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相城優才回鄉行丨吳小根教授:願家鄉“宜居、宜業、宜遊”

相土嘗水, 象天法地。

西元前514年, 伍子胥建闔閭大城, 陽澄湖畔始有相城。

與城市擦肩而過了2500年後, “後發崛起”的相城區, 是一個典型江南, 更是一座非常新城。

2017年7月, 群英薈萃, 相融天下人才, 城匯四海精英。

又是一年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相城分會場開幕, 又一批海內外精英相聚美麗的陽澄湖畔, 揮灑創業激情、迸發創新才智、追逐人生夢想。

今天(7月11日), 在2017(第九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相城分會場, 記者遇到了南京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 吳小根教授。

吳小根是土生土長的相城區黃埭人, 作為從蘇州走出去的優秀人才, 被邀請參加精英創業周相城分會場的活動。 先來看看這位優才的簡歷↓↓↓

1985年南京大學地理系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專業本科畢業

1988年南京大學大地海洋科學系自然地理學碩士研究生畢業

1995年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自然地理學博士研究生畢業,

獲理學博士學位

“江蘇省海島資源綜合調查研究”成果獲1994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海南島亞龍灣海洋旅遊勘測研究”成果獲1995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已發表學術論文近40篇, 參與編寫出版教材等著作4部

獲2003年度南京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4年度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江南水鄉今何在?

“水是我小時候對家鄉最深的記憶, 兒時我經常在家鄉的河裡撈魚摸蝦, 這是我童年最快樂的事情了。 ”吳小根對記者說, 蘇州是江南水鄉, 小時候家鄉的水沒有污染, 一到夏天, 孩子們就喜歡整天泡在河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蘇州的工業開始發展, 蘇州一下子多了很多化工廠和重污染企業。 “有一段時間, 我回家, 總是看到水質很差, 心裡面總不是滋味。 ”那時候, 每每回鄉, 吳小根的心頭總有一片愁雲。

“好在我們的政府很快意識到, 靠犧牲環境來換發展的路子是不對的, 這些年政府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 水質也在恢復, 綠色植被也越來越多, 人均壽命也提高了很多。

吳小根說, 他很欣慰地看到, 政府在經濟轉型升級, 一些污染企業都在關停或者轉移, “再現我小時候印象裡的江南水鄉有點不敢奢望, 但是我希望家鄉走上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

希望家鄉“做好水文章”

吳小根是自然地理學博士, 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自然地理、人地關係, 因此他格外注重家鄉水質的發展。

“做好水文章, 是我對家鄉發展最大的期待。 ”沈小根說, 前不久的江蘇發展大會上, 《水韻江蘇》的宣傳片對他觸動很大, “我們蘇州本來就是江南水鄉, 我希望家鄉在發展的同時, 也能不失水鄉韻味”。

願家鄉成為“宜居、宜業、宜遊”之城

作為走出去的相城優才, 吳小根一直都在關注家鄉的發展。 “我覺得我們相城區現在的發展目標還是很清晰的。 ”吳小根說, 越來的越多的高新企業在落戶相城, 更多的人才願意投身相城的發展中, 這些都和政府積極招商引資、吸引人才的政策分不開, 也是在積極將相城打造成“蘇州新門戶、城市新家園、產業新高地”。

當記者問及, 對家鄉的發展有什麼展望時,吳小根寫下了“宜居、宜業、宜遊”幾個字,“可能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自然地理方面的,所以我最關切的也是這方面的,宜居、宜業、宜遊,這是我對家鄉發展最大的期望。”

對家鄉的發展有什麼展望時,吳小根寫下了“宜居、宜業、宜遊”幾個字,“可能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自然地理方面的,所以我最關切的也是這方面的,宜居、宜業、宜遊,這是我對家鄉發展最大的期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