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南英雄,北金星”鋼筆風潮漸回暖,老牌逆襲怎能僅靠情懷?

上衣口袋裡別一支鋼筆, 胳膊下夾著一本世界名著, 這是上個世紀文藝青年的經典造型。 幾十年歲月流轉, 復古風潮興起, 鋼筆市場又漸漸回暖, 文具盒裡逐漸讓位於中性筆、簽字筆的鋼筆, 正以更高端的形象重回大眾視線。 去年, 我國鋼筆的總產量為3.05億支, 同比增長17.31%。

看變化

實用性消退設計感上位

筆是書寫工具, 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 它的實用性反倒不是那麼重要了。 消費者與其說買的是書寫工具, 不如說是買設計和收藏價值。 中國制筆協會副理事長吳少平告訴北京晨報記者, 禮品化和收藏是自來水筆產量增加的兩個最重要原因。

“回暖主要是中高端市場。 ”他以英雄舉例說, 重點針對中老年市場推出的高端筆, 價位在500元至兩三千元。 而在收藏方面, 則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五十年代甚至更早時候生產的古董筆, 一種是款式、做工都比較考究的現代筆, 在筆身上通常會鑲嵌貝殼、寶石等。

2014年11月的第22次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 21個成員經濟體的領導人拿起了精雕細琢的英雄金筆。 此後, 英雄還推出了中高檔收藏級別筆“福”系列黑檀木鋼筆, 一共只生產了1000支, 讓收藏者趨之若鶩。 它也宣佈與施華洛世奇合作, 針對年輕時尚的女性群體生產寶石筆。 北京晨報記者在天貓的英雄官方旗艦店看到, 這款鋼筆有珠峰白、草莓粉、牛仔藍、薄荷綠等多種俏麗顏色,

中部的金屬圈鑲嵌了施華洛世奇鋯石, 售價420元。 在萬寶龍官網上, 最便宜的一支墨水筆售價4100元, 最貴的大班暮藍系列149 鏤空墨水筆售價甚至高達62700元, 比很多女性鍾愛的名牌包袋只高不低。

一些人則看上了鋼筆的收藏價值。 一些四五十年代生產並經過使用的博士、英雄等“古董”級金筆, 目前市場成交價可高達數萬元。 早在1990年2月, 一支1910年派克公司出品的“史惠斯蒂卡”牌銀色筆桿鋼筆以8000美元在紐約拍賣成交。 第二年8月, 該筆的主人又將此筆以2.8萬美元的價格賣出。 1998年10月英國倫敦的一次拍賣會上, 一支產於20世紀初期的派克38型蛇形筆, 以3.8萬英鎊成交。 收藏界人士表示, 鋼筆的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與鋼筆的含金量、生產年代、存世量以及名人用筆密切相關。

吳少平提到, 產量增加呈現“一高一低”的顯著特點。 除了高端之外, 低端筆也不容小覷。 “一些簡易筆, 主要是農村地區上學的孩子在使用, 量也很大。 ”他表示, 出口量也呈現同樣特徵:高端筆主要出口歐美, 而低端筆大量進入了印度市場。

從小文具店轉向大商場

鋼筆的另一個顯著變化是銷售管道。 北京晨報記者日前走訪市場發現, 在過去鋼筆銷售的主戰場——文具店裡, 買到鋼筆並不容易。

在朝陽區一家九年制小學的附近, 有兩家文具店, 圓珠筆、中性筆、鉛筆等被擺在顯著位置, 品種較多, 而鋼筆和墨水總被擺放在收銀台裡面, 顧客不經店主同意無法拿出來,

其中一家店有兩款鋼筆, 另一家則只有一款。 “我們店裡賣的文具都是對面學校要求學生準備的種類。 ”一家店主告訴北京晨報記者, 這家學校只有小學高年級要求使用鋼筆, 低年級用鉛筆, 初中以後基本就用中性筆, 所以對鋼筆需求量不大, 店裡備貨也很少, “鋼筆也不那麼容易壞, 不用經常換。 ”

不過, 鋼筆們卻越來越多地在寸土寸金的商場和電商平臺上顯露頭角, 並且以專賣店或專櫃的形式居多。 北京晨報記者在派克鋼筆官網上查詢到的資訊顯示, 僅北京地區, 派克就開設了34家專櫃, 分佈在王府井百貨大樓、金融街購物中心、朝陽大悅城、新光天地等知名商場和Page One、圖書大廈等書店裡;在京東商城, 目前有四家派克品牌的店鋪,

而天貓上更有包括官方旗艦店在內的十幾家派克專賣店。

德國品牌淩美的銷售網站相對少一些。 北京晨報記者在淩美鋼筆官網查詢到, 該公司在北京共有6家分店, 在京東商城設有兩家專賣店, 在天貓上只有一家官方旗艦店。 而售價動輒成千上萬元的萬寶龍鋼筆在北京則把專賣店開在國貿商城、燕莎友誼商城等高檔商場裡。 此外, 日本白金platinum、畢卡索等品牌也是熱門鋼筆品牌。

此外, 與過去沒有獨立包裝, 或者最多用一個簡易紙盒以及塑膠盒包裝相比, 如今逐漸搶佔市場的中高端鋼筆包裝精美, 送給別人或者自己使用都很有愉悅感。 在使用上, 還強調必須配合使用品牌指定墨水或墨囊, 以提升鋼筆的書寫體驗。

看數據

春天的正午,陽光明媚。走過東四南大街,廣義修筆店仍舊和傳說中一樣店門緊閉。透過玻璃門向裡看,一塊暗紅格子布遮擋住了視線。提起這家“北京最後的修筆鋪”,總是蔓延著懷舊和哀傷的氣氛。但實際上,鋼筆的生意比想像中要好得多。

電商平臺 月銷量輕鬆過萬

在天貓搜索“鋼筆”,一下能找到超過兩萬件商品。其中銷量排在前九位的商品月銷量過萬,排在第一位的一款英雄鋼筆甚至達到了3.3萬件。京東商城目前有10.4萬件“鋼筆”商品在售,銷量排名第一的一款派克鋼筆已有超過4.9萬個評價。

英雄鋼筆 銷售額連年增長

在很多人心目中,“英雄”似乎就是鋼筆的代名詞。2016年6月13日“英雄鋼筆”85周年生日的時候,英雄集團披露:2015年銷售額重新突破億元,其中英雄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7.3%,英雄金筆廠同比增長33%;2016年1至5月,銷售額繼續增長12.31%和26.17%。電商年銷售額也呈現50%的增長率。

國內行情 年產同比增17.31%

除了英雄,整個行業都過得不錯。北京晨報記者從中國制筆協會獲得的資料更有說服力。2016年,我國自來水筆的總產量為3.05億支,同比增長17.31%,這樣的增長勢頭始於2013年。與此同時,出口量也明顯提升。2016年,我國自來水筆出口額同比增加16.07%。

全球排名 中國居首貢獻48%

全球市場諮詢公司歐睿國際的資料顯示,2016 年全球的鋼筆銷售額同比增長 2.1%,達到 10.46 億美元,預計 2020 年這個數字能達到15 億美元。更有意思的是,在 2015 年,鋼筆銷售額排在前五名的國家有中國、韓國、巴西、美國和法國,而現在中國的鋼筆銷售額比整個歐洲加起來都多,為全球鋼筆銷售額貢獻了48%。

看擁躉

現在,對於大多人來說,鋼筆已經離開了他們的視線。而對於還在使用鋼筆的人來說,鋼筆更像一種點綴,或者是表達情懷的標誌。

愛寫手賬的鋼筆粉絲

“我主要是用鋼筆來做手賬。”“90後”女大學生小童有記錄生活的習慣,她的手賬會根據內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筆記本和筆,一支淩美鋼筆是她最常用來書寫正文的工具。“用鋼筆寫出來的字很有質感,而且鋼筆顏值高、書寫流暢,我很喜歡用它。”手賬的流行培養了一批鋼筆的忠實粉絲。喜歡記手賬、收藏筆記本和鋼筆的鮑女士就表示,2016年她在購買鋼筆及筆記本等手賬相關產品上的開支已超過5000元。

回憶戀愛滋味的伴侶

鍵入代替書寫的年代,手寫體的文字更顯得格外珍貴。“70後”秦先生和他的愛人每人都珍藏著一支同款不同色的英雄鋼筆,這是他們談戀愛時互相贈送給對方的禮物。 “一寫字就會想起談戀愛的時候,當時每天都用這支筆對著字帖練字,用了半年的時間終於練成了一手好字。”雖然現在寫字比較少,每當聞到墨水的香味,他都會忍不住要寫幾個字。

展現漢字美的書寫者

用的是鋼筆,寫的是情懷。北京晨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隨著復古文化風潮的興起,在電子資訊時代仍然能堅持用鋼筆手寫的人,都堅守著同樣的初心。“硬筆書法是漢字特有的美,唯有用鋼筆寫字,才能準確完美地體現漢字的美感。”一位硬筆書法愛好者表示。

“南英雄,北金星”——這是當年兩個赫赫有名的鋼筆品牌,那時的人們以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鋼筆而驕傲。隨著時代的變遷,用鋼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少,英雄和金星也在歷史長河中浮浮沉沉。如今,英雄逆襲,而金星的光芒卻漸漸消失了。

記者還珍藏著一支金星703,書寫起來依然流暢。

如今賣一支少一支

日前,北京晨報記者來到朝內南小街芳嘉園社區的沿街底商——據鋼筆愛好者們介紹,這裡有一家金星鋼筆專賣店。但如今,這家店已經沒有了,招牌也變成了“北冰洋”。約兩米寬的玻璃門上仍舊保留著“金星”的字樣和圖案。透過玻璃往裡看,裡面是正在裝修的現場。“金星?早就沒有了。”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在他印象裡,至少兩三年前金星專賣店就已經關門了,“開著的時候生意也不好,一天到晚也沒見有人進去買東西。”

事實上,不光是專賣店關閉,目前金星幾乎在所有的銷售管道都銷聲匿跡了。北京晨報記者在“中國鋼筆論壇”上看到,只要有人貼出自己的金星,就會有不少人跟帖詢問購買管道。

北京晨報記者輾轉聯繫到金星鋼筆的王經理,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進入這家廠子,他見證了金星由盛到衰的整個過程。“賣一支少一支。賣完了這批就真的沒有了。”他的話語中透著濃濃的無奈。朝內南小街的店面由於費用太高早已經關閉,“現在也沒有店了,也不生產了,就剩一點庫存在往外賣,哪兒要就給我們打電話,我們給送過去。今後基本上就算銷聲匿跡了。”

錢到賬筆還沒生產

南英雄,北金星,當年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鋼筆品牌,而北京人最熟悉的就是金星了。創建于1932年的金星1952年由上海遷京,當時有工人132人。五十年代,久負盛名的28大金星、26小金星是當時的代表產品。據北京地方誌《一輕志》記載,其產品1958年開始出口,1965年有76%的產品出口。1992年,北京金星制筆工業公司完成工業總產值2847.8萬元,產品銷售收入3110.9萬元,固定資產原值3136.1萬元。1998年,產值下降至1812.6萬元。

“那時候做完筆根本就不愁銷,也根本不用我們去跑銷路。”王經理回憶說,筆生產出來以後全部給市文具公司,他們是一級批發站,再往下分到二級站、三級站、四級站。“當時很多外地商場的經理到我們這催著要貨,錢打到賬上都給不了人家筆,生產不出來。”他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當時生產量很大,一個月就生產幾十萬支筆。

上世紀的文青標配

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期的馮靜永遠記得,自己還在小學用鉛筆寫字的時候,非常羡慕上了初中用上鋼筆的表姐。“那種心情就像希望能早點穿上媽媽的高跟鞋、塗上媽媽的口紅一樣,特別憧憬。”到了終於可以用鋼筆的時候,她把鋼筆當成了寶貝,握在手裡擺弄來擺弄去,打開文具盒拿出來又放進去。這幾乎是那時每個剛用上鋼筆的人同樣的感受。

“我印象裡鋼筆尖特別愛壞,有時候使點勁、掉到地上、戳桌子上,筆尖就劈了,那也捨不得扔掉。”馮靜說,每次再買鋼筆都挑得非常認真,看外觀、劃筆尖、摸內膽、試筆套,從裡到外挑個遍。如果寫字的時候一不小心甩了一下筆,墨水就會濺到衣服上,“我的很多衣服,尤其是白襯衣,基本都有墨水點兒。”還有右手中指,似乎也總有淡淡的墨水印記洗也洗不掉。

那個年代,很多人的第一支鋼筆來自於父輩的饋贈。已經年近五旬的市民李先生向北京晨報記者回憶說,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獎勵就是一支金星鋼筆。“當時我感覺,它真的渾身都散發著金色的光芒。”李先生說,他上面還有一個姐姐,他學習成績比姐姐好,於是這支筆便在一次期末考試之後成為了他的“私人財產”。“見人就顯擺,大家都眼饞,把我姐都氣哭了。”他說,後來初中畢業,他把這支筆轉贈給了自己最要好的同學當紀念,“後來我爸偶然問起,我都不敢說,為此還挨了一頓揍。”

3000人大廠日漸衰落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走下坡路,到了80年代後期就不太行了。”王經理說,改革開放以後,當初雄霸長江以北的金星鋼筆氣勢漸漸轉弱。在他看來,市場化對小商品的衝擊最為明顯,避無可避。“誰都能生產了,有點錢就能做,”王經理說,當時的義烏,很多村子家家戶戶都在做筆,“從這買點兒件,從那買點兒件,倆仨人一組裝就齊了。”

這樣的鋼筆當然沒有國營大廠生產的品質穩定,有的下水特別沖,有的一寫就滴答水。但是,價格在當時成為最有力的競爭點。“這是太大的優勢了,買咱們一支筆可以買人家三支,消費者不明就裡,一看這個便宜就買了。”王經理說。

衝擊不光體現在價格上,行銷手段也是一方面。“咱們國企特‘死性’,宣傳費用給得很少,人家根本看不上眼。”他向北京晨報記者回憶道,有的百貨公司業務員就明說:“我們不看品質,誰的宣傳費、回扣給得多,我們就進誰的貨。”在這樣的情況下,和許多國企一樣,金星漸漸落在了快速前進的市場步伐之後。

1952年,金星從上海遷到北京後漸漸發展成為小而全的企業。王經理回憶說,當時從一塊鐵板開始,到電鍍、氧化等環節,全是本企業自己去做。而小而全的劣勢逐漸顯現,成為金星的沉重包袱。作為國營大廠,最多的時候金星有3000多人。但這麼多年累積下來,光是退休職工就已經超過了兩千人。

2010年前後,金星宣佈破產。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的官網上,仍然能找到當年的拍賣公告:“受破產管理人委託,北京陽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將於2010年 12月7日上午11:00對北京金星制筆工業公司破產實物資產(包括存貨和設備)進行公開整體拍賣。”

原班人馬不再掛“金星”

說起金星的衰落,王經理用了“不是可惜,是太可惜了”這句話來表達他的複雜心情。

生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都有被要求用鋼筆練字的經歷,大家都說,只有鋼筆才能練出字來。“因為鋼筆能寫出筆鋒。”王經理表示,現在常用的簽字筆前面有的是纖維的、有的是樹脂的,它就是一根棍,根本寫不出筆鋒來。“鋼筆則不然,鋼筆頭上有一個銥粒,通俗的講法叫合金鋼。”他介紹說,這種物質由十三種金屬元素合成,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耐磨,“可能新筆剛開始用的時候覺得不好使,甚至特別拉紙,慢慢地使用一段時間後,通過你自己的手慢慢適應了,把銥粒磨得適合你自己的寫字習慣了,就會變得特別順手。”王經理表示,他自己的一支565已經用了三十多年了,現在有時候也拿出來用,但比以前少多了。他回憶說,當時廠裡的同事都想要565,價格不貴又特別好使,也是金星的經典款之一,“基本上人手一支。”

“我們原班人馬不會再用金星這個牌子了。”王經理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該品牌已經被一輕收回,曾經拍賣過一次,但因為價格原因沒有成功。

■記者手記

老牌逆襲不能僅靠情懷

和金星這樣的老品牌經歷和處境類似的“老國貨”不少。這些老牌國貨伴隨著幾代人成長,成為人們感情深處的一根琴弦,一旦觸動,必有迴響。這大概是“情懷”二字最基本的含義。

但想發展甚至只是想生存,不能光靠情懷。在業界看來,老品牌之所以會陷入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體制僵化、產品滯後、觀念陳舊、虧損負債等,都是比較普遍的問題。而能否創新,則是老品牌們能否東山再起的關鍵所在。

回力是老樹開新花的一個典型。2008年,奧蘭多·布魯姆腳蹬回力鞋掀起了一股復古時尚風,再加上北京奧運會帶來的諸多效應,回力再次進入了上升期。2008年後,回力順勢將復古風潮和時尚風潮進行了結合。看看現在的回力,沒有人不認為它是一個“潮牌”。

因為創新,曾經難尋用武之地的英雄又重新站了起來,而曾經熠熠閃光的金星卻漸漸黯淡。除了書寫習慣和書寫工具等外因的變化,保守的思維和躺在榮光裡睡覺的慣性更嚴重阻滯著金星們反覆運算的步伐。創新,或許是老品牌、老字型大小突圍的根本路徑!

北京晨報記者 肖丹 文並攝

看數據

春天的正午,陽光明媚。走過東四南大街,廣義修筆店仍舊和傳說中一樣店門緊閉。透過玻璃門向裡看,一塊暗紅格子布遮擋住了視線。提起這家“北京最後的修筆鋪”,總是蔓延著懷舊和哀傷的氣氛。但實際上,鋼筆的生意比想像中要好得多。

電商平臺 月銷量輕鬆過萬

在天貓搜索“鋼筆”,一下能找到超過兩萬件商品。其中銷量排在前九位的商品月銷量過萬,排在第一位的一款英雄鋼筆甚至達到了3.3萬件。京東商城目前有10.4萬件“鋼筆”商品在售,銷量排名第一的一款派克鋼筆已有超過4.9萬個評價。

英雄鋼筆 銷售額連年增長

在很多人心目中,“英雄”似乎就是鋼筆的代名詞。2016年6月13日“英雄鋼筆”85周年生日的時候,英雄集團披露:2015年銷售額重新突破億元,其中英雄集團銷售額同比增長7.3%,英雄金筆廠同比增長33%;2016年1至5月,銷售額繼續增長12.31%和26.17%。電商年銷售額也呈現50%的增長率。

國內行情 年產同比增17.31%

除了英雄,整個行業都過得不錯。北京晨報記者從中國制筆協會獲得的資料更有說服力。2016年,我國自來水筆的總產量為3.05億支,同比增長17.31%,這樣的增長勢頭始於2013年。與此同時,出口量也明顯提升。2016年,我國自來水筆出口額同比增加16.07%。

全球排名 中國居首貢獻48%

全球市場諮詢公司歐睿國際的資料顯示,2016 年全球的鋼筆銷售額同比增長 2.1%,達到 10.46 億美元,預計 2020 年這個數字能達到15 億美元。更有意思的是,在 2015 年,鋼筆銷售額排在前五名的國家有中國、韓國、巴西、美國和法國,而現在中國的鋼筆銷售額比整個歐洲加起來都多,為全球鋼筆銷售額貢獻了48%。

看擁躉

現在,對於大多人來說,鋼筆已經離開了他們的視線。而對於還在使用鋼筆的人來說,鋼筆更像一種點綴,或者是表達情懷的標誌。

愛寫手賬的鋼筆粉絲

“我主要是用鋼筆來做手賬。”“90後”女大學生小童有記錄生活的習慣,她的手賬會根據內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筆記本和筆,一支淩美鋼筆是她最常用來書寫正文的工具。“用鋼筆寫出來的字很有質感,而且鋼筆顏值高、書寫流暢,我很喜歡用它。”手賬的流行培養了一批鋼筆的忠實粉絲。喜歡記手賬、收藏筆記本和鋼筆的鮑女士就表示,2016年她在購買鋼筆及筆記本等手賬相關產品上的開支已超過5000元。

回憶戀愛滋味的伴侶

鍵入代替書寫的年代,手寫體的文字更顯得格外珍貴。“70後”秦先生和他的愛人每人都珍藏著一支同款不同色的英雄鋼筆,這是他們談戀愛時互相贈送給對方的禮物。 “一寫字就會想起談戀愛的時候,當時每天都用這支筆對著字帖練字,用了半年的時間終於練成了一手好字。”雖然現在寫字比較少,每當聞到墨水的香味,他都會忍不住要寫幾個字。

展現漢字美的書寫者

用的是鋼筆,寫的是情懷。北京晨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隨著復古文化風潮的興起,在電子資訊時代仍然能堅持用鋼筆手寫的人,都堅守著同樣的初心。“硬筆書法是漢字特有的美,唯有用鋼筆寫字,才能準確完美地體現漢字的美感。”一位硬筆書法愛好者表示。

“南英雄,北金星”——這是當年兩個赫赫有名的鋼筆品牌,那時的人們以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鋼筆而驕傲。隨著時代的變遷,用鋼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少,英雄和金星也在歷史長河中浮浮沉沉。如今,英雄逆襲,而金星的光芒卻漸漸消失了。

記者還珍藏著一支金星703,書寫起來依然流暢。

如今賣一支少一支

日前,北京晨報記者來到朝內南小街芳嘉園社區的沿街底商——據鋼筆愛好者們介紹,這裡有一家金星鋼筆專賣店。但如今,這家店已經沒有了,招牌也變成了“北冰洋”。約兩米寬的玻璃門上仍舊保留著“金星”的字樣和圖案。透過玻璃往裡看,裡面是正在裝修的現場。“金星?早就沒有了。”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在他印象裡,至少兩三年前金星專賣店就已經關門了,“開著的時候生意也不好,一天到晚也沒見有人進去買東西。”

事實上,不光是專賣店關閉,目前金星幾乎在所有的銷售管道都銷聲匿跡了。北京晨報記者在“中國鋼筆論壇”上看到,只要有人貼出自己的金星,就會有不少人跟帖詢問購買管道。

北京晨報記者輾轉聯繫到金星鋼筆的王經理,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進入這家廠子,他見證了金星由盛到衰的整個過程。“賣一支少一支。賣完了這批就真的沒有了。”他的話語中透著濃濃的無奈。朝內南小街的店面由於費用太高早已經關閉,“現在也沒有店了,也不生產了,就剩一點庫存在往外賣,哪兒要就給我們打電話,我們給送過去。今後基本上就算銷聲匿跡了。”

錢到賬筆還沒生產

南英雄,北金星,當年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鋼筆品牌,而北京人最熟悉的就是金星了。創建于1932年的金星1952年由上海遷京,當時有工人132人。五十年代,久負盛名的28大金星、26小金星是當時的代表產品。據北京地方誌《一輕志》記載,其產品1958年開始出口,1965年有76%的產品出口。1992年,北京金星制筆工業公司完成工業總產值2847.8萬元,產品銷售收入3110.9萬元,固定資產原值3136.1萬元。1998年,產值下降至1812.6萬元。

“那時候做完筆根本就不愁銷,也根本不用我們去跑銷路。”王經理回憶說,筆生產出來以後全部給市文具公司,他們是一級批發站,再往下分到二級站、三級站、四級站。“當時很多外地商場的經理到我們這催著要貨,錢打到賬上都給不了人家筆,生產不出來。”他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當時生產量很大,一個月就生產幾十萬支筆。

上世紀的文青標配

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期的馮靜永遠記得,自己還在小學用鉛筆寫字的時候,非常羡慕上了初中用上鋼筆的表姐。“那種心情就像希望能早點穿上媽媽的高跟鞋、塗上媽媽的口紅一樣,特別憧憬。”到了終於可以用鋼筆的時候,她把鋼筆當成了寶貝,握在手裡擺弄來擺弄去,打開文具盒拿出來又放進去。這幾乎是那時每個剛用上鋼筆的人同樣的感受。

“我印象裡鋼筆尖特別愛壞,有時候使點勁、掉到地上、戳桌子上,筆尖就劈了,那也捨不得扔掉。”馮靜說,每次再買鋼筆都挑得非常認真,看外觀、劃筆尖、摸內膽、試筆套,從裡到外挑個遍。如果寫字的時候一不小心甩了一下筆,墨水就會濺到衣服上,“我的很多衣服,尤其是白襯衣,基本都有墨水點兒。”還有右手中指,似乎也總有淡淡的墨水印記洗也洗不掉。

那個年代,很多人的第一支鋼筆來自於父輩的饋贈。已經年近五旬的市民李先生向北京晨報記者回憶說,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獎勵就是一支金星鋼筆。“當時我感覺,它真的渾身都散發著金色的光芒。”李先生說,他上面還有一個姐姐,他學習成績比姐姐好,於是這支筆便在一次期末考試之後成為了他的“私人財產”。“見人就顯擺,大家都眼饞,把我姐都氣哭了。”他說,後來初中畢業,他把這支筆轉贈給了自己最要好的同學當紀念,“後來我爸偶然問起,我都不敢說,為此還挨了一頓揍。”

3000人大廠日漸衰落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走下坡路,到了80年代後期就不太行了。”王經理說,改革開放以後,當初雄霸長江以北的金星鋼筆氣勢漸漸轉弱。在他看來,市場化對小商品的衝擊最為明顯,避無可避。“誰都能生產了,有點錢就能做,”王經理說,當時的義烏,很多村子家家戶戶都在做筆,“從這買點兒件,從那買點兒件,倆仨人一組裝就齊了。”

這樣的鋼筆當然沒有國營大廠生產的品質穩定,有的下水特別沖,有的一寫就滴答水。但是,價格在當時成為最有力的競爭點。“這是太大的優勢了,買咱們一支筆可以買人家三支,消費者不明就裡,一看這個便宜就買了。”王經理說。

衝擊不光體現在價格上,行銷手段也是一方面。“咱們國企特‘死性’,宣傳費用給得很少,人家根本看不上眼。”他向北京晨報記者回憶道,有的百貨公司業務員就明說:“我們不看品質,誰的宣傳費、回扣給得多,我們就進誰的貨。”在這樣的情況下,和許多國企一樣,金星漸漸落在了快速前進的市場步伐之後。

1952年,金星從上海遷到北京後漸漸發展成為小而全的企業。王經理回憶說,當時從一塊鐵板開始,到電鍍、氧化等環節,全是本企業自己去做。而小而全的劣勢逐漸顯現,成為金星的沉重包袱。作為國營大廠,最多的時候金星有3000多人。但這麼多年累積下來,光是退休職工就已經超過了兩千人。

2010年前後,金星宣佈破產。在北京產權交易所的官網上,仍然能找到當年的拍賣公告:“受破產管理人委託,北京陽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將於2010年 12月7日上午11:00對北京金星制筆工業公司破產實物資產(包括存貨和設備)進行公開整體拍賣。”

原班人馬不再掛“金星”

說起金星的衰落,王經理用了“不是可惜,是太可惜了”這句話來表達他的複雜心情。

生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都有被要求用鋼筆練字的經歷,大家都說,只有鋼筆才能練出字來。“因為鋼筆能寫出筆鋒。”王經理表示,現在常用的簽字筆前面有的是纖維的、有的是樹脂的,它就是一根棍,根本寫不出筆鋒來。“鋼筆則不然,鋼筆頭上有一個銥粒,通俗的講法叫合金鋼。”他介紹說,這種物質由十三種金屬元素合成,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耐磨,“可能新筆剛開始用的時候覺得不好使,甚至特別拉紙,慢慢地使用一段時間後,通過你自己的手慢慢適應了,把銥粒磨得適合你自己的寫字習慣了,就會變得特別順手。”王經理表示,他自己的一支565已經用了三十多年了,現在有時候也拿出來用,但比以前少多了。他回憶說,當時廠裡的同事都想要565,價格不貴又特別好使,也是金星的經典款之一,“基本上人手一支。”

“我們原班人馬不會再用金星這個牌子了。”王經理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該品牌已經被一輕收回,曾經拍賣過一次,但因為價格原因沒有成功。

■記者手記

老牌逆襲不能僅靠情懷

和金星這樣的老品牌經歷和處境類似的“老國貨”不少。這些老牌國貨伴隨著幾代人成長,成為人們感情深處的一根琴弦,一旦觸動,必有迴響。這大概是“情懷”二字最基本的含義。

但想發展甚至只是想生存,不能光靠情懷。在業界看來,老品牌之所以會陷入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體制僵化、產品滯後、觀念陳舊、虧損負債等,都是比較普遍的問題。而能否創新,則是老品牌們能否東山再起的關鍵所在。

回力是老樹開新花的一個典型。2008年,奧蘭多·布魯姆腳蹬回力鞋掀起了一股復古時尚風,再加上北京奧運會帶來的諸多效應,回力再次進入了上升期。2008年後,回力順勢將復古風潮和時尚風潮進行了結合。看看現在的回力,沒有人不認為它是一個“潮牌”。

因為創新,曾經難尋用武之地的英雄又重新站了起來,而曾經熠熠閃光的金星卻漸漸黯淡。除了書寫習慣和書寫工具等外因的變化,保守的思維和躺在榮光裡睡覺的慣性更嚴重阻滯著金星們反覆運算的步伐。創新,或許是老品牌、老字型大小突圍的根本路徑!

北京晨報記者 肖丹 文並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