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航拍燕郊進京水路 最後的艄公希望建座橋

“不知道咋就突然火了。 ”村民們好奇于互聯網是如何將自己早已習慣的出行方式變成了“奇觀”。 艄公老李也念叨同樣的話, 但語氣分明, 自己成為“網紅”, 遠不如在這裡修座橋更實在。

百年渡口

早上6點半, 北京城已開始躁動, 燕郊也開始從“睡城”中蘇醒。 渡口東岸的王店子村還在一層淡淡的薄霧中安靜著。

村西, 一處被修葺得如小公園似的空地就是渡口。 一條60多米的鋼絲繩橫跨潮白河兩岸, 兩艘小船拼起來的渡船在首尾還各有一條鐵鍊靠滑輪拴在上面。 艄公老李就站在船的一邊, 靠徒手拉繩把船駛向對岸。 但河邊的霧濕氣大, 鋼絲繩上都是水, 拉起來打滑。 還好, 第一趟只是一輛三輪車, 不會太費力。

拉回東岸, 一雙手套就濕透了, 晨風中鑽心的涼, 老李摘下手套活動活動佈滿老繭的手, 到船頭擰開一個保溫瓶, 瓶口有著深深的茶漬, 裡面冒著熱氣的茶水能驅寒氣。

每天早上5點多他就會起床, 6點半開船, 晚上7點左右收工。 一天往返幾十次, 至今已30多年。 對於熟客, 幾點出門、幾點回家, 他都門兒清, 眼看快到點了, 不論已上船的人是否介意, 他都要等等。

現在, 與57歲老李搭班的是他69歲的表舅。 老人14歲從父輩那裡繼承的拉船, 父輩又去從祖輩接過這個渡口, “怎麼算, 都過百年了不是?”老李往東岸仰了仰頭, 在那邊的渡口的入口處, 立起了有藝術效果的標誌, 上面寫著“百年渡口”。

網紅“艄公”

早上7點, 霧散了。 老李換了雙幹的手套, 準備迎接“早高峰”。 東岸打算過河進京的人開始多起來, 推著電動車的, 騎著摩托車的, 坐著三輪兒的, 還有背著包, 拎著菜的男女老少。 很多都是同村的鄰里。

熟人見面, 不免談些家常, 一趟船下來, 能知道不少消息。 另外, 這些熟人也多會幫著老李一起拉鋼絲繩, 省下些力氣。 但靠岸時, 綁緊鐵鍊, 鋪設踏板的工作老李都要親自動手, 仔仔細細的檢查。 “小心使得萬年船。 ”

有人告訴老李, “你上網了, 火了。 ”然而, 他卻不以為然,

這已經不是他和表舅第一次出名了。 早在幾年前, 就有媒體報導過渡口, 兩人也被稱作“最後的艄公。 ”從此, 不時就有記者過來採訪、拍照, 還有些遊客專門來這兒看看, 周而復始的工作裡也有了新的面孔。

但來得人多了, 重複的或是沒邊際的問題他答了太多遍, 不太健談的老李會有些煩躁。 有新面孔問他, 渡船多少“節”?折合每小時多少公里?這是專業的航船問題, 旁人看來有些挑釁, “4節, 1.8倍。 ”老李想了想張口就來。 還有些鬥氣地加了一句, 若非頭天喝了酒, 這個問題都不用想。 見狀, 旁邊的熟人趕緊打了圓場, 勸他少喝, 注意身體。

期盼修橋

9點多, 渡口的人已經不多了。 “咋不換個電機拉?”一對慕名而來的夫妻笑稱, 老李徒手拉船是在“練肌肉”。

他只嘟囔一句“電機不行。 ”便不再說話。 還是熟人打了圓場, 告訴夫妻倆, 電機要花電錢, 還得保養, 不划算。

單人1元、自行車, 電動車2元, 汽車10元。 乍看上去, 一天能收入不少。 但實際上, 兩岸村子的村民, 親朋好友, 等將近7成的“乘客”是不收費的。 而此前網上提到的繞路進京的車輛也並沒有大量的集中。 所以, 他和表舅一天也就100多元。 “這幾年, 車是多了不少”, 但最多的時候一天也不過三百多元。

老李多年來一直按照這個價格收費,標準不在於自己賺多少,而取決於用力的大小。拉人和非機動車,老李根本不費力,站在船頭兩手動作輕柔,遠看上去像是在拉風箏線。若是汽車上船,老李就要錯開小弓步,使膀子力氣了。

“累了,快拉不動了。”一輛汽車上岸,老李半臥在旁邊的舊沙發上念叨,好幾次都聽說這裡要修橋,但至今還沒建起來。他說現在渡口不能沒人,表舅歲數大了,而之後已經沒有晚輩願意幹這個了,所以現在他還要在渡口撐著。“有了橋,也能騰出功夫去幹別的了。”

中午時分,擺渡了同村人,“聽說要搞農家樂了?”這個消息讓老李眼神一亮,那座還沒有影兒的橋,勾著老李暢想了一下不擺渡的日子。

文/範博韜

北京時間“此刻”聚焦突發事件、社會熱點,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爆料。

郵箱:btimedc@163.com

老李多年來一直按照這個價格收費,標準不在於自己賺多少,而取決於用力的大小。拉人和非機動車,老李根本不費力,站在船頭兩手動作輕柔,遠看上去像是在拉風箏線。若是汽車上船,老李就要錯開小弓步,使膀子力氣了。

“累了,快拉不動了。”一輛汽車上岸,老李半臥在旁邊的舊沙發上念叨,好幾次都聽說這裡要修橋,但至今還沒建起來。他說現在渡口不能沒人,表舅歲數大了,而之後已經沒有晚輩願意幹這個了,所以現在他還要在渡口撐著。“有了橋,也能騰出功夫去幹別的了。”

中午時分,擺渡了同村人,“聽說要搞農家樂了?”這個消息讓老李眼神一亮,那座還沒有影兒的橋,勾著老李暢想了一下不擺渡的日子。

文/範博韜

北京時間“此刻”聚焦突發事件、社會熱點,如果你有新聞線索,歡迎爆料。

郵箱:btimedc@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