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榆林十大最美景點

摘要:榆林位於陝西省的最北部, 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漠的交界處, 歷史悠久, 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榆林地區文物古跡星羅棋佈, 有大大小小的古遺址、古城堡、古廟建築100多處:這裡有仰紹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遺址、有西北最大的道觀所在地——佳縣白雲山、高原要塞——鎮北台等, 而我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神木紅堿淖、以及陝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群——紅石峽更為這座塞外名城增色不少。 此外, 榆林城內有很多建於明清時代的衙署、廟宇、府邸、店鋪等, 就連一般的民居, 也多是正宗的京式四合院。 石子鋪就的小路,

灰色磚房的院落, 木制門窗上的精美銅環……無一不透出古樸厚重的明清風貌。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榆林十大最美景點。

1、神木紅堿淖

紅堿淖風景名勝區位於神木縣西北部神府、東勝煤田腹地。 1995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紅堿淖的"淖"是蒙古族語,

意思是水泊、湖泊。 景區似三角形, 東西最寬處10公里, 南北最長處12公里, 水面面積67平方公里。 屬高原性內陸湖, 是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紅堿淖四周生態環境良好, 東側有天然牧場爾林兔草原, 水草豐盛, 牛羊成群。 南北兩側以沙丘、灘地為主, 灘地上足以沙柳為主的大面積固沙防風林帶, 沙丘多已固定。 紅堿淖盛產多種淡水魚類。

紅堿淖風景名勝區的自然生態環境為許多候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 共有30餘種野生禽類在這裡繁衍生息, 主要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天鵝以及鸕鷀、海鷗、魚鷹、野鴨、鴛鴦等。 每逢春秋兩季, 成千上萬只鳥類聚集於此, 上下翻飛, 翩翩起舞, 和樂齊鳴, 場面非常壯觀。

紅堿淖周圍錯落起伏的沙丘與大小不等的片狀草場相間,

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雲點綴其間, 簇簇沙柳在金黃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綠, 激越的信天遊在天空中久久回蕩。 遼闊的湖面、綿軟的沙灘、靜謐的原野、翠綠的草原、充滿生機的植物、翩翩起舞的飛禽、奔騰洶湧的巨浪、隨波逐流的小舟、噴薄欲出的朝陽、夕陽西下的霞光、典型的塞外風光與蒙漢兩族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域風情, 構成紅堿淖風景名勝區完美獨特的自然景觀。

門票價格: 旺季:70淡季:40

2、佳縣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陝北佳縣城南5公里的黃河之濱, 因山上建有古跡白雲觀, 山下黃河峽谷風貌奇異而聞名。 白雲觀始建于宋代, 主建於明清。 明萬曆四十六年, 萬曆皇帝朱翊鈞給白雲山親頒聖旨一道, 親賜禦制《道藏》4726卷, 從此聲名大震, 當地官民信士大興土木, 營造道觀, 後歷代皆有擴建修葺。

白雲山古稱雙龍嶺, 亦叫嵯峨嶺, 後因終年白雲繚繞, 而稱白雲山, 廟也因“山門無鎖白雲封”而叫白雲觀。 目前白雲觀的建築以道為主, 兼有佛、儒教廟宇,

有各類古建99處, 並存有雕塑、繪畫、書法、音樂等文化精萃, 是全國著名的道教聖地, 西北地方最大的明代古建築群。 白雲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在陝北頗具影響的風景名勝和宗教活動場所。 在白雲觀上還可以望見不遠處的黃河大峽谷, 陝北黃土風光一覽無遺。

門票價格: 旺季:65淡季:65

3、神木二郎山

神木二郎山俗稱西山,也稱“駝峰山”,位於榆林神木縣城西1公里處。二郎山山勢蜿蜒,巍峨險峻。窟野河、禿尾河會流於山前,古長城穿行於山后。西邊沙石相間,果林成片,東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曾來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禦之曰:“筆架山”。後來,文人學士來此,有觀其貌似駝峰,故多稱“駝峰山”。

在二郎山前後相近的山脊上,就地勢分佈著100多座殿、廟、亭、閣,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廟、諸神殿、三教殿、玉皇閣、娘娘廟等。這些古建築疏密相間,佈局錯落。其中保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龍照壁和石刻卷頂,以及部分壁畫、碑石、題字等。

門票價格: 旺季:20淡季:20

4、佳縣赤牛坬民俗文化村

赤牛坬村位於佳縣城南40公里的黃河近岸,四面龜山懷抱,棗林層疊,氣韻生動;明清老村,錯落有致,輾轉騰挪,古樸厚重;新村逶迤延展,綠樹掩映,步步入景。全村282戶,1008人,棗林面積2100畝,是全市第一批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市級文明村,市級十大鄉村旅遊示範村,市級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村,省級文明村,省級生態村,全省最具影響力區域,中國“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赤牛坬村始於至元,綿延八百年,民俗文化底蘊深厚。赤牛坬博物館囊括了陝北物質民俗、精神民俗、社會民俗的諸多方面,共有展廳展室68個,展區面積3000餘平方米,展品5萬餘件。倉儲式的博物形制和獨具特色的布展手法讓紅棗名村 旅遊新村 美麗鄉村人目不暇接,印象深刻。燈博館、鞋博館、酒瓶館、三十六行館以及出自農民之手拙樸而精巧的泥雕、草雕,洋洋大觀,令人驚歎。

陝北窯洞群落,高岵莊園、民俗文化大院、碾磨園、鳳凰台、姐妹三亭、裕民戲樓、月橋、西村牌樓、百花園、小西湖、老柳新枝、杏花三月、山路十八彎、十裡紅棗大觀園、佳南第一壑、仙人嘴、雙頭山、榆灣梯田、古墕峽谷、夜晚天際大弧線。這些大自然的造化和勞動人民的傑作,大美無言,讓人神情安頓、怡然自得,一步三回頭。

一年一度的赤牛坬“過大年”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到次年正月二十三結束。年味十足的傳統民俗活動喚起了人們對過去生活的美好追憶。每年的春節文化活動有四鄰八鄉上萬人參與,更有文化界、藝術界及社會各界人士觀看並指導活動。村民自編自演的抬花轎、搬水船、掐草帽、貨郎等傳統秧歌劇及跌壇、祈雨、打夯、打梿枷、拉碾盤等幾近失傳的原生態節目,深受遊客喜愛。

棗糕是陝北傳統食品中輩分最高、情份最重、最有尊榮、最顯高貴吉祥的美食。赤牛坬“千人棗糕宴”是每年春節活動必吃的一道民俗大餐,讓遊客大快朵頤,回味悠長。成為陝北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大亮點、一大品牌。赤牛坬五穀畫以陝北民俗風情為題材,構思獨特、製作精美,古樸凝練、大俗大雅,色彩自然華美,形象栩栩如生,滲透著濃郁的鄉村民俗文化氣息。“溜席巴”、“拉碾盤”、“攔羊漢”、“尋蝨子”等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饋贈親友、裝點居室、收藏養心的佳品。

赤牛坬村是一個集休閒度假、遊覽觀光、體驗互動、娛樂購物、教育子女、開會培訓為一體的民俗文化村;是傳統文化教育基地,艱苦奮鬥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黃土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的宣教中心;是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攝影寫生采風基地;是服務榆林,輻射周邊城市居民的後花園、後糧園、後遊園;是中國最美的鄉村旅遊勝地。真誠希望四方客人走進赤牛坬,收穫投資興業的成果,體驗如詩如畫的美妙。 美麗赤牛坬歡迎您!

5、紅石峽

遊覽所需要的大致時間:一個半小時左右,全長2000米,單行線景點。

紅石峽(溫盤峪)位於子房湖南,峪內夏日涼爽宜人,隆冬苔卉蒔草翠,故稱紅石峽。它集泉瀑溪潭澗諸景于一穀,融雄險奇幽諸美於一體,被風景園林專家稱讚為“自然山水精品廊”。谷裡分佈“首龍潭”、“黑龍潭”、“青龍潭”、“黃龍潭”、“臥龍潭”“眠龍潭”、“醒龍潭”、“子龍潭”、“游龍潭”,構成“九龍溪”。還有“幽瀑”、“穿石洞”、“相吻石”、“雙獅汲水”、“孔雀開屏”、“棋盤石”等景觀。谷口南端有一狹窄的峽谷稱為“一線天”,且有瀑高50余米的白龍瀑布。兩側高山聳立,恰似一個石闕,正好是雲臺山的西大門。

紅石峽體驗點:

1.中原第一景;體驗14億年前震旦地殼運動所造成的地質遺跡,使得其成為“縮小了的山水世界,擴大了的藝術盆景”。

2.紅岩絕壁,我國北方地區少有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

3.白龍瀑,峪內第一掛瀑布。共分三疊,垂直落差30余米,上兩段短而隱,下一段長且露,狀若飛雪玉龍,銀光閃閃。

4.黑龍洞,洞長30米,洞內伸手不見五指。此處既可觀澗內潭飛瀑,又可看飛岩陡崖,險情奇趣。

5.一線天,這裡澗水分切山體,從而急流而下,絕壁高聳,崔巍對峙,山體相合只留一線天地。

6.黃龍潭,峽寬二三十米。水深處湛藍無比,水淺處清澈見底。擁有大量且極具觀賞性的奇石。

7.相吻石,兩條躍出水面紅色奇石,宛如一對情人相擁甜吻——相傳這是黑、白二龍王的龍女和龍子的浪漫化身。

8.逍遙石,高2余米,長3米,寬約1米,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紋理自然,古樸悠悠,灑脫飄逸,乃大自然傑作。

9.黑龍潭,至幽至奧,碧綠的潭水映襯著朱紅色的山體所透出的明麗鮮豔的奇景。可泛舟潭上,可嬉戲潭中,亦可散步潭邊。

10.鐘乳石,此處鐘乳石形成在石英砂岩上,白色的鐘乳石在紅色岩壁的映襯下,素雅美觀。

11.懸石,此石夾在兩座峭壁間,搖搖欲墜。站於其下難免心驚肉跳,因此又可叫“試心石”。

12.黃龍瀑,銀白色的水草從穀底傾瀉而下,瀟灑飄逸,瀑布之聲如急雨,如裂帛。瀑布與其身後湧泉相稱真如一塊碩大精美的水體雕塑。

13.天然壁畫,泉水在岩壁上流動,撒下點點水珠,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彩繽紛,流光異彩,滿目生輝,形成了獨特的天然壁畫。

14.天女散花瀑布,兩條瀑布上下錯落,一南一北,一明一暗,交相輝映。飄飄灑灑,飛花碎玉。

15.蒼龍澗,狹長幽曲,山勢巍峨的深澗。

6、榆林黑龍潭

陝西省榆林市黑龍潭位於西(安)包(頭)公路沿線,榆林市70公里紅柳灘村東一深山幽谷中,穀中九潭連環,泉流活躍,俗稱九龍潭,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因修建起龍王廟,故改名黑龍潭,清光緒十年(1884),民國21年(1932)曾幾度重修擴建,規模煥然,廟內旌傘林立,匾額爭懸。黑龍廟座鎮北鋒,濯足龍潭,正殿、卷棚、鐘樓、鼓樓、石獅、石階、旗杆、牌樓、樂樓隨山而列,渾然自如。廟西側有一懸崖突兀,天生一卵形泉口,經6寸許,深不可側,俗稱“海眼”,常年涓流細滴,如珍珠連串,稱“龍穴藏珍”,為榆林八景之一。廟前48級石階左右豎石旗杆一對,柱高6米,石階下有民國21年建石牌樓一座,1984年列為榆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黑龍潭文管會在210國道東路口建四柱三門七樓石牌樓一座,牌樓寬14.4米,高13.96米,重140多噸,浮雕52方上嵌用五、七鬥結構,三、五、七舉劈山封頂等傳統工藝雕築,氣勢雄偉磅礴。同年翻修了戲臺、鼓樓、住宿樓。

黑龍潭文管所所長王克華,歷時三年,組織資金340萬元,大興土木,在山門口興建巨型龍門和漢白玉石獅,兩側修百間“長廊”。龍門石碑坊長32.28米,寬7.7米,高18.32米,占地面積2488.5平方米,雕刻料石重1148噸,由366塊石料徹成。龍門頂額正上方刻有“龍門”,背面為“育仙”共四字,龍門的設計施工題詞均為王克華先生一人所為。龍門、玉獅精築細刻,浮雕規模宏大,圖案栩栩如生,堪稱傳統雕刻之典範,在全國亦首屈一指。

景區地址: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鎮川鎮紅柳灘村

乘車線路:榆林市乘開往鎮川或米脂的中巴在黑龍潭下車即到。

7、子洲西峰寺

子洲縣瓜園則灣鄉政府東北2公里處有一塊山地,名叫蘆草壇,其上有一西峰寺,依山而建。北臨乏牛山,西北與柏全山相望。蘆草壇雖不雄偉壯觀,卻也峻峭,人若站於其頂眺望,視野倒也開闊,更因其西峰寺而遐邇聞名。

西峰寺坐西北面東南,占地約3畝,一個獨院。正殿由三孔拱形洞組成,純磚結構,頂呈硬山式,用黃色琉璃瓦鋪頂,飛簷翹角,獸頭獨尊,遙遙相望,頂上中有三層小0,獨特精緻,引人注目。正殿走廊四柱支撐,朱柱彩壁,畫棟雕樑,十分生動。殿堂主奉三聖母娘娘,粉面金身,端坐蓮花壇,背靠火焰山,端莊自然,光彩照人。兩側陪坐催生娘娘、桃花娘娘、豆花娘娘、奶母娘娘、保命娘娘、送生娘娘、皇天后土娘娘、晴天之孫娘娘。造型生動,神態各異,線條流暢,旁有二小童,清秀溫和,衣帶飄逸,形態悠然。頂壁飾有十分精湛的八卦圖,色彩鮮豔,整個大殿籠罩著莫可名狀的神秘。

正殿簷棚下懸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鐵鐘一口,銘文清楚可辨,院內豎立石碑6通,其中清代4通。

正殿的山門頂為硬山式,二龍似飛,灰瓦鋪頂,獨特精巧。山門前有高約20米的一對雙鬥石旗杆,雙鬥上 書:“千古不朽;百世流芳”。雙杆上 書:“旗影飄蕩驚天地;杆色輝煌出雲霄”。字跡端莊,筆力蒼勁,給人以肅穆之感。聯文耐人尋味,淺顯易懂卻又寓意高遠。山門之東百米許有一座樂樓,樓長為12米、寬為9米、高為12米,樓頂呈九脊歇山式,琉璃瓦蓋頂,飛簷翹角,雕樑畫棟,古樸典雅。

登石鋪砌的臺階而上,便到西峰靈塔,高聳入雲,高約30米,共9層,登上最高層,到窗口向四處一看,頓覺耳目一新,神清氣爽,大有“一覽眾山小”之感。

相傳此寺宋朝建造,明朝出世,建造精細,佈局得當,樓臺突兀,雕梁優美,到清朝更為盛行。該寺現存康熙五十八年鐵鐘一口,石碑有乾隆十三年、乾隆三十四年、道光五年、咸豐七年。文革期間,石碑、古建築等遭到破壞,文物流落民間。改革開放以來,西峰寺得到修復和擴建,保持了清朝的風格,寺貌更加壯觀。

娘娘廟會:4月7-9日,為九天聖母娘娘香煙會。

交通指南

景區位址:陝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瓜園則灣鄉東北2公里處

乘車線路:子洲縣城內乘開往瓜園則灣的班車可達。

8、李自成行宮

李自成行宮位於陝西省米脂縣城北盤龍山南麓,210國道、西包鐵路沿線,無定河東岸,北接榆林、神木、包頭,南連綏德、延安、西安,東達佳縣、山西,西達靖邊、定邊、銀川。是陝北文物旅遊的主要景區之一。

行宮占地面積11385平方米,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主要建築由樂樓、梅花亭、捧聖樓、二天門、攬勝樓(後改玉皇閣)、啟祥殿(正殿)、兆慶宮(寢殿)七大部分組成。整個群體建築依山造勢分台而築,層層迭迭,櫛比鱗次。行宮佈局嚴謹和諧、排列變化有序,玲瓏的山,陡立的石階,巍峨的殿堂,遠處眺望,猶如巨龍騰飛,雄偉壯觀。從樂樓順坡而上,過梅花亭、捧聖樓、石牌坊、二天門臺階高聳,莊重威嚴,登上臺地,玉皇閣巧奪天工,淩空峙立,登階穿洞,至行宮院內,對面牌樓相迎,瑰麗無比,富麗堂皇的啟祥殿氣勢雄偉,兆慶宮蔚為壯觀,鐘鼓二樓等建築錯落有致,回廊配殿將其主體建築巧妙的連為一體。李自成行宮始建於1643年,是西北地方現存完整的一組明清古建築群,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盤龍山原名馬鞍山,行宮前身為明嘉靖年間的一座小廟。崇禎十六年(西元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令其侄李過回家鄉米脂修建行宮。李過登上馬鞍山,見山環水繞,虎距龍蟠,氣勢非凡,便申報李自成在此拆小廟、建行宮,以備闖王返鄉時使用,行宮院原留有一通李過修建行宮的碑記,毀於戰爭年代。

據《明史》記載李自成曾兩次返故里,在此居住。第一次是在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底,李自成乘勝破延長、綏德等縣城。米脂人民得知李自成回家鄉的喜訊,便奔相走告,沿途百姓扶老攜幼,歡聲雷動,以迎闖王。自成率軍至米脂時,駐軍城外,並“呼知縣邊大綬曰:“此吾鄉也,無虐父老”、“遺之金,令修文廟,賑濟百姓”。文廟在縣城東街小學院內保存完好。

李自成第二次返故里是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上旬,李自成率兵入延安、進米脂,命部屯駐城外,以馬鞍山行宮為大營所在地,命人以書禮致米脂縣總理城防事務的名士馮起龍等人商談籌備祭祖事宜,並把農民軍大營所駐之馬鞍山改名盤龍山,將李自成居住在城外的駐地改為行宮,並把他在行宮的住所起名為啟祥殿、兆慶宮,以為紀念。

十一月九日,李自成從米脂出發,前往三峰子山祖墳祭奠,“戒馬萬匹,旌旗數十裡”。祭祖後,“訪其宗人,賜金……。”十一日返回米脂,住在行宮,改延安為天保府,米脂縣為天保縣。十二日于米脂決定發兵榆林,十一月底李自成率大軍攻克榆林後,返回西安,途徑米脂,因病暫憩於行宮數日,並派員米脂防官馮起龍請“城內畢惠兩君子”來行宮診治,經畢惠兩醫官的精心醫治,李自成病情日益好轉。在米脂稍息幾日後即動身向西安進發。自成在離開米脂之前,受馮起龍的請求,吸收其次子馮鋒加入大順軍,並隨隊走西安(《米脂萬末馮氏宗譜》卷七)。

闖王兵敗後,清政府對與大順政權有關的一切遺跡進行徹底剷除,米脂民眾便將行宮改為“真武祖始廟”之名進行保護。清乾隆五十六年,光緒二十一年兩次維修,並增添了許多神像,當時香火不斷,甚為熱鬧。直到1927年進步青年拆廟打神像,在行宮辦起了一所初級中學。三百多年,這座行宮古建築歷盡風雨,十年浩劫,它也未能倖免,曾遭到嚴重破壞。建國後期,這一古跡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多次撥款修繕,現行宮古建保存完好。

行宮內設立了李自成紀念館,館名匾額由姚雪垠先生親書。館內以文字、圖片、實物等詳細介紹了李自成將軍高擎闖旗,叱吒風雲,推翻明王朝的光輝業績。同時還設有“李自成評述館”“東漢畫像石精品展”,“米脂婆姨史跡展”等。李自成行宮在國內外影響廣泛,國人談米脂必談“李自成與行宮”,遊客來陝北必拜“行宮”。

2006年5月25日,李自成行宮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9、金雞沙生態旅遊區

金雞沙生態旅遊區位于陝西省靖邊縣東坑鎮金雞沙村,距縣城35公里,吳定高速、307國道北15公里,從縣城驅車40分鐘可達,距全國勞模治沙英雄牛玉琴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區3公里。

金雞沙生態景區憑藉“藍天、碧水、金沙”的天然生態環境,經過近年的精心開發,已逐漸成為靖邊的一處集吃、住、游、娛於一身的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從2007年開始,景區多方面籌集資金3000多萬元,用於旅遊開發及庫區基礎設施建設,現已完成景區服務區、水上娛樂區、沙漠娛樂區、蒙古風情餐飲區等項目建設,同時完成了部分綠化、完善了道路設施。昔日荒涼的金雞沙水庫如今已成為都市人放飛心靈、回歸自然的極佳場所。

金雞沙景區內風景迷人,擁有各具特色的三大景區,分別是水上樂園、沙地樂園、蒙古風情餐飲區。水上樂園全長12公里,水質清澈、水鳥眾多、群山環抱、湖心有大小島嶼十多座,大型豪華遊船、水上自行車、摩托艇、快艇來往穿梭,供遊客在十裡碧波中遨遊。水庫內的各種魚類、水鳥等水產密集豐富;水庫西岸為沙漠遊樂區,為遊客提供騎馬、騎駱駝、滑沙、沙地摩托、大型沙地探險車、徒步穿越等旅遊活動項目,充分體驗沙漠的無窮樂趣,還有觀光亭、瞭望塔多座,可以一覽毛烏蘇沙漠的滄桑和壯闊;蒙古風情餐飲區有大小蒙古包十餘座,不僅可以提供純正的蒙古套餐,還有燉土雞、燉庫魚及地方各類特色小吃,晚間的篝火晚會和扭秧歌、跑驢的等民間文化活動更會讓您流連忘返。

10、疏屬山

疏屬山文化旅遊景區位於綏德縣城,海拔893m,兩河相擁山。秦代,上郡為邊塞防禦匈奴的軍事要地,故派秦皇子扶蘇在此監軍並設府於疏屬山,扶蘇含冤自刎後埋葬於此,解放戰爭時期,綏德警備區司令部設置於疏屬山上,成為指揮作戰的戰略中心,山上有秦皇子扶蘇墓及扶蘇祠、漢畫像石館、綏德警備區司令部舊址,山腳下有李子洲故居、綏德地委舊址、子洲圖書館,四周散佈著獨具特色的窯洞四合院,明顯的區位優勢,豐富的旅遊資源,是文化旅遊開發的理想之地。

疏屬山文化旅遊景區規劃總面積約31公頃,根據其區位條件、地貌特點、旅遊資源性質與空間分佈,將旅遊區總體佈局為一條軸線、三大板塊、六大景點,即形成以名州商貿街為引導區及發展軸線,以紅色文化、秦扶蘇文化、漢文化構成三大核心板塊,以六大景點中的綏德革命歷史紀念館、漢畫像石展館、秦扶蘇文化苑為主體,層窯人家、華牆院、高家進士院為支撐的網路架構。把疏屬山文化旅遊區打造成一座“文化山、生態山、教育山”,使其成為集觀光遊覽、文化體驗、愛國主義教育和遊憩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區。

神木二郎山俗稱西山,也稱“駝峰山”,位於榆林神木縣城西1公里處。二郎山山勢蜿蜒,巍峨險峻。窟野河、禿尾河會流於山前,古長城穿行於山后。西邊沙石相間,果林成片,東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曾來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禦之曰:“筆架山”。後來,文人學士來此,有觀其貌似駝峰,故多稱“駝峰山”。

在二郎山前後相近的山脊上,就地勢分佈著100多座殿、廟、亭、閣,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廟、諸神殿、三教殿、玉皇閣、娘娘廟等。這些古建築疏密相間,佈局錯落。其中保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龍照壁和石刻卷頂,以及部分壁畫、碑石、題字等。

門票價格: 旺季:20淡季:20

4、佳縣赤牛坬民俗文化村

赤牛坬村位於佳縣城南40公里的黃河近岸,四面龜山懷抱,棗林層疊,氣韻生動;明清老村,錯落有致,輾轉騰挪,古樸厚重;新村逶迤延展,綠樹掩映,步步入景。全村282戶,1008人,棗林面積2100畝,是全市第一批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市級文明村,市級十大鄉村旅遊示範村,市級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村,省級文明村,省級生態村,全省最具影響力區域,中國“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村,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赤牛坬村始於至元,綿延八百年,民俗文化底蘊深厚。赤牛坬博物館囊括了陝北物質民俗、精神民俗、社會民俗的諸多方面,共有展廳展室68個,展區面積3000餘平方米,展品5萬餘件。倉儲式的博物形制和獨具特色的布展手法讓紅棗名村 旅遊新村 美麗鄉村人目不暇接,印象深刻。燈博館、鞋博館、酒瓶館、三十六行館以及出自農民之手拙樸而精巧的泥雕、草雕,洋洋大觀,令人驚歎。

陝北窯洞群落,高岵莊園、民俗文化大院、碾磨園、鳳凰台、姐妹三亭、裕民戲樓、月橋、西村牌樓、百花園、小西湖、老柳新枝、杏花三月、山路十八彎、十裡紅棗大觀園、佳南第一壑、仙人嘴、雙頭山、榆灣梯田、古墕峽谷、夜晚天際大弧線。這些大自然的造化和勞動人民的傑作,大美無言,讓人神情安頓、怡然自得,一步三回頭。

一年一度的赤牛坬“過大年”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到次年正月二十三結束。年味十足的傳統民俗活動喚起了人們對過去生活的美好追憶。每年的春節文化活動有四鄰八鄉上萬人參與,更有文化界、藝術界及社會各界人士觀看並指導活動。村民自編自演的抬花轎、搬水船、掐草帽、貨郎等傳統秧歌劇及跌壇、祈雨、打夯、打梿枷、拉碾盤等幾近失傳的原生態節目,深受遊客喜愛。

棗糕是陝北傳統食品中輩分最高、情份最重、最有尊榮、最顯高貴吉祥的美食。赤牛坬“千人棗糕宴”是每年春節活動必吃的一道民俗大餐,讓遊客大快朵頤,回味悠長。成為陝北傳統飲食文化的一大亮點、一大品牌。赤牛坬五穀畫以陝北民俗風情為題材,構思獨特、製作精美,古樸凝練、大俗大雅,色彩自然華美,形象栩栩如生,滲透著濃郁的鄉村民俗文化氣息。“溜席巴”、“拉碾盤”、“攔羊漢”、“尋蝨子”等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饋贈親友、裝點居室、收藏養心的佳品。

赤牛坬村是一個集休閒度假、遊覽觀光、體驗互動、娛樂購物、教育子女、開會培訓為一體的民俗文化村;是傳統文化教育基地,艱苦奮鬥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黃土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的宣教中心;是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攝影寫生采風基地;是服務榆林,輻射周邊城市居民的後花園、後糧園、後遊園;是中國最美的鄉村旅遊勝地。真誠希望四方客人走進赤牛坬,收穫投資興業的成果,體驗如詩如畫的美妙。 美麗赤牛坬歡迎您!

5、紅石峽

遊覽所需要的大致時間:一個半小時左右,全長2000米,單行線景點。

紅石峽(溫盤峪)位於子房湖南,峪內夏日涼爽宜人,隆冬苔卉蒔草翠,故稱紅石峽。它集泉瀑溪潭澗諸景于一穀,融雄險奇幽諸美於一體,被風景園林專家稱讚為“自然山水精品廊”。谷裡分佈“首龍潭”、“黑龍潭”、“青龍潭”、“黃龍潭”、“臥龍潭”“眠龍潭”、“醒龍潭”、“子龍潭”、“游龍潭”,構成“九龍溪”。還有“幽瀑”、“穿石洞”、“相吻石”、“雙獅汲水”、“孔雀開屏”、“棋盤石”等景觀。谷口南端有一狹窄的峽谷稱為“一線天”,且有瀑高50余米的白龍瀑布。兩側高山聳立,恰似一個石闕,正好是雲臺山的西大門。

紅石峽體驗點:

1.中原第一景;體驗14億年前震旦地殼運動所造成的地質遺跡,使得其成為“縮小了的山水世界,擴大了的藝術盆景”。

2.紅岩絕壁,我國北方地區少有的丹霞地貌峽谷景觀。

3.白龍瀑,峪內第一掛瀑布。共分三疊,垂直落差30余米,上兩段短而隱,下一段長且露,狀若飛雪玉龍,銀光閃閃。

4.黑龍洞,洞長30米,洞內伸手不見五指。此處既可觀澗內潭飛瀑,又可看飛岩陡崖,險情奇趣。

5.一線天,這裡澗水分切山體,從而急流而下,絕壁高聳,崔巍對峙,山體相合只留一線天地。

6.黃龍潭,峽寬二三十米。水深處湛藍無比,水淺處清澈見底。擁有大量且極具觀賞性的奇石。

7.相吻石,兩條躍出水面紅色奇石,宛如一對情人相擁甜吻——相傳這是黑、白二龍王的龍女和龍子的浪漫化身。

8.逍遙石,高2余米,長3米,寬約1米,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中,紋理自然,古樸悠悠,灑脫飄逸,乃大自然傑作。

9.黑龍潭,至幽至奧,碧綠的潭水映襯著朱紅色的山體所透出的明麗鮮豔的奇景。可泛舟潭上,可嬉戲潭中,亦可散步潭邊。

10.鐘乳石,此處鐘乳石形成在石英砂岩上,白色的鐘乳石在紅色岩壁的映襯下,素雅美觀。

11.懸石,此石夾在兩座峭壁間,搖搖欲墜。站於其下難免心驚肉跳,因此又可叫“試心石”。

12.黃龍瀑,銀白色的水草從穀底傾瀉而下,瀟灑飄逸,瀑布之聲如急雨,如裂帛。瀑布與其身後湧泉相稱真如一塊碩大精美的水體雕塑。

13.天然壁畫,泉水在岩壁上流動,撒下點點水珠,水珠在陽光的照射下,五彩繽紛,流光異彩,滿目生輝,形成了獨特的天然壁畫。

14.天女散花瀑布,兩條瀑布上下錯落,一南一北,一明一暗,交相輝映。飄飄灑灑,飛花碎玉。

15.蒼龍澗,狹長幽曲,山勢巍峨的深澗。

6、榆林黑龍潭

陝西省榆林市黑龍潭位於西(安)包(頭)公路沿線,榆林市70公里紅柳灘村東一深山幽谷中,穀中九潭連環,泉流活躍,俗稱九龍潭,明朝正德年間(1506-1521)因修建起龍王廟,故改名黑龍潭,清光緒十年(1884),民國21年(1932)曾幾度重修擴建,規模煥然,廟內旌傘林立,匾額爭懸。黑龍廟座鎮北鋒,濯足龍潭,正殿、卷棚、鐘樓、鼓樓、石獅、石階、旗杆、牌樓、樂樓隨山而列,渾然自如。廟西側有一懸崖突兀,天生一卵形泉口,經6寸許,深不可側,俗稱“海眼”,常年涓流細滴,如珍珠連串,稱“龍穴藏珍”,為榆林八景之一。廟前48級石階左右豎石旗杆一對,柱高6米,石階下有民國21年建石牌樓一座,1984年列為榆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黑龍潭文管會在210國道東路口建四柱三門七樓石牌樓一座,牌樓寬14.4米,高13.96米,重140多噸,浮雕52方上嵌用五、七鬥結構,三、五、七舉劈山封頂等傳統工藝雕築,氣勢雄偉磅礴。同年翻修了戲臺、鼓樓、住宿樓。

黑龍潭文管所所長王克華,歷時三年,組織資金340萬元,大興土木,在山門口興建巨型龍門和漢白玉石獅,兩側修百間“長廊”。龍門石碑坊長32.28米,寬7.7米,高18.32米,占地面積2488.5平方米,雕刻料石重1148噸,由366塊石料徹成。龍門頂額正上方刻有“龍門”,背面為“育仙”共四字,龍門的設計施工題詞均為王克華先生一人所為。龍門、玉獅精築細刻,浮雕規模宏大,圖案栩栩如生,堪稱傳統雕刻之典範,在全國亦首屈一指。

景區地址: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鎮川鎮紅柳灘村

乘車線路:榆林市乘開往鎮川或米脂的中巴在黑龍潭下車即到。

7、子洲西峰寺

子洲縣瓜園則灣鄉政府東北2公里處有一塊山地,名叫蘆草壇,其上有一西峰寺,依山而建。北臨乏牛山,西北與柏全山相望。蘆草壇雖不雄偉壯觀,卻也峻峭,人若站於其頂眺望,視野倒也開闊,更因其西峰寺而遐邇聞名。

西峰寺坐西北面東南,占地約3畝,一個獨院。正殿由三孔拱形洞組成,純磚結構,頂呈硬山式,用黃色琉璃瓦鋪頂,飛簷翹角,獸頭獨尊,遙遙相望,頂上中有三層小0,獨特精緻,引人注目。正殿走廊四柱支撐,朱柱彩壁,畫棟雕樑,十分生動。殿堂主奉三聖母娘娘,粉面金身,端坐蓮花壇,背靠火焰山,端莊自然,光彩照人。兩側陪坐催生娘娘、桃花娘娘、豆花娘娘、奶母娘娘、保命娘娘、送生娘娘、皇天后土娘娘、晴天之孫娘娘。造型生動,神態各異,線條流暢,旁有二小童,清秀溫和,衣帶飄逸,形態悠然。頂壁飾有十分精湛的八卦圖,色彩鮮豔,整個大殿籠罩著莫可名狀的神秘。

正殿簷棚下懸吊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鐵鐘一口,銘文清楚可辨,院內豎立石碑6通,其中清代4通。

正殿的山門頂為硬山式,二龍似飛,灰瓦鋪頂,獨特精巧。山門前有高約20米的一對雙鬥石旗杆,雙鬥上 書:“千古不朽;百世流芳”。雙杆上 書:“旗影飄蕩驚天地;杆色輝煌出雲霄”。字跡端莊,筆力蒼勁,給人以肅穆之感。聯文耐人尋味,淺顯易懂卻又寓意高遠。山門之東百米許有一座樂樓,樓長為12米、寬為9米、高為12米,樓頂呈九脊歇山式,琉璃瓦蓋頂,飛簷翹角,雕樑畫棟,古樸典雅。

登石鋪砌的臺階而上,便到西峰靈塔,高聳入雲,高約30米,共9層,登上最高層,到窗口向四處一看,頓覺耳目一新,神清氣爽,大有“一覽眾山小”之感。

相傳此寺宋朝建造,明朝出世,建造精細,佈局得當,樓臺突兀,雕梁優美,到清朝更為盛行。該寺現存康熙五十八年鐵鐘一口,石碑有乾隆十三年、乾隆三十四年、道光五年、咸豐七年。文革期間,石碑、古建築等遭到破壞,文物流落民間。改革開放以來,西峰寺得到修復和擴建,保持了清朝的風格,寺貌更加壯觀。

娘娘廟會:4月7-9日,為九天聖母娘娘香煙會。

交通指南

景區位址:陝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瓜園則灣鄉東北2公里處

乘車線路:子洲縣城內乘開往瓜園則灣的班車可達。

8、李自成行宮

李自成行宮位於陝西省米脂縣城北盤龍山南麓,210國道、西包鐵路沿線,無定河東岸,北接榆林、神木、包頭,南連綏德、延安、西安,東達佳縣、山西,西達靖邊、定邊、銀川。是陝北文物旅遊的主要景區之一。

行宮占地面積11385平方米,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主要建築由樂樓、梅花亭、捧聖樓、二天門、攬勝樓(後改玉皇閣)、啟祥殿(正殿)、兆慶宮(寢殿)七大部分組成。整個群體建築依山造勢分台而築,層層迭迭,櫛比鱗次。行宮佈局嚴謹和諧、排列變化有序,玲瓏的山,陡立的石階,巍峨的殿堂,遠處眺望,猶如巨龍騰飛,雄偉壯觀。從樂樓順坡而上,過梅花亭、捧聖樓、石牌坊、二天門臺階高聳,莊重威嚴,登上臺地,玉皇閣巧奪天工,淩空峙立,登階穿洞,至行宮院內,對面牌樓相迎,瑰麗無比,富麗堂皇的啟祥殿氣勢雄偉,兆慶宮蔚為壯觀,鐘鼓二樓等建築錯落有致,回廊配殿將其主體建築巧妙的連為一體。李自成行宮始建於1643年,是西北地方現存完整的一組明清古建築群,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盤龍山原名馬鞍山,行宮前身為明嘉靖年間的一座小廟。崇禎十六年(西元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令其侄李過回家鄉米脂修建行宮。李過登上馬鞍山,見山環水繞,虎距龍蟠,氣勢非凡,便申報李自成在此拆小廟、建行宮,以備闖王返鄉時使用,行宮院原留有一通李過修建行宮的碑記,毀於戰爭年代。

據《明史》記載李自成曾兩次返故里,在此居住。第一次是在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底,李自成乘勝破延長、綏德等縣城。米脂人民得知李自成回家鄉的喜訊,便奔相走告,沿途百姓扶老攜幼,歡聲雷動,以迎闖王。自成率軍至米脂時,駐軍城外,並“呼知縣邊大綬曰:“此吾鄉也,無虐父老”、“遺之金,令修文廟,賑濟百姓”。文廟在縣城東街小學院內保存完好。

李自成第二次返故里是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上旬,李自成率兵入延安、進米脂,命部屯駐城外,以馬鞍山行宮為大營所在地,命人以書禮致米脂縣總理城防事務的名士馮起龍等人商談籌備祭祖事宜,並把農民軍大營所駐之馬鞍山改名盤龍山,將李自成居住在城外的駐地改為行宮,並把他在行宮的住所起名為啟祥殿、兆慶宮,以為紀念。

十一月九日,李自成從米脂出發,前往三峰子山祖墳祭奠,“戒馬萬匹,旌旗數十裡”。祭祖後,“訪其宗人,賜金……。”十一日返回米脂,住在行宮,改延安為天保府,米脂縣為天保縣。十二日于米脂決定發兵榆林,十一月底李自成率大軍攻克榆林後,返回西安,途徑米脂,因病暫憩於行宮數日,並派員米脂防官馮起龍請“城內畢惠兩君子”來行宮診治,經畢惠兩醫官的精心醫治,李自成病情日益好轉。在米脂稍息幾日後即動身向西安進發。自成在離開米脂之前,受馮起龍的請求,吸收其次子馮鋒加入大順軍,並隨隊走西安(《米脂萬末馮氏宗譜》卷七)。

闖王兵敗後,清政府對與大順政權有關的一切遺跡進行徹底剷除,米脂民眾便將行宮改為“真武祖始廟”之名進行保護。清乾隆五十六年,光緒二十一年兩次維修,並增添了許多神像,當時香火不斷,甚為熱鬧。直到1927年進步青年拆廟打神像,在行宮辦起了一所初級中學。三百多年,這座行宮古建築歷盡風雨,十年浩劫,它也未能倖免,曾遭到嚴重破壞。建國後期,這一古跡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多次撥款修繕,現行宮古建保存完好。

行宮內設立了李自成紀念館,館名匾額由姚雪垠先生親書。館內以文字、圖片、實物等詳細介紹了李自成將軍高擎闖旗,叱吒風雲,推翻明王朝的光輝業績。同時還設有“李自成評述館”“東漢畫像石精品展”,“米脂婆姨史跡展”等。李自成行宮在國內外影響廣泛,國人談米脂必談“李自成與行宮”,遊客來陝北必拜“行宮”。

2006年5月25日,李自成行宮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9、金雞沙生態旅遊區

金雞沙生態旅遊區位于陝西省靖邊縣東坑鎮金雞沙村,距縣城35公里,吳定高速、307國道北15公里,從縣城驅車40分鐘可達,距全國勞模治沙英雄牛玉琴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區3公里。

金雞沙生態景區憑藉“藍天、碧水、金沙”的天然生態環境,經過近年的精心開發,已逐漸成為靖邊的一處集吃、住、游、娛於一身的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從2007年開始,景區多方面籌集資金3000多萬元,用於旅遊開發及庫區基礎設施建設,現已完成景區服務區、水上娛樂區、沙漠娛樂區、蒙古風情餐飲區等項目建設,同時完成了部分綠化、完善了道路設施。昔日荒涼的金雞沙水庫如今已成為都市人放飛心靈、回歸自然的極佳場所。

金雞沙景區內風景迷人,擁有各具特色的三大景區,分別是水上樂園、沙地樂園、蒙古風情餐飲區。水上樂園全長12公里,水質清澈、水鳥眾多、群山環抱、湖心有大小島嶼十多座,大型豪華遊船、水上自行車、摩托艇、快艇來往穿梭,供遊客在十裡碧波中遨遊。水庫內的各種魚類、水鳥等水產密集豐富;水庫西岸為沙漠遊樂區,為遊客提供騎馬、騎駱駝、滑沙、沙地摩托、大型沙地探險車、徒步穿越等旅遊活動項目,充分體驗沙漠的無窮樂趣,還有觀光亭、瞭望塔多座,可以一覽毛烏蘇沙漠的滄桑和壯闊;蒙古風情餐飲區有大小蒙古包十餘座,不僅可以提供純正的蒙古套餐,還有燉土雞、燉庫魚及地方各類特色小吃,晚間的篝火晚會和扭秧歌、跑驢的等民間文化活動更會讓您流連忘返。

10、疏屬山

疏屬山文化旅遊景區位於綏德縣城,海拔893m,兩河相擁山。秦代,上郡為邊塞防禦匈奴的軍事要地,故派秦皇子扶蘇在此監軍並設府於疏屬山,扶蘇含冤自刎後埋葬於此,解放戰爭時期,綏德警備區司令部設置於疏屬山上,成為指揮作戰的戰略中心,山上有秦皇子扶蘇墓及扶蘇祠、漢畫像石館、綏德警備區司令部舊址,山腳下有李子洲故居、綏德地委舊址、子洲圖書館,四周散佈著獨具特色的窯洞四合院,明顯的區位優勢,豐富的旅遊資源,是文化旅遊開發的理想之地。

疏屬山文化旅遊景區規劃總面積約31公頃,根據其區位條件、地貌特點、旅遊資源性質與空間分佈,將旅遊區總體佈局為一條軸線、三大板塊、六大景點,即形成以名州商貿街為引導區及發展軸線,以紅色文化、秦扶蘇文化、漢文化構成三大核心板塊,以六大景點中的綏德革命歷史紀念館、漢畫像石展館、秦扶蘇文化苑為主體,層窯人家、華牆院、高家進士院為支撐的網路架構。把疏屬山文化旅遊區打造成一座“文化山、生態山、教育山”,使其成為集觀光遊覽、文化體驗、愛國主義教育和遊憩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