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張海波:較真“小目標”鍛造百年工程

初春的午後, 在地鐵6號線黑牛城道站工地, 在繁忙的地下空間內, 一束白晃晃的強光, 打在裝修面上。 “面層平整度達標!”專案經理張海波手拿電筒贊許地點點頭。

39歲的張海波是天津地鐵集團公司第三建設管理中心第三專案部專案經理, 當前他正負責6號線南段工程尖山路站至梅林路站9站8區間的專案管理。 這段是建設條件最困難、施工進度最緊張的部分。

張海波一有時間就轉工地, 肩上的挎包裝著手電筒、照相機、盒尺、自噴漆等6件“神器”。 為確保線路年底開通試運行, 作為業主, 從裝修面平整度這種小事開始,

他較真每個小目標, 緊盯工程品質。

在基坑入口處, 只見牆上掛著該站工期計畫責任牌, 上書各專業施工單位負責人及聯繫方式。 項目職工解釋:“張總在這個項目每個工地都製作了這樣的銘牌, 為的是把責任曬在陽光下, 讓大家相互監督。 ”

只見責任牌上各施工單位分工、工期銜接順暢、邏輯嚴謹。 參建天津文化中心樞紐工程後, 2013年張海波擔任本市地鐵6號線水上公園東路站至黑牛城道站8站10區間專案經理。 當時這一管段途經天津體育館、腫瘤醫院、市政府、文化中心及八大裡地區, 是本市在建地鐵專案中難度最大、風險最高、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最嚴的區段。 他回憶道, 當時每個風險點位的確定和破解方案,

雖然都是“小目標”, 但都必須準確無誤, 否則極可能引起地面建築沉降等安全事故。 為此, 他對施工的每個細節要求幾乎到了極致甚至苛刻, 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

2015年9月, 作為本市首批援疆的專業技術幹部, 張海波揮別病妻幼女, 遠赴新疆北新路橋集團工作。 今年1月, 援疆任務結束, 張海波主動請纓, 放棄休假, 立即進駐當前管段主持地鐵建設。 當時這段工程由於種種原因, 工期嚴重滯後, 建設任務異常艱巨。 他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 重新梳理, 科學組織, 確定了“早碰頭、日曆會、夜巡視、半小時彙報、問題不過夜”的工作制度, 組織20多家不同專業的施工單位、按照工序相互穿插、環環相扣, 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每天確定的“小目標”。

短短兩個月,

該段工程滯後工期全部追回, 且里程碑節點工期均按期完成。 專案安全、品質及文明施工管理方面, 均取得巨大進展, 為地鐵6號線年底開通試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暢想未來, 張海波富有激情地說:“唯有把腳踩在工地上, 在地鐵建設這個龐大複雜系統中, 對每個節點的小事件、小目標, 一點點摳、較真, 才能最終鍛造出百年地鐵工程。 ” 本報記者 王洪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