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敦煌“黑海子”60年後重現人間

為親眼目睹敦煌“大海”芳容, 拍美拍足敦煌“大海”模樣, 3月17日、19日, 我們先後跟隨党河流域水資源管理局工作人員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及科研人員兩次來到“大海”——敦煌西北距離市區30多公里的哈拉諾爾湖。 不來不知道, 一看“嚇一跳”!敦煌月牙泉、黨河風情線和陽關渥窪池等水面, 也就是十來畝或幾平方公里的模樣。 可是來到哈拉諾爾湖, 放眼望去, 水天相連, 寬廣無邊,

宛如“大海”;近觀岸邊, 湖水清澈, 微風湧浪, 碧波蕩漾。 偌大的哈拉諾爾湖60年來首次漫水, 給了所有人一個大大的意外和驚喜。

哈拉諾爾湖漫水面積達24平方公里, 主要由疏勒河和党河生態水下泄和汛期洪水下泄匯合後形成, 也是它本來的“模樣”。 據瞭解,

哈拉諾爾湖唐代時記載稱“興胡泊”, 人稱“哈拉淖爾”, 也作“哈拉諾爾”、“哈喇腦兒”、黑海子, 源于蒙語。 “哈拉”意為黑色, “淖爾”意為海、海子, 漢語意思是“黑海”或“黑色的海子”。

長期致力於敦煌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工作的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孫志成說,

哈拉諾爾湖原來是疏勒河與黨河下游的匯水湖, 面積70多平方公里, 是敦煌歷史上最大的湖泊。 但是在清朝雍正年間, 由於河西移民開發, 疏勒河逐漸斷流退縮, 黨河下泄水量銳減, 哈拉諾爾湖水面開始萎縮。 新中國成立後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疏勒河、黨河上游相繼建起昌馬水庫、雙塔水庫和黨河水庫, 哈拉諾爾湖徹底乾涸。

六十年來, 哈拉諾爾湖湖面裸露, 廣闊平坦, 湖底佈滿大米粒一樣的方解石, 淪為石膏採礦場。 近20年來, 孫志成幾乎每年都經過哈拉諾爾湖, 即使是疏勒河、黨河汛期、農閒期棄水時以及近些年出現的上游洪澇災害、河道氾濫, 也從沒有見過任何匯水進入湖區。 直到2016年冬季, 看到一張攝影愛好者在哈拉諾爾湖冰面上歡騰跳躍的照片, 才讓孫志成大吃一驚, 倍感欣慰。

自《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2011年啟動實施以來, 按照“先節水後調水”的原則, 通過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的實施, 以及關井壓田、水權制度改革、種植結構調整等措施, 遏制了敦煌盆地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黨河水庫和疏勒河雙塔水庫下泄生態水量逐年增加,入庫來水量的10%—20%下泄河道,用於下游生態補水。隨著黨河、疏勒河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的陸續完工,2016年黨河到達下游末端北湖灘水量達到2000萬立方米,疏勒河到達下游北河口水量達到7700萬立方米,使多年乾涸的哈拉諾爾湖形成一定水面、重煥生機,敦煌生態治理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效,為下一步生態輸水至玉門關、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面積逐步恢復和實現敦煌生態保護規劃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家都樂見哈拉諾爾湖這個敦煌“大海”不再乾涸,青春永駐!

(邱亮 史斌 楊 霞)

遏制了敦煌盆地地下水位下降的趨勢。黨河水庫和疏勒河雙塔水庫下泄生態水量逐年增加,入庫來水量的10%—20%下泄河道,用於下游生態補水。隨著黨河、疏勒河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的陸續完工,2016年黨河到達下游末端北湖灘水量達到2000萬立方米,疏勒河到達下游北河口水量達到7700萬立方米,使多年乾涸的哈拉諾爾湖形成一定水面、重煥生機,敦煌生態治理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效,為下一步生態輸水至玉門關、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面積逐步恢復和實現敦煌生態保護規劃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家都樂見哈拉諾爾湖這個敦煌“大海”不再乾涸,青春永駐!

(邱亮 史斌 楊 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