鄉村度假酒店、情景式美食體驗街區和生態風情休閒中心於一身, 將於明年初開門迎客。

“牛氣”來自於腳下的土地。 2015年9月, 這塊13.44畝的土地, 作為全省第一宗(全國第二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掛牌出讓成功, 每畝52.5 萬元, 成交總價706萬元, 創下全國首輪同類入市地價的最高紀錄。

不僅奪得農地入市價頭籌, 作為農村改革發源地, 四川在新一輪農村改革繼續發揚川人“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不僅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階段性突破, 更是在全國創下“八個第一”“五個率先”, 成為全國農村改革一面旗幟。

四川省委農工委相關負責人透露, 初步梳理, 我省還成立全國第一家綜合性農村產權交易所、第一個開展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第一個出臺《全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第一個創新設立財政支農資金股權量化的“貧困戶優先股”, 同時, 全國第一個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召開深化農村改革推進會, 建成全國第一套農業農村改革成效評價指標體系, 國家級改革試驗區數量和試驗項目全國第一。

2014年9月, 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成都高規格召開全省深化農村改革推進會,

第一個響亮提出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重點的深化農村改革的主攻方向, 全省農村改革從此全面提速、擴面、拓深。

2015年, 依託成都市2008年掛牌成立的全國第一個農村產權流轉綜合服務平臺, 四川要求具備條件的市縣逐步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 鄉鎮設流轉交易服務站, 建設全省統一的資訊系統和資訊平臺。 截至2016年底, 成都市農村產區交易所已同10個市州、83個縣市區聯網運行, 累計交易額570億元, 在全國同類交易所中穩居第一, 同時, 全省11個市州、152個縣市區已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 1855個鄉鎮設立流轉服務站。

交易平臺建立後, 土地權能不斷得到拓展。 早在2013年, 四川就在9縣啟動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試點,

繼而全省鋪開, 至2016年底, 在推動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培育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等方面成效斐然, 累計發放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7.6億元。

國家也不斷將各種改革“試驗田”選址四川。 2014年12 月, 成都市、內江市中區、巴中市巴州區、眉山市彭山區躋身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 批准數量為全國第一, 試驗專案同樣居全國首位。

為築牢改革實效, 四川及時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梳理篩選出長期、穩定、可量化、可考核的33類改革事項, 共設置17項指標, 部分專案還設置二級指標, 單項指標總數達33個, 基本建立起農村改革評價指標體系。

面對脫貧攻堅頭等大事, 四川更是從改革精准發力, 財政支持從“發錢”式雨過地皮濕的扶持轉向培育“造血”機制,

探索財政支農專案資產收益扶貧新模式, 財政支農資金形成的資產, 劃出一部分設立貧困戶優先股, 切實幫助貧困戶增收。

四川還在全國率先創新開展農村產權“多權同確”、率先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兩股一改”、率先開展農業補貼改革試點、率先部署新產業新業態工作、率先開展衣村改革系統集成試驗。

確權是改革的基石。 四川從2014年開始全面啟動確權工作, 總結推廣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小型水利工程等農村各類產權“多權同確”做法, 2016年底完成外業調繪指界、農戶簽字的確認面積占應確面積的91.2%, 品質和進度均居全國前列。 摸清家底後,

四川在10個縣市區開展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試點, 成都市溫江區探索出土地股權化、集體資產股份化、集體資產進行股份制改造的“兩股一改”經驗, 在全省推廣。

作為農家樂發源地, 我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一直引領全國。 面對“藍海”, 四川2015年及時出臺意見, 大力培育鄉村旅遊、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農村電商、農村養老服務、農村文化創意“五大新興產業”, 探索做法還寫入2016年中央一號檔。 同時, 在傳統糧田做改革文章, 將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農作物良種補貼3項補貼政策合併, 設立“農業支持保護補貼”, 將財政的錢花到刀刃上。

為避免改革單打獨鬥, 四川在抓好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同時, 選取榮縣、安嶽縣等16個縣市區開展省級農村改革綜合試驗, 把農村改革亟需突破的事項整體納入,不斷提高改革整體性、協同性,將全省農村改革引向深水區。

把農村改革亟需突破的事項整體納入,不斷提高改革整體性、協同性,將全省農村改革引向深水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