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星球 · 探索|佛陀誕生地—藍毗尼

從印度到韓國, 在亞洲各地遍佈著成千上萬座寺廟、寺院、舍利塔和佛塔, 它們是拜佛的場所, 也是佛教戒律的象徵。

但是, 藍毗尼的象徵意義和歷史價值是所有這些佛教建築都無法望其項背的。 藍毗尼是喜馬拉雅山腳下尼泊爾南部特萊平原(Terai)的一個專區。 西元前623年, 淨飯王(King Suddhodhana)和王后摩訶摩耶(Maya Devi)在藍毗尼生下喬達摩·悉達多王子(Siddhartha Guatama)。 藍毗尼因此成為全世界4.88億佛教徒前去朝聖的四大聖地之一。

藍毗尼於1997年被評定為世界遺產, 數百年來它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和朝聖的佛教徒。 西元前249年, 印度阿育王(Ashoka)到這裡參訪, 建起4座舍利塔和一座以馬為柱頭的石柱, 以表達他的崇敬之情。 這裡一度沉寂, 不過1896年, 德國考古學家阿洛伊斯·安東·福特勒(Alois Anton Führer)又重新發現了這個地方。 根據對遺跡的考古分析, 後來這裡被認定為佛陀的誕生地。

現在, 每年有40多萬遊客來探訪這個聖地。 他們在古代寺院和舍利塔的遺跡裡遊覽, 按順時針方向繞著阿育王的舍利塔和石柱致敬。 他們參觀摩耶夫人祠, 據說王后就是在附近的一個池塘沐浴後在這裡分娩。

喬達摩·悉達多王子(釋迦摩尼)誕生的傳說

每年4月或5月, 在第一個滿月吠舍佉月(Vaisakh), 當為期一天的佛誕日來臨時, 成千上萬的人來到這個地方祝禱、冥想, 以紀念佛陀的誕生、頓悟和涅槃。

佛誕日

藍毗尼不僅是一個佛教聖地,

也吸引著成千上萬不同背景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來到這裡, 類似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柬埔寨的吳哥窟、土耳其的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Sultan Ahmed Mosque)。 但是……

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

為了找到答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2013年以藍毗尼為例,調查人們來到佛陀降生地的緣由。

“我想知道不同信仰的人來到同一個地方的動機和體驗。”亞利桑那州社區資源和開發學院(School of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副教授、專案首席研究員吉安·P·努帕尼(Gyan P Nyaupane)博士說。

研究報告稱,接受調查的很多印度教徒和基督徒說,他們參觀藍毗尼是因為他們認為佛教跟他們自己的信仰很相似。比如,很多印度教徒認為佛陀是毗濕奴(Vishnu)的轉世,所以他們也視藍毗尼為聖地。而另一方面,很多基督徒認為佛教和他們的信仰沒有衝突。

“佛教徒有著更高的宗教動因——比如,為了感覺更接近佛陀並進行祝禱——而非佛教徒則有更多的休閒、學習和社會動因。” 努帕尼解釋道。

《遺產旅遊雜誌》(Journal of Heritage Tourism)2009年8月刊發表的一項研究也持相同觀點。該文的結論是,遊客前往聖地主要有4點原因:

就我來說,我來這裡主要是因為對佛教寺廟發自內心的喜歡和熱愛。當我走進一座寺廟,我內心感受到難以訴諸文字的平靜與和諧。這可能是佛香的作用,也可能是因為平和的誦經聲,抑或是因為我癡迷於寺廟博採眾長的建築風格。在印度,泰國和世界各地參觀了無數佛教寺廟後,我想像佛祖誕生地之遊應該會更有收穫。

摩耶夫人祠

我參觀了藍毗尼的主建築群,從摩耶夫人祠走了2.1公里,到達藍毗尼博物館,途中經過世界上很多國家因佛祖之名而在此建造的寺廟和舍利塔。

藍毗尼博物館

有緬甸耀眼的金廟(Golden Temple),有泰國用白色大理石華麗裝飾的皇家佛寺(Royal Thai Buddhist Monastery),有屋頂雕龍具有佛塔風格的越南Phat Quoc Tu寺,也有用鮮豔壁畫講述佛陀教誨的德國荷花舍利塔(Lotus Stupa),這些都讓我歎為觀止。

建造在藍毗尼的德國荷花舍利塔

當我走到收藏著大量佛教工藝品和照片的博物館時,我就像是巡遊世界了一般,感受到佛教對這個星球和人類的深遠影響。和到訪世界其他的聖地一樣,藍毗尼之行讓我增長了知識,增強了洞察力,並培養了更為寬廣的胸懷。

德國荷花舍利塔色彩鮮豔的裝飾

畢竟,不論是脫下鞋履踏入佛殿,還是在走進清真寺前披上頭巾,抑或是靜靜地坐在教堂裡,感受與周圍在座者心心相惜,這裡面總有些不同的細微之處。

文字內容來源於BBC

圖片由編輯採編于網路

點擊“閱讀原文”

讓“旅行”有深度

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

為了找到答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2013年以藍毗尼為例,調查人們來到佛陀降生地的緣由。

“我想知道不同信仰的人來到同一個地方的動機和體驗。”亞利桑那州社區資源和開發學院(School of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副教授、專案首席研究員吉安·P·努帕尼(Gyan P Nyaupane)博士說。

研究報告稱,接受調查的很多印度教徒和基督徒說,他們參觀藍毗尼是因為他們認為佛教跟他們自己的信仰很相似。比如,很多印度教徒認為佛陀是毗濕奴(Vishnu)的轉世,所以他們也視藍毗尼為聖地。而另一方面,很多基督徒認為佛教和他們的信仰沒有衝突。

“佛教徒有著更高的宗教動因——比如,為了感覺更接近佛陀並進行祝禱——而非佛教徒則有更多的休閒、學習和社會動因。” 努帕尼解釋道。

《遺產旅遊雜誌》(Journal of Heritage Tourism)2009年8月刊發表的一項研究也持相同觀點。該文的結論是,遊客前往聖地主要有4點原因:

就我來說,我來這裡主要是因為對佛教寺廟發自內心的喜歡和熱愛。當我走進一座寺廟,我內心感受到難以訴諸文字的平靜與和諧。這可能是佛香的作用,也可能是因為平和的誦經聲,抑或是因為我癡迷於寺廟博採眾長的建築風格。在印度,泰國和世界各地參觀了無數佛教寺廟後,我想像佛祖誕生地之遊應該會更有收穫。

摩耶夫人祠

我參觀了藍毗尼的主建築群,從摩耶夫人祠走了2.1公里,到達藍毗尼博物館,途中經過世界上很多國家因佛祖之名而在此建造的寺廟和舍利塔。

藍毗尼博物館

有緬甸耀眼的金廟(Golden Temple),有泰國用白色大理石華麗裝飾的皇家佛寺(Royal Thai Buddhist Monastery),有屋頂雕龍具有佛塔風格的越南Phat Quoc Tu寺,也有用鮮豔壁畫講述佛陀教誨的德國荷花舍利塔(Lotus Stupa),這些都讓我歎為觀止。

建造在藍毗尼的德國荷花舍利塔

當我走到收藏著大量佛教工藝品和照片的博物館時,我就像是巡遊世界了一般,感受到佛教對這個星球和人類的深遠影響。和到訪世界其他的聖地一樣,藍毗尼之行讓我增長了知識,增強了洞察力,並培養了更為寬廣的胸懷。

德國荷花舍利塔色彩鮮豔的裝飾

畢竟,不論是脫下鞋履踏入佛殿,還是在走進清真寺前披上頭巾,抑或是靜靜地坐在教堂裡,感受與周圍在座者心心相惜,這裡面總有些不同的細微之處。

文字內容來源於BBC

圖片由編輯採編于網路

點擊“閱讀原文”

讓“旅行”有深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